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波德萊爾的戲劇

文藝批評文集(新版) 作者:(法)巴爾特 著,懷宇 譯


波德萊爾的戲劇

我們對于波德萊爾戲劇[1]的興趣,并不在于它的戲劇內(nèi)容,而在于其只有愿望而未真正去完成的狀態(tài)。因此,批評家的角色,并不是依靠這些草稿來獲得一種完成的戲劇的形象,相反,是要在這些草稿上面確定其轉(zhuǎn)向失敗的偏好。為了紀(jì)念波德萊爾,去想象那些萌芽狀態(tài)的東西可能產(chǎn)生的戲劇,也許是徒勞無益和殘忍的;但是,考慮一下導(dǎo)致波德萊爾處于與《惡之花》的審美相去甚遠(yuǎn)的不完善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原因,那就不一樣了。我們很清楚,自薩特[2]以來,在任何作家那里,未完成狀態(tài)本身也是一種選擇,并且,想象過一部戲劇而又沒有寫出,在波德萊爾看來,是其命運的一種說明問題的形式。

有一個概念,對于理解波德萊爾戲劇是必要的,那就是戲劇性(théatralité)。何謂戲劇性呢?那就是減去文本之后的戲劇,就是依據(jù)所寫出的劇情梗概而建立起的一定密度的符號和感覺,就是對引發(fā)色情的處理手段如姿態(tài)、聲調(diào)、距離、實質(zhì)、燈光的普遍感知,而這種感知以文本的全部外在言語活動來淹沒文本。當(dāng)然,戲劇性,在一部作品最初寫出的萌芽狀態(tài)中就該表現(xiàn)出來,它是一種創(chuàng)作之條件,而非實現(xiàn)之條件。沒有耐人尋味的戲劇性,就沒有偉大的戲劇作品。在埃斯庫羅斯[3]的作品中,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在布萊希特的作品中,寫出的文本提前就被身體、對象、情境的外在性所支配,言語立即化解為實質(zhì)。相反,有某種東西在我們所了解的波德萊爾的三個劇本中引人注意(我不大信賴《伊德呂斯》,那是一部勉強是波德萊爾式的作品):它們是純粹的敘述性劇本,戲劇性——甚至是潛在的戲劇性——在其中是很弱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