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粹派與文學上的復古主義
提起文學上的復古主義,人們馬上會想到林琴南、梅光迪、胡先骕、章士釗,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桐城派、學衡派、甲寅派。
不錯,這些人當年都曾經(jīng)提槍躍馬與新文化戰(zhàn)士交鋒過,這些派別都曾經(jīng)在文化陣地上豎起過復古主義的旗幟。
但是,無論從舊學的修養(yǎng)上看,或者就文壇上所處的地位看,他們都扛不起復古派文學的帥旗。
林琴南曾師事過曾(國藩)門弟子吳汝綸,以桐城派謫系自居,好像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興廢存亡,系于他一身。其實,當初姚鼐、劉大魁、方苞創(chuàng)立桐城派時,就受到乾嘉大師的譏諷。桐城派標榜要將義法、考據(jù)、辭章三者融于一體,錢大昕卻指斥方苞為“法且不知,義于何有?”并說:“若方氏乃真不讀書之甚者!”[1]他還指責姚鼐文章有考據(jù)的錯誤。正因為桐城諸家根底不厚,悟道不深,故雖能影響于一時,不久也就衰落了。曾國藩憑借他的政治權勢,要中興桐城古文,并建立了桐城—湘鄉(xiāng)文派,但終究抵擋不住歷史潮流,成不了什么大氣候。嚴復以桐城古文翻譯西方社會科學理論,林琴南以桐城古文翻譯西洋小說,都曾名噪一時,但他們的功績在譯介,而不在古文。林琴南反對新文化,反對白話文,雖然跳得最高,嚷得最兇,但他拿不出什么理論,只想求助于軍閥勢力。所以魯迅說他:“后來真是暮年景象,因為反對白話,不能論戰(zhàn),便從橫道兒來做一篇影射小說,使一個武人痛打改革者,——說得‘美麗’一點,就是神往于‘武器的文藝’了?!?span >[2]梅光迪、胡先骕、吳宓也是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他們所辦的《學衡》雜志,提倡舊文化,專登文言文。但他們的專長卻是西學,他們都是白璧德的信徒,從白璧德的古典傾向和對于孔子的贊賞、對于中國道德觀念的推崇里,學會了向傳統(tǒng)文化頂禮膜拜。他們的舊學根柢更淺,甚至在所寫的文章里,也常有文辭上的差錯。魯迅寫有《估〈學衡〉》一文,羅列了該刊文章中許多文句不通之處,斥之謂“文且未亨,理將安托”!并說:“諸公掊擊新文化而張皇舊學問,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為一種主張??上У氖怯谂f學并無門徑,并主張也還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是國粹的知己,則國粹更要慚惶煞人!‘衡’了一頓,僅僅‘衡’出了自己的銖兩來,于新文化無妨,于國粹也差得遠?!?/p>
章士釗原是同盟會的盟友,他所辦的《甲寅》雜志在反清斗爭中曾經(jīng)起過積極作用,后來,他當上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司法總長、執(zhí)政府秘書長之類的高官,就利用職權,提倡尊孔讀經(jīng),反對新文化運動,并把《甲寅》雜志變成半官辦的刊物,作為自己的陣地。他在外國學的是政法、邏輯,據(jù)說他的文章邏輯性很強,自成一格,但畢竟于舊學問研究不夠,所以在論戰(zhàn)中就出了洋相,把“二桃殺三士”中的“武士”,錯解成“讀書人”,以致貽笑于方家。這樣的水平,當然也擔不起復古重任。
那么,復古主義的中堅力量在哪里呢?
答曰:國粹派。
他們的領袖人物又是誰呢?
章太炎(炳麟)。
章太炎是經(jīng)學專家、小學大師,是有主張、有成就的文學家,是當時公認的領袖人物。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說:“這五十年是中國古文學的結束時期。做這個大結束的人物,很不容易得。恰好有一個章炳麟,真可算是古文學很光榮的結局了。章炳麟是清代學術史的押陣大將,但他又是一個文學家。他的《國故論衡》、《檢論》,都是古文學的上等作品?!墓盼膶W工夫很深,他又是很富于思想與組織力的,故他的著作在內(nèi)容與形式兩方面都能‘成一家之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