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語訛默固好——簡論施蟄存評唐詩

細讀的樂趣 作者:[美國] 孫康宜 著


語訛默固好——簡論施蟄存評唐詩

近代讀者總記得施蟄存先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新感覺派小說大師”(例如一九八七年《聯(lián)合文學》十月號,李歐梵教授所策劃的“新感覺派小說”一欄即稱施先生為該派小說家的先驅(qū))。但或許因為施先生在小說界的名聲太大,反而容易使人忘記他在古典文學研究中的輝煌成就。其實他晚年的功力完全放在研究古典詩詞上,可謂“晚節(jié)漸于詩詞?!?。

從一九八八年起,我經(jīng)常采用施著《唐詩百話》為教科書。我的耶魯研究生一致認為,歷來論詩從未有能如此深入淺出者。而且書中篇篇俱佳——不論是論初唐、盛唐、中唐抑或是晚唐詩,都令人體驗到其理論之新、其文體之佳。因為書中共有一百篇論文,每篇精簡易讀,令人雅俗共賞。有些學生甚至把全書當日記來讀,每日一篇,從不間斷。另外,學生里有幾位“有心人”,因感于該書的獨特創(chuàng)意,希望能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把它一篇篇地譯成英文,以饗美國讀者。

至于我,則是以一貫閱讀書信的態(tài)度,仔細玩味那一篇篇思想的含義,詮釋那精心安排的文字。讀其書有如閱其信,閱其信有如見其人。在我想象中,施先生晚年的思想創(chuàng)意代表的是一種疏淡反省的“中唐詩”境界,而非那種情感浪漫的“盛唐詩”境界。因此他的論點常常呈現(xiàn)出一種非比尋常的創(chuàng)意,一種因生活經(jīng)驗累積而成的體會,一種灑脫的生活藝術(shù)。

我最欣賞施先生討論韓愈《落齒》的那一篇。奇怪的是,以前我從未注意到韓愈這首詩(其實,即使讀到這首詩,那曾經(jīng)沉醉于美感世界的年輕的我,也必定不能領會韓愈的“落齒”經(jīng)驗)。而今日的我,由于人生閱歷漸多,初讀到施先生所引的這首韓愈詩,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難以形容的感動。底下引這首韓愈《落齒》詩: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

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

馀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

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

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顛倒怯漱水。

終焉舍我落,意與崩山比。

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歲落一,自足支兩紀。

如其落并空,與漸亦同指。

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恃。

我言生有涯,長短俱死爾。

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我言莊周云,木雁各有喜。

語訛默固好,嚼廢軟還美。

因歌遂成詩,時用詫妻子。

這首詩酷似一篇小品文,描寫的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敘述的是一般老年人所經(jīng)過的階段——人老了,牙齒一顆顆掉落的經(jīng)驗。或許因為這個題材太尋常了,這首《落齒》詩從不被選集選取,也幾乎沒有“齒及”。施蟄存算是第一個撰寫專文討論此詩的學者專家。

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中唐詩人一種從憂患里漸入清境的心理過程——與盛唐詩以美感取勝的體裁截然不同。其實韓愈這首《落齒》詩幾近宋詩風格——頗與吾友柯慶明教授所謂宋詩之“以意念造作形象”的風格酷似。細細玩味咀嚼此詩,我尤其喜愛詩中那句“語訛默固好”所呈現(xiàn)的意念——牙齒落光了,說話多誤,那么就經(jīng)常保持緘默也不錯。從這一詩句中,我領悟出一個老年詩人所創(chuàng)出的另一種自由空間——一種對生命過程的信心,一種把握人生風浪的智慧心靈。人老了,不必怨這怨那,最好安靜下來,憑自己的智慧來思考,使那生命之樹永不枯萎,不斷啟發(fā)生命的再思。

也就是這種“啟發(fā)再思”的詩意,使我深深珍視施先生給我的每一封信。其實,我也喜歡看施先生寫給其他友朋的信件(當然要在友朋的允許之下才能看),因為他的書信總是流露出清澈鑒人的言語。例如,他曾給著名詞家張珍懷(當時張旅居美國)寫信,信中勸道:“孤獨一些,閉目養(yǎng)神,弄弄花鳥,也可消磨時日?!痹谖倚哪恐?,施先生永遠像個辛勤的老前輩,以自己的智慧繼續(xù)開拓出滿園花開的生命境界,也不斷流露出堅毅的神采。

從前施先生在其《浮生雜詠》(八十首)中曾詠出一絕:

湖上茶寮喜雨臺,

每逢休務必先來。

平生佞古初開眼,

抱得宋元窯器回。(第七十九首)

那是記載他年輕時,每逢星期日喜歡至湖濱“喜雨臺”茶樓古董商處飲茶,并購取文物的玩古之癖。到了老年,他仍保持那一塵不染的生命境界,徜徉于清凈的自由空間。他在《不死就是勝利——致痖弦》一文中說:“現(xiàn)在我是四大皆空,一塵不染,非但富貴于我如浮云,連貧賤也如浮云了?!边@是陶淵明的境界,也是中唐詩里“語訛默固好”的疏淡境界。(施蟄存先生已于二〇〇三年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