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度包容
1.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shù)不當(dāng),淫于婦人,數(shù)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小白母,衛(wèi)女也,有寵于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于莒。魯聞無知死,亦發(fā)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小白詳死,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
桓公之中鉤,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nèi)應(yīng),故得先入立,發(fā)兵距魯。秋,與魯戰(zhàn)于乾時,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讎也,請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將圍魯?!濒斎嘶贾?,遂殺子糾于笙瀆。召忽自殺,管仲請囚?;腹?,發(fā)兵攻魯,心欲殺管仲。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從之。乃詳為召管仲欲甘心,實(shí)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請往。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腹穸Y以為大夫,任政。(《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桓公聽取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嫌重用曾經(jīng)射中自己衣帶鉤的對手管仲,進(jìn)而君臣和衷共濟(j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一番霸業(y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鮑叔牙的鼎力推薦,管仲的忍辱負(fù)重,齊桓公的胸襟似海,為后人樹立了永遠(yuǎn)的榜樣。
2.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
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問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皆依次飲之酒。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潰圍,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此德出而福反也。(《智品·妙品》)
——身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果然名不虛傳,由親自尋找丟失之駿馬,可知他對坐騎的感情之深;看到殺死駿馬之人正坐在一起食馬肉,秦穆公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面對既成事實(shí),忍受心中苦楚,能夠坐下來與盜殺駿馬之人一起分食馬肉,并說出“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的話來,可知秦穆公的胸懷有多么寬廣。
3.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
莊王嘉由基一箭之功,厚加賞賜,使將親軍,掌車右之職。因令尹未得其人,聞沈尹虞邱之賢,使權(quán)主國事。置酒大宴群臣于漸臺之上,妃嬪皆從。莊王曰:“寡人不御鐘鼓,已六年于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愿與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俱來設(shè)席,務(wù)要盡歡而止。”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進(jìn)食,太史奏樂。飲至日落西山,興尚未已。
莊王命秉燭再酌,使所幸許姬姜氏,遍送諸大夫之酒,眾俱起席立飲。忽然一陣怪風(fēng),將堂燭盡滅,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牽其袂。許姬左手絕袂,右手?jǐn)埰涔诶t,纓絕,其人驚懼放手。許姬取纓在手,循步至莊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內(nèi)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qiáng)牽妾袖。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火察之?!鼻f王急命掌燈者:“且莫點(diǎn)燭!寡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于是百官皆去其纓,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者為何人也。
席散回宮,許姬奏曰:“妾聞‘男女不瀆’,況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獻(xiàn)觴于諸臣,以示敬也。牽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肅上下之禮,而正男女之別乎?”莊王笑曰:“此非婦人所知也!古者,君臣為享,禮不過三爵,但卜其晝,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盡歡,繼之以燭,酒后狂態(tài),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jié),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痹S姬嘆服,后世名此宴為“絕纓會”。髯翁有詩云: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fēng)已絕纓。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
——經(jīng)過小說家的渲染,楚莊王的肚量影響了許多歷史人物,而著名的“絕纓會”也幾乎成了政治家胸襟廣大的代名詞。
4.汝能訟我,信有膽氣
