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弘治帝奮發(fā)圖強力挽狂瀾 王太師九龍四象一語成讖
中華歷史,王朝更迭,風云變幻,群星璀璨,可歌可泣。
本書僅說大明王朝。
大明皇祚二百七十六年,歷經(jīng)十六帝。天子傳奇,諸侯逸事,江湖述異,坊間雜談,國粹小說,影響深遠。草莽英雄,世代豪杰,武英文圣,虎躍鶴翔。歷代天子更是橫空出世,不拘一格,個性鮮明,有聲有色。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大明王朝:太祖好專權,建文好削藩,成祖好外交,仁宗好人際,宣宗好蟲趣,英宗好宦官,代宗好軟禁,憲宗好女寵,孝宗好治國,武宗好領兵,世宗好煉丹,穆宗好邊防,神宗好攢錢,光宗好酒色,熹宗好木工,思宗好獨裁。
大明由布衣天子朱元璋開國。這位“洪武大帝”修繕長城,發(fā)展生產(chǎn),肅貪愛民,天子理社稷,皇子守邊疆。之后,歷經(jīng)“建文削藩”“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如日中天的明王朝開始日薄西山,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
先有宦官王振窮兵黷武,慫恿明英宗發(fā)生“土木堡之變”,胡亂指揮,使得朝廷五十萬大軍敗給胡人五萬騎兵,皇帝被俘,是為國恥。
中有英宗之弟朱祁鈺監(jiān)國,是謂明代宗,命于謙展開“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德勝門大破胡兵,后明英宗歸國,發(fā)動“奪門之變”復辟。
后有英宗之子明憲宗繼位,寵信萬貴妃,貴妃牝雞司晨,只手遮天,憲宗敦厚軟弱,逆來順受,萬事“以和為貴”,允設西廠。西廠為表凌駕在東廠之上,殺良冒功,迫害朝臣,手段較東廠有過之而無不及。于是,外強中干,盜賊恣肆,戰(zhàn)亂頻仍,湖廣、陜西、河南流民不絕。當時大明,北有蒙元后裔,東有丁亥之役,西有都掌蠻暴,南有靖州苗亂……
所謂:縱使晚照入西山,自有明月在高懸。
終于,一代明主明孝宗朱祐樘應運而生,年號弘治。身為憲宗之子,弘治帝眼見山河破碎,百廢待興,身為帝王,如若不能懸崖勒馬,力挽狂瀾,則大明休矣!
于是,弘治帝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廣開言路,研讀《鄒忌諷齊王納諫》,鏟除弊政,提拔賢能,大明開始再次煥發(fā)生機,乾坤扭轉,復興實現(xiàn),史稱“弘治中興”,其勢堪比西漢“文景之治”。
中興之主,弘治大帝,罷黜后宮,日理萬機,獨寵張皇后一人,用情專一,為古今帝王之最。帝選賢任能,內(nèi)擢馬文升、劉大夏,外派楊一清,內(nèi)閣有三公鼎立——劉健、謝遷、李東陽。史稱“劉公斷,李公謀,謝公獨侃侃”。更有歷經(jīng)波折,將大明弊政一路看過來的老太師王恕。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國有一老,知過聞杳。
王太師歷經(jīng)英宗、代宗、憲宗、孝宗四朝,勤勤懇懇,默默無聞,被弘治帝發(fā)現(xiàn),明察秋毫,驚為天人,倚作國柱,以師事之,終致中興,史稱王太師為“中興第一功”。
然而,正當弘治帝志得意滿,自詡大明已臻太平盛世,江山永固,萬事大吉之際,一次酒宴上,老太師竟然不吃不喝,帝甚疑惑,于是便問。太師警鐘長鳴道:“老臣與大唐李淳風互為西京鄉(xiāng)黨,昔日祖師爺曾留下唐太宗御用絕學《推背圖》,臣私下試為大明卜了一卦,怎料竟是天雷無妄卦?!?/p>
弘治帝見老太師面色凝重,憂心忡忡,退席之后,便傳太師至內(nèi)堂,問:“太師,恕朕愚昧,何為天雷無妄卦,請明示?!?/p>
老爺子搖頭拈須,長太息曰:“上乾下震,是謂無妄卦。天下雷行,晴天霹靂,意外之意外,妄行則有意外之災,得意忘形而取災?!?/p>
“朕謹守祖宗基業(yè),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不敢得意?!?/p>
豈料王恕忽然老淚縱橫,道:“皇上為國,心力交瘁,殫精竭慮,堪稱一代明主,如若天不假年,皇上如之奈何?”
