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火燒紅蓮寺》到巴金

憶舊與瑣記——鼎山回憶錄 作者:董鼎山 著


從《火燒紅蓮寺》到巴金

——八八回憶之一

我喜愛寫作,不過我不是一個所謂“職業(yè)作家”,一生七十余年來的寫作,我從未靠筆桿收入為生,有時稿費最多不過足夠我回國旅游一次。少年時期我就告父母我情愿一生過“亭子間生活”。今日國內(nèi)的青年作家似比我們幸運得多了。

我對寫作的愛好起于我對閱讀的愛好。我不是出身于書香之家,我的父親是商賈。我于幼年識字開始即狼吞虎咽地看小說:《西游記》、《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平江不肖生的《火燒紅蓮寺》、《江湖奇?zhèn)b傳》,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金粉世家》等。終于,好像是一九三四年,我在初中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巴金的《電》與《家》,這樣的啟蒙大大地影響了我的生涯與思想。

《電》是這位無政府主義作家第一部成名作品,今日回顧,文筆似并不老練,但是故事(敘述城市知識青年與腐敗政府相抗爭的暗殺、作亂活動)非常動人,把我迷住,也開始使我的童年思想激烈化(今日這類小說描寫的激烈活動可以被稱呼為“恐怖主義”)。

一霎時,我放棄了各種武俠、神怪、言情小說,而專在圖書館發(fā)掘其他巴金著作,以及現(xiàn)代文學(魯迅、茅盾)、極左派小說(蔣光赤、穆木天)之類。不久,弟弟樂山也開始跟隨了我的興趣與思想傾向。我們在讀了《家》、《春》、《秋》三部曲后把自己指認為那個舊禮教大家庭的三兄弟:我們的大哥南山是思想雖新但服從家教的覺新,我是思想激烈但行止溫和的覺民,樂山是言行都激烈的覺慧。我們?nèi)值埽ㄋ牡苊脚c五妹木蘭尚幼?。┑暮髞砩钔緩剿埔言谀莻€時期確定。

從巴金小說中所學得的對舊禮教家庭的反抗精神,因為時代的變遷,也令我這個初中生染上了強烈的愛國熱情。那時日本侵占東三省尚不久,我們學生常在街上游行高呼抗日口號。某日,高年級學生在游行時發(fā)現(xiàn)我家附近一個店鋪出售日本商品,乃沖入店鋪,把那些商品搬出,放在街上燒毀示眾,高喊“抵制日貨”,意圖激起圍集群眾的情緒。那對店主老夫婦抵擋不成,在旁放聲大哭,在那一剎那,我的小小心靈忽然感到一陣世界的殘酷,常人行為的不公平,我流了淚,怨怪那些比我年長的高年級同學們?yōu)楹我幜P那個可憐的老店主。這個深刻印象確定了我長大以后對事物的看法:什么都有正反兩面,把萬事看得非黑即白的結(jié)果便是專制蠻橫的態(tài)度。

那時我已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看報的樂趣。當時我的出生地寧波有一家在本地銷路最廣的日報《時事公報》,我由于對時事的興趣經(jīng)常前往父親的顏料店看報,特別留意那報的副刊。有一天看到副刊編輯的征稿啟事,我也躍躍欲試。恰好學校一位老師對我的作文很欣賞,常常批了“甲上”,他挑了我的一篇作文發(fā)在??希蟠蠊奈枇宋业膶懜迮d趣。日軍侵入東北后,我常感到非常苦悶,滿以為歷史已在大大轉(zhuǎn)動,地理也在迅速質(zhì)變,為什么中學校還在使用過時的教科書呢?于是我寫了一篇名為《論戰(zhàn)時寧波中等教育》的短文,投寄《時事公報》副刊。我從未奢望此類初中生作文會見報,不料在發(fā)表后,大概是因為我的意見與許多人的想法相似,在副刊上引起一些反響,編輯甚至來信致謝,老師同學們向我祝賀,從此我的前途方向就如此地奠定了。

我所上的是斐迪初中,一所英國圣公會所辦的教會學校,校中老師多是思想新穎的,圖書館中新文學作品的充盈便是明證。此校后來與一座美國教會所辦的三一書院合并成六個年級的浙東中學,校址仍在四洲塘我家附近的斐迪(英國學校式的建筑)原址,場地很大,今日乃是包玉剛出資的寧波大學的校園。一九八八年我應邀偕妻前往講學三個月,看到五十余年前的舊址,很是感慨。校長恰好是曾在當年學生時代參加地下抗日活動時的舊識,他是斐迪隔鄰的“高工”(高級工科中學)學生,當時兩校籃球隊經(jīng)常往來作友誼賽。

學生時代的地下抗日活動組織也對我起了啟蒙作用。我們有個讀書會,使我在巴金、茅盾、老舍小說之外另開了一扇窗戶。我猶記得,在那個時期,艾思奇的《大眾哲學》給了我很大影響,我也開始閱讀高爾基、普希金、契訶夫、托爾斯泰,欣賞了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記得有一次,與一位朋友旅行,在一火車車廂里閱讀《被開墾的處女地》。一位官僚式的乘客在旁看到那書書名,非常好奇,要了去一看。我與朋友,少年的中學生,只能作會心的微笑。我們已經(jīng)有了對知識的自大感,瞧不起那些輕佻市儈的頭腦。

現(xiàn)在我不能相信,短短的初中三年內(nèi)竟會發(fā)生這么多的變化,斐迪成為浙東中學后,校中新來的一位訓育主任顯然負有國民黨使命,教會學校上午的二十分鐘祈禱會被擯除了。訓育主任似較虔誠的校長更有權(quán)威,吩咐我們在他講話時一提到“蔣委員長”必須立正。我認為這種規(guī)則滑稽可笑,在??蠈懳淖I刺,不久,慈祥的校長(我還記得他的名字叫壽子鯤)把我叫到校長室,抱歉似的告我,下學期不必回校。我被開除了。

二〇一〇年二月

  1. “八八回憶”是作者應百花文藝出版社之邀撰寫的一組自傳性回憶文章,從二〇〇九年十二月開始持續(xù)到二〇一一年八月因中風暫時擱筆,共二十二篇,除個別篇目外,大多發(fā)表于《散文》?!幷咦?/l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