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四有』
我多次被人問起怎樣寫出很好的散文,這些年我總是引用張春榮教授的話來回答:散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味”。這是他在《修辭新思維》中指出的方向。大概是因為引用的次數(shù)很多,有人當作了我的主張,趁此機會聲明:我每次引用都注明了出處。
言之有物,文章要有主題內(nèi)容,言之有序,文章要有組織結(jié)構(gòu),這兩條容易明白?!把灾腥?,言之有味”,倒是有些費解,“趣味”連成一詞,我們用熟了,用慣了,認為這是一件事物,“四有”之說一出,提醒我們“趣味”也和“行動”“明白”“清潔”一樣,兩件事物合成一個大范圍,同中有異。
“趣”和“味”有什么分別呢,依我體會,趣在當時,味在事后。妙趣橫生未必回味無窮,越想越有味的故事講出來未必有哄堂的效應(yīng)。研究喜劇的人介紹過來一個名詞叫“笑點”,這個“點”就是刀口上,節(jié)骨眼兒,快一秒慢一秒,增一分減一分,都不能發(fā)生喜劇效果,“趣”就是這樣一個“點”。
“味”是一條“線”,僅僅有趣也能流傳眾口,它有折舊率,能產(chǎn)生免疫力,所以有些笑話我們不想再聽第二次,“味”則是一種秘密的得意,深藏心中,反復(fù)玩索,歷久彌新。所以我為“四有”作注:“言之無趣,行之不廣,言之無味,行之不久?!?/p>
“趣”和“味”在四有之中占了兩條,可見張教授情有獨鐘,力有專注,見有獨到,也可見要想做到,難度很高。以我體會,“有物”和“有序”偏重功力,“有趣”和“有味”恐怕屬于風(fēng)格神韻的范圍,偏重自然,作者他得先是一個有趣有味的人,而且他得能夠分別什么是高級趣味,什么是惡趣、劣趣、肉麻當有趣,慎勿因追逐趣味墮落了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