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以靈魂的形態(tài)去接近自然,感知世間萬物的力量。
獨居生活(節(jié)選)
[美國]梭羅
春秋兩季頻繁的暴雨,讓我偷得人生當中最歡欣愉悅的時光,因為只有瓢潑大雨才能讓我心安理得地待在家中享受閑暇,任由思緒從拂曉徜徉到黃昏。
東北部的大雨是猛烈而又強悍的,一旦降臨,必將使村子受到嚴峻的考驗。八年前的一次雷陣雨中,一道來勢洶洶的閃電便“吻”上了瓦爾登湖對岸的一棵蒼松,從上到下留下了一個深一寸,寬約五六寸的痕跡。
這個螺旋形的痕跡就好像利器上開鑿的血槽,不由讓人產生敬畏。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女傭們便會準備好水桶與拖把,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洪水。不過,我卻不怎么擔心,因為我的小房子有一道堅固的門,它就矗立在那里,給我?guī)硪环堇喂痰陌踩小?/p>
然而,卻總有人對我說:“你在這種地方生活,不會覺得孤獨與寂寞嗎?難道在狂風驟雨的日子里也不會想要與人親近嗎?”
對于這樣的疑問,其實我很想這么回答——在我看來,你說的這些都不是問題,為什么非要覺得自己孤獨又寂寞呢?就好比我們人類,也不過是一群孤獨者。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無非是浩瀚宇宙中最渺小的一個點。假使宇宙中存在著其他生命,那也是我們用最先進的天文儀器都無法觀測到的。
實際上,我早就意識到了,空間上的親近并不意味著心靈上的親昵。
即使是在熙熙攘攘的車站、街道、學校,甚至是人聲鼎沸的會場、酒吧,喧囂也往往不能夠打敗孤獨與寂寞。意識到這一點的聰明人反倒會選擇回歸自然,在勃然的生命力中接受心靈的慰藉。就好像倔強生長的樹木那樣,總是將自己的根伸向生命的源泉……
可有的人明明身懷寶藏卻渾然不知。比如,我在瓦爾登湖畔的鄰居,他明明擁有著瓦爾登湖這個無與倫比的財富,卻舍近求遠,總是在黑夜的泥濘之路上趕著牛車前行,只為到遙遠的鬧市中排解寂寞。
有意思的是,他還邀請我一起去找樂子。而我只能告訴他,現在的生活才是我最大的樂趣。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感官動物,會因為外界的諸多因素影響情緒,有些會讓我們產生不可言喻的歡樂,有些則讓我們陷入無盡神傷。但不論如何,這些因素都將使我們分心??墒菍τ谑耪邅碚f,這些外界影響就不復存在,因為他們是以靈魂的形態(tài)去接近自然,感知世間萬物的力量。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p>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p>
如果有機會能夠像逝者那樣純粹地用靈魂去感知世界,那么,我將竭盡所能去獲取這個機會,逃離塵世的浮華。但如果你以為這不過是孤獨者的厭世而已,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像我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孤單。誠如孔子口中說的那樣:“德不孤,必有鄰。”
另外,主觀思想可以左右我們對外界的感知,因為我們并不是把自己的一切全部融于客觀事物之中。只要我們有下意識的思考行為,那么外界對我們的感官刺激就會受到影響。就好比我們既可以像激流中蕩漾的浮木那樣,讓任何細微變化繃緊我們的全部神經,也可以像九天之外睥睨天下的帝釋天那樣,即使生死攸關的大事也不能在我們心中掀起些許波瀾……
總之,作為可以掌控情感的人類,我們可以讓自己擁有雙重人格,當主人格拘泥于當下時,就讓第二人格跳脫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tài)來審視自己。這樣,就算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我們還可以保持理智去尋找希望。但值得注意的是,用雙重人格去感知外界,有可能讓我們很難交到朋友。
