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jié) 太上老君:是真實老子還是幻化老子?

一口氣讀懂十大名著懸疑 作者:鐘厚濤 著


第八節(jié) 太上老君:是真實老子還是幻化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

這是老子的經(jīng)典名言,意思是說:可以被說出來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被叫出來的名稱,不是永恒的名稱。

那么,老子的“名”又是什么呢?他怎么又何“太上老君”扯上了關(guān)系呢?

老子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個顯赫人物。在《封神演義》中,鴻鈞老祖有三位親傳大弟子——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這三位弟子分別創(chuàng)立闡、道、截三教,老子為道教教主。當時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來通天教主大擺誅仙陣,老子應(yīng)邀闖陣,在陣中和通天教主一場惡戰(zhàn)。戰(zhàn)斗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把魚尾冠一推,只見頭頂三道氣出,化為三清;少頃,從東、南、北方來了上清、玉清、太清三個道人,俱是霞光萬道、鶴發(fā)童顏,將通天教主團團圍住?;鞈?zhàn)中,通天教主被老子打了幾扁拐,落荒而逃。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氣化三清”的故事。

那么,這里的老子是不是就是太上老君呢?事實上,他們就是同一個人。因為《封神演義》本身就充滿道教思想,所以老子是以道教教主的身份出現(xiàn)。這里有一個明顯的象征物,就是他的坐騎青牛?!段饔斡洝分?,在天宮煉丹的太上老君其坐騎也是青牛,而且后來青牛還在唐僧取經(jīng)的過程中下凡為妖,給他們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那么老子是不是真的就是道教之神呢?

其實,歷史上的老子本來是一位思想家,不是宗教家,更沒有從事過宗教活動。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時楚國苦縣人(苦縣后來相繼更名為真源縣、衛(wèi)真縣、鹿邑縣等)。據(jù)說,老子晚年的時候,曾經(jīng)騎著一頭青牛走出了函谷關(guān),當時的場景是:“紫氣東來三萬里,圣人西行經(jīng)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边@里騎牛的老翁不是別人,正是老子,所以后來《封神演義》和《西游記》中都有老子騎牛場景的描寫。老子著有《道德經(jīng)》五千余言,曾經(jīng)擔任過周朝守藏室之史,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國家圖書館館長這么一個角色,所以非常博學。就連孔子都曾登門拜訪,親自前往請教。老子的思想在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連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都說:“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及與哲學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方式的發(fā)揮者是老子?!?/p>

老子的主要觀點是無為而無不為,后世喜歡把他看做道家始祖。的確,后來他的很多觀點也都成為道教的重要思想來源。老子把“道”說成是天地萬物的本源,是支配宇宙的法則。道教則把“道”這一觀念進一步抽象化、神秘化,使之成為玄妙莫測的最高精神實體。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重視養(yǎng)生之道,道教也將之吸收過來并加以發(fā)展,為它的各種方術(shù)披上理論的外衣。因此,道教徒便把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拉進道教,奉為教主。

到東漢順帝(公元126~144年)時期,老子真正從歷史人物變成了道教的神,并被奉為是彭祖的后裔。因為在這一時期張陵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以《老子》為主要經(jīng)典,奉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這是老子被尊為教主的開始,但僅限于漢中地區(qū),中原廣大地區(qū)的人們信奉的是另一教派——太平道。太平道的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中就沒有多少老子的思想,教徒也不以老子為教主。但是到了漢桓帝(公元147~167年)的時候,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據(jù)《后漢書·西域列傳》記載,由于“桓帝好神,數(shù)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轉(zhuǎn)盛”。

此后,老子便被越來越多的道教徒所尊奉,直到現(xiàn)在社會上的許多行業(yè),如碗筷匠、鐵匠、煤窯匠、蹄鐵匠、磨刀匠等,也都祭拜老子為祖師爺。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子的出身也開始逐漸被神化。東晉葛洪所編著的《神仙傳》,匯集了當時群書所見的老子傳記,稱老子先天地而生,其母懷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發(fā),所以被稱為老子。也有資料稱其母于李樹下生老子,因生而能言,遂指樹為姓“李”。到了唐代,唐朝皇室把老子李耳當成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當時學道的人們,把所有修煉度世的方法,都托之于老子,其中就包括煉丹。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在天上已列仙班的老子整天忙著煉所謂的長生不老丹。其實,關(guān)于煉丹,我國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雖然老子煉丹并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但老子崇尚養(yǎng)生之道是確實有記載的。在《老子》第五十章里,有較為詳細的闡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遏虎兕,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在人群中,長壽的和短命的各占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更長久一些,卻自己走向了死亡,為什么呢?因為奉養(yǎng)太過度了。善于養(yǎng)護自己生命的人,不會受到傷害,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lǐng)域。在這里,老子是想告訴人們,要想養(yǎng)生,就必須做到清靜質(zhì)樸,純真自然,少私寡欲。

但是,老子的養(yǎng)生之道到了道教神話里,便成了甘露、仙丹,所謂的修行也就變成了煉丹,或是采納容天地靈氣的奇珍異寶,如蟠桃、人參果等?!段饔斡洝返谑换刂?,人參果被渲染得那么不可思議,這人參果的擁有者,便是三清觀一個得道高人。

而所有這一切都表明,老子是從一個歷史人物被逐漸神化的,在道教中,他的尊稱就是太上老君。也就是說,太上老君并不是老子本人,而是根據(jù)老子形象虛構(gòu)或者幻化出來的一個產(chǎn)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