吉為相,有馭吏嗜酒,從吉出,醉嘔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復(fù)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此馭吏,邊郡人,習(xí)知邊塞發(fā)奔命警備事。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fā)奔命書馳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云中、代郡,遽歸。見吉白狀,因曰:“恐虜所入邊郡,二千石長吏有老病不任兵馬者,宜可豫視?!奔破溲裕贃|曹案邊長吏科條其人。未已,詔召丞相、御史,問以所入郡吏。吉具對。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詳知,以得譴讓;而吉見謂憂邊思職,馭吏力也。
進(jìn)任山西巡檢,有軍校詣闕訟進(jìn)者。上召,訊知其誣,即遣送進(jìn),令殺之。會并寇入,進(jìn)謂其人曰:“汝能訟我,信有膽氣。今赦汝罪,能掩殺并寇者,即薦汝于朝;如敗,即自役河,毋污我劍也?!逼淙僳x躍赴斗,竟大捷。進(jìn)即薦擢之。
馮夢龍評:容小過者,以一長酬;釋大仇者,以死力報。唯酬報之情迫中,故其長觸之而必試,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過尋仇者,豈非大愚?(《智囊全集·上智部·丙吉郭進(jìn)》)
——漢代宰相丙吉寬容因酒醉而在車上嘔吐的車夫,宋代山西巡檢郭進(jìn)釋放告自己御狀的軍校,皆為美談。設(shè)若沒有容人之雅量,是斷然不會有如此寬容之舉的。透過丙吉、郭進(jìn)的談吐,不難想象他們的氣度胸襟。
5.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
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乎?”康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遁入霸陵山中。
博士公車連征,不至。桓帝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康不得已,乃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使者發(fā)。至亭,亭長以韓征君當(dāng)過,方發(fā)人牛修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导瘁岏{與之。有頃,使者至,知奪牛翁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康曰:“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乃止??狄蛑械捞佣荩詨劢K。(《后漢書·逸民列傳·韓康》)
——東漢隱士韓康不僅是一名連自個的姓名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的真隱士,而且是一位修養(yǎng)功夫極高之人。從他主動為對其無禮的亭長打掩護(hù)“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便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設(shè)若不是將浮名浮利徹底看淡,不是懷有一顆難以測度的包容之心,是斷然說不出這樣的話來的。
6.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
孫權(quán)遣陸遜討丹陽山越,平之,還屯蕪湖。會稽淳于式表遜枉取人民。后遜詣都,稱式佳吏。權(quán)曰:“式白君,而君薦之,何也?”對曰:“式意欲養(yǎng)民,遜豈可毀式以亂圣聽乎?”權(quán)曰:“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智品·雅品》)
——這則掌故凸顯了三國時東吳名將陸遜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雖然會稽人淳于式曾上書吳主孫權(quán)狀告陸遜勒索百姓,但陸遜卻不為所動,照樣向吳主舉薦重用淳于式。在陸遜看來,淳于式告發(fā)他的本意在于保護(hù)百姓,這樣的人應(yīng)當(dāng)受到重用。正像孫權(quán)所感慨的那樣,陸遜是真正的忠厚長者,他不計個人恩怨舉薦曾經(jīng)告發(fā)過自己的淳于式,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yīng)答?;蛴麡?gòu)戲于琬曰:“公與戲語而不見應(yīng),戲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nóng)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被蛞园诅?,主者請推治敏,琬曰:“吾實(shí)不如前人,無可推也?!敝髡咧?fù)?jù)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茍其不如,則事不當(dāng)理,事不當(dāng)理,則憒憒矣。復(fù)何問邪?”后敏坐事系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得免重罪。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三國志·蜀書·蔣琬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薄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比松谑溃徽摻?jīng)商、治學(xué)、從政,都得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對于他人的缺點(diǎn)、毛病能不能予以包容,不僅是一個修養(yǎng)品格問題,而且是能不能做成大事的重要前提。三國時蜀漢大臣蔣琬一直被諸葛亮所看重,作為接班人來培養(yǎng),蔣琬的一個過人之處就是心胸寬廣,大度能容。上述蔣琬的一段話,言約義豐,語重心長,可以作為今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
8.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與
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老》《易》,居縣北石山下。孫恩亂后饑荒,縣令庾肅之迎出縣南廢頭里,為立小宅,臨溪,有山水之玩。時復(fù)還石山精廬,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jié)。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ぶ莞彩?,皆不就。
