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朝民歌
唐代以前,民歌在中國詩歌的發(fā)展史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戰(zhàn)國以前,是民歌的一統(tǒng)天下;直到戰(zhàn)國末年,才出現(xiàn)了文人詩,而且呈現(xiàn)出強勁之勢。然而從秦到東漢末年,雖然不斷有文人詩出現(xiàn),但從總體情況來看,文人詩不如民歌,漢樂府古詩明顯優(yōu)于文人詩。直到建安時代,才出現(xiàn)了大量文人詩,而且質量上也有顯著提高。魏晉南北朝期間,涌現(xiàn)出了大量高質量的文人詩,產生了不少著名詩人,如陶淵明、二謝、鮑照等等。這時,民歌也大量涌現(xiàn),而且文人大多學習民歌,創(chuàng)作上明顯地受民歌影響,因此南北朝的民歌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唐代以后,民歌的作用才逐漸減弱。
南北朝民歌是南朝民歌與北朝民歌的合稱,二者產生的條件不同,因此風格迥異。
南朝地處江南,山川秀麗,氣候濕潤,物產豐饒,經濟繁榮,商業(yè)發(fā)展,城市興旺,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陶養(yǎng)了居民熱烈而浪漫的情懷,且追求享樂,喜愛艷麗優(yōu)美的藝術。北朝地處黃河流域以至大漠南北,自然條件艱苦,各民族間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生活不安定,陶養(yǎng)了居民粗獷率直的性情;且生存不易,談不上享樂,然富于斗爭性,藝術上質樸剛健。
從東漢末年以來,儒家思想受到很大沖擊,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失去了束縛力,思想比較開放。南朝從士大夫到平民,追求人生的享樂,感情的滿足,不僅男子逾矩不馴,女子也不再循規(guī)蹈矩。北朝居民中,除漢人外,北方的各少數(shù)民族紛紛定居中原,在進入中原前,大多是游牧部落,因此他們的民歌中,隱然有草原風光和游牧氣息。
南朝貴族不少人酷愛文藝,他們在物質享受外,對精神享受的追求,對藝術的興趣,都空前強烈,不少帝王不僅大力提倡,而且還身體力行;他們不僅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而且還發(fā)表可貴的見解,對揚雄、曹植等對文學的菲薄表示不滿,認為“罪在不赦”;提出自己的見解,明確指出詩是因對生活感悟,抒發(fā)情感而產生的,“寓目寫心,因事而作”;反對宗經復古,提倡“吟詠情性”;主張雅俗結合,重視民歌。由于他們的特殊地位和影響,促使對民歌的重視與采集。北朝的統(tǒng)治者,由于生活環(huán)境與條件不同,對南方文學產生反感,提出革除南方文學的“浮華”之弊,西魏宇文泰曾命文士蘇綽仿《尚書》體作《大誥》,從根本上否認文學有存在的價值,否認實用文章與文學作品的區(qū)別,企圖把文學重新拉回到經學附庸的地位,但歷史不容倒退,宇文泰的企圖注定要失敗。
第一節(jié)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可分為兩大類,產生在長江下游今江浙一帶的稱“吳聲歌曲”,現(xiàn)存340馀首;產生在以江陵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qū)的稱“西曲歌”,現(xiàn)存130馀首。不論是“吳聲歌曲”還是“西曲歌”,大多寫男女之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且大多數(shù)是以女子口吻來寫,表達女子對男子的愛慕之意與相思之情。此外,還有寫男女幽會的、寫女子體態(tài)容貌美麗的、寫江南四時景色的等等。這些民歌風物描寫秀麗,感情纏綿,溫潤柔軟。由于這些民歌大多產生于城市,不少是由歌女在宴會等各種場合演唱的,因此可從中窺見南朝治區(qū)(特別是城市)的民風民俗、社會狀況,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生活情趣。南朝民歌對農村反映的很少,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一、吳聲歌曲
南朝“吳聲歌曲”中,為數(shù)最多的是《子夜歌》,今存42首,加上其變曲《子夜四時歌》75首,《大子夜歌》2首,《子夜警歌》2首,《子夜變歌》3首,共124首?!蹲右垢琛吩跂|晉時已經流行,據(jù)說一個名叫子夜的女子造此歌曲,這是由曲名附會而產生的傳說?!杜f唐書·音樂志》說:“《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彼那{在今天已聽不到了,從現(xiàn)存的歌詞來看,有哀苦的,也有并不哀苦的。例如:
宿昔不梳頭,絲發(fā)被兩肩。
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其三
