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術(shù)士
本則筆記記述一位富有巧思的李姓術(shù)士的事跡,他擅長技藝,精通天文歷法,只是由于出身低微,不能發(fā)揮其才干,于是借用木偶人和禳災的事來自我表現(xiàn)。沈括在文中贊揚他的聰明才智。
宋代的官吏制度已經(jīng)腐朽至極。一方面,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正如沈括在《筆談》的另一則中所描述的那樣,“司天歷官皆承世族,隸名食祿,本無知歷者”;而另一方面,真正有才學的人卻往往因為地位低賤而被拒于門外。相形之下,命運的安排就顯得極為不公平了。
沈括記下了這位不知名的術(shù)士的事跡,正表現(xiàn)出他不同于世俗的見解。另外,他在文中還指出了《崇天歷》、《明天歷》在推算日蝕、月蝕方面的錯誤,肯定了《奉元歷》的計算成就。
慶歷中[1],有一術(shù)士,姓李,多巧思。嘗木刻一舞鐘馗[2],高二三尺,右手持鐵簡,以香餌置鐘馗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用簡斃之。以獻荊王[3],王館于門下。會太史言月當蝕于昏時[4],李自云“有術(shù)可禳[5]”。荊王試使為之,是夜月果不蝕。王大神之,即日表聞,詔付內(nèi)侍省問狀[6]。李云:“本善歷術(shù),知《崇天歷》蝕限大弱[7],此月所蝕,當在濁中[8]。以微賤不能自通,始以機巧干荊邸[9],今又假禳以動朝廷耳[10]。”詔送司天監(jiān)考驗[11]。李與判監(jiān)楚衍推步日月蝕[12],遂加蝕限二刻[13],李補司天學生。至熙寧元年七月[14],日辰蝕東方,不效,卻是蝕限太強,歷官皆坐謫[15]。令監(jiān)官周琮重修,復減去慶歷所加二刻。茍欲求熙寧日蝕,而慶歷之蝕復失之,議久紛紛,卒無巧算,遂廢《明天》[16],復行《崇天》。至熙寧五年,衛(wèi)樸造《奉元歷》[17],始知舊蝕法止用日平度[18],故在疾者過之,在遲者不及?!冻纭?、《明》二歷加減,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翻譯】
慶歷年間,有一個術(shù)士,姓李,有很奇巧的構(gòu)思。曾經(jīng)用木頭雕刻了一個跳舞的鐘馗,高二三尺,右手拿著鐵戒尺,把香的誘餌放在鐘馗的左手內(nèi)。當老鼠順著手爬上來吃食時,木偶的左手就捉住老鼠,右手用鐵尺把它打死。姓李的術(shù)士把它獻給荊王,荊王就留養(yǎng)他于門下。恰巧太史說黃昏時刻會發(fā)生月蝕,李自稱說:“有方法可以禳除這次月蝕?!鼻G王讓他試一試,當夜果然沒有發(fā)生月蝕,荊王大大感到神奇,當天就上表稟告皇上,有旨交內(nèi)侍省問其情狀。李生說:“我本來擅長歷法,知道《崇天歷》蝕限的角度定小了。這次月蝕的位置,應當發(fā)生在濁中。因為出身微賤而不能向朝廷自薦,起初以一件精巧的東西來干謁荊王,現(xiàn)在又借祭祀免除月蝕來引動朝廷的注意。”有旨送司天監(jiān)考核查驗。李生和司天監(jiān)長官楚衍推算日蝕、月蝕,于是把蝕限增加了二刻,李生補上了司天學生。至熙寧元年(1068)七月一天早上,在東方出現(xiàn)日蝕,與原來的推算不合,卻是蝕限的角度定大了,歷官們都因此被貶官。命令監(jiān)官周琮重新修訂,他又減去慶歷年間所增加的二刻,想要推求出熙寧元年的這次日蝕,但慶歷間的那次月蝕又算不出來了,議論紛紛,久而不決,始終沒有一種合適的算法,于是廢掉了《明天歷》,又采用《崇天歷》。到熙寧五年,衛(wèi)樸造《奉元歷》,才知道過去的日蝕、月蝕推算法只是用了太陽運行的平均速度,因此在太陽運行較快時就超過了,在太陽運行較慢時又達不到。《崇天歷》、《明天歷》加減蝕限都不曾去尋求它們計算偏差的原因,至此才研究出它們的失誤。
[1] 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41—1048)。
[2] 鐘馗(kuí葵):古代傳說中的打鬼判官。相傳其生前為讀書人,應舉不第,觸階而死。
[3] 荊王:宋神宗的三弟趙(jūn,軍),被封為荊王。
[4] 太史:官名,古代史官和歷官之長的統(tǒng)稱。
[5] 禳(ráng瓤):古人用來去邪除惡的祭祀。
[6] 內(nèi)侍省:官署名,是供奉內(nèi)廷的宦官機構(gòu)。
[7] 《崇天歷》:古代歷法名。宋代宋行古等于天圣二年(1024)修,在天圣、熙寧年間兩度頒用。蝕限:發(fā)生日蝕(或月蝕)的時候,月球(或地球)中心距離白道與黃道交點的極限角距離。據(jù)現(xiàn)代天文學計算,日蝕限的下限為15°4′,上限為18°5′,在這個范圍內(nèi)才能發(fā)生日蝕;月蝕限的下限為9°30′,上限為12°15′,在上下限之間才能發(fā)生月蝕。“蝕限太弱”是指把蝕限的角度定小了。
[8] 濁中:古代天文術(shù)語,指地平線以下。
[9] 干:求取,這里指求得荊王的賞識任用。荊?。呵G王府。
[10] (kuài快):消除災禍的祭祀。
[11] 司天監(jiān):官署名,掌管觀察天象、考定歷數(shù)的機構(gòu)。
[12] 判監(jiān):司天監(jiān)的長官。楚衍:開封人,精通天文歷算,曾修訂《崇天歷》,后管司天監(jiān)。
[13] 刻:古代的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分為一百刻,一刻相當于14.4分鐘。
[14] 熙寧:宋神宗趙頊的年號(1068—1077)。
[15] 坐謫:因事被貶官。
[16] 《明天》:歷法名,周琮于治平元年(1064)修訂,治平三年即廢除。
[17] 《奉元歷》:歷法名,衛(wèi)樸于熙寧七年(1074)修訂,熙寧八年至元祐八年(1075—1093)間頒用。
[18] 日平度: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