有人竊其園菜者,還見之,乃自逃隱,待竊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筍,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與?!蹦肆钊速I大筍送與之。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其門內(nèi)而還。常以捃拾自資,同捃者爭穟,道虔諫之不止,悉以其所得與之,爭者愧恧。后每爭,輒云:“勿令居士知?!倍聼o復(fù)衣,戴颙聞而迎之,為作衣服,并與錢一萬。既還,分身上衣及錢,悉供諸兄弟子無衣者。鄉(xiāng)里年少,相率受學(xué)。道虔常無食,無以立學(xué)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資給,受業(yè)者咸得有成。太祖聞之,遣使存問,賜錢三萬,米二百斛,悉以嫁娶孤兄子。征員外散騎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舊宅為寺。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輒舉家感慟焉。道虔年老,菜食,恒無經(jīng)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太祖敕郡縣令,隨時資給。元嘉二十六年,卒,時年八十二。(《宋書·隱逸列傳·沈道虔》)
——“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鄙钤谀铣瘎⑺螘r代的沈道虔居士的幾則軼事,已然告訴了人們什么叫做真正的涵養(yǎng)和氣度。
9.皆是實(shí)事,不為嫌也
崔暹,字季倫,博陵安平人,漢尚書寔之后也,世為北州著姓。父穆,州主簿。暹少為書生,避地渤海,依高乾,以妹妻乾弟慎。慎后臨光州,啟暹為長史。趙郡公琛鎮(zhèn)定州,辟為開府諮議。隨琛往晉陽,高祖與語說之,以兼丞相長史。高祖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謂之曰:“丈夫相知,豈在新舊。軍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閑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屬?!蔽帐忠笄?,至于三四。后遷左丞、吏部郎,主議《麟趾格》。
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機(jī)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見親重。言論之際,邵遂毀暹。世宗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之長,子才專言卿短,此癡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shí)事,不為嫌也?!保ā侗饼R書·崔暹列傳》)
——相形之下,唐朝宰相婁師德包容狄仁杰、北宋宰相王旦包容寇準(zhǔn)的故事人們較為熟悉,而北齊崔暹包容邢邵(字子長)的故事人們則不大熟悉。其實(shí),崔暹包容邢邵的故事和婁師德包容狄仁杰、王旦包容寇準(zhǔn)的故事一樣感人?!澳拘阌诹?,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贝掊咭驗樯钍鼙饼R高祖高歡和世宗高澄的器重,而招來了同事們的不滿。邢邵是經(jīng)崔暹舉薦而成為世宗府上幕僚的,此時也出于妒忌而在北齊世宗高澄面前多次詆毀崔暹。世宗實(shí)在看不慣,才將邢邵所言告訴了崔暹。崔暹聞聽之后,非但沒有惱怒而報以牙眼,反而很平靜地為邢邵開脫:“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shí)事,不為嫌也?!弊鋈俗龉偬幨绿幨滥苡腥绱诵亟髿舛龋耪嬲Q得上有涵養(yǎng)能包容。
10.為臣計則狂,為陛下計忠矣
蘇世長,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騎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縣侯。世長十余歲,上書周武帝,帝異其幼,問讀何書,對“治《孝經(jīng)》《論語》”。帝曰:“何言可道?”答曰:“為國者不敢侮于鰥寡。為政以德。”帝曰:“善?!笔棺鋵W(xué)虎門館。父死王事,有詔襲爵,世長號踴不自勝,帝奭然改容。
入隋,為長安令,數(shù)條上便宜。大業(yè)末,為都水少監(jiān),督漕上江。會煬帝被弒,發(fā)喪,慟聞行路。更為王世充太子太保、行臺右仆射,與世充兄子弘烈及其將豆盧行褒戍襄陽,高祖與之舊,數(shù)遣使者諭降,輒殺之。
洛陽平,始與弘烈歸,帝誅褒而誚世長,頓首謝曰:“古帝王受命,以此逐鹿,一人得禽,萬夫斂手。豈有獲鹿后忿同獵者,問爭肉罪邪?今陛下應(yīng)天順民,安可忘管仲、雍齒事?且武功舊人,亂離以來,死亡略盡,唯臣得見太平。若殺之,是絕其類。”帝笑釋之。授玉山屯監(jiān)。引見玄武門,與語平生,調(diào)之曰:“卿自謂佞邪,直邪?”對曰:“愚且直?!钡墼唬骸叭糁闭撸螢楸迟\歸我?”對曰:“洛陽平,天下為一,臣智窮力屈,乃歸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據(jù)漢南,尚為勍敵?!钡鄞笮?,嘲曰:“何名長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長曰:“名長意短,誠如圣旨??谡男埃桓曳钤t。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侯之;臣舉山南以歸,唯蒙屯監(jiān)?!钡蹛偅葜G議大夫。
從獵涇陽,大獲。帝入旌門,詫左右曰:“今日畋,樂乎?”世長曰:“陛下廢萬機(jī),事游獵,不滿十旬,未為樂也?!钡凵?,既而笑曰:“狂態(tài)發(fā)邪?”曰:“為臣計則狂,為陛下計忠矣。”時武功、郿新經(jīng)突厥寇掠,鄉(xiāng)聚凋虛,帝將遂獵武功,世長諫曰:“突厥向盜劫人,陛下救恤之言未出口,又獵其地,殆百姓不堪所求?!钡鄄宦牎J萄缗愕?,酒酣,進(jìn)曰:“此煬帝作邪?何雕麗底此!”帝曰:“卿好諫似直,然詐也。豈不知此殿我所營,乃詭云煬帝邪?”對曰:“臣但見傾宮、鹿臺,非受命圣人所為者。陛下武功舊第,才蔽風(fēng)雨,時以為足。今天下厭隋之侈,以歸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復(fù)樸素。今乃即其宮加雕飾焉,欲易其亂,得乎?”帝咨重其言。(《新唐書·蘇世長列傳》)
——蘇世長和唐太宗李世民君臣之間的幾段對話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既反映了蘇世長隨機(jī)應(yīng)變、善于勸諫的本領(lǐng),又凸顯了李世民從諫如流的襟懷涵養(yǎng)。
11.唾面自干
春,一月,庚子,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與李昭德俱入朝,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dāng)為之!”