自從別郎來,何日不咨嗟。
黃蘗郁成林,當奈苦心多。
——其十
朝日照綺錢,光風動紈素。
巧笑茜兩犀,美目揚雙蛾。
——其四十二
這三首詩中,只有第二首可以說是“哀苦”的,第一首寫一個女子在撒嬌,最后一首顯然更不是哀苦之辭?!蹲右顾臅r歌》是以四時景物為襯托,其辭采艷麗、描寫精致,更勝于《子夜歌》。例如:
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
燕女游春月,羅裳曳芳草。
——春歌
朝登涼臺上,夕宿蘭池里。
乘月釆芙蓉,夜夜得蓮子。
——夏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秋歌
寒云浮天凝,積雪冰川波。
連山結玉巖,修庭振瓊柯。
——冬歌
《子夜歌》及其變曲,還有《上聲歌》、《歡聞變歌》、《前溪歌》、《團扇歌》、《七日夜女郎歌》等等,每首都是整齊的五言四句,首句大多不起韻,唐代盛行的五言絕句大多依照這樣的格式。另有《懊儂歌》14首,大多數(shù)為五言四句,也有五言三句的,還有三句并非全為五言的,首句起韻,唐人仿此較少。例如:
山頭草,歡少。四面風,趨使儂顛倒。
——其十三
懊惱奈何許,夜聞家中論,不得儂與汝。
——其十四
后有《華山畿》25首,為《懊儂歌》的變曲,相傳在華山(今江蘇豐縣境內)有一少女殉情而死,死前作此歌。第一首為傳說中少女死前所唱;其馀為情歌,但與此傳說無關。除第一首為五句,第二首為四句,其馀均為三句,字數(shù)不等。例如: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其一
隔津嘆,牽牛語織女,離淚溢河漢。
——其十一
又有《讀曲歌》89首,《古今樂錄》曰:“讀曲歌者,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聲歌?;蛞蚓蒲?,止竊聲讀曲細吟而已?!被蛟啤白x”也作“獨”,為不配樂的徒歌。兩種說法,一個意思,即只吟不唱。與《懊儂歌》、《華山畿》一樣,《讀曲歌》語言比較樸素,不像《子夜歌》那樣辭采華麗。例如:
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
——其五
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愿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
——其五十五
這種在句法上不太規(guī)則的詩,在形式上對后世的影響不如五言四句有規(guī)則的詩影響大。
二、西曲歌
南朝的“西曲歌”大部分是舞曲,小部分是倚歌。所謂“倚歌”是樂曲的一種,據(jù)《古今樂錄》稱:“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薄拔髑琛辈幌瘛皡锹暩枨蹦菢蛹?,下邊我們擇取數(shù)例,以見一斑:
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
愿作比目魚,隨歡千里游。
——《三洲歌》
冶游采桑女,盡有芳春色。
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采桑度》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頭蓮。
——《青陽度》
吳中細布,闊幅長度。我有一端,與郎作褲。
——《安東平》
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
——《女兒子》
君子防未然,莫近嫌疑邊。
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
——《來羅》
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
愿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
——《孟珠》
布帆百馀幅,環(huán)環(huán)在江津。
執(zhí)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石城樂》
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楚山頭。
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莫愁樂》
可憐烏臼鳥,強言知天曙。
無故三更啼,歡子冒暗去。
——《鳥夜啼》
朝發(fā)襄陽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襄陽樂》
夜相思,望不來,人樂我獨愁。
——《壽陽樂》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西曲歌的辭采沒有《子夜歌》及其變曲艷麗,也不像《懊儂歌》、《讀曲歌》那樣過于質樸,而是介于二者之間。