帝嘆道:“朕時常龍體抱恙,太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朕心甚慰。”于是弘治帝牽著老人手道:“朕幸有太師,如周有姜太公,漢有張良,唐有李淳風也!如若……朕大限之日速來,天不假年……”
王恕掩面而泣,帝言道:“那就勞煩太師,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許朕托孤之重,輔佐朕唯一的兒子——太子朱厚照登基?!?/p>
王恕昂首長嘆,連連搖頭,弘治帝追問:“太師,你到底算出了什么?太師與朕情同祖孫,輔佐過三代先帝,德高望重,說什么朕都會赦你無罪,太師但說無妨,但說無妨啊?!?/p>
王恕擦干眼淚,沉吟道:“皇上龍體只有三十五年,天雷無妄卦也并非是說皇上的卦,而是太子的。就是說,太子在位時,會像雷電般對天下發(fā)威,發(fā)威對了,就是鋤奸懲惡,發(fā)威錯了,就是冤殺招災,一切就看天子是否得意忘形。第二,如果藩王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會發(fā)生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三,避禍的爻辭有云:誠化之生生大有,盡人道而合天德,活力而健。就是說,只要為人君者誠心誠意,以保全萬民為己任,就會有大的福氣,只要他做事盡力,合乎天理,大明就有活力并且強健。第四,爻辭云:乾為體,謀事成功,利財官,震為體,有災,事難成,多爭執(zhí)。就是說做事心向朝廷,就能成功,比如當官或做生意。如果任性、順著自己脾氣,就容易招災,事情難成,人品還有爭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上司壓制批評,多小人,克長男。就是說,為君者欺壓地方,藩王豪紳匪寇土酋揭竿而起,與太子對抗?!?/p>
弘治皇帝大驚失色:“怎么會這樣……朕……朕只有照兒一個兒子!如果他遭遇不測,朕九泉之下難以瞑目!”
王恕抱拳道:“皇上,臣命中既為大明五朝元老,就理當盡人事而聽天命,皇上可以挽狂瀾于既倒,臣也可以鞠躬盡瘁,為大明奮斗到最后一口氣!”
弘治帝非常感動,然后琢磨著王恕的預言,思忖道:“看來曩者建文削藩,還真是箭在弦上?,F(xiàn)如今,放眼大明諸侯,巍如群山,雖然太宗靖難之役成功后,傳下許多攻克藩王的殺手锏與《大明律》,但只要藩王不死心,還是會形成割據(jù)。朕也曾擔心過一些遺留的歷史問題,比如寧王:昔日靖難之役,燕王問寧王借兵朵顏三衛(wèi),那曾經(jīng)給永樂皇帝借過大明最強兵馬的十七弟寧王朱權,等著永樂皇帝靖難成功,實現(xiàn)諾言,與他平分天下??墒翘鞜o二日,民無二主,永樂事成后,竟將寧王拋諸腦后,還派錦衣衛(wèi)監(jiān)視他的生活。若日后寧王后代起兵反叛朝廷,如之奈何?想我太祖親生二十六子,孫輩更多!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皆封王之爵,享國之祿,如漢高祖劉邦一個樣,建家族式天下,然后諸侯做大,必會危及皇室,如今真怕重演漢景帝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歷史,草莽英雄,子孫成群,令人堪憂?!?/p>
“豈止八王之亂,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少主沖齡踐祚,諸王覬覦皇嗣,天下必將形成九龍之亂?!?/p>
“九龍之亂?這可如何是好……”
“陛下莫慌。老臣雖已風燭殘年,不具降龍伏虎之能,但頗有經(jīng)天緯地之心,陛下只有這一個兒子,大明何嘗不是只有這一位儲君?老臣掐指一算,事在人為——普天之下,英雄輩出,四境之內(nèi),奇秀無窮。只要搜索人才得當,假以時日,太子登基,一定會形成眾星拱月之勢,找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環(huán)繞左右,成為帝國棟梁,輔佐朝廷,匡正天下?!?/p>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此四象之說又當如何?”
“一句話——四象克九龍?!?/p>
老太師站立著,紋絲不動,目光如炬,大堂外一抹夕陽,映在他的臉上,眸中充滿希望,格外蒼勁動人。
弘治皇帝心知肚明,中原五行屬土,帝王居中,故有中土之說。而四境之內(nèi),東宮青龍屬木,南宮朱雀屬火,北宮玄武屬水,西宮白虎屬金,此四者,春夏秋冬,東南西北蒼穹之上,分別浮現(xiàn)出的四時星象是也。老太師所言,莫非是,天上的星象賜予大明祥瑞之兆?
弘治帝面東感慨:“愿大明皇祚永固,愿太子一世承祥?!?/p>
有詩云:
乾元泰定日月長,人龍星辰燦帝皇。
馮夷挹流江湖幸,羲和馭日天下祥。
銀針纖墨描勁藻,椽頭玉案飛海棠。
氣貫大明歸藩主,珠連九龍共四象。
俠雄豪酋如云起,王杰英銳似風張。
四海五湖隨鯤躍,八極九州任鵬翔。
圣賢秉道行狷介,英雄奮武唱疏狂。
戮力祖宗絕學繼,神交先哲著文章。
樊籠總教韶華晚,經(jīng)史何處覓善良?
筆鋒疾走諸侯布,丹心逕貫古今芒。
揆文誓可壯泰斗,踵武毅不慚炎黃。
輸忠為恥萬民力,東國無不更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