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復(fù)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dāng)笑而受之?!保ā顿Y治通鑒》卷二百五)
——被人怒斥為“田舍夫”而坦然受之不以為忤,婁師德的涵養(yǎng)功夫絕非泛泛。而因為教育乃弟“唾面自干”,婁師德便被后人視為沒血?dú)鉀]骨氣的官油子。其實(shí),婁師德傳授乃弟的不傳之秘,不僅是他為官多年的經(jīng)驗之談,也是教導(dǎo)乃弟為人處世必須學(xué)會包容忍讓,盡量減少對立面,是對成大事者喜怒不形于色的一種詮釋。
12.婁師德包容狄仁杰
狄仁杰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shù)擠令外使。武后覺,問仁杰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jǐn)守,賢則不知也?!庇謫枺骸爸撕??”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焙笤唬骸半抻们?,師德薦也,誠知人矣?!背銎渥?,仁杰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yuǎn)矣!”(《新唐書·劉裴婁列傳》)
——俗云:“文人相輕?!蹦敲?,政治家呢?大唐名相狄仁杰和婁師德的關(guān)系或許對此做出了詮釋。
身為唐代名相,狄仁杰在歷史上的功勛自有定評。但是,他對于老資格的婁師德卻怎么也看不順眼,在他大權(quán)在握的時候一直擠對婁師德,故而婁師德只得長期在地方任職,不能回到朝廷中樞來。對此,以教人“唾面自干”名世的婁師德坦然接受,沒有流露過半句怨言。而狄仁杰之所以獲得皇帝武則天重用,就是婁師德鼎力舉薦的,一直蒙在鼓里的狄仁杰對此卻全然不知。大概是武則天有意點(diǎn)撥狄仁杰,故而才有了史書中記載的這段對話。
看了這段對話,在驚詫婁師德氣度不凡、能包容人所不能包容的同時,對狄仁杰的認(rèn)識也更進(jìn)了一層:敢于承認(rèn)自己的過錯,同樣需要極大的勇氣。
13.亦善,亦善
三月,壬寅,王孝杰、婁師德與吐蕃將論欽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唐兵大敗;孝杰坐免為庶人,師德貶原州員外司馬。師德因署移牒,驚曰:“官爵盡無邪!”既而曰:“亦善,亦善?!辈粡?fù)介意。(《資治通鑒》卷二百五)
——僅僅聽說“唾面自干”的典故,尚且不足以真正了解唐代名人婁師德的為人;僅僅知道婁師德包容狄仁杰的故事,也不足以理解婁師德其人;加上上述故事,婁師德的胸懷氣度才更令人仰慕?!按蠖饶苋?,容天下難容之事?!笨磥韸鋷煹虏还馐且獎e人學(xué)會忍讓唾面自干,而且自己身體力行,不把身外之物放在心上。
14.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殺行義之人?
初,難作,睿宗御承天樓,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于是有投名自驗者。事平,玄宗得所投名,詔象先收按,象先悉焚之。帝大怒,欲并加罪,頓首謝曰:“赴君之難,忠也。陛下方以德化天下,奈何殺行義之人?故臣違命,安反側(cè)者,其敢逃死?”帝寤,善之。時窮治忠、羲等黨與,象先密為申救,保全甚眾,當(dāng)時無知者。(《新唐書·陸二李杜列傳》)
——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后,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唐睿宗的勢力專擅朝政,雙方勢同水火,終于兵戎相見。事變平息后,勝利者李隆基要陸象先追究那些曾表示效忠睿宗的官員們的罪責(zé),而陸象先卻將名單給燒了,并勸導(dǎo)玄宗應(yīng)予大度包容。玄宗權(quán)衡利弊,聽從了陸象先的勸告,寬容了這些官員,事態(tài)得以迅速平息。無疑,這種寬容的做法既有利于迅速平息事態(tài),也有利于贏得人心。
15.非公長者,能無疑乎!
