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禪的金錢禮法
心懷喜舍,輕松生活
“喜舍”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舍棄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執(zhí)著心念。
以足夠的狀態(tài),過輕松的生活
自知滿足,內(nèi)心便可輕松而自由
在禪語中,“知足”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詞匯。所謂“知足”,即“自知滿足”。禪借用這個詞向每個人的內(nèi)心發(fā)問:你是否清晰地知曉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對于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你是否覺得足夠,是否感到滿意。人的內(nèi)心狀態(tài),常常因知足心的有無而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然而,由于欲望的存在,想要的東西哪有足夠的時候呢?生活過得穩(wěn)當順心,不知為何總覺得缺點什么;明明已經(jīng)足夠了,卻總是想要越多越好;甚至根本不需要的,也希望有則更好。
欲望就是這么麻煩的東西。我們經(jīng)常會忘記已經(jīng)足夠的狀態(tài),只把目光投向尚顯不足的事物。未達到滿足狀態(tài)的東西只消在眼前一閃,就會勾起人的欲望。不足而求之,求之卻不得。小小的不滿漸漸積累起來,最終會像洪水一般決堤而出。這些不滿除了會滋生欲望,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打個比方,假如你每個月有二十萬日元的工資收入。如果你是一個人生活,那么每月十萬應該足夠。也許無法生活得太過奢侈,但是也絕對不至于為錢所困。也就是說,你已經(jīng)處在一種“足夠”的狀態(tài)。而這種足夠的狀態(tài),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輕松、自由。
可是,當你習慣了二十萬的金額,就會開始覺得不滿足。你也許會想,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再多五萬日元。不,如果有三十萬的話,就能夠生活得更加富足。當你有了三十萬的欲望,二十萬便顯得不再夠用,你也會漸漸發(fā)現(xiàn),以前的那種輕松感慢慢在消失,自己陷入了一種糾結的生活狀態(tài)。
何不問問自己,想將增加出來的五萬日元用于何處?“想去高級餐廳享受一下”“想買個新手袋”“想買一件昂貴的衣服”……對這五萬日元,你會考慮很多種用途吧?在考慮的同時,想必也是能感覺到快樂的。
那么再請問,用五萬日元去高級餐廳吃飯,可以為你帶來幸福嗎?新的手袋中會裝著幸福帶給你嗎?穿上昂貴的衣服,就可以獲得漂亮的人生嗎?
少許奢侈有時確實可以帶來滿足和快樂。但是請不要忘記,它們都只是暫時的。
不可否認,第一次踏進高級餐廳,是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感的。但是如果它成為日常,那種新鮮的幸福感就會蕩然無存,你只會想著去更加高級的餐廳;新買的手袋,不出三個月就會變成舊貨。不是說手袋本身變舊,而是你對手袋的喜愛之情會變得陳舊;即便再貴的衣服,一旦過時,或不喜歡了,就擺脫不了收進衣柜暗無天日的命運。當新鮮感消失,人會渴求新的東西。盡管你曾努力填補過“不足”的缺憾,但是更多新的“不足”又涌現(xiàn)出來。如果這種情況不斷反復,心靈將永遠得不到滿足。
多余的欲望是輕松生活的大敵。二十萬日元就足夠了的生活,多出來的五萬便是“不必要的金錢”。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它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
珍惜善用,生活方能豐富而充實
人需常懷一種知足心態(tài),生活才會變得輕松。
好想再多五萬日元;再多十萬日元就好了……如果這種話說出來就能得到,那盡管說就是。但是你要知道,愿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xiàn)的東西。而經(jīng)常把這些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掛在嘴邊,人的內(nèi)心會越發(fā)變得貧窮乏味。
“我很窮,我沒錢”,這句話已經(jīng)成了當下一些人的口頭禪。這樣的話其實只是對自己并不富裕的生活的一種調(diào)侃,若真要說窮到什么程度,那也未必。往往,這些人的生活并不貧窮,沒有借款也沒有債務,可是每次見面都會嚷嚷著“沒錢”,聽得多了,也不免覺得厭煩。
我想,把“沒錢”“窮”常掛嘴邊的人,即便是得到了足夠多的錢財,也不會感到滿足吧。相反,只會胃口更大,想得到更多,欲望像無底洞一樣擴張,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錢才會滿意呢?
