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封禪記(隨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選譯(修訂版) 作者:羅積勇 譯注


漢封禪記(隨筆卷十一)

洪邁是一位極有能力的文藝批評家、鑒賞家。這篇馬第伯的《封禪儀記》就是經洪邁的鑒賞才知名于世的。《封禪儀記》的長處就在于能用白描的方式寫出泰山的峭險和攀登的不易,較諸借助于詞藻者更能傳神。

應劭《漢官儀》載馬第伯《封禪儀記》[1],正紀建武東封事[2],每稱天子為國家,其敘山勢峭險、登陟勞困之狀極工[3],予喜誦之。其略云:“是朝上山,騎行,往往道峻峭[4],下騎,步牽馬,乍步乍騎[5],且相半。至中觀[6],留馬,仰望天關[7],如從谷底仰觀抗峰[8]。其為高也,如視浮云,其峻也,石壁窅[9],如無道徑[10]。遙望其人,端如行朽兀[11],或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過樹,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臥石上。亦賴赍酒脯[12],處處有泉水,復勉強相將行[13]。到天關,自以已至也[14],問道中人,言尚十余里[15]。其道旁山脅[16],仰視巖石松樹,郁郁蒼蒼[17],若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18]。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19],名曰環(huán)道,往往有[20],可得而登也。兩從者扶挾[21],前人相牽,后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后人頂,如畫[22]。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燋[23],五六步一休,牒牒據(jù)頓[24],地不避暗濕,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隨?!庇衷疲骸胺猱叄t百官以次下,國家隨后。道迫小[25],步從匍匐邪上[26]。起近炬火,止亦駱驛[27]。步從觸擊大石,石聲正[28],但石無相應和者。腸不能已[29],口不能默[30]。明日,太醫(yī)令問起居[31],國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人[32],欲休則后人所蹈[33],道峻危險。國家不勞。’”又云:“東山名日月觀[34],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35]。秦觀者望見長安[36],吳觀者望見會稽[37],周觀者望見齊[38]?!狈灿浳闹はと绱?,而未嘗見稱于昔賢,秦、吳、周三觀,亦無曾用之者。今應劭書脫略[39],唯劉昭補注《東漢志》僅有之[40],亦非全篇也。

【翻譯】

應劭《漢官儀》載錄了馬第伯《封禪儀記》,正是記建武年間東封的事,文中每稱天子為國家,敘述山勢陡峭險峻,登升時疲勞艱難的情況極為精工,我喜歡讀它。它大概的內容是:“這天早晨上山,騎著馬前進,處處道路峻峭,下了馬步行,牽著馬走,一下子步行,一下子又騎馬,幾乎是步騎各半。到了中觀,留下馬,仰望天關,就像從谷底仰望高聳的山峰。它的那個高呀,就像看浮云一樣。它的峻峭,石壁直向高遠處伸去,好像沒有道路。遠看山上的人,正像行走的朽兀,有的像白石,有的像雪,過了好一會兒,白的移過了樹,才知道是人。很難上去,人們四散僵臥在石頭上。也靠著攜帶的酒和干肉,處處還有泉水,又勉強互相撐扶著往前走。到了天關,自以為已經到達目的地,問路上的人,說還有十多里。從路旁山脅,抬頭看巖石松樹,郁郁蒼蒼,好像在云中一樣。低頭看山谷溪流,盡是石頭看不到多遠。徑直再上走了七里,多虧羊腸曲折,名叫環(huán)道,道旁處處有粗索,可以借助它攀登上去。由兩名從者扶持,前人牽著后人,后人看見前人的鞋底,前人看見后人的頭頂,像畫一樣。剛走上這條道路時,十幾步休息一下;漸漸疲勞了,咽喉嘴唇焦干,五六步休息一下,頻頻占地仆倒,不管仆倒之處的陰濕,前面即使有干燥的地方,眼睛看到了但兩腳卻挪不動了?!庇终f:“封壇祭天完了,詔令百官按次序下山,國家隨后。道路窄小,隨從匍匐邪上,前頭接近炬火,末尾還連續(xù)不絕。隨從觸擊大石,石聲即喧響起來,但石頭喧響沒有互相應和的。腸子不能停止回轉,口里喘氣不止。第二天,太醫(yī)令來問候是否平安,國家說:‘昨天上下山時,想前進又逼迫了前人,想停下來又要被后人踩著,道路陡峭危險。朕不勞累?!庇终f:“東山名叫日觀,雞一叫時,看見太陽剛要升起來,長三丈多。秦觀上可遠遠看見長安,吳觀上遠遠看見會稽,周觀上遠遠看見齊地?!贝蠓灿浳牡木と襁@樣,卻未曾得到前人的稱道,秦、吳、周三觀的說法,也沒有被人用過。今天應劭的書已脫漏簡略,只有劉昭補注的《續(xù)漢書志》中保存著,也不是全篇了。


