正文

陜西這兒好風光——旅陜札記擷英

青云一握:梁適作品自選集 作者:梁適 著


靈魂的慢速度

陜西這兒好風光——旅陜札記擷英

一日長安

長安,也就是西安。這座城市,年輕與古老并存;包容與開放并兼——這是她美麗的原因,也是一代代西安人為之驕傲的資本。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造就了這座絲綢之路起點的美麗城市。我對西安,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情:我確信我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我知道,西安有三寶嘛:城墻鐘鼓賈平凹。當然,美食我沒有概括進去。

其實在陜西七天,留在西安的日子一共只有三個晚上和半個白天的時間。但正是這些零碎的時光,拼湊出了一日長安的印象。

第一天到西安,下了飛機,因為某些事情耽擱,晚上十點多才到酒店。遠遠的,我們看到了綿延著的古代輝煌的城防建筑——明城墻。城墻把西安包圍起來,以城墻來界定你的位置是城內(nèi)城外。這古老的城墻啊!你依舊在這片大地上矗立,守護著這美麗的長安城。我相信西安市民一定對這城墻有著特殊的情感:如果說西安城是養(yǎng)育他們的母親,那么古城墻就是默默守護著他們的父親。我們住在西門外,剛好經(jīng)過城墻。

陜北歸來之后,我們回到了西安城。住的酒店離著名的美食一條街——回民街很近。而當時我們還沒有吃晚飯,于是商量著去回民街吃。西安城的結(jié)構(gòu)是四四方方的,就像“田”字一樣。田字的中心匯集處就是西安的代表性建筑——鐘樓。與鐘樓相隔不遠處的就是鼓樓。這次去回民街,免不得看看鐘樓的。導(dǎo)游跟我們說,鐘樓最漂亮的時候,是她的夜晚。一眼看去,燈火燦爛,映亮了半片天。琉璃磚瓦仿佛籠罩在一層佛光中,極其神圣、莊重,也極美、極婀娜。第二天我們?nèi)匀セ孛窠謱っ朗?,回來半路中差不多快九點了。九點鐘的時候,西安城里大街小巷的喇叭都響了起來,然后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我數(shù)了,剛好九下。是鐘樓在打鐘呢!要說這鐘樓有多厲害,里面可放著“天下第一鐘”景云鐘。每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播報的鐘聲,就是景云鐘的聲音呢!這也是每一個西安人所自豪的事情吧。不過景云鐘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撤到博物館保護起來了,放在鐘樓上的是一個復(fù)制品。

鐘鼓樓距離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有八百多年的悠久時光。西安城的現(xiàn)代一面,那就更是豐富了。夜夜的燈光燦爛,西安城里的著名夜景——永寧門夜景,就是現(xiàn)代科技與古代建筑的完美結(jié)合。同樣的,著名的開元商城、西安地鐵,都在不斷方便著人們的生活。像西安這樣規(guī)劃得四四方方的城市,在中國只有兩座,還有一座便是北京。結(jié)構(gòu)合理自然有利于城市發(fā)展。我曾驚鴻一瞥永寧門的夜景:永寧門外是護城河,吊橋掛上,高大的城門建筑在輝煌中延伸著她的飛檐。雖是一眼驚鴻,卻至今難忘。

最后一天,我們一大早就起來去登城墻。在城墻上,我看見了一群群的外國游客,他們也在感受著中國的文化。也許對外國人而言,最為吸引他們的,就是中國五千年燦爛而又神秘的文化了。城墻上到處都有說明牌,而且都配上了英文。我突然感受到了西安的開放和包容:她有著海納百川的磅礴氣勢,在唐代的時候就接納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外國友人;如今亦然,而且把包容的胸懷延續(xù)了下去。在西安的幾天,我每天都會碰到外國友人。有時是在回賓館的街上,有時是在鐘鼓樓的廣場上,有時是在西安地鐵站中……從這些小細節(jié)中,我都能體會到西安的開放與包容。

我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過:西安城里很多店家的招牌都是賈平凹先生手書的。雖然這次去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手書招牌,不過賈平凹先生的小說確實很好看。就像我去陜北的時候盼望著能夠見到路遙先生的故居似的。這片深厚的黃土地,養(yǎng)育了一代代屬于黃土地人的文學(xué)作品:它們都是最美的黃土的贊歌。

一日長安,過往千年。我就用這句斷語吧。這篇拙劣的文字,也就是我給整部札記的序言了。西安的魅力無窮,我所展示的不過冰山一角罷了。希望你們也能通過我的文字,更加喜歡西安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當然,不要忘了:西安,也是一座“堵城”!