不是去追求不足之物,而是善用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珍惜它們。
花森安治先生說:美好之物與金錢和閑暇無關。創(chuàng)造出最美之物的,總是那些經(jīng)過打磨的感知力,注視日常生活的慧眼,還有不懈努力的雙手。
所擁有的東西,運用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其發(fā)揮到最好的狀態(tài)。在物盡其用的同時,生活也會因為不用奢求太多而備感輕松,心中也不再縈繞“這個不夠,那個不足”的多余情緒,徒生不滿和煩惱。比起追求無有之物,將現(xiàn)有之物用到極致,才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嗎?
這樣的生活方式才稱得上美妙多姿,不是嗎?
一直在身邊,融入日常生活的事物,最美。
知足,滿足,珍惜,善用。
心懷喜舍過生活
舍棄內(nèi)心深處的執(zhí)著心念
我擔任住持的建功寺,從兩年前開始實施正殿的重建工程。建功寺?lián)碛兴陌傥迨甑臍v史,在這四百五十年當中,正殿曾經(jīng)有過一次重建經(jīng)歷。如今又因為關東大地震的摧殘,損壞相當嚴重。我想盡力去實現(xiàn)重建正殿的愿望。這也是我的曾祖父,即上溯三代時就開始有的愿望。
重建正殿,并非是為寺院自身考慮,不是為了能驕傲地炫耀而特為將正殿修建得豪華氣派。我們寺院有義務守護世人與其先祖之間的親緣。世人之先祖長眠于寺院的墓地中,如果寺院消失不再,那么人們與先祖之間的緣分也將隨之消失。我們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將先祖與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之間延續(xù)至今的親緣繼續(xù)下去,是寺院肩負著的一個很重要的使命。
重建正殿的愿望,從三代之前的住持就開始有,作為第十八代住持,我終于決定實現(xiàn)它。但是,實現(xiàn)這個愿望并非易事。
建功寺的正殿建在一座小高丘上,那里林木四合,蔥蘢蓊郁。雖然上佳的環(huán)境深得大家贊賞,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也為建筑工程增加了不少難度。周圍很多樹木如果不移植的話,重型機械就無法運進來。與那些位于平地上的正殿相比,這里的重建要耗費多出數(shù)倍的時間以及勞力。
而最令人感到為難的是重建所需的資金問題。因為數(shù)額龐大,遠非寺院自身的積蓄所能承擔。而且,也不能從各位檀越那里強制征收。最后,我們只有采取募捐的方法,仰賴有心捐助之人的奉納·喜舍(捐贈)。從決定重建那年起,在建功寺里也開始了請求捐贈的活動,還貼出了告示,懇請大家為了正殿的重建給予協(xié)助。
在這里,“奉納”或“喜舍”這些看起來比較難懂的詞匯自會出現(xiàn)?!胺罴{”是指向供奉自家祖靈的菩提寺舍獻凈財,“喜舍”是指雖然并無自家祖靈供奉,但是因為有緣參拜而向該佛寺舍獻凈財。
向寺廟奉香資,在佛教中被稱為“喜舍”,意為“歡喜舍棄”,這就是香資的意義所在。它是與人們常說的“寄付”捐贈略有區(qū)別的一種行為。
香資要投入功德箱。為什么呢?當然是懷有“請給有困難的人使用”“請用來修繕寺廟”“請拿去為僧侶們添些生活必需品”等想法。
某位施主看到了告示。
那是一位年長的女士,每個月都會到寺中掃墓祭祖。她找到我,誠懇地表達捐款意愿。
“聽說你們要重建正殿,我想奉納一些錢款?!?/p>