大歷四年(己酉,公元769年)春,正月,丙子,郭子儀入朝,魚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載恐其相結(jié),密使子儀軍吏告子儀曰:“朝恩謀不利于公?!弊觾x不聽。吏亦告諸將,將士請衷甲以從者三百人。子儀曰:“我,國之大臣,彼無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來,汝曹欲何為!”乃從家僮數(shù)人而往。朝恩迎之,驚其從者之約。子儀以所聞告,且曰:“恐煩公經(jīng)營耳?!背鲹徕吲跏至魈樵唬骸胺枪L者,能無疑乎!”(《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四)
——郭子儀、魚朝恩、元載都是唐代宗李豫時代的重量級人物。郭子儀是中興名將,元載是當(dāng)朝宰相,魚朝恩則是代宗最為倚重的宦官。長期統(tǒng)兵在外的郭子儀回到京城時,魚朝恩主動示好,邀請郭子儀游章敬寺。居心叵測的元載聞訊后即派人暗示郭子儀提防不測,郭子儀的部屬也建議他有備而去,郭子儀卻僅帶幾名家僮坦然前往。有道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生算計別人的魚朝恩沒有想到郭子儀竟然會如此大度地前來,于是感激涕零,說出了自己的由衷之言:“非公長者,能無疑乎!”
16.郭子儀逆來順受
十二月,庚辰,盜發(fā)郭子儀父冢,捕之,不獲。人以為魚朝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子儀自奉天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子儀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將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fā)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背⒛税?。(《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四)
——唐代宗時,常年統(tǒng)兵在外的大將軍郭子儀因為和朝中權(quán)宦魚朝恩有很深的個人恩怨,而魚朝恩又是一個肆無忌憚的小人,所以人們便把盜賊挖掘郭子儀父親墳?zāi)褂浀搅唆~朝恩的賬上,擔(dān)心郭子儀回到京城后會算這筆賬。沒想到胸懷寬廣的郭子儀回到京城后竟然用上天譴責(zé)來看待這件事,大度地不予追究。顯而易見,郭子儀是在國家穩(wěn)定的大局面前放棄了個人的恩怨,所謂天譴之說,不過是一種委婉的說辭而已。
17.天下同名姓何限?慮是失驢訪主
馮道在中書。有人于市中牽一驢,以片幅大署其名于面。親知白之。道曰:“天下同名姓何限?慮是失驢訪主?!保ā豆沤褡T概·越情部》)
——馮道號稱五代時政壇不倒翁,個人私德修養(yǎng)很好,別人成心羞辱他,他卻好像渾然不覺,泰然處之,舉重若輕。“天下同名姓何限?慮是失驢訪主”一語,尋常之輩是斷然說不出口來的,而馮道卻緩緩道來,無形中化解了一場不必要的煩惱糾紛。
18.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
后趙王勒,悉召武鄉(xiāng)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shù)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dú)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币虬輩④姸嘉?。(《智品·雅品》)
——后趙國主石勒個性色彩濃郁,功成名就時邀請家鄉(xiāng)的鄰居朋友到襄國做客,鄰居李陽因早年經(jīng)常和石勒打架而不敢前來,石勒則顯得很是大度,遂有了上述掌故。“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道出了石勒的真實(shí)心態(tài)。而與鄰居李陽坦陳“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則無疑一下子便拉近了老朋友老伙伴之間的距離。
19.幸門如鼠穴,何可塞之!
