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贈喬侍御

此去經(jīng)年詩阡陌(RMLH) 作者:王偉 著


贈喬侍御

陳子昂

漢廷榮巧宦,云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

陳子昂說:漢朝那會兒呀,都是巧言令色之徒得勢,戍邊將士不怎么受待見,有個驄馬使(御史)為人挺中正,那又怎么樣呢?到老也不知道給誰干。

陳子昂在這是唐朝人說漢朝事,指桑罵槐。這首詩有兩個作用:一是給喬侍郎解心寬;二是發(fā)泄一下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說白了就是發(fā)牢騷。很像我們周圍一個人勸另外一個人,別費那個勁兒了,干半天又能怎樣呢!

這是非常消極的一種對人對事的認識方法。為此,我?guī)缀鹾雎粤诉@首詩或許存在的積極因素,只是說說我的看法。

我們對事情的認識似乎是有一個誤區(qū),總是把自己列在正直、忠信的立場上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把人家放在小人、奸佞、諂媚的立場上。自己得勢了,覺得應(yīng)該,好人好報;自己不得勢了,就覺得沒天理,不是體制不好,就是遇到了昏君。其實事情不是那樣。

人與人千差萬別,事與事也不一樣。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你可以去看很多名人的傳記,哪有生下來全都是設(shè)計好的好命運。曾經(jīng)和一位朋友聊起來城鄉(xiāng)差別,大多數(shù)人感覺是城里的孩子比農(nóng)村的有優(yōu)勢。看得見的是,教育、生活環(huán)境、就業(yè)機會等。但這種觀點并不全面。農(nóng)村的孩子相對生存環(huán)境差些,卻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的精神,走向社會后,更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優(yōu)越性也使有些人奸懶饞滑,反而不容易得到認可。農(nóng)村的孩子,打小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點兒委屈扛得住。這些農(nóng)村孩子隱性的“才能”,城里的孩子不承認,也想不到,真正在打拼中遇到問題,就覺得不公平,怨天尤人。

有時我們說別人是小人的時候,實際上也說明我們自己不具備更加全面的生存本領(lǐng),為什么不把人家的“本事”當優(yōu)點看?陳子昂說了,得勢的都是“巧宦”,哪個當官兒的不喜歡“巧宦”?站在“巧宦”的立場上,人家那叫能力強。一件事的處理,不同的時間、環(huán)境、人物會有不同的方式。有時或許是你的“正直”干砸了,而人家通過打太極,干成了。因此每件事想不通的時候不要把責任全部推到別人身上,要自己去真正想明白,不斷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增進自己的才能,達到自己目標。正如《厚黑學》中的觀點,好多人覺得那是教人學壞,我倒覺得,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更全面。

《全唐詩話》里有個陳子昂的故事叫“伯玉毀琴”,講的是他參加科舉受人排擠,于是他找個人到街上去賣古琴,賣價“千金”。然后他自己買下來,召集圍觀者第二天都去聽他彈琴。第二天去了很多人,他卻把琴摔了,然后說:“我這么大本事的人,怎么能彈這個檔次的破琴。”于是將自己的文章分發(fā)給大家看,因文章確實寫得好,于是“一日之內(nèi),名滿天下”。我要問,這件事陳子昂是在做什么?現(xiàn)今叫炒作,過去呢,用陳子昂的話叫“巧宦”。

我們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做好自己應(yīng)該做好的事,不發(fā)牢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