另有“雜曲歌辭”十馀首,其中《西洲曲》非常出色,《樂府詩集》稱之為“古辭”,《玉臺新詠》置于江淹名下。這大約是南朝民歌,經文人加工過。全詩五言32句,大多數(shù)為4句一換韻,可為一解,像用8首五言絕句連綴而成的組詩。然而語語相承,段段相綰,上下照顧,首尾相應,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換韻時,首句起韻,而且往往用“鉤句”、“頂真”承接,音節(jié)美妙,聲調婉轉,悠揚搖曳,連綿不絕。全詩寫一個女子對情人的思念,情意纏綿,辭采清麗,馀音裊裊,達到相當高的藝術境界,是南朝民歌最成熟、最精致的產品。全詩如下: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在“雜曲歌辭”里有一首《長干曲》,雖然寫的也是吳地景觀,但很有特色,是風土詩中出色的作品。這里寫的也是一個女子,是揚子江上的弄潮女: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lián)u。
妾家揚子住,便弄廣陵潮。
從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了生動逼真的南朝水鄉(xiāng)的生活畫面,呈現(xiàn)出一個頂風逆浪、在風浪里搏擊的勇敢無畏的勞動婦女形象,這截然不同于我們在“吳聲歌曲”與“西曲歌”里看到的柔情綿綿、體態(tài)嬌弱的女子形象。在音韻上,也與“吳聲歌曲”、“西曲歌”那種五言四句首句不起韻,只有二、四句葉韻不同,這首詩首句起韻,一、二、四葉韻,在音節(jié)上,平仄調配和諧優(yōu)美,完全符合五言律絕的格式,即仄起,首句入韻式:
(下邊有“●”表示平仄可靈活變通,下邊有“〇”表示葉韻。)
三、南朝民歌的影響
南朝民歌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影響都十分深遠。中國詩歌從產生以來,都在探索一條發(fā)展前進的道路。《詩》三百首產生后,被儒家奉為經典,還用一套詩教來加以規(guī)范,造成了幾百年不再出現(xiàn)詩的局面。戰(zhàn)國末年產生了《楚辭》,同時也產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大詩人,《楚辭》里既有屈原用楚調仿楚歌寫的詩,也有采用當時楚國民間歌謠加工而成的,其中有雅有俗。西漢初年,楚歌流行,雅俗都有。但在學《楚辭》的過程中逐漸變了樣,漢賦興起,龍的兒子中出現(xiàn)了赑屃。加上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議,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從此董氏儒學成了廣大文人頭上的緊箍,扼殺了人性,束縛了自由,以致漢代無詩人,只有少數(shù)寫詩的人。另一方面,樂府機構從民間采集來大量優(yōu)秀的民歌,這就是著名的“漢樂府民歌”。不少有見識的文人把目光投向漢樂府民歌。在學習漢樂府民歌的基礎上,建安時期迎來了中國古代文人詩的第一次高潮。但在魏、晉時期,停止了對民歌的采集,文人與民歌疏遠了,文人詩逐漸雅化。這一方面使詩更錘煉,辭采更優(yōu)美,提供了不少新東西;但另一方面卻帶來文辭深奧艱澀、繁復蕪雜、掉書袋、缺乏真情、毫無生氣等弊病。南朝民歌的興起并在上層流播,無疑對文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輸入了新鮮血液,為中國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從鮑照到齊、梁文人的詩,雅俗結合逐漸成為主導方向,改變了詩歌的面貌。這也為唐詩的興盛鋪平了道路,唐代有成就的詩人,走的都是雅俗結合的道路。
南朝民歌對五言絕句的形成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內容上也深深地影響著唐代文人,不用說崔國輔、崔顥、儲光羲等人的不少五言絕句深深打上了南朝民歌的烙印,就是李白、王維等人的很多短詩也都顯得清新自然,也是學習南朝民歌的收益。李白的名篇《靜夜思》顯然脫胎于《子夜四時歌》秋歌中“秋風入窗里”一篇;王維的《蓮花塢》也明顯有南朝民歌的痕跡;劉方平的《采蓮》,我們也可一眼看穿它與“雜曲歌辭”里《長干行》的淵源關系。此后,歷代文人受南朝民歌影響,直接模擬南朝民歌的詩始終沒有斷絕,也寫出了不少優(yōu)美的小詩。
第二節(jié) 北朝民歌
生長在北朝的文人,他們的詩歌大多模仿南朝風格,卻遠不及南朝文人的作品。而北朝民歌卻顯現(xiàn)出與南朝民歌的迥異風格。北朝民歌中充滿了豪爽之氣,足可與南朝民歌分庭抗禮。
北朝民歌產生的地域廣闊,背景復雜多樣,現(xiàn)存詩歌雖然數(shù)量上遠較南朝民歌為少,但所反映的生活內容卻遠比南朝民歌廣泛,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南朝民歌雖多,但很少涉及社會與政治;北朝民歌雖少,但有不少涉及社會與政治的詩歌。這是一大特色。由于北朝民歌涉及面廣,我們不能一一細說,只能大略分成幾類來加以介紹。
第一類,涉及社會與政治的詩。例如:
可憐咸陽王,奈何作事誤?
