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云遮霧罩得有些神仙的味道。
作者賈島,是個(gè)喜歡找高人的人。正如這首詩中描寫的,睜著眼睛找高人或許不遇,但閉著眼睛找到高人的故事卻是有的。“推敲”一詞有個(gè)典故,就是賈島閉著眼睛遇到高人的故事。
賈島史稱“苦吟詩人”,有多苦?曾經(jīng)因?yàn)椤傍B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兩句詩中,“推、敲”二字的選擇,騎著驢,閉著眼,誤闖入韓愈的儀仗隊(duì)。其寫詩的專注程度可見一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歷來都是后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
賈島遇到韓愈,也就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此前賈島屢試不第,窮困潦倒,為了一口飯吃,遁入空門。他詩中的僧、仙之氣,乃至以后的人際圈子,或許都和這段經(jīng)歷有關(guān)。經(jīng)韓愈傳授文章技藝,賈島還俗考取了功名,史書上無其政績記載,只有“手不釋卷”之說,看來不是沒有政績,就是寫詩的成績太高了,其政績也就顯得無足輕重。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賈島不曾遇到韓愈,沒有得到韓愈的賞識(shí),賈島能考取功名嗎?我看很難。如果是這樣,即便賈島“苦吟”,我們也不一定能看到賈島的詩。為什么這樣說?
在我所讀過的古代文章中,幾乎作者都是做過官的。過去科舉制度是庶族階層唯一的“成功”之路,只有取得了功名,才有可能登上一個(gè)平臺(tái),交往一群俊友,傳播一套文辭,載史一段風(fēng)流。賈島如是,其他人也是這樣。沒有功名,我們就不容易看到他的詩作。
我們再看看賈島是怎樣考取功名的,屢試不第是為了什么?按照賈島作詩的精神,想必做事也應(yīng)該一樣。既然考取功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不可能不用功,為什么考不上呢?缺少貴人相助,遇到韓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就是韻味所在。你別看當(dāng)今西學(xué)涌入,模糊了中國人的思想意識(shí)。如果你按照西學(xué)的論調(diào)“屢試不第”的時(shí)候,不妨試著用中國的文化去理解一下,中國人骨子里都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基因,除了西學(xué)的科學(xué)化、程序化以外,中國人還講德,相比較而言,這要比西學(xué)更加豐富而有效,在解決實(shí)際問題上,更容易找到“化解”的辦法,使人生更加快樂和精彩。
這些正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味道,像賈島這首詩中所說,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