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武陵太守

千家詩賞析 作者:徐有富


答武陵太守

王昌齡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王昌齡,本卷《送郭司倉》已介紹。王昌齡重然諾,喜交游,不拘小節(jié),因此屢被貶斥。他自己也認識到這一點,在《見譴至伊水》一詩中說:“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諾?!遍_元二十七年(739)他被貶嶺南,孟浩然有《送王昌齡之嶺南》詩。次年北歸,出任江寧(今屬江蘇南京)縣丞。不久又由江寧縣丞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西南)縣尉,李白還專門寫了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

詩題一作《答武陵田太守》,“武陵”即今湖南常德?!疤亍睘樘拼ひ患壸罡咝姓L官。詩人從江寧至龍標,顯然溯江而上經(jīng)洞庭湖至武陵,然后沿沅江至龍標。當他經(jīng)過武陵郡時,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受到了田太守的熱情招待,所以分外感動,臨別特寫此詩作為答謝。

前兩句交代了寫作時間。大意是說我?guī)吓鍎磳⑻ど险魍咀髑Ю镏辛?,請允許我這個卑微的人,在臨別時,冒昧地與您說上一句話?!罢虅Α保殖謱殑?,這里指佩戴著劍?!拔④|”,身份卑微,自謙之辭?!案摇?,自言冒昧之辭。首句突兀,在不經(jīng)意中表現(xiàn)了詩人講義氣、重友情的性格特征。

后兩句借用典故,說明自己一定會知恩必報。“大梁”,地名,在今河南開封西北。戰(zhàn)國時期,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40)遷都于此?!按罅嚎汀敝笐?zhàn)國時魏國的隱士侯嬴,他原來只是個看守大梁東門的人,魏公子無忌卻待為上賓。后秦兵圍趙,趙求救于魏,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按兵不動。侯嬴為無忌策劃了竊取兵符救趙的策略,并成功地解了趙國之圍。侯嬴為了激勵無忌,還以死報答了魏公子無忌的知遇之恩?!靶帕辍奔础靶帕昃?,也就是魏公子無忌,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寧陵縣),后世皆稱“信陵君”。信陵君能識人于微賤時,并能善待之。詩人顯然將自己比成侯嬴,而將田太守比成信陵君,并表示要像侯嬴報答信陵君那樣報答田太守。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素有知恩圖報的思想,這首詩將報恩思想表現(xiàn)得非常透徹,其中成功地運用歷史典故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它一方面表明知恩圖報的思想源遠流長,另一方面也恰到好處地贊揚了熱情接待他的田太守,向其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