上謂宰相曰:“幸門如鼠穴,何可塞之!但去其甚者,斯可矣。近來綱運(yùn)之上,舟人水工有少販鬻,但不妨公,一切不問,卻須官物至京無侵損爾?!眳蚊烧龑υ唬骸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小人情偽,君子豈不知?蓋以大度容之,則庶事俱濟(jì)。昔曹參以獄市為寄,正恐奸人無所容也。陛下如此宣諭,深合黃老之道。”(《續(xù)資治通鑒》卷三十五)
——宋太宗趙匡義和宰相呂蒙正對官場對社會人生的認(rèn)識,可謂深邃莫測。故而,建立在這一基礎(chǔ)上的政治的包容自然便顯得異常廣大。呂蒙正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說明官場上的政治生態(tài),可謂是對“有容乃大”的一種詮釋。
20.呂蒙正不詰朝士姓名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參政邪?”蒙正佯為不知而過之。同列不能平,詰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不若弗知之為愈?!睍r人服其量。(《綱鑒易知錄·宋紀(jì)》)
——宋朝宰相呂蒙正從步入朝堂伊始,便受到了他人的輕蔑和嘲諷。明明聽見了對方的嘲諷,呂蒙正卻裝作沒有聽見,連看對方一眼也沒看,就從他的身旁走過去了。比這更有說服力的是呂蒙正對為他抱不平者所做的解釋:“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不若弗知之為愈。”品味呂蒙正的解釋,可以體會到:即使胸懷博大到呂蒙正的水準(zhǔn),也還是會記恨在心的;要想真正做到寬厚待人,最高明的辦法莫過于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所謂“難得糊涂”的精義,就在于此。
21.廣開言路需要包容
上以亢旱,詔中外臣庶并直言極諫,詔書略曰:“朕累降詔書,大開言路,頗多叢脞,罔副詢求。思得讜言,以答天戒,善者必加甄賞,否者亦為優(yōu)容,勿尚靡詞,復(fù)談鄙事?!睍r有上封指中書過失,請行罷免者,上覽之不悅,謂宰相曰:“此輩皆非良善,止欲自進(jìn),當(dāng)譴責(zé)以警之?!崩钽爝M(jìn)曰:“朝廷比開言路,茍言之當(dāng)理,宜加旌賞,不則留中可也。況臣等非材,備員臺輔,如蒙罷免,乃是言事之人有補(bǔ)朝廷?!鄙显唬骸扒湔骈L者矣?!保ā独m(xù)資治通鑒》卷四十四)
——北宋名臣李沆之所以長期受到世人稱贊,就是因為他有包容萬物的心胸。單是看他勸宋太宗寬厚對待建言者的說辭,就可以領(lǐng)略到他作為政治家的博大胸懷。
22.寇準(zhǔn)失禮而得太宗器重
準(zhǔn)嘗奏事切直,上怒而起,準(zhǔn)攀上衣,請復(fù)坐,事決乃退。上嘉嘆曰:“此真宰相也。”又語左右曰:“朕得寇準(zhǔn),猶唐太宗之得魏鄭公也?!保ā独m(xù)資治通鑒》卷三十七)
會詔百官言事,而準(zhǔn)極陳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xué)士,判吏部東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zhǔn)輒引帝衣,令帝復(fù)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zhǔn),猶文皇之得魏征也。”(《宋史·寇準(zhǔn)列傳》)
——寇準(zhǔn)和宋太宗趙匡義之間的交際,為史家所津津樂道,司馬光和脫脫先后記載了這段掌故。在這里,值得褒揚(yáng)的不是性情粗率的寇準(zhǔn),而是善于欣賞善于包容的太宗趙匡義。當(dāng)激動不已的寇準(zhǔn)在朝堂上“攀上衣,請復(fù)坐”時,太宗不僅沒有追究寇準(zhǔn)的大不敬之罪,反而欣賞寇準(zhǔn)具備真宰相的才華,并且將寇準(zhǔn)比作唐太宗時的魏征。不過,太宗對寇準(zhǔn)的賞識并未持續(xù)多久。很快,做了宰相的寇準(zhǔn)因為性情剛褊又不聽勸告,而使得太宗改變了看法:“鼠雀尚知人意,況人乎?”隨之將寇準(zhǔn)貶出了朝廷。由此可知,太宗對寇準(zhǔn)的包容也是有限度的。
23.同年,甚得許大度量?
寇準(zhǔn)數(shù)短旦,旦專稱準(zhǔn)。帝謂旦曰:“卿雖稱其美,彼專談卿惡?!钡┰唬骸袄砉坍?dāng)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zhǔn)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直,此臣所以重準(zhǔn)也。”帝以是愈賢旦。中書有事送密院,違詔格,準(zhǔn)在密院,以事上聞。旦被責(zé),第拜謝,堂吏皆見罰。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書,亦違詔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還密院。準(zhǔn)大慚,見旦曰:“同年,甚得許大度量?”旦不答。(《宋史·王旦列傳》)
——包容是一種美德,在宋代名相王旦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才干出眾而又性情剛褊的名臣寇準(zhǔn)的包容,更是令人折服。無怪乎當(dāng)事人寇準(zhǔn)百思不得其解,竟當(dāng)面詢問王旦:“同年,甚得許大度量?”
24.卿嘗言利用強(qiáng)橫,今何解也?