金床玉幾不能眠,夜起踏霜露。
洛水湛湛彌岸長,行人那得渡。
——《咸陽宮人為咸陽王禧歌》
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guī)矩。
——《河北民為裴俠歌》
快馬常苦瘦,剿兒??嘭?。
黃禾起羸馬,有錢始作人。
——《幽州馬客吟歌辭》五曲之一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
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
——《企喻歌辭》四曲之四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隴頭歌辭》三曲之一
第一首批判咸陽王驕奢淫逸,結果自取滅亡?!段簳は剃柾蹯麄鳌罚骸案咦姹?,禧受遺輔政。性驕奢,貪淫財色,姬妾數(shù)十,意尚不已。昧求貨賄,奴婢千數(shù)。田業(yè)鹽鐵遍于遠近。世宗覽政,禧意不安,遂謀反。禧被擒獲,送華林都亭。世宗親問事源,遂賜死私第?!边@首詩是咸陽王禧死后,其宮人所歌,字里行間充滿對咸陽王禧的嘲諷、控訴與斥責,表達了憤恨之情。第二首是對清官的贊揚?!侗笔贰づ醾b傳》:“裴俠,大統(tǒng)中為河北郡守,躬履儉素,愛民如子??づf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俠亦不私。并收庸為市官馬,歲時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第三首道出無錢的苦痛,連像樣做人都不能夠,暗含對財富的渴求,這是當時大眾的心態(tài)。后二首寫當時北方戰(zhàn)亂頻繁,社會不安定,致使人民流離失所漂泊異鄉(xiāng),甚至轉死溝壑,拋尸荒野。第四首以嘲弄的口吻悲嘆死亡,在明快豪爽中包含著復雜的情緒。最后一首則痛切蒼涼,嘆息孑然一身,飄零在曠野,面臨死亡。后兩首寫的雖然都是生活無著,面臨死亡,但不是長吁短嘆,悲慘凄切,而是在蒼涼中顯出曠達,不失男兒本色,這與南朝民歌的愁苦凄切大不相同。
第二類,關于愛情與婚姻的民歌。這在北朝民歌中是為數(shù)最多的一類,但與吳歌、西曲中同類民歌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
肅肅河中育,育熟須含黃。
獨坐空房中,思我百媚郎。
——《淳于王歌》其一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
——《折楊柳枝歌》四曲其四
驅羊入谷,自羊在前。
老女不嫁,蹋地喚天。
——《地驅樂歌》四曲其二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折楊柳枝歌》四曲其二
誰家女子能行步,反著夾褝后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處,愿得兩個成翁嫗。
——《捉搦歌》四曲其二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折楊柳歌辭》五曲其二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地驅樂歌》
第一首寫一個女子的相思,寫得非常直率,沒有南朝民歌中那種悲切哀傷、柔腸寸斷的感覺。接下來的三首都是寫大齡女思嫁的,也不像南朝民歌那樣悲痛欲絕,而是大膽陳述,強烈要求出嫁。第二首坦誠相告,并抱怨阿婆為什么不信守諾言。第三首中,不能出嫁的“老女”求嫁心切,對不能出嫁提出強烈的譴責與抗議,憤怒到“蹋地喚天”的地步。第四首,抓住阿婆抱孫兒心切的心理,提出自己該出嫁的要求。第五、六首具有盟誓性質,表明兩情相悅,永不分離,白頭到老。最后一首寫情人約期幽會,一方卻不至,這里沒有一絲哀怨憂傷,而是直截指責對方,這與南朝民歌的情調也大不一樣。北方的這些關于愛情與婚姻的民歌,既沒有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也沒有愁苦哀怨之辭,都是以口道心,直截了當,毫無遮掩,毫不修飾,坦誠直率至極。
第三類,反映尚武精神。自晉永嘉之亂后,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形成了“五胡亂華”。“五胡”都屬于游牧部落,社會組織是軍事化的,尚武是他們的一貫傳統(tǒng)。當時留在北方的漢人不斷反抗異族的殘暴統(tǒng)治,在長期不息的戰(zhàn)斗中,也磨煉出了剛健勇敢的精神品格。因此當時北方的民眾不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具有勇悍好強的尚武精神,反映在民歌里也別具一種風貌。例如: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劇于十五女。