2017年8月25日

完稿于海寧

黃陵所聞

用過午餐之后,再行車半個多鐘頭,就到了黃帝陵。

導(dǎo)游所言此陵原名橋陵,因橋山得名;但為避唐皇陵之名,遂改為黃帝陵。此乃天下第一陵也?!肚邎@春·雪》所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中的漢武帝,與此陵有著莫大干系。車沿著沮水河溯源而上,至黃陵。買票排隊之事,一一不在話下。

先至卵石灘。地上卵石如星辰無數(shù),大小不一,鑲在草叢里。于大門口合影,上軒轅橋。橋下水之清,可數(shù)水底之石也,渾然不似沮水河般黃濁。波光倒影,弄銀倚闌。黃帝陵建于半山,入陵后,左手邊即為一棵古柏。據(jù)傳為黃帝親手所栽,故名“黃帝手植柏”。古木參天,郁綠蔥蘢。其枝干虬曲,如巨龍纏繞;高處的枝干已經(jīng)死去了,所以不生一葉,但仍未朽壞。而低處的另一半?yún)s仍然生意盎然。生死共存于一樹,實屬奇事。

復(fù)前行,則至碑亭。兩旁各有兩塊碑,皆為名人所書。左為毛澤東所題,右為孫中山所寫。亦有鄧小平、江澤民手跡。出碑亭,左手有澳門、香港回歸紀念碑,皆出名家。前則為祭祀大殿。大殿落成于1913年,仿古建筑。大殿四面由無數(shù)根柱子撐起,頂部則由內(nèi)往外隆起,居中是一個大圓孔,象征著“天圓地方”。圓孔巨大,可以站下數(shù)百人;圓孔下有一尊黃帝造像,陽光透過圓孔落下,灑在其上。大殿外面兩旁道路上,各有九尊大鼎。左邊有一個大鼓,右邊則是一座大鐘。角樓對峙,鉤心斗角,似有守護之意;旌旗獵獵,上書“黃帝陵”等字樣。每年清明都有祭拜活動。

再下山,返回到古柏處。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對“軒轅足跡”。極其巨大,足有兩米長,半米寬。甚至有人向其中投擲錢幣,以求幸運和庇護。軒轅廟景區(qū)參觀完畢,接下來去到的是黃帝陵景區(qū)。

拾級而上數(shù)百步,眼前忽然現(xiàn)出一碑,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馬。碑左右各有兩條道路,稍緩的那條是文官道,而陡峭的那條是武官道。沿著文官道而上武官道而下,則取“文武雙全”之意。周圍始終柏樹環(huán)繞,據(jù)說黃帝陵共有八萬余棵柏樹,其中單是超千年以上的就有三萬余棵,更不要提那棵“柏樹之祖”了。這實在是一個奇跡了!到達后,眼前矗一碑“奠基”,碑后則有八個大字依著身后的山丘而繞:黃陵謁祖,祈福中華。

與漢武大帝劉徹有關(guān)的景主要有兩處:一處為軒轅廟的掛甲柏,也是一棵年壽已久的古柏。相傳漢武帝遠征朔方之時曾將他的盔甲戰(zhàn)袍掛于此樹上,現(xiàn)在依舊能夠感受到上面隱約透出的蒼涼氣息。另一處就在黃帝陵也就是在我們面前的這處小土丘,即漢武帝祈福的地方,名為祈福臺。相傳遠征歸來之后,漢武帝為了能像黃帝一樣長命百歲,特意命眾將士一夜之間壘成了這座祈福臺。祈福臺上去的臺階為77級,下來的臺階為78級,這就是七上八下的由來。因據(jù)傳走一次能增壽一年,所以該臺又被稱為“增壽臺”。

