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醇的回味

素顏修行 作者:湖玉


香醇的回味

上海世博會已經落下了帷幕,但其美麗和博大,精致與細節(jié),熱情和開放,低碳與環(huán)保,科學和未來,夢想與行動,給我們留下太多美好的記憶和難忘的體驗。截取其中的幾個片段,咀嚼回味更加的綿長而細膩,帶給你我共同的身心愉悅。

文藝氣息濃厚的意大利館

歐洲展區(qū),意大利館是熱門之選。在雨中,我們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衣衫濕透,終于如愿以償大飽眼福。

進門大廳,整面墻壁上都是羅馬雕像,大大小小至少有幾十個人物,神態(tài)各異、表情不同,蔚為壯觀。盡管我們對這些雕像的歷史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仍然震驚刻畫的精致和雕塑技法的神奇。

第二進大廳,極具個性的車展。美不勝收,色彩純正、干凈,紅色耀目,白色潔凈,綠色充滿希望,無一絲的雜質。造型小巧流暢,簡單實用。越野車霸氣,轎車浪漫,摩托車酷感。

第三進大廳,時裝展示。廳中央,一只特大號的高跟鞋,顯示出意大利不同于眾時尚之都的氣質。有三層樓高的一面巨大的墻體上,幾件超出正常比例的時裝顯示著雍容華貴和奢華精致。

大廳另一面墻體上,奇思妙想地布置了一個樂隊樂池。各種樂器應有盡有,鋼琴、小號、提琴、薩克斯各就各位,似乎隨時準備演奏一曲交響樂。立體懸掛的效果出人意料。展廳地面上,一場男聲小合唱演出正在進行。六個意大利帥小伙,嗓音醇厚、音質完美。一曲曲鄉(xiāng)村歌曲帶給人美妙的幻想。觀眾席上幾位意大利姑娘,忍不住隨著歌聲扭動腰肢,伴著節(jié)奏歡聲和唱。臺上臺下,互動的快樂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游客和觀眾。

手工作坊里,來自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名城的兩位大師,現(xiàn)場展示著純手工制作西洋樂器小提琴的制作過程和工藝。兩張工作臺,一些零碎的木材和工具,在兩位大師的手下神奇的變成美妙的樂器。從制衣到制鞋再到小提琴制作,意大利享譽全球的手工藝制作讓我們震撼。

二樓的展區(qū),精美絕倫的珠寶展炫人眼目。來自意大利兩個博物館的珍貴珠寶和金飾品讓觀者大開眼界。歷經千年的藏品,仍然極致奢華,復雜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精巧的設計美輪美奐。這些珠寶飾品優(yōu)雅的氣質和高貴的品質,讓你聯(lián)想到如出一轍的意式生活。

100%純凈的新西蘭

新西蘭館是我準備離園時順便參觀的,卻讓我享受了一次美的旅程。

大門迎賓區(qū),放置著新西蘭之魂:一塊碩大的新西蘭玉石在清清流水中更顯純凈和晶瑩。游客不但可以欣賞還可以親手觸摸,那清涼潤滑的感覺帶給你自然的心靈撫慰。

進入館內,一道自下而上的“之”字形自動人行電梯帶你游覽新西蘭的主要建筑,現(xiàn)代化的都市,美麗的鄉(xiāng)村,純凈的大海,一切都好像一塵不染。人行道兩邊的大屏幕上演播著“一個新西蘭家庭的一天”的故事,展示著這個美好國度里人民與自然親近的幸福生活。一個窗格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墻體上是孩子們對未來的夢想畫作。安寧平靜是新西蘭人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屋頂花園是中國人的理想生活,而新西蘭普通家庭早已享有。珍稀植物、有機蔬果,森林峽谷、熱湖滾涌,源自毛利人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元素融入神秘花園,印證了新西蘭館的主題“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間”。

新西蘭場館內的設計,處處彰顯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新西蘭人溫情美麗的生活令人羨慕和向往。