這位女施主提出的金額,對個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那一刻,我以為她一定是個有錢人。但是她接著說道:“不過,我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所以請允許我分期奉納。從現(xiàn)在開始,兩年的時間里,我會每個月都帶一筆錢過來?!?/p>
聽聞此言,我馬上對她說:“不,請千萬不要勉強。如果為了奉納而影響到您本人的生活,對我來說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您沒有義務這樣做。本寺在此鄭重接受您的一番心意,僅此便足矣?!?/p>
但是,女施主仍然依時依季到訪本寺,每次在祭掃墓地之后,便向寺院奉納一定數(shù)額的資金。
每次面對她,我都會心存感激,雙手合十。不是因為金額的多寡,而是為了她的善意而合掌相向。
這位女施主為什么愿為寺院做出如此大的奉獻?本來,那些定期奉納的錢,她可以隨心所欲地用來買糕點,也可以含飴弄孫,盡享天倫。我一邊收下她的奉納,一邊卻總會不自覺地思考這些問題。我想,這位女施主無意個人享樂而堅持不懈地持凈財供奉寺院,一定是緣于她內(nèi)心深處堅定的喜舍精神。
“喜舍”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舍棄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執(zhí)著心念。將自己執(zhí)著于金錢的心念放進功德箱,將人只為己的邪念隨香資一起投入箱中。通過舍棄執(zhí)念,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唯有如此,才可稱為“歡喜舍棄”。
若能做到對金錢“喜舍”,自然也能看淡這塵世間的種種他物,獲得輕松、安然的生活。
卸下多余的心靈負擔
“喜舍”一詞,來源跟錢有關。但我認為,“喜舍”之心,不該僅僅囿于金錢。
那些令我們惶恐不安的事物,阻礙我們內(nèi)心清凈的事物,讓我們陷入困擾的事物,迷惑我們做出錯誤選擇的事物,阻止我們生活得更好的事物,難道不都應該歡喜舍棄嗎?
在日常生活當中,人要不斷舍棄附著于自己心中的執(zhí)念。目光不要一味投向渴求獲得的欲望,要不時地試著舍棄這種欲望。不是抱著“有即是好”的想法度日,而是要不斷追問自己的內(nèi)心。抱持這種“喜舍”之心過生活,心靈就會變得豐盈而充實,生活也會越來越輕松。
依時依季懷揣錢款來到寺院的那位老婦人,也許每次進寺參拜,都是來洗滌自己的心靈的,又或者是為了舍棄自己心中涌出的煩惱而來。
正如我們喜歡和讓自己開心的物品在一起,物品也喜歡來到知足而快樂的人身邊。
不妨試一試。
每月一次,最好是一周一次,找出一天讓自己實踐“喜舍”之心。斷舍離也好,做家事也好,出去旅行放松也好,總之,在這一天,讓自己卸下負擔,輕松地飲茶吃飯,跳躍行走。
當然,生活在這炎炎濁世,無時無刻不被各種誘惑襲擊包圍。做到?jīng)]有欲望,也是不可能之事。那么,我希望,在每個人心中,抱持著、謹記著“喜舍”之念,擁有輕松生活、舒適生活之心,擁有為他人奉獻之心,以及不為自己的得失所困、為他人著想而生活的喜悅。此心此念人人都應具有。
心內(nèi)常懷“舍棄之喜”,要記得去創(chuàng)造心持此意的機會,擁有心向此意的時間。然后,自己去思考和決定應該舍棄什么。單純往功德箱里投入金錢并不是真正的“喜舍”,若問清心應舍何物?去思考這些問題才是關鍵。
卸下多余的心靈負擔,感受身體的輕盈和每一次呼吸的輕松。此刻,你會感到另一種富足。