沿著山路而上,可以看到兩邊道旁的鐵索上掛滿了金鎖,上面都刻著祈求平安的字樣;數(shù)量之多,可謂是“祥云一片去悠悠,軒轅陵上金鎖道”。接著來到了一座樣式古樸的大閣,名曰“龍御閣”。猶如一把寶劍定在整個帝陵風水匯集之處。閣兩旁對稱生長著兩株龍角柏,但一株已經(jīng)死去了,卻仍然未朽,依舊挺立。在漢武祈仙臺就可以看到龍御閣的飛檐,透過隱隱的樹葉光華看去,美不勝收。

后下山,結(jié)游而返。帝陵種種,深鐫于心,銘記于魂。中華之根,自此而始;中華威嚴,自此而來。軒轅黃帝,共工顓頊;神農(nóng)蚩尤,燧人伏羲。五千年浩蕩,五千年風華,五千年積淀,五千年驕傲。歷悠悠歲月而不衰,唯有我泱泱中華!

8月14日作,15日一稿

8月23日改畢

秦風唐月

去陜西,感受什么?主要三個朝代的歷史:秦、漢、唐。這天旅游,主要是秦代和唐代的景觀:一個是唐時的華清池景區(qū),另一個則是秦代聞名海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之風,來自于兵馬俑翻飛的衣袂;唐之月,來自于海棠湯上夜夜的月圓。

先說這華清宮吧。進入景區(qū)后,先看到一尊雕像。雕像半裸,體格勻稱風騷,兩手手腕上各帶一鐲。粉面含春,粉唇未啟,如含明珠。這就是楊玉環(huán)的塑像,是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的一位老先生在華清宮發(fā)現(xiàn)這幾座浴池的時候贈送的,因為這半裸的造像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藝術(shù)終究勝于促狹,就像意大利的大衛(wèi)像一樣。

第一處是海棠湯,是當年楊玉環(huán)泡溫泉之處。因其形狀似一株盛開的海棠花,故名“海棠湯”;又因為是楊貴妃泡澡之處,又名“貴妃湯”。第二處為蓮華湯,為玄宗泡澡之處,是楊貴妃的干兒子安祿山修建給玄宗的,當作糖衣炮彈來迷惑玄宗。之后,玄宗就耽于享樂,“天子從此不早朝”了。蓮華湯的下半部如同蓮花,在道教中蓮花乃至尊圣物,而玄宗晚年時就崇尚道教,故此設(shè)計也是相當符合玄宗的胃口的。蓮華湯與其他幾湯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是唯一一處至今仍然有水的,而且還散發(fā)著熱量的溫泉。第三處則是最重要的星辰湯,形狀似天上的北斗七星,一端(照片上的左手邊)是入水口,另一端(照片上的右手邊)則是出水口。它的池壁凹凸不平,主要是因為星辰湯距離水源很近,如果修建的時候池壁平坦無比的話,水流過大則會把正在泡澡的皇帝給沖走(那就完蛋了)。而修建成凹凸不平的樣式,還能形成“人工沖浪”的效果,相當于現(xiàn)在澡堂里水流沖擊的按摩效果,可謂是奢華非常了。更重要的是,在古代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的待遇。那么有哪些皇帝享受過星辰湯呢?隨便列出幾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如果你看得仔細,還會注意到星辰湯周圍有一大圈的玻璃罩,里面裝了些什么呢?是木頭。這木頭有什么特別的?如果我和你說,這些木頭最早是秦代的,漢代唐代皆有,你會怎么想?多半是騙人的吧。畢竟我們都知道,木頭是保存不了這么久的。但它們卻做到了。據(jù)說是宮殿倒塌后,木頭掉落浸入溫泉水中。驪山的溫泉資源豐富,因為它是一座從未噴發(fā)過的火山;也正是因為如此,溫泉水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也正是這些微量元素,成功地保存了這些千年老木。是不是宛如天方夜譚?三大湯逛完之后,在星辰湯外有一個小池子,這個池子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來洗的:這里是太子洗澡的地方。那么這個湯的水又是從哪里來的?就是從星辰湯里流出去的水。李治、李顯、李旦等都在此洗過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