注釋

[1] 應劭(shào紹):東漢末學者。曾任泰山郡太守。博學多識,平生著述頗豐?!稘h官儀》:記西漢官制、儀典的書,原書今佚,清人有輯本。封禪: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壇祭天稱封,在泰山下辟場祭地稱禪,封禪是為了報答天地之功。

[2] 紀:記。建武東封事: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56)二月二十二日,光武帝在王公貴族及朝官的陪同下,東至泰山,從山南面升山頂封壇祭天,至傍晚始下。二十五日禪于梁陰。

[3] 陟(zhì至):升,登。

[4] 往往:處處。

[5] 乍(zhà炸):忽然,突然。

[6] 中觀:泰山南面一景。

[7] 天關:即南天門。

[8] 抗:通“亢”。高。

[9] 窅(yǎo tiǎo舀挑):深遠貌。

[10] 道徑:道路。

[11] 朽兀:當是一種物件,其詳已不可考。

[12] 賴:靠。赍(jī幾):攜帶。脯(fǔ府):干肉。

[13] 將:扶。

[14] 以:以為。

[15] 尚:還。

[16] 脅:邊側。

[17] 郁郁蒼蒼:繁盛貌。

[18] 碌碌:多石貌。

[19] 羊腸逶迤(wēi yí威移):像羊腸那樣彎曲延伸。

[20] (ɡēnɡ耕):粗索。

[21] 扶挾(xié):在兩旁扶持護衛(wèi)。

[22] 如畫:原文為“如畫重累人”。

[23] 燋(jiāo焦):通“焦”。

[24] 牒牒(dié蝶):迭迭,頻頻。據(jù)頓:占地仆倒。

[25] 迫:窄。

[26] 匍匐(pú fú葡扶):爬行。

[27] 駱驛(luò yì落譯):同“絡繹”。連續(xù)不斷。

[28] (huān歡):喧鬧。

[29] 腸不能已:已:止。腸子不能停止回轉,饑渴勞頓所致。

[30] 口不能默:指口里不停地喘氣。

[31] 太醫(yī)令:宮廷御醫(yī)之長。

[32] 迫:逼。

[33] 蹈:踩。

[34] 日觀:為觀泰山日出之處,故名。

[35] 所:概數(shù)詞,三丈所,猶三丈許、三丈多。

[36] 長安:故城在今陜西西安西北。

[37] 會稽(jī機):郡名,當時的治所在今江蘇蘇州。

[38] 周觀:據(jù)《泰山記》說,周觀就是日觀。齊:即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及膠東半島地區(qū)。

[39] 應劭書:指應劭《漢官儀》。

[40] 《東漢志》:即晉代司馬彪《續(xù)漢書》的八志(北宋時合并于《后漢書》中,《后漢書》原無志),有南朝梁代劉昭注。其中《祭祀志》上講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的封禪,劉昭注節(jié)引《封禪儀記》以為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