簡樸生活,而不是節(jié)儉生活
挑剔地買,認真地用
節(jié)儉,生活節(jié)省,有節(jié)制。
簡樸,生活樸素而簡單。
這兩個詞,一般會被當成同一種意思來理解。但我認為,它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比如,有的人因為沒有錢,所以生活盡可能節(jié)儉。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恐怕是要盡量撿便宜的東西買,秉持便宜至上的金錢價值觀,進行生活上的選擇。
那么,過著節(jié)儉生活的人,就完全不會浪費嗎?絕對不是。比如,他們在商店里看到茶杯,標價五百日元五只。算下來平均一只只要一百日元??吹竭@么便宜的價格,他們會不自覺地買下來。盡管家里的茶杯還能用,也會因為便宜而購買。
或許是為了家里來客人的時候用,或許是為了不小心打碎舊茶杯時可以替換??墒菍嶋H看來,那些茶杯真的能用上嗎?恐怕會在柜子的角落里長眠吧。
而另一種簡樸生活,是一種樸素而簡單的生活。只買必要的物品,并精心挑選。茶杯是每天都要使用的物件,所以必須要有一只。如果家中有兩口人,就需要兩只。因為每天使用,當然是以自己的喜好為準,哪怕價格貴一點,也要選擇質(zhì)量好的,自己真心喜愛的,能用很久很久。
因為是自己心愛的茶杯,用起來也會珍惜。愛惜地用,一只茶杯可以用上十年。那么,就算一只茶杯要五千日元,但能夠用上十年,也已經(jīng)物有所值了。更何況,這還是“刻著自己的名字”,越用越像自己的東西。
簡樸的生活便是如此。簡樸不代表不花錢,或是花很少的錢,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追求簡單而舒服的生活方式。與金錢無關。
所以,挑剔地買,認真地用,好的物品,能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簡樸是一種生活方式
節(jié)儉與簡樸的飲食生活有什么區(qū)別呢?
因為沒錢,所以只買便宜的東西吃。只要能吃飽肚子就行,眼睛只盯著分量足價格又便宜的食物,飲食追求節(jié)儉就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在如今的日本,有太多既便宜又能吃飽的食物。花上五百日元,就能吃到搭配大量油炸食品的定食。如果遇到米飯可以無限量添加的餐館,花很少的錢就能吃個肚圓。但是,這種吃法對身體沒什么好處。
節(jié)儉地飲食,看似省錢,實則對身體產(chǎn)生的負擔是無形的憂患和損失。
簡樸的飲食卻不是這樣。
我們僧侶的飲食生活就非常簡樸,基本上是一菜一湯,幾乎不吃肉。當然不像以前要求得那般嚴格,也可以吃些其他的東西。
與家人一起吃晚飯的時候,我會盡量與他們吃同樣的飯菜。我也很喜歡吃有肉的咖喱飯。如果遇到工作方面的應酬聚餐,我也會和大家吃同樣的食物。因為我不能要求大家只照顧我自己的一菜一湯。
但是,在平常日子里,我會盡量遵守簡樸飲食的原則—以當季吃的蔬菜為主,飯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也許在大家看來,這種飲食非常節(jié)儉,未免寒酸,我卻不這樣認為。首先,每個季節(jié),我都會選擇新鮮的應季蔬菜來吃,沒有比這更奢侈的事情了。另外,我不會吃得很飽,只吃身體需要的分量,絕不超出身體能夠負擔的量。
我已年過花甲,卻經(jīng)常被人稱贊肌膚狀態(tài)極佳。偶爾上電視節(jié)目時,化妝師總是說:“枡野住持的皮膚真的太好了。怎樣才能把肌膚保養(yǎng)得如此通透呢?”
