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笨鬃赢吘箒砹耍瑤砹宋拿髦猓€帶來了緊隨他身后的七十子之徒。沒有孔子,當然不會有七十子之徒,但是,沒有七十子之徒,又何嘗有孔子?《莊子·漁父》篇曾經(jīng)描述過這樣動人的場景:
孔子游乎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這是令人心儀的場景。這是孔子個人的生活,也是人類的心靈生活;這是孔子個人的場景,也是一個民族的場景,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后期的某一瞬間的場景,卻也是歷史的、永恒的場景……
正因為它是人類的心靈生活,且是永恒的場景,所以,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心儀于這樣的場景,反復回味這樣的場景,甚至想復原和置身、享受這樣的場景。于是,我們看到,孔子以后,很多人都學著他辦私學,師徒遞相傳授,這是傳承文化,又何嘗不是在復制孔子的那種令人羨慕的生活方式。孟子說人生的三大快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正是他向慕孔門師徒問學切磋其樂融融,感慨系之的表現(xiàn)。而上引莊子的文字,對孔子與弟子問學場景的充滿詩意的想象中,不也滿溢著他對于這種境界的無比向往。
其實,描述、記錄,甚至虛構(gòu)孔門師徒事跡與言行的文字,充塞于孔子以后的諸子著作中??组T師徒的生活、教學場景,成為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一個民族的文化情結(jié)。司馬遷作《史記》,寫完《孔子世家》,還一定要再來一篇《仲尼弟子列傳》,魏王肅編《孔子家語》,不僅有《弟子行》,還有《七十二弟子解》。今天,諸如“孔子與孔門弟子”、“孔門七十二賢”、“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這類研究,不僅學者們津津樂道,讀者們也看得津津有味。為什么?因為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場景,不僅帶給我們故鄉(xiāng)般的溫暖和童年般的回憶,還幾乎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人物和理想人生!
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以及弟子之間的切磋琢磨辯駁詰難,在孔子去世之后,在弟子守墓三年星散之后,也隨即成為一個民族的文化資源和思想溫床。在孔門弟子的問答往還里,包含著一個圣人和一幫大人們對于人、人生、人性、道德和社會的理解和體悟,這些都成了我們現(xiàn)實思考的永恒出發(fā)點,成為我們?nèi)松形虻那暧∽C。正是在對他們的關(guān)注和解讀、闡釋里,我們開創(chuàng)自己的時代,開始自己的人生,開始自己的理解世界之旅。
所以,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會通過對孔門的研究進行著文化的積累和價值的增值。石毓智教授的《非常師生——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就是這樣的一部著作。石教授爬羅剔抉,刮垢磨光,眼光如炬,燭照幽隱。隱藏的事實,經(jīng)他點明,豁然開朗;新奇的結(jié)論,經(jīng)他推衍,斑斑在案。出人意料處,立論大膽而有據(jù);引人入勝時,行文有趣且有序。史料功底扎實,邏輯嚴密,全是規(guī)范操作,小心謹慎;文筆雅俗共賞,幽默活潑,常常發(fā)人一笑,大快朵頤。嚴謹?shù)膶W術(shù)著作而寫得如此輕松,真是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
石教授書成,不恥下請,延我作序。我雖惶恐不敢當,卻也有與有榮焉的竊喜。于是,略敘感受如上,以與廣大讀者共鑒。
鮑鵬山
2010年4月1日于浦東偏安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