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得要領(lǐng) 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中國成語故事:大漢傳奇 作者:老舍


不得要領(lǐng) 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

學(xué)成語

“不得要領(lǐng)”(bù dé yào lǐng)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大宛列傳》:“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太子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饒,少寇(kòu),志安樂。又自以遠(yuǎn)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lǐng)?!?/p>

要:同“腰”,這里指褲腰。

領(lǐng):衣領(lǐng)。

要領(lǐng):原意是拿上衣時提著衣領(lǐng),拿褲子時提著褲腰;比喻關(guān)鍵部位。

不得要領(lǐng):沒有抓住褲腰和衣領(lǐng)這樣的關(guān)鍵部位,現(xiàn)常用來表示說話、寫文章或做事情沒把握住要點、重點或關(guān)鍵。

讀故事

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出使西域,希望聯(lián)手月氏王一齊攻打匈奴。

經(jīng)過漫長的旅程,張騫一行人終于抵達月氏,可月氏已不是十幾年前的月氏了。

月氏的國王已死于匈奴手中后,太子當(dāng)上了月氏的新國王。

這位月氏的新國王征服了大夏,并在大夏的土地上安居。此時的月氏已是國泰民安的景象,疆土遼闊,土地肥沃,也沒有敵國的侵?jǐn)_。月氏國王安于舒適的現(xiàn)狀,不再以匈奴為敵,也不再想報仇雪恨的事。

張騫在月氏等待了一年多,不斷勸說月氏王,可月氏王就是不同意與漢朝聯(lián)盟。

張騫從匈奴到月氏,又從月氏到大夏,經(jīng)歷了十多年的時光,吃盡苦頭。等到終于面見了月氏王,他卻沒能抓住關(guān)鍵,說服月氏王與漢結(jié)盟。

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張騫一行人啟程返回漢朝。沒料到在返回途中,張騫又被匈奴人捉住了。

張騫在匈奴又住了一年多后,單于去世,匈奴人為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張騫趁匈奴內(nèi)亂之機,帶著妻子和甘父一起逃回了長安城中。

張騫出發(fā)時帶著一百多人,到平安歸來的時候,就只有張騫和向?qū)Ц矢噶恕?/p>

為了表彰張騫出使西域的功勛,漢武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封甘父為奉使君。

出使西域的十多年中,張騫對西域的大宛、月氏、大夏、康居等國已十分了解?;爻?,張騫就把他在西域的經(jīng)歷和見聞都講給了漢武帝,并向他一一介紹了西域那些國家的特產(chǎn)、風(fēng)俗、地理位置以及兵力、國力的情況。

張騫還對漢武帝分析說:“我去大夏時,見過從漢朝賣過去的邛竹杖、蜀布,大夏的商人說是從身毒買到的。我估算出身毒在大夏東南有幾千里。大夏在漢朝的西南,距離漢朝一萬兩千里。既然身毒的商人能出售漢朝蜀地的邛竹杖、蜀布這些特產(chǎn),那證明身毒距離漢朝蜀地并不遠(yuǎn)。從漢朝到大夏去,有好幾條路,其中第一條路是從羌(qiāng)人的居住地通過,那里崎嶇險阻;第二條路是從匈奴的地盤上過,那里太危險,會被匈奴人扣押;第三條路是從蜀地走,順著商人運邛竹杖、蜀布開發(fā)的貿(mào)易通道,從蜀郡到身毒,再從身毒到大夏,這條路可能是最佳的選擇了?!?/p>

匈奴人

漢武帝聽了張騫所講的見聞,對西域諸國有了新的了解。他聽了張騫的進一步分析后,產(chǎn)生了派使者再去西域諸國的念頭。他想拉攏大宛、大夏、安息等兵力弱的大國,再收買月氏、康居等兵力強大的一些小國,使它們臣服于漢朝。這樣既可以揚漢朝之威,又能把漢朝的疆土擴大萬里之多。

再從匈奴的地盤上過是不可能了。漢武帝和張騫決定探索出一條前往西域諸國的新路。于是,張騫派出了四支探路的隊伍。這四支隊伍分別從蜀郡、犍為郡出發(fā),尋找前往身毒國的路。遺憾的是,這些使者在各自前行了一兩千里后,就遇到了阻撓,花光了盤纏也沒能到達身毒國,最后無功而返。

后來,在漢朝的攻打下,匈奴退出漠南地區(qū),退向西北,漢朝控制住河西走廊。退敗的匈奴并未放棄與漢朝的爭戰(zhàn),而是依靠西域各國,繼續(xù)對抗?jié)h朝。

漢武帝為了斬斷匈奴的臂膀,拉攏西域各國孤立匈奴,就任命張騫為中郎將,派他第二次出使西域。

這次,張騫帶了三百人、上萬頭牛羊和不計其數(shù)的財物再次向西域進發(fā)。

由于匈奴已退出漠南地區(qū),張騫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他帶著漢朝的使者們到達了很多西域國家,不僅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建交,還探索出絲綢之路,促進了西域與漢朝的貿(mào)易互通,使西域的良馬、葡萄、核桃、苜蓿、石榴和地毯等被引進漢朝,而漢朝的鑄鐵、開渠、打井等技術(shù)和絲織品則傳到了西域。

此后,漢朝和西域各國的交流就順暢起來,西域各國君主和貴族常來朝拜漢武帝,向漢朝進貢。自此,漢朝的絲綢也源源不斷地出口到西域甚至歐洲,漢朝和西域由此開始了更為頻繁的貿(mào)易往來。

張騫通過努力,開辟了古代中國通往西方的道路,促進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商貿(mào)。他以堅忍的毅忍和頑強的探險精神,成為中國古代卓越的外交家。

成語小提示

不得要領(lǐng)

近義詞  茫然不解 霧里看花 不知所為

反義詞  了如指掌 提綱挈領(lǐ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