我對自己的皮膚沒做過任何特殊護理。如果我的膚質(zhì)真有那么好,我想是得益于自己長年堅持的飲食生活習慣:基本上以蔬菜為主的飲食生活;吃應季食材,保持八分飽。一定是這種習慣帶來的結果。
我每天都過得很忙碌。除了做建功寺住持的分內(nèi)工作,還要去美術大學授課。只要時間允許,來自世界各地的“禪庭”的設計委托我也會接下來。多的時候一個月要出三趟國。工作如此繁重,我的身體健康狀況卻一直保持得很好。偶爾感冒,基本上靠自身的免疫力就可自愈。擁有如此健康的體魄,我想也是得益于自己的簡樸生活。
要節(jié)儉度日還是簡樸生活,實際上與有沒有錢無關。并不是說沒錢就只能節(jié)儉度日。如果沒錢,請試著過簡樸的生活。反而言之,如果有錢,也應該記住,盡可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簡單而樸素。
房間里不要堆滿物品,而是盡量簡潔;仔細甄選真正需要的東西,精心使用,等等。這些就是為簡樸生活能做的努力,一點也不難。
用這種方式生活,心中自然而然會變得清靜起來。內(nèi)心清凈了,才能讓更多的美好注入生活。
金錢須流轉,己處莫滯留
我們在各種聯(lián)結中生存
佛教中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叫作“諸法無我”。這也是構成佛教之根本的一種思想。所謂“諸法”,代表世間發(fā)生的所有事物。而“無我”,是指自我的存在不能代表一切。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有生命的物質(zhì),都是在相互的關聯(lián)之中生存。
即使是開在路邊的一朵花,也是如此。乍看之下,它似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在綻放,但是,花朵僅靠自身的力量絕對不可能盛開。種子要依靠鳥兒或其他介質(zhì)來運送,被送到某處的種子又與土壤和雨水結緣,才能夠開出花朵。正是有了與周圍的聯(lián)系,才會有美麗的綻放。
所有的動物以及昆蟲都是如此,它們依靠相互之間生命的分享才能夠存活。大動物從小動物那里獲得生命,小動物又從花草昆蟲那里獲得生命。所有的生物,都不是孤立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都要借助其他力量才能夠生存下去。
我們?nèi)祟愐彩且粯?。人在年輕時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是憑借個人的力量生存下來的。能夠過上現(xiàn)在的生活,完全是靠自身的努力。不依賴任何人,自己也照樣可以活下去。
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想法,那么請問,你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不是憑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誕生于世間,而是依靠父親和母親結下的緣分獲得生命,并且在很多人的照拂之下,才成長到現(xiàn)在。正因為有了人與人之間溫暖的牽絆,我們才得以存活至今。
我們僅憑單個人的力量絕對不能存活延續(xù)。人類在相互之間互相關聯(lián)的同時,也與大自然以及其他動植物因緣和合才能夠生存下去。人絕對不會走出這些因緣之外。如果失去所有的關聯(lián),我們無異于將自身變成一種透明的存在。
我們是在各種關聯(lián)中生存,要珍惜這種溫暖的關聯(lián),不能忽視它們的存在。
對于金錢,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自古以來,寺院都是作為某個地域中心而存在。村民們遇事都會聚集在寺院,久而久之,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也逐漸加深。孩子們會在寺院內(nèi)玩耍直到日暮。人們?nèi)绻龅綗┬氖拢瑫宜略旱淖〕謨A訴。如果家逢喜事,也會不忘向寺院報喜。村民以寺院為中心,構建出較深的人際往來。
村民來到寺院里,會進香火錢。金額不論多寡,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會投入功德箱。但是這些錢并不屬于寺院。當然,在修葺佛堂正殿或修理佛具時會用到,但是大部分都會再次用于村民。
