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返回學校

平凡造就的偉大:錢學森傳 作者:郭梅,張宇 著


7.返回學校

1931年9月,病愈的錢學森惜別西子湖,回到上海繼續(xù)他的學業(yè)。

就在他返校不久,中國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對中國土地和財富覬覦已久的日本軍國主義,制造事端,將魔爪伸向了東北三省。蔣介石政府面對日寇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在短短六個月內(nèi),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祖國的大好河山破碎了,全國人民發(fā)出了收復失地的怒吼。學生們站起來了,紛紛走向街頭游行示威,大批學生趕到南京政府請愿。蔣介石卻又在南京制造了上海學生“自行落水”的慘劇,這些進一步激怒了學生。于是,更多的上海學生行動起來,高呼“抵制日貨”、“將日寇趕出東北三省”、“反對投降,反對不抵抗主義”的口號,走向鬧市、碼頭,宣傳群眾,發(fā)動群眾。

學期末,又發(fā)生了震驚國民的日寇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件。

當時駐守上海的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十九路軍,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動下,奮起抵抗,打響了淞滬抗戰(zhàn)。上海的工人、學生和市民,也齊心協(xié)力,全力支持軍隊的抗擊行動,戰(zhàn)爭伊始,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加上張治中率領的第5軍兩個師參戰(zhàn),淞滬抗戰(zhàn)堅持一個多月,日寇死傷萬余人。但南京國民政府卻始終堅持不抵抗政策,拒絕援助抗日將士,并扣押各地捐獻的物資。日寇有機可乘,于3月初,在太倉、瀏河登陸,十九路軍腹背受敵,被迫撤出上海。后來,在英、法等國的“調(diào)?!毕?,國民黨政府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中日停戰(zhàn)。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宣布上海為非軍事區(qū),然而日本軍隊卻留在了上海。

剛回校不久的錢學森也加入到學生運動中。雖然不是骨干分子,卻也很活躍。參加運動之后,錢學森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的認識更深刻、具體了。

在杭州的父母聽說了兒子參加學生運動的事。父親并沒有勸阻,相反還寫信提醒錢學森要講究策略,注意安全。

但捧著兒子的信,章蘭娟不免擔心兒子的安危。她整日提心吊膽,生怕兒子參加運動時,一個不小心就有什么閃失。錢均夫勸慰妻子:“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應該大膽地讓他到社會風浪中去闖蕩,讓他曉得當今社會上的一切弊端,便于從多方面認識社會,激勵自己,努力讀書?!?/p>

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暫趨平緩。此時的錢學森,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熱情愈來愈高。他跑到學校圖書館,重讀了普列漢諾夫、布哈林的有關著作,而且還讀了一些西洋哲學史,看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一個奇妙的哲學世界向他敞開了大門。

就在這時,錢學森接觸到交大校內(nèi)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時常去參加小組討論會。小組討論會召集人是數(shù)學系的喬魁賢,參加小組活動的還有他的同學許邦和、袁軼群和褚應璜。后來,因為這個小組討論會,喬魁賢被學校當局開除學籍,小組活動隨之停止,錢學森與這個小組的聯(lián)系也中斷了。

錢學森感到一絲茫然。習慣了小組討論會,習慣了讀完書之后和大伙分享心得,現(xiàn)在和誰講呢?好在他的周圍還有許多好朋友,大家都在擔憂著祖國,都在關心著國家的未來。他們經(jīng)常一起讀書,討論問題。與錢學森很要好的朋友有林津、熊大紀、鄭世芬、羅沛霖、茅于恭等。這些朋友品位極其相近,其中一個推崇備至的書,另外幾個必定喜歡。比如,凡是錢學森喜歡的書,他們也都喜歡閱讀。于是,錢學森讀到的一些早期的介紹馬列主義的著作,在他的朋友們手中輾轉傳閱。除了閱讀馬列主義哲學著作外,他們還讀了美國哲學家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哲學,從中吸取豐富的想象力;他們也讀羅素,陶醉于羅素準確的表現(xiàn)才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