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常風
我買到過兩冊與常風有關的著作,一本系其生前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逝水集》,另一本則系其去世后由謝泳等人主編的《常風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我將兩冊著作粗粗翻讀之后,頗有感慨。今天的許多讀者,對于常風這個名字或許會感到一些陌生。為此不妨先簡要介紹一下常風的情況。常風,文學評論家,大學外文教授,祖籍山西榆次,一九一〇年生于太原,一九二九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yè)后曾任太原平民中學、北京藝文中學教師。一九四三年起,任中國大學講師,后又任北京大學西語系副教授。一九五二年回到山西,任山西大學外文系教授,并任該系主任和研究生導師多年。曾于一九五七年被劃為右派,兩年后得以摘帽。一九八八年,常風從山西大學退休。二〇〇二年四月去世,享年九十三歲。以上是我抄錄并整理的一份常風簡歷。
初看起來,這份簡歷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京派文學,就會關注到常風這個名字。與當代讀者對常風的陌生有所不同,一九四九年前他是十分活躍的文學評論家,曾與周作人、朱光潛、李健吾、沈從文、蕭乾等文學名流有過密切的交往,還參與過《學文》和《文學雜志》等刊物的編輯工作。這段時間,常風寫作和發(fā)表文章的頻率和質量皆很高,很快引起了文壇的關注,并最終結集成《棄馀集》和《窺天集》兩冊。常風進入文壇的節(jié)點,便是他進入清華大學西語系學習之時,當時清華外文系正處于鼎盛期,而常風也很快表現(xiàn)出了才華。此時常風發(fā)表的一些書評文章,見識獨到,文筆清新。他的才華不輸同為山西人的李健吾。清華大學外文系的葉公超教授就對常風很是器重,據說外文系有三個學生很得他的喜愛,除了常風,一位是梁遇春,另一位則是錢鍾書。
或許經此介紹,讀者心目中常風的形象會豐滿很多。然而,到了一九四九年后,常風就從文壇銷聲匿跡了,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這位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才因學界研究周作人、沈從文、李健吾等文學名家,應邀陸續(xù)寫過幾篇回憶早年文學經歷的文章,并被結集到這冊《逝水集》之中。與早年的文學影響不同的是,常風的晚年是寂寞的。以研究現(xiàn)代文學而出名的山西作家韓石山曾寫過一篇《常風先生》,開篇就寫道:“我真糊涂,在山西大學上了幾年學,竟沒有去看望過常風先生。”曾在山西大學外語系讀書的梁貴東和周啟慶夫婦合作寫過一篇《他是真正的學者》,也是這樣開篇的:“非常遺憾,我知道山西大學外語系教授常風先生逝世的消息已是八年以后,還是廈門大學謝泳先生告訴我的?!弊鳛樵c常風有過接觸的學生,這對夫婦在文章中深深地感慨道:“今天撰寫此文,除了紀念常先生,也是為常先生在現(xiàn)代的湮沒無聞而感到悲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