在村子里,有為錢所困的人,有因病不能勞動或者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災難的人。這時,寺院就會將錢用在這些受苦的人身上。金錢絕對不會停留在寺院中,而是為遇到困難的人流動周轉。
縱觀歷史,佛祖釋迦總是會讓金錢流動起來。那些仰慕和愛戴佛祖釋迦牟尼的人,每天都會布施財物,供奉佛祖。但佛祖不曾將這些財物留在自己身邊一刻,而是全部奉獻給了困苦的人。從不讓金錢滯留在自己身邊,而是讓它像河水一般流動起來,這才是“諸法無我”的思想境界。這樣,自然內(nèi)心也就不會糾結,達到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
我們活在眾多的因緣中,擁有的金錢、物品都隨我們一起在這因緣中流轉,將它們流轉起來,總有一天它們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手中。
輕松生活之流轉金錢觀
我們設想一個普通人,為了保證往后余生不為生活所迫,需要一千萬日元。
為了達到一千萬存款的目標,他就會努力攢錢??墒?,人性往往是貪婪的,當存款終于達到一千萬的時候,他會覺得這些積蓄還是不夠,必須要有兩千萬才說得過去。就這樣,被兩千萬的誘惑牽引,一心只想著攢錢存錢,就連生活之需也想著省錢,本該擁有輕松舒適的生活,卻讓自己落入苦苦追尋的境地。
要有多少儲蓄才好呢?究竟擁有多少才會感到滿足呢?結論大概會因人而異。有人認為積蓄多多益善,也有人覺得不夠多也沒關系。
為自己劃出一條底線吧。在未達到之前,努力上進,向著目標奮進;到達之后,卸下重負,學會關注生活本身。
要擁有達到標準便會知足的心態(tài),這才是我需要你為自己設定底線的意義。知足是輕松的前提。當然,達到標準之后究竟是否足夠并不可知,也許曾經(jīng)認為夠用,到最后卻捉襟見肘。但是未來的事情本來就是不可預知的,如果總是因為尚未到來的事情而擔憂,這一輩子也不可能過上輕松的生活。
與其吭哧吭哧存錢,不如讓錢流轉起來。
從禪的角度來說,金錢的流轉也就是緣分的流轉。如果把所有的金錢都留在自己身邊,新的緣分就無從誕生。
沒有新的緣分出現(xiàn),其結果就是金錢也不再會流轉到自己身邊。
試想一下,你能夠獲得金錢,皆因緣分使然。因為你與公司有緣,才會為它工作,從它那里得到工資;如果你在做生意,只有與客戶之間的緣分,才會直接關系到你的銷售業(yè)績。
由此看來,金錢亦可說是結緣之果。緣分所及之處,金錢會自然而然地流動循環(huán)。世間之事莫不如此。
不為賺錢、存錢之事所左右,而是有意識地使金錢流轉起來,這才是輕松生活的金錢觀。
金錢價值觀體現(xiàn)生活態(tài)度
金錢價值觀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
人們看待金錢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金錢價值觀也直接影響著金錢的支配方式。
這種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呢?最關鍵還是受家庭的影響,父母雙親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大手大腳,從不存錢,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同樣浪費成性;如果父母小氣,把錢看得很重,孩子也會吝嗇,并且認為錢是最重要的東西。金錢的價值觀和消費方式不在言傳而在身教,通常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自然形成的。
當然不只是來自父母的影響,還有成年之后的人生經(jīng)驗。有的人盡管在大手大腳的父母的養(yǎng)育下成長起來,但是因為成年以后吃過苦頭,便自我修正了自己的價值觀和消費方式。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因為人對金錢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它幾乎就是自身生活態(tài)度的體現(xiàn)。換言之,如果自己的金錢價值觀遭到否定,與自身被否定是一樣的感覺。所以,如何看待金錢,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以婚姻為例來說明金錢價值觀的重要性。