夜色中的建筑之美

忙碌喧鬧的一天結束了,絢麗光彩的夜色降臨,世博園更加吸引游人。各個國家的場館建筑在五光十色的燈光映襯下充滿無窮魅力。

日本館的建筑一開始看不出它的象征含義,經過志愿者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它像一只圓圓胖胖的蠶寶寶。紫色的外衣是一層能夠發(fā)電的超輕膜,使得她在夜晚也能閃閃發(fā)光。像耳朵似的觸角是為了能夠接受陽光和雨露,與大自然通風透氣。日本人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石油館的建筑,立方體看似很普通,通體被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管道覆蓋。夜色中,管道中的液體倏忽變幻著紅黃藍綠各種鮮艷的色彩,須臾不停地流動,似乎在提醒著我們:稀缺的資源需要我們保護。

英國館的建筑,整個墻體被一層白色的細細小小的“絨毛”所包裹。微風吹拂,“絨毛”輕輕擺動,場館好似一只巨大的蒲公英飄蕩在空中,浪漫而唯美。據說,這些“絨毛”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它們構建了一座會呼吸的環(huán)保場館。

俄羅斯館“金色塔樓”、荷蘭館“快樂街”、芬蘭館“冰壺”、沙特館“月亮船”、阿聯(lián)酋館“沙丘”……在夢幻的世博園夜色里,建筑之美讓人驚嘆連連、心曠神怡。

在你身邊的志愿者

“世界在你眼前 我們在你身邊”,這是世博會志愿者口號,近八萬世博園區(qū)志愿者和十一萬世博城市志愿者,一千個城市志愿服務站的人員用他們陽光的笑臉和堅持奉獻的精神感動著眾多的世博游人。

小楊和小丁,來自上海復旦大學。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一個矮個子一個高個子。他們不厭其煩地迎來送走一撥又一撥問詢的人,同樣的問題一遍遍重復回答,同樣的路線一次又一次指明。小楊告訴我,上海每個高校都有招募的志愿者,按照會務安排上崗,每天3個小時工作時間,要盡可能地為游人提供便利服務。

地鐵車廂里:“請問大姐,我們要去世博園,應該在哪一站下車?”

大姐還沒有回答,一個身穿世博志愿者綠色衣衫的年輕女人很快走過來:“要到ⅹⅹ站下車再換乘8號線地鐵,ⅹⅹ站就到了?!彪S后又補充一句:“我也到世博園去,你們跟著我走好了?!?/p>

“你也是志愿者嗎?也是大學生嗎?”

“對,我是志愿者,但我不是學生,我已經工作了?!?/p>

“那你什么時間去世博園服務啊?”

“每個雙休日的下午。我坐車到世博園要兩個小時?!?/p>

“很辛苦啊!”

“沒關系,世博畢竟是短暫的,能為它做點貢獻很開心的?!?/p>

10月23日,小雨沙沙,雖然不大,卻下了一整天。路面積水很多。許多游客的鞋都泡在水里。夜晚來臨,日本館附近的廣場上。一個柔弱而執(zhí)著的身披綠色雨衣的志愿者身影一直站立在一抹黃色的燈光下。當她轉身為一對老夫婦指路時,我發(fā)現(xiàn)那是一張并不年輕的臉,卻笑的很好看、很甜美。只要有游客走向她,她便立即迎上前,拿著地圖指指畫畫,幫助一對小夫妻暫時看管一會兒孩子,幫助走累坐下休息的游客去接一杯直飲水。

她薄薄的塑料雨披根本擋不住斜斜的雨絲,褲管濕透貼在腿上,一雙旅游鞋顯然也早已進水。沒有人詢問時,她偶爾會拿起旁邊休憩長凳上放著的瓶裝水喝上兩口。而對于近在咫尺的長凳卻視而不見,沒有見到她坐下來休息一分鐘。

世博會,因為人多因為排隊,一開始我一直有抵觸的情緒不想去。但是,當我在這里參觀過兩天之后,卻打長途電話讓正在學校讀書的女兒請兩天假也到上海來觀看。世博會,她讓我們離世界這樣的近,她讓我們對明天充滿向往,她讓我們的回味是那樣的香醇!

2010年11月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