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為什么是擊劍?
我沒有看電視的習慣,更沒有失眠的毛病,但是那一天,我看電視看到天亮。
那一天是2013年9月7日,第十二屆全運會擊劍比賽的最后一天,晚上是國際奧委會決定2020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電視直播。
我有好幾個理由關注那場表決的結果:第一,我是一個南京人,有一些特殊的因素讓我不希望日本獲勝;第二,雖然我聽我的好朋友楊揚說東京獲勝的希望更大,但我真心的希望能夠再去西班牙參加一次奧運會,因為我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是去的西班牙,那里珍藏著我一份美好的青春回憶;第三,我知道國際奧委會的那次會議,除了將表決產生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之外,還將產生新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而我希望巴赫獲勝;第四,全運會擊劍比賽結束之后,按慣例將組建新一屆國家隊,我不知道有我沒我,也不知道我將承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東京獲勝的那一刻,我很受刺激——不是因為南京的緣故,不是因為東京的緣故,不是因為男子花劍運動員能不能當上國際奧委會主席的緣故,不是因為國家隊的緣故……
我受到的刺激,是因為我看到了我太熟悉的兩張面孔:太田雄貴和千田健太,他們歡慶東京獲勝時的表情太像一年前了——倫敦奧運會男子花劍團體賽,中國隊第一場就輸給了日本隊,比分是30比45,中國隊一共輸了15分,其中,太田雄貴凈勝我們4分、千田健太凈勝我們11分,我們團體就輸在他們兩個人身上。
那天的比賽結束后,他倆也是這樣笑著、這樣跳著、這樣欣喜若狂著、這樣熱烈擁抱著……
在直播鏡頭里,他們只出現了幾秒鐘,但因為我太熟悉這兩張臉,也太熟悉他們慶祝勝利的那種表情,所以,我很受刺激。
對日本隊,我其實全無惡意,相反,我非常欽佩日本選手,在他們身上,至少有三點在我們中國隊之上:第一,他們的斗志非常頑強,不戰(zhàn)斗到最后一劍絕不繳械投降;第二,他們非常團結,就單個選手的實力而言,他們中也就是太田雄貴能排進世界前十位,而且還只是偶爾,但組合在一起,他們是一支誰也不敢忽視、誰都覺得頭疼的對手;第三,他們非常有執(zhí)行力,能夠完全徹底地貫徹教練意圖,那是真正的“說一不二”。
這件事放在我心里,讓我揮之不去。
過了幾天,有個疑問忽然涌上心頭,日本的擊劍水平其實并不很高:就拿奧運會來說,日本隊所有劍種加在一起的成績和我一個人一樣——總共是兩塊銀牌;再說世界錦標賽吧,日本所有劍種加在一起,成績還不如我一個人的成績——總共是三塊銅牌。
日本有很多世界級的運動員,為什么在東京的申奧代表團里,會派出兩位從來沒得過世界冠軍的擊劍運動員呢?
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吧?
我最初的感覺是:他們是為了巴赫去的,讓兩個花劍運動員去為第三個花劍運動員加油助興,這倒挺合情理,但很快我就覺得自己的想法可笑——他們去阿根廷的唯一理由,當然是為了東京。
我不明白——
為什么是擊劍呢?
過了沒幾天,一個叫胡金一的女孩兒告訴了我答案——她是日語專業(yè)出身,當過《體育畫報》的記者——
擊劍在日本是一個非常受皇室重視的項目,日本擊劍協(xié)會原來的名譽主席(日本叫“名譽總裁”)是現在日本天皇的堂弟高圓宮憲仁親王,他同時還擔任著日本足球協(xié)會的名譽主席。日本主辦完世界杯足球賽之后不久,高圓宮憲仁親王因為心臟衰竭被送入醫(yī)院,成了“植物人”,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夫人高圓宮憲仁親王妃久子決定放棄治療,實行“安樂死”,那一年,高圓宮憲仁親王47歲。
“高圓宮”是一個封號,是前一代日本天皇昭和賜予的。高圓宮憲仁親王去世后,他的夫人高圓宮妃繼任日本擊劍協(xié)會主席,此外還擔任了包括足協(xié)名譽主席在內的其他八個體育運動協(xié)會的名譽主席。東京申奧陳述的時候,高圓宮妃作為皇室成員進行了陳述,而代表運動員進行最后陳述的,正是我們的老朋友和老對手太田雄貴。
了解了這些之后,有一天我真的失眠了——
中國的媒體在說日本申奧的時候,反復在說兩件事:一是說日本的動畫形象“哆啦A夢”是陳述者之一,這是日本的一張王牌;二是說用法語代表日本陳述的混血主播瀧川雅美曾經傳出長達40分鐘的“全裸不雅視頻”,這是日本的“最后王牌”。似乎東京申奧成功,是靠動畫片和三級片取勝的。
大家在這樣說的時候,完全沒談到高圓宮妃,更完全沒談到太田雄貴。
但我想:太田雄貴真的很重要。因為奧運會的主角是運動員,而且只是運動員,按照薩馬蘭奇的話說就是:“無論在任何時候,國際奧委會的職責都是隨時聽候運動員的調遣?!碧镄圪F為東京申奧成功作出的貢獻,絕對不亞于為倫敦申奧作最后陳述的塞巴斯蒂安﹒科。
換作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我想我們絕對不會派出一個既沒有拿過奧運會冠軍、也沒有拿過世界冠軍的人代表運動員作申奧陳述吧?
何況他不過是一個擊劍運動員。
因為南京和釣魚島等方面的原因,我們都挺恨日本的,但對東京申奧成功這件事,我們是不是應該正視和正確解讀呢?
日本是不是有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是不是應該別像“抗日神劇”那樣,總是妖魔化和矮化日本呢?
我不敢奢望擊劍在中國能獲得她在日本那樣的地位,但是我們擊劍人,是不是應該做一些事情,告訴大家“為什么是擊劍”呢?
恰好在那段時間里,有朋友讓我寫本書。
開始我并不在意:寫書?那不是退休以后干的事情嗎?
但是在東京申奧成功之后,我的想法變了,我覺得我應該寫本書,因為作為擊劍人,我有責任告訴大家——
為什么是擊劍?!
- 塞巴斯蒂安?科,1956年出生,曾經在奧運會男子中跑比賽中獲得過兩塊金牌和兩塊銀牌,是少數獲得爵位的英國著名運動員之一,他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籌備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主席,被認為是倫敦贏得那屆奧運會主辦權的最關鍵人物,因為他的陳述打動了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