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沈復生平記略

浮生六記 作者:[清] 沈復 著


沈復生平記略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年不詳。清朝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其著作《浮生六記》,原書六卷,現(xiàn)存四卷,即《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佚《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兩卷。根據(jù)俞平伯先生所考《浮生六記》年表,整理大概如下: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十一月二十二日,沈復出生。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沈復四歲,同年,陳蕓父親陳心馀逝。

清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十六日,陳蕓、沈復訂婚。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沈復隨父親稼夫在浙江紹興,從趙傳為師,始游吼山,為游覽之始。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沈復從趙傳到杭州,初游西湖,那年沈復十六歲。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一月二十二日,陳蕓、沈復結婚?;楹?,沈復再赴杭州,從趙傳受業(yè)。隔三月返回蘇州。六月夫婦遷居“我取”軒中。七夕同拜。七月十五日,同時生病后兩旬而愈。中秋夕,偕游滄浪亭。是年乾隆皇帝南巡。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八月,沈復父親發(fā)瘧疾病重,陳蕓也患大病。到年底,沈復跟隨蔣襄習幕于奉賢,初識顧金鑒。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陽節(jié),沈復至寒山登高。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從蔣襄初到揚州,覽園林勝地,這一年沈復二十一歲。顧金鑒逝,年二十二歲。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皇帝南巡。沈復隨父親在吳江接駕。夏秋之交,沈復隨父親游幕海寧,到嘉興和海寧。

清乾隆五十年(1785),沈復隨父在海寧。陳蕓得罪其舅舅。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沈復應募于徽州績溪,由杭州溯錢塘江而上。陳蕓二十五歲,初生女兒,名“青君”。

清嘉慶七年(1802),沈復四十歲,人在揚州,八月,陳蕓來信,說要來揚州。沈復在揚州先春門外,租賃臨河屋子兩間。十月,陳蕓帶婢女“阿雙”到揚州。十一月,沈復被司事裁員。

清嘉慶八年(1803),陳蕓于早春二月,發(fā)血疾。沈復又到靖江借貸。婢女“阿雙”卷逃。三月三十日,陳蕓于揚州病逝,終年四十一歲。沈復以賣畫度日。九月,代幕于江都縣,在張禹門家度歲。

清嘉慶九年(1804),沈復四十二歲,其父親稼夫于三月去世,沈復奔喪返蘇州,夏天,移居禪寺大悲閣。七月,赴崇明島。歸來后去東海永泰沙,十月回來。

清嘉慶十年(1805),沈復四十三歲。正月里與夏氏家人游靈巖、鄧尉。為夏介石畫《幞山風木圖》十二冊。九月九日隨石韞玉溯江西上,住湖北荊州劉氏廢院度日。

清嘉慶十一年(1806),春天由荊州到樊城,登陸后拐彎去潼關。同年四月,兒子逢森早逝,卒年十八歲。十月,隨石韞玉眷屬赴濟南。石韞玉贈送其一小妾。第三卷《坎坷記愁》到此結束。

清嘉慶十二年(1807),沈復四十五歲,住在萊陽。同年秋天隨石韞玉到北京。

清嘉慶十三年(1808),沈復四十六歲,作《浮生六記》第四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