在婚姻生活當中,如果雙方在金錢的價值準則上有很大分歧,就會相處得非常艱難。一個是勤儉克己的節(jié)約派,存錢會使自己感到快樂。而另一個大手大腳地浪費錢,為了享受人生,從不吝惜花錢。如果兩個人分別處在單身時代還好,但是一旦結婚,涉及共同財產(chǎn)的管理和家庭支出的消費,關于金錢的爭吵就會越來越多。
戀愛時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會盡力克制自己的一些行為,掩蓋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去配合對方的行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擁有怎樣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觀,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看出來的。一旦結了婚,才發(fā)現(xiàn)對方跟自己并不是合拍的那個人,就有點晚了。
我聽說過很多因為金錢觀念不和而離婚的夫妻,也知道有不少因為金錢觀念不同而分道揚鑣的合作伙伴。這個世界上,因為金錢而反目成仇的至親、好友,大有人在。如何看待金錢,是一件非常值得一再強調(diào)的事。
無論如何,請一定要和與自己合拍的人在一起。
任何事情都應有底線,金錢也是如此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戀人,男的很大方,約會的時候總是會主動付賬。不僅如此,在和晚輩以及朋友一起出去的時候,他也會很痛快地把大家的賬一起結掉。女方非常欣賞他這一點,覺得他“花錢干脆豪爽”。
于是,兩個人很順利地交往,并且結了婚。此前都是太平無事,但是現(xiàn)實生活終于開始了。婚后,女方發(fā)現(xiàn)對方的工資收入比自己想象得要少。但是,他在外面依然如故,花錢爽快,從不吝惜。談戀愛的時候覺得很帥氣的行為,一旦進入婚姻生活,就成了家庭開支的大敵。
如果請他“花錢稍微控制一下”,他就會回答說,“最年長的人當然應該買單,我父親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在我的家鄉(xiāng),人們都是這樣做的”。在他心里,一點都沒覺得自己有任何浪費的行為,他認為自己只是做著應該做的事情。
這種情況,共同生活下去的難度會很大。因為雙方都沒有惡意,卻依然造成了彼此的困擾。所謂沒有惡意,指的是雙方都不存在需要反省和改正的地方。改變消費方式,就等同于改變生活方式。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結果,很遺憾地聽說,這對夫妻在一起生活了三年之后,最終分道揚鑣了。
在沒有是非對錯的情況下不得不離婚,為了避免這種不幸的發(fā)生,在婚前有必要認清楚各自的金錢觀、價值觀。當然,不可能完全達到一致,就算是親兄弟都不一定會相同。
但是即便不會完全一致,至少要保持百分之六十的相同才行。而且,最好劃定一個自己可以接受和認可的范圍,保證相互在彼此適應的范圍內(nèi)活動才最明智。
無論是誰,都有一條不能退讓的底線,無論如何也必須守住的那條底線。自己應該最清楚自己的底線。看待金錢的價值觀可謂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核心,要將它拿出來,與對方的價值觀認真比較。你有不能讓步的底線,對方同樣也有。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有絕對不能融合,完全走不到一起去的情況發(fā)生。
如果在交往的過程中,很清晰地看到了相互的底線,大概就表明兩個人無緣在一起。特別是金錢方面的分歧,是很難修正的東西,絕非勉為其難地做出讓步就可以改變。
成長環(huán)境,是不能夠改變和修正的。如果強求改變,只會出現(xiàn)更大的麻煩。在走到那一步之前,雙方應該盡量向?qū)Ψ搅脸鲎约翰荒茏尣降牡拙€。
真正的幸福絕不是一人獨贏
幸福誕生于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
有一個詞語叫作“獨贏”。它所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表示,只有你自己從周圍的人群之中脫穎而出。雖然周圍的人全部受損,自己卻獨自受益。
