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績
野望
東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③。
【訓詞釋典】
①皋(gāo):詩人隱居的地方,現(xiàn)山西河津。
②徙倚(xǐ yǐ):徘徊,彷徨?!冻o·遠游》有:“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p>
③采薇:代指隱居生活。薇,一種植物。傳說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臣,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
【析文賞藝】
此詩為詩人辭官歸鄉(xiāng)隱居時的作品,遣詞造句頗為通俗平易。雖稍有一些苦悶彷徨之感,其情調仍不失閑逸。該詩為標準的五言律詩。王績作此詩遠遠早于“沈宋”二人定型格律之時,可以說這是較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推動了律詩的發(fā)展。其詩風亦是不同于南朝詩體的靡奢華飾,反而更加樸素平實,對唐代詩風的形成有較大影響。
首聯(lián)寫出詩人所處的地點及時間,詩中之景乃是在臨近傍晚時在東皋村遠望所見。“徙倚欲何依”則寫出了詩人彷徨無著、落寞苦悶的心情。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俱是詩人于東皋薄暮時分所見之景。黃昏夕陽之下,山林皆披秋色。牧人趕著牲畜,獵戶帶著所得的鳥獸徐徐歸來,展現(xiàn)出一幅美好的田園生活圖景。山林、落日、牧人、獵馬,由遠及近,靜物與動態(tài)相結合,使該詩更具有畫面感。且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為對仗句式,正符合格律詩的要求。尾聯(lián)中“相顧不相識,長歌懷采薇”則引用伯夷、叔齊首陽山采薇而食的典故,寫出詩人處在無人相識的孤苦寂寞境況中,心中的苦悶落寞無法排解,只能追懷那采薇的高潔隱士了。該詩相較于其他律詩并未有太多出彩之處,而尾聯(lián)一筆卻比較濃重。正如清初黃生《唐詩矩》中所言:“故末寄懷《采薇》,蓋欲追蹤夷、齊之意,然含蓄深深,不露線索,結法深厚。得此一結,便登唐人正果,非復陳、隋小乘禪矣?!?/p>
【論世知人】
王績(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當時大儒王通之弟。為人簡傲,不滿世俗,曾三仕三隱。性嗜酒,能飲五斗,自著《五斗先生傳》,時人尊之為“斗酒學士”。其思想受老莊影響,有一些消極厭世,故詩風也帶有這種傾向。其隱居田園詩在初唐獨具一格,自成風氣。后世公認王績?yōu)槲迓傻牡旎?,他為改革前朝詩風、推動唐代詩風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原文集已散佚,后人重新輯錄其文為《東皋子集》(又名《王無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