——《瑯琊王歌辭》八曲之一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折楊柳歌辭》五曲之五
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
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企喻歌》四曲之一
第一首寫出北地健兒的特殊感情,愛刀勝于愛少女,這對南方少年來說,真是匪夷所思。第二首反映游牧部族的習尚,以駕馭快馬的技能來判斷一個人的才能,這是北方特有的識別人才的標準。第三首贊揚孤膽英雄,以少勝多,前兩句直抒其意,后兩句用兩種鳥做比喻,那雄健的鷂鷹以經天緯地的氣魄在天空奮飛,嚇得怯弱的群雀躲向兩側像頹波難挽,以此贊美男兒敢于單身抗擊敵眾的英雄氣概。
第四類,描寫北方草原風光,反映游牧生活的民歌。這類作品雖然不多,但十分出色,尤其是《敕勒歌》,堪稱此類作品中的絕唱: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全詩語言質樸,意蘊醇厚,向人們展示了陰山下廣闊的大草原蒼茫無際,從而顯示了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情懷。牧場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透露出牧人對這片大地的熱愛,充滿自豪感。全詩不加修飾,不用華艷的辭采,只用平??陬^語,展示了一幅壯闊的畫面,質樸自然,混沌蒼莽,渾然天成,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遼闊和寧靜,不需要感嘆,也不必激動,只需要沉穩(wěn)平靜地記下這自然風光,遂成千古名篇。后世有人將這首詩的作者署名為斛律金,這是不正確的。斛律金為北齊貴族,曾唱過這首詩,但并非作者,這原是一首鮮卑語的民歌,作者已不可考。
最后,我們來談一首特殊的詩《木蘭詩》。這首詩在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中收入《梁鼓角橫吹曲》。在宋初編的《文苑英華》中題作唐韋元甫作。韋元甫是中唐人,在《全唐詩》中卻不收這首《木蘭詩》,而收入另一首題為《木蘭》的詩。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這是北朝民歌。認為唐人所作的,主要根據(jù)之一是“天子坐明堂”一句,“明堂”始建于武則天時;根據(jù)二是“策勛十二轉”一句,十二轉勛制始于唐,唐以前的人不可能這么說。至于認為是北朝民歌的,主要根據(jù)是:其一,詩中不僅說“天子”,還稱“可汗”,這不是漢人的常用稱呼,而正是北方游牧部落對領袖的通稱;其二,從詩中的征兵制度及擴邊活動來看,“反映了拓跋魏早期軍事斗爭的史實”,以及“北魏早期的國家特征”;其三,從詩的風格來看,也更接近于北朝民歌。所以不少人認為這原是北朝民歌,后經唐代文人加工潤飾過,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全詩如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巴惺?,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是一首敘事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為我國古典敘事詩中的雙璧。當然,兩首詩的題材與風格完全不同,《孔雀東南飛》敘述的是一個愛情的悲劇,《木蘭詩》則是一首雄壯的軍歌,詩里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女英雄木蘭。全詩語言淺近通俗,語調流暢輕快,穿插在全篇中的對話純粹口語化。詩里有不少對偶句與排比句,還有比喻、夸張和頂真等修辭手法,且運用自如,鋪敘與概括運用得也很得當。木蘭的形象鮮明生動,個性突出,有血有肉,為后世敘事詩提供了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