拿工作來說,假使你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果,周圍的同事完全沒有拿出任何業(yè)績,只有你獨樹一幟地取得了成功。公司當然會給你高度評價,還會給你升職加薪;又或者說,假使只有你的公司獲得了巨大的盈利,你的公司利潤在不斷累積,大獲其利,對手公司受損,下游企業(yè)度日維艱。
這種獨贏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從某些方面來看,它也具有無法控制的一面。但是問題就從這里開始產(chǎn)生。只有自己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并不值得暗自得意;而自己的公司利潤如果上漲,不要忘記也應將利潤回報給客戶以及下游企業(yè)。
“獨贏”,聽上去清脆悅耳,看上去榮耀加身。獨贏的人,確實獲得了很多。然而,這些獲得都是暫時的,幸福感也是一時的。需要知道,當木秀于林時,風必摧之。
在佛教世界里,沒有“一人獨贏”的說法。不是說一人獨贏的情況不存在,而是說佛教認為,一人獨贏是無法獲得幸福的。
只有自己一個人感到幸福,這種事情可能嗎?幸福是在相互關聯(lián)之中誕生出來的感覺,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里才會出現(xiàn)。離你最近的例子就是家人。在家人當中,哪怕只有一個人感覺到不幸,那么這個家庭就無幸??裳?。
你會認為在家人當中只要自己幸福就可以嗎?只要自己幸福,父母過得怎樣都無所謂;只要自己快樂,孩子境況如何都沒關系;只要自己能吃到美味佳肴,丈夫粗茶淡飯也無不可。大概沒人會這樣想。
自己覺得好吃的東西,一定會想讓丈夫和孩子們也嘗到;自己體驗到的種種喜悅,都想跟家人一起分享,家人的悲傷和痛苦,大家也會共同承擔。正是因為有著這種溫暖的牽絆,家人才會成為生命中值得珍惜的存在。
人不可能一個人獨自生存下去。人不能只祈禱自己的幸福,而應在對他人幸福的祈禱中生活。一個人獨居的同時,也為生活在遠方的孩子祈禱幸福。只有感覺到心有牽掛,人才可以活下去。
與自己的事情相比,你有更想優(yōu)先考慮的人。與自己的快樂相比,你更渴望看到那個人的笑容。懷抱這份情,珍惜這顆心,比什么都重要。
給予他人幸福,自己也會快樂
假如現(xiàn)在有一件東西你很想得到,新手袋也好,新衣服也罷,總之是很早以前就想要的東西。用自己的零花錢,使使勁就能買得起。好,你下定決心,準備去買來。正在這時,你突然想起下個月是孩子的生日。
孩子一直特別想要某個玩具,你很想買給他做禮物。但是如果給孩子買了玩具,就不能買自己想要的手袋了。二者只能選其一。
那么,你會怎么做呢?一個是優(yōu)先考慮自己,先買手袋。得到想要的東西,你一定會感到很開心。再一個就是放下自己心中的欲望,為孩子買玩具。孩子一定會非常高興,他會喜笑顏開地對你說“謝謝”。
自己的滿足感和自己所愛的人的笑容,哪一個能夠使你感覺幸福呢?這當然沒有任何強求你傾向某一方的意思。哪一種能讓你感覺幸福,由你自己來判斷,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就好。無論做何選擇,都是沒有錯的。
我只是想說一點,如果給予他人幸福,那幸福一定會回到你自己身上。給予他人幸福,最后都會為自己帶來快樂。這是禪的教喻。
這不是要求你放棄自己的欲望,全心全意為他人奉獻、為他人而活。
我不過是在告訴你,獲取幸福的另一種方式。幸福是一種內(nèi)心的愉悅、安詳、平和、滿足。
你有過去寺廟中祈禱的經(jīng)歷嗎?虔誠地跪在佛祖面前,你都曾許下過什么愿望呢?
人們到寺廟去,在正殿前雙手合十,在心中默默祈禱,“請讓我更加幸?!薄罢堊屛夜ぷ黜樌薄T竿N種,大概都是為了“自己”而祈求。
可是,祈禱原本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而做的事情?!罢堊尯⒆拥牟『闷饋怼薄罢堊尭改附】档厣睢?,與自己的事情相比,人們更多是為了他人而雙手合十,發(fā)愿祈求。其實,這才是參拜祈禱的本來意義。
祈禱自己幸福亦非不可。人當然會希望自己幸福,但是在那之后,請默默合掌,也為他人祈禱幸福。不是只為自己的事情傾注心力,而是心懷眾生,為他人祈福。有這種心意,人與人之間才會形成溫暖的牽絆。
我一直相信,愛,只有流轉起來才有意義。哪怕是付出了愛而沒有得到回報,但是你付出的那份愛依然是流轉到了某一個人身上。如此牽絆流轉,愛才會存在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幸福也是一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