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恩啟
今年以來,首都改善大氣環(huán)境、治理汽車廢氣的勢頭頗勁,報刊文章也做了不少報道。甚是喜人;但對同屬城市主要污染源的噪聲(工業(yè)、建設、生活等方面的噪聲),似還觸動不多,在下以為對此亦不可忽略不計。
長期以來,如同為有害氣體所苦一樣,城鎮(zhèn)居民受噪聲之擾也已久矣。街道上川流不息的馬達轟鳴聲本已不絕于耳,此起彼伏的按喇叭和踩剎車的尖厲之聲更令人悚然心驚。警車、銀行運鈔車及其他“特種車輛”,即使并非執(zhí)行“緊急任務”也一路亂鳴警笛呼嘯而過。居民樓下停車場上,汽車警報器動輒即響,一遇雷雨更響成一片。再加上建筑工地施工的機器轟隆、哨子聲兒;鄰居裝修房間的鑿壁穿墻,電鉆刺耳;以及雅好音樂者的卡拉OK、率爾操琴、“夜半歌聲”……如此這般組成的“城市交響曲”,直令你日夜不寧,寢食不安,無處逃遁。
常說噪聲污染也是公害,究竟害在何處?《辭?!贰霸肼暋睏l釋曰,“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無規(guī)律地組合在一起造成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即為“噪聲污染”。它擾亂人們的休息和工作,損傷人的聽覺,嚴重者可致耳聾,誘發(fā)疾病。中科院聲學所一項調查表明,住在70分貝處的居民有59.6%主訴有頭昏、頭痛、食欲下降等癥狀,生活在80分貝處者有上述癥狀的高達91%,持續(xù)的高噪聲使人的內耳膜毛細胞受損而致聾。而且噪聲強度每升高5分貝,人患高血壓的概率即增加20%并由此誘發(fā)動脈硬化癥與心腦血管病。在90分貝環(huán)境中工作4小時即可造成體內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的減少而損及人的視力。噪聲還會使人過早衰老,而周圍噪聲達到175分貝以上竟能使人頃刻斃命。
噪聲污染的危害,尤其是對人身健康的傷害如斯,該是確鑿無疑了吧?然而時至今日,盡管我們也頒有《噪聲污染防治法》,但仍有不少人對此采取“不承認主義”。在他們的法治意識中,似乎只有行兇、殺人、放火、投毒才叫“傷害”,至于噪聲污染(有人連“污染”也未必承認),來無影,去無蹤,“傷”在哪里?又沒有人對你拳打腳踢動刀子,“害”在何處?于是對“耳熟能詳”的噪聲污染,受害者往往聽之任之,施害者更我行我素。
可喜的是,一年前一條新聞,給予我們莫大的希望。鄭州市花園路15號院的居民,曾連續(xù)3年遭受附近一建設單位日夜施工噪聲超標的傷害,致使該院老人死亡率比正常年份高出3倍,許多老年人病情加重。在整整3年中,該院18位居民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執(zhí)著,加以執(zhí)法者的公正和堅定,終于通過訴訟途徑,討到了“說法”,使每人獲得4000元噪聲傷害的賠償。區(qū)區(qū)4000元賠償金,僅可聊補18位居民飽受噪聲之害的身心,但它所昭示的曙光卻是對噪聲污染受害者的福音,對施害者的警示,對人們法治意識的矯正與增強。
在下訴諸筆墨考證噪聲害人一事無非是企盼噪聲不再害人,一旦受了害,則理當討個說法,就像上述18位居民那樣,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當然更企盼能像治理空氣污染那樣,切實貫徹執(zhí)行《噪聲污染防治法》,也下一番力氣治治噪聲污染,以還廣大市民一份寧靜的空間。倘若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那我們的生活質量自然就會大為改觀。反正我是作如是觀的。
199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