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童真年華
拾荒少女和她的寶貝
除了書籍,三毛最愛的就是拾荒。她在《癡心石》里寫道:“我撿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回家?!?/p>
還在讀小學的三毛,即便跟一群孩子穿著同樣的校服出現(xiàn),她也絕對是人群里的亮點,能讓人一眼就發(fā)現(xiàn)。每當放學的鈴聲響起,別的小孩“呼啦”一下,像小鳥一樣朝著家門口飛,三毛也“呼啦”一下像小鳥,卻朝著田野里飛。
在田間的小徑上,三毛慢悠悠地散著步,東瞅瞅西看看,路邊的野花,池塘里的小青蛙,她每個都要打聲招呼,等到家時,手里一準兒握著滿滿的“寶藏”,大豐收時,書包往往會被塞滿。
她的寶貝雖不起眼,卻是她的摯愛。有時候是一顆淡紫色玻璃球,有時候是一枚生銹的別針,有時候是小狗掉落的一顆牙齒,有時候是一個別人沒用完的鉛筆頭……運氣好的時候,她會在地上撿到一毛錢,這時三毛會尖叫著從地上跳起來,因為她可以拿這一毛錢去家門口附近的書店租一部好書看。
三毛撿來的東西,幾乎都是別人故意扔掉的或者自己從未見過的。那些東西,只有三毛這個有心人才能撿到,也只有她才能注意到。三毛以此為榮,認為這是一種浪漫的行為。
三毛愛讀書,但不喜歡教條的課本,所以成績平平。不過,得益于自小徜徉于書海,三毛的作文極其優(yōu)秀,經常被老師拿去在課堂上朗讀,作為同學們寫作的最佳范本。一次作文課上,老師給的題目是“我的志愿”。“真是合乎自己心意的題目?!比@樣想著,并且交出自己的答案。
“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yè),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fā)掘出來,這……”然而,興致勃勃的她還未讀完,就被老師扔過來的板擦給打斷了。老師十分生氣:“如果將來拾破爛,還要到學校讀書干什么,給我重寫!”在老師眼里,所謂的“志愿”一定要遠大才行,三毛這樣優(yōu)秀的好學生,怎么能夠去拾破爛。
三毛被突如其來的老師的糾正給嚇到了。在老師的“威逼”下,她只好屈從,將“拾荒”這個本真的意愿抹殺掉,重新?lián)Q上一個干凈且符合老師預期的志愿——醫(yī)生。果然,這次老師多云轉晴,又開始對三毛露出可愛的笑臉。但她實在太笨,竟沒有發(fā)現(xiàn),就在自己感到滿意時,一個孩子的心里正在下雨。
“大人為什么總是喜歡把自己那一套世界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呢?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東西嗎?”三毛郁悶地想,對于當時年幼的她來說,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三毛喜歡拾荒,是因為她手上的每一樣小玩意都來自于美麗的大自然,它們是靠她敏銳靈活的雙眼才被發(fā)現(xiàn)。忽而想到梁文道鐘愛的“淘書”,淘書之所以會是一件喜人的事,正是因為那東西不是平白無故得來,而是經過一番仔細地尋覓與偵查,是淘書者的人格魅力才促成自己與書籍之間的一段緣分,對三毛和她拾荒得來的小玩意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三毛喜歡大自然,清新的空氣,盛開的鮮花,生機盎然的大森林,在這一片寬廣的天地,三毛可徹底放松心情,大有作為。最重要的是,大自然是寬厚的,始終無怨無悔地包容著每一個熱愛她的人。
拾荒為三毛增添許多生活樂趣,給她寶藏,更給她一雙火眼金睛,一雙巧手。成年后的三毛,依然保留著拾荒的習慣,同住的朋友丟掉的舊衣服、毛線,甚至雜志,她都收攏了,夜間談天說地的時候,這些廢物,在她的改裝下,變成了布娃娃、圍裙、比基尼游泳衣……離開臺灣前,這些東西被她當作寶貝一樣托付給父母照顧,并且要二老一再保證即使搬家也不要丟棄它們。
后來,在那段最為人熟知的,三毛一生中最為浪漫的與愛人定居撒哈拉的日子里,她的拾荒技能得到最好的展示,也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彼時因荷西沒什么積蓄,兩個人只好在墳場區(qū)租下兩間房子,和當?shù)氐耐林彻司劬釉谝黄?。三毛與荷西的家對面是一個大型垃圾場——換作其他人,或許會感到胸悶和憋屈,但對三毛來說,卻無異于是上天的恩賜。為表達自己對它的喜愛,三毛還特地美其名曰“世界上最美麗的花園”。
三毛在這座垃圾場里發(fā)掘了許多生活用品。一塊腐爛的羊皮,撿回來煮煮洗洗,曬干之后就變成一個舒適的坐墊;幾個大大小小廢舊的玻璃瓶,將它們刷洗干凈,就變成了花瓶。三毛將從屋后采摘來的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插在花瓶上,瞬間為整個房間營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詩意。
就像這些垃圾確實曾經被它們的主人寶貝過一樣,三毛正是有這樣玲瓏剔透的心境,才會對被遺棄的東西產生憐惜之意。每一件她撿回來的東西,背后都有不同尋常的故事,那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這樣喜歡倒騰舊東西的三毛,偏偏遇上大學時學機械的荷西,兩個人算是百搭中的百搭。荷西有一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手,三毛撿回來的破爛,經過他的一番修整,都能脫胎換骨,重新煥發(fā)生機。三毛撿回來的木板,荷西可以改造成一張桌子;三毛撿回來的樹枝,荷西可以改造成很有特色的藝術品。
最讓三毛感到滿意的是,母親繆進蘭在海邊散心時,偶然獲得的兩塊漂亮的彩石。大概是想到女兒有拾荒的喜好吧,繆進蘭在遇到這兩塊石頭時,第一時間就想要送給三毛。后來,三毛果然收到了母親從臺灣郵寄來的石頭,拆開包裹第一眼看到它們,三毛快樂得手舞足蹈,簡直像個孩子。為了表達對兩塊石頭的喜愛,三毛為它們取名“癡心石”,大概她是想要表達自己對于拾荒這一志愿癡心不改吧。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毛憑借拾荒的愛好,在大迦納利島結識了有同樣興趣的瑞士人希伯爾。兩個人還曾約著比賽,結果是三毛還在苦苦尋找時,朋友已經抓著一面雕花木門走向她,三毛這才意識到什么是強中自有強中手。而為了表達對新朋友的熱烈歡迎,希伯爾將好不容易淘到的寶貝當場贈予三毛,頗有些“寶劍酬知己”的韻味。
多年后,三毛將自己拾荒得來的寶貝寫成一本書,名字就叫《我的寶貝》。在這本書里,三毛用心拾來的寶貝第一次全面公開,更有不少她對寶貝倍感珍惜的故事。就像有人喜歡寫作,有人熱愛攝影,拾荒是三毛很為之驕傲的一個興趣,看到她對興趣的堅持,也看到拾荒給她帶來的無盡樂趣,你會發(fā)現(xiàn),有美好興趣的人,往往最能讀懂生活的趣味。
在所有這些寶貝里,三毛最滿意的是一個用報廢的汽車輪胎改成的圓椅墊。她喜歡放上一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響曲,然后滿懷著靜謐的心情,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邊上,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這些年,我們總被提醒著人生苦短,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看看三毛——一個如此陶醉于自己親手締造的一切的她,不正是我們追尋和欽佩的對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