然而,就我個人而言,獨處或將是一件對自身有益的事情。因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厭倦的時候。到了那時,以往的深情厚誼就變成了負擔,反倒是孤獨與寂寞變成了人生路上難尋的良伴。
要知道,在人生路上有所追求的人,即使把他置身于鬧市之中,他也是孤獨的——孤獨地面對一個個迎面而來的艱難困苦。而這樣的孤獨者很像劍橋大學里的學子,雖然劍橋大學里擁擠的學生就像沙漠里數不盡的沙子,但真正勤奮的學生卻是不折不扣的孤獨者,獨自沉浸于知識的海洋。
很多人并不理解這些孤獨者,譬如獨自在山間田頭勞作的農夫,他們可以一個人在那里忙活一整天,但是到了晚上可以休息的時刻,他們卻不甘寂寞,總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消遣一下,像這樣的人就不能理解那些獨自探索知識的學子,不明白這些學子是怎樣才能挨過孤獨的時光。然而,農夫們沒有意識到學子雖然獨身一人,卻有知識相伴,他們也享受到了和常人一樣的社交快樂,只是形式不同于常人罷了。
孤獨學子的這種社交非常有價值,相反很多人頻繁與他人接觸,餐餐都有酒肉朋友,但他們的社交卻往往沒有什么價值。這就好像工廠里大批的打工女孩那樣,她們在同一個工廠里工作,同一個宿舍里居住,彼此之間卻沒有形成該有的禮儀與規(guī)則,空間上的親近反而成了她們之間相互理解的障礙。有這樣的社交還不如不去社交。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社交的價值并不是人與人之間實質上的觸碰,而是心靈上的交融。
我曾聽說有人在森林中迷路,久久不能出去,最后又累又餓癱倒在樹下。這時,由于身體的虛弱,他產生了種種幻想,并且信以為真。這件事說明,當一個人的身體及精神處于低迷狀態(tài)時,他感覺不到身邊唾手可得的鼓舞,因而會沉浸在孤獨中。
但反過來,當一個人的身體與精神處于巔峰狀態(tài),即使獨自一人置身森林深處,他也不會感覺到孤單。
就拿我來說,居于瓦爾登湖,平日里鮮有朋友到訪,甚至連電話都沒有幾個,但是我并不孤獨。瓦爾登湖陪著我,湖中長嘯的潛鳥陪著我……
甚至這瓦爾登湖,也從來都不是孤獨者。這塊碧藍的湖面,除非是烏云覆蓋,否則也會有三足金烏為之雀躍。而瓦爾登湖也總是能夠及時回應,用湖中倒影來響應這毋庸贅言的默契。
魔鬼才成群結隊,而上帝總是孤身一人。
隨風搖曳的毛蕊花孤獨嗎?
牧場上飛舞的蒲公英孤獨嗎?
豆葉、酢漿草,甚至馬蠅、大黃蜂……它們孤獨嗎?
風信雞,北極星,南面吹來的暖風,四月的陣雨,一月化開的冰凍,或是驚蟄時節(jié)第一只醒來的蜘蛛……它們又孤獨嗎?
其實,我與它們一樣……
漫長的冬夜里,當狂風怒雪肆意侵蝕森林的時候,一個總是被大家認為已經死去的老者會不時地來拜訪我。據說,這位老者就是瓦爾登湖的締造者,他還沿著湖畔種上了松樹,鋪上了石子。我與這位老者總是能夠相談甚歡,即使沒有下酒菜與蘋果酒,我們也能度過一個個愉快而又美好的夜晚——實際上這位老者雖然總是孤獨一人,卻是一位最聰明且幽默的朋友——他比你知道的所有智者通曉更多各種秘聞。
還有一位住在我附近的老太太,雖然大部分的瓦爾登湖居民都接觸不到她,但是我卻很樂意到她的香草花園里一邊收集藥草,一邊傾聽她的話語。因為這樣的一位孤獨者卻有著常人無法擁有的超凡記憶力,能把她年輕時發(fā)生的每件瑣事描述得一清二楚。讓人想象不到的是,這位孤獨的老太太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看樣子要比她膝下的孩子活得還要長久。
夏去冬來,風吹雨打,大自然總是用難以形容的仁慈與恩澤包容我們。它孜孜不倦地給我們提供著快樂的源泉,同時予以無與倫比的同情。當我們因為某些原因而悲痛的時候,陽光會變得憂傷,風兒在我們耳畔嘆息,云里墜下同情的淚水。就連樹葉都會蕭瑟,仿佛訴說著無盡的落寞……
大自然如此誠意地對待我們,難道我們不應該投桃報李,與這份心意息息相通嗎?畢竟我們人類是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
自然母親贈予我們保持健康、心情平靜、易于滿足的良藥。這種藥并不是那種來自惡魔的誘惑,需要付出代價才能享用。它隨手可得,可能是一道黎明的曙光,一口純凈的空氣,任由人們盡情地索取,卻功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