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報國錄》自序

陳虬集 作者:胡珠生 編


《報國錄》自序

(1893年2月)

《報國錄》者,為團(tuán)防而作也。光緒甲申,中法失和,沿海戒嚴(yán),將錄以貽當(dāng)事,初名《東甌防御錄》,會事解不果,因重加改定,易今名,取《忠經(jīng)》語也,乃為序而存之。

嗚呼!今天下競言自強(qiáng)矣,舍治兵不能以立國,而制實莫善于團(tuán)防。

古之為治,初不言兵,寓之于農(nóng),寄之于理。當(dāng)時政教修明,人安其業(yè),無事于兵,非諱言之也。周衰道裂,官司失守,封建廢而郡縣起,井田、學(xué)校,始一切無所附麗。古制俄空,上下不復(fù)相維,國勢遂漸趨于弱。一二權(quán)謀材智之士,思有以持其傾而救其弊,乃爭起而談兵,專門之學(xué),顧指失臂,鮮所會通,不復(fù)能推先王經(jīng)國體野之大法。于是中國二千馀年長蒙兵事之禍,而卒莫為之計,幸者亦僅用以戡亂而已,固未知所為利也。

夫法豈一端可盡哉!背水以犯死而生,增灶以反古而成,用法而不為法所用,斯無往非法矣。寓之農(nóng),寄之理,農(nóng)、理可秉,謂兵獨不可以或有所寓寄者,是僅知金刃之用異斧斤,不知緩急其利害,固各有其通焉者也。狶苓、桔梗,有時為帝,在因病藥之而已。

縱觀古今之變,亂民竊發(fā),多激于一時之弊政。其來雖有自,禍或起于不及覺,容有防不及防之事。今齋黨、教門、棚民,羅結(jié)遍天下;哥匪四處蔓延;而游勇、土豪群不逞之徒,醵飲椎牛相仇殺,糾黨以千百計者,又所在而有。彼皆有鼓眾之勢、斂錢之術(shù)、濟(jì)亂之具,謂天下尚可百年無事者,吾未敢信也。又豈僅外夷之足慮哉!盜者張弓挾矢、狙踞門庭,而又令子姓家人釋甲解胄,執(zhí)冰而嬉,倉猝莫為之備,果何意乎?誠能得吾說而通之,雖以之防天下可也。

夫報國之道有四:貢賢、立功、興利,有任之者;若獻(xiàn)猷,則固無祿益人者,所不敢不勉也!葑菲可采,敢以告之公忠而秉國鈞者。

時光緒十有九年歲在昭陽大荒落陬月東甌陳虬志三撰。

〔按〕《報國錄》系作者在中法戰(zhàn)爭時期為了組織團(tuán)防抗擊外敵入侵的總體設(shè)想,其《團(tuán)政篇》提出興利、通變,意圖利用紳民辦團(tuán)推動基層社會改革。本序錄自《蜇廬叢書》之一《報國錄》。《忠經(jīng)》為東漢馬融撰,有《子書百家》本、《漢魏叢書》本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