曾方嚴(yán)持重,每進(jìn)見,言利害事,審而中理;多所薦拔,尤惡僥幸。帝問曾曰:“比臣僚請對,多求進(jìn)者?!痹鴮υ唬骸拔┍菹乱直几偠缣耢o,庶幾有難進(jìn)易退之人矣?!辈芾脨涸嗉荷?,嘗怏怏不悅,語在《利用傳》。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qiáng)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宋史·王曾列傳》)
——俗語云:“宰相肚里能撐船?!彼未嗤踉褪且晃恍貞褟V闊到足以能撐得起船行走的人。曹利用和王曾是政敵,兩個人經(jīng)常互相指責(zé)詆毀,章獻(xiàn)皇太后時有所聞。曹利用犯事以后,章獻(xiàn)皇太后本以為王曾會落井下石,沒想到王曾竟然再三為曹利用說好話。不解其意的章獻(xiàn)皇太后因此發(fā)問:“卿嘗言利用強(qiáng)橫,今何解也?”王曾的一番陳說,則讓章獻(xiàn)皇太后同時也讓世人看到了一個心胸寬廣的偉丈夫。
25.又何怨乎?
羅拯,字道濟(jì),祥符人。第進(jìn)士,歷官知榮州。
……拯性和柔,不與人校曲直。為發(fā)運(yùn)使時,與副皮公弼不協(xié)。公弼徙他道,御吏劾其貸官錢,拯力為辨理。錢公輔為諫官,嘗論拯短,而公輔姻黨多在拯部內(nèi),往往薦進(jìn)之?;蜃I以德報怨,拯曰:“同僚不協(xié),所見異也;諫官所言,職也。又何怨乎?”時論服其長者。(《宋史·羅拯列傳》)
——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不論何人,只要不是離群索居,就無法不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吧婆c人交,久而敬之。”與人共事,最重要的是理解體諒包容,故而修養(yǎng)水準(zhǔn)高低便顯得尤其重要。北宋官員羅拯對處世之道的見解耐人深思,尤其對于胸中常有出不完的怨氣之人來說更是如此。“同僚不協(xié),所見異也;諫官所言,職也。又何怨乎?”自己善于換位思考,度量大了,怨氣自然而然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厚道人怨氣少,不是因為他沒有被人誤會和算計,而是因為他總是從好處思想別人的言行。
26.天實(shí)寒,可拆與之
文潞公知成都,嘗于大雪會客,夜久不罷。從卒有誶語,共拆井亭燒以御寒。軍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實(shí)寒,可拆與之?!鄙裆匀?,飲宴如故。卒氣沮,無以為變。明日乃究問先拆者,杖而遣之。
馮夢龍評:氣猶火也,挑之則發(fā),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智囊全集·上智部·通簡》)
——北宋宰相潞國公文彥博出任成都知府時,因為在大雪之夜設(shè)宴會客許久不散,致使忍耐不住寒冷的士卒由口吐怨言到干脆動手拆了亭子上的木頭來取暖。軍校稟報文彥博以后,文彥博神色不變,表示理解:“天實(shí)寒,可拆與之?!比缓缶蒲缋^續(xù)進(jìn)行,而士卒們也沒了繼續(xù)滋事的理由。直到第二天,文彥博才追究肇事者的罪責(zé)。馮夢龍評論說:怒氣就像火一樣,“挑之則發(fā),去其薪則自熄,可以弭亂,可以息爭”,顯然是對文彥博的大度包容贊賞有加。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評論此事首先要評判是非曲直,然后才能講到處理方式方法。其時,士卒滋事的原因在于文彥博宴客沒有節(jié)制,置下人的冷暖于不顧所致,責(zé)任不在士卒而在文彥博身上。不過,古人不這么看問題,而是忽略了事情的前提,直接評價文彥博的所謂大度涵養(yǎng)。
27.此豈章惇為之哉?
