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也興荷葉邊
看著今年流行的塔裙上那一層層的荷葉邊,我不由想起,大約從公元初到五世紀,打滿細褶的寬鑲邊,在中國服飾上也曾經(jīng)風(fēng)光一時。
早在漢代,女服中就有一種樣式華麗的短袖衣“繡镼”,于袖口綴飾著打褶的荷葉邊,有時在領(lǐng)口還鑲有齒狀花邊。更始皇帝劉玄與擁戴他的綠林軍進入洛陽之時,將領(lǐng)們因為粗鄙無知,看見這種女人穿的帶有花邊與荷葉邊的短袖衣很漂亮,就紛紛拿來穿在身上,于是乎,一群穿著女裝的硬漢赫然出現(xiàn)在長安民眾面前,當(dāng)然是極具喜劇效果。
在東漢、魏晉時期,荷葉邊最重要的用場,是縫在袍或裙的底緣,形成一圈在色彩、紋飾上與主體面料既相對比又相映襯的飾帶。在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漆畫屏風(fēng)等藝術(shù)品上可以看到,在那個時代,女性的長裙、男性的長袍,都在底緣縫綴一圈細褶荷葉邊作為裝飾。奇怪的是,雖然男人穿帶荷葉邊的短袖衣會被笑話,但男性貴族的長袍在底緣鑲一道荷葉邊,卻非常普遍,甚至成為當(dāng)時官服上必不可少的飾物。相傳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中,自東漢至隋,多位天子的冕服,都以一圈細褶密密的荷葉邊作為“下裳”的緣飾。
營盤墓地出土的一件東漢魏晉時代貼金衣褶(現(xiàn)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
晉武帝像的細部
傳為閻立本作品的《歷代帝王圖》中的“晉武帝”(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博物館)
與藝術(shù)表現(xiàn)足為互相印證的是,在新疆營盤、山普拉等地漢晉時代的墓葬中,出土了縫在裙、袍上的荷葉邊實物。如山普拉出土的多件毛織裙或毛織裙的殘片,均在底緣縫綴荷葉邊,這說明,在當(dāng)時,西域各民族與中原地區(qū)在服裝樣式上互相影響,像荷葉邊這樣的裝飾在不同民族當(dāng)中同時地流行著。
另外,營盤出土的一片“貼金衣褶殘片”,本是一件綠綺袍的“綺袍下擺”,也就是說,是這綠綺袍的一道荷葉邊。它用大紅絹為面,本色紗為里,均勻疊出寬0.8厘米的衣褶,最珍貴的是,每道衣褶上都用小片薄金箔貼成幾何花紋。文獻記載,東漢以來,奢侈服裝中最熱門的就是用薄金箔貼在服裝上,形成燦爛耀眼的金色花紋。而新疆營盤出土的“貼金衣褶殘片”則告訴我們,漢晉時代的男女貴族的拖地長袍或長裙上,不僅飾有做工細致的荷葉邊,荷葉邊上還有金箔閃閃生輝,放射著富貴與華麗。
然而,到了北朝末期,荷葉邊就從中原服飾上消失了,隋唐之后,男女華服上再也看不到它的形象。荷葉邊再度出現(xiàn)在中國人的服裝上,已是千余年之后——二十世紀初,受西式服裝的影響,中國女性一度時興把荷葉邊接在袖口以及旗袍的底緣上。為什么荷葉邊會在那么長的時期內(nèi)失寵?這是個值得琢磨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