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抬頭見喜:山東時期論

老舍和他的世紀 作者:孫潔 著


抬頭見喜:山東時期論

“抬頭見喜”是歲末年初洋溢著祥和歡悅氣氛的一句吉祥話兒。在舊京的民俗中,更有以殘燭結穗在墻上形成的形似喜蛛懸垂的圖案投影取譬,謂之“抬頭見喜”,以示來年喜慶旺熾的。老舍的散文《抬頭見喜》(1934年1月)[1]結尾所寫:“燭光在壁上幻出一個‘抬頭見喜’”,指的就是這種景象。

然而,與“抬頭見喜”這種民俗景觀寓示的喜悅之感恰恰相反,《抬頭見喜》一文卻是索寞之情溢滿紙面。文章從中秋的愁醉寫到少時新春的慘淡凄涼,當結尾的“抬頭見喜”幻境出現(xiàn)時,達到了傷感悲郁的高潮。同時,與作者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作一致,《抬頭見喜》一文顯示出一種溫和幽默的文風。這不僅表現(xiàn)在“非楊貴妃式”與“王羲之是在我家里”這樣的細節(jié)穿插,主要還是體現(xiàn)于全文的運思與布局上:“抬頭見喜”意象的固有含義對“我”的實際心境直接構成反諷和自嘲,使這篇散文的悲郁與戲謔達到了渾成。如果我們將視線從這篇文章移向一個更廣的時空范圍,則會發(fā)現(xiàn)這種混合著悲郁(有時毋寧說是絕望)與戲謔的幽默是老舍很長一段時期中的主體心態(tài)。

這個時期就是本文將重點論述的“山東時期”(1930年7月至1937年11月)。這是老舍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黃金時代,生活安定,創(chuàng)作生命力旺盛,佳作不斷(用友人的話說,是幾年來“接二連三的養(yǎng)著克家之子”[2])。但與此同時,正在煎熬與折磨著中國作家的內(nèi)憂外患也使得老舍內(nèi)心充滿焦灼。我們通常從老舍當時的創(chuàng)作中讀到的輕松與自如,事實上正是那種普遍性的焦灼經(jīng)過作家個性的篩濾后形成的。輕輕撥開那層貌似輕松的面紗,我們看到的是老舍面對江山的傾危、人民的苦難、人生的無奈露出的一個苦笑,這就是老舍的幽默之所自與所出。

“山東時期”在老舍的創(chuàng)作生命階段中之所以可以獨立出來,并以幽默作為總特色概括之,是以這一時期的穩(wěn)定性為保障的。在此前,是老舍創(chuàng)作的起步期。雖然從某些方面講老舍是個一出手即顯露成熟的作家,但一般作家處女作時期的浮露于老舍亦未能免,摸索的痕跡極重時是談不上真正的特色或者說風格的。而此后,則是抗戰(zhàn)時期與隨后的“十七年”??箲?zhàn)時期,由于內(nèi)憂外患的煎熬超出了幽默二字所能承受的限度,老舍的整個創(chuàng)作面貌呈現(xiàn)出了全新的變異;到“十七年”,更是走上了一條充滿痛苦的一波三折的超越、迷失與回歸之路。本文選擇山東時期的幽默特色解析老舍其人其文,希望在講清楚“山東時期”的同時兼顧到老舍生命中的其他階段,給老舍整個心路歷程的起伏再提供一個可用的視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