哲宗既召章惇為相,純?nèi)蕡哉埲ィ煲杂^文殿大學(xué)士加右正議大夫知潁昌府。入辭,哲宗曰:“卿不肯為朕留,雖在外,于時政有見,宜悉以聞,毋事形跡?!贬愫幽细?,又徙陳州。初,哲宗嘗言:“貶謫之人,殆似永廢?!奔?nèi)是百R曰:“陛下念及此,堯、舜用心也?!?/p>
既而呂大防等竄嶺表,會明堂肆赦,章惇先期言:“此數(shù)十人,當(dāng)終身勿徙?!奔?nèi)事劧鴳n憤,欲齋戒上疏申理之。所親勸以勿為觸怒,萬一遠(yuǎn)斥,非高年所宜。純?nèi)试唬骸笆轮劣诖?,無一人敢言,若上心遂回,所系大矣。不然,死亦何憾。”乃疏曰:“大防等年老疾病,不習(xí)水土,炎荒非久處之地,又憂虞不測,何以自存。臣曾與大防等共事,多被排斥,陛下之所親見。臣之激切,止是仰報圣德。向來章惇、呂惠卿雖為貶謫,不出里居。臣向曾有言,深蒙陛下開納,陛下以一蔡確之故,常軫圣念。今赴彥若已死貶所,將不止一蔡確矣。愿陛下斷自淵衷,將大防等引赦原放?!笔枳?,忤惇意,詆為同罪,落職知隨州。
明年,又貶武安軍節(jié)度副使、永州安置。時疾失明,聞命怡然就道?;蛑^近名,純?nèi)试唬骸捌呤?,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qū)區(qū)之愛君,有懷不盡,若避好名之嫌,則無為善之路矣?!泵拷渥拥芪愕眯∮胁黄剑勚T子怨章惇,純?nèi)时嘏怪?。江行赴貶所,舟覆,扶純?nèi)食觯卤M濕。顧諸子曰:“此豈章惇為之哉?”既至永,韓維責(zé)均州,其子訴維執(zhí)政日與司馬光不合,得免行。純?nèi)手佑约內(nèi)逝c光議役法不同為請,純?nèi)试唬骸拔嵊镁龑?shí)薦,以至宰相。昔同朝論事不合則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則不可也。有愧心而生者,不若無愧心而死。”其子乃止。(《宋史·范純?nèi)柿袀鳌罚?/p>
——北宋名臣范純?nèi)室簧钚兄宜《?,《宋史·范純?nèi)柿袀鳌分械倪@一大段話可以視之為對范純?nèi)售`行忠恕二字的詮釋。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與權(quán)貴抗?fàn)帲菫橹艺\;不讓兒子們對曾經(jīng)陷害過自己的章惇存怨恨之心,是為寬??;而不許兒子們以自己在免役法問題上和司馬光政見不同為由,陳情朝廷免除貶徙,是為正大光明。要而言之,范純?nèi)实倪@段話,即使在今天,對于太過善善惡惡、不能理性處事的人們,也還有其振聾發(fā)聵的警醒作用。
28.呼馬呼牛俱是幻,黃花白酒且陶情
明徐文貞公階歸里,適海剛峰、蔡春臺蒞吳按其事,鄉(xiāng)人多登門罵詈。文貞諭仆曰:“慎勿報復(fù)。譬之犬嚙人,人亦嚙犬耶?”口占云:“昔年天子每稱卿,今日煩君罵姓名。呼馬呼牛俱是幻,黃花白酒且陶情?!保ā墩?jīng)·仁帙·偉度》)
——徐文貞公階即明代嘉靖年間的宰相徐階,海剛峰即海青天海瑞,蔡春臺即做過蘇州知府的蔡國熙。徐階致仕還鄉(xiāng)后,朝廷很快派海瑞、蔡春臺前來查處,真?zhèn)€是“運(yùn)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徐階的鄉(xiāng)親們落井下石,經(jīng)常找上門來罵詈。久經(jīng)宦海的徐階生怕家人們?nèi)鞘巧?,于是有此叮囑并口占此詩??吹贸鰜?,徐階心里并沒有真正平靜下來,仍然有一肚子不平之氣,口占之詩真切地道出了他致仕前后心理上的落差之大,說明他的涵養(yǎng)功夫尚欠火候。雖然如此,能做到忍氣吞聲地聽人罵詈,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29.正好相反
一次,蕭伯納正在一條狹窄的路上行走,迎面走來一個對他不滿的同行。那人存心想侮辱他,對他說:“我從不給傻瓜讓路的。”蕭伯納笑了一笑,向路邊邁了一步,回答說:“是嗎?我正好相反?!保ā妒挷{軼事》)
——蕭伯納的這則軼事被世人廣泛引用,而引用的動機(jī)各有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痹谟械娜搜劾铮挷{此舉證明了他的智慧;在有的人眼里,蕭伯納此舉說明了他的寬容。而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學(xué)會與人相處,不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