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詩韻
前面講過,詩詞曲是要用韻的。我國流傳到今天的最早的、收集在《詩經(jīng)》里的詩,絕大部分是用韻的。但是當時沒有研究韻的專門著作,哪一些字是屬于同一個韻,沒有文字根據(jù),當時的詩歌作者只能根據(jù)語言習(xí)慣來安排詩歌的韻腳。據(jù)歷史記載,我國第一部韻書,是公元二至三世紀三國時期,魏國一個名叫李登的人編的《聲類》。隨著時代的前進,編著韻書的人也多了,據(jù)前人考證,在整個六朝時期,有姓名的作者和無姓名作者編成的韻書有二十七種之多,但是都沒有流傳下來。隋朝和唐朝編成的新韻書,也沒有完整地流傳下來。北宋年間,官方又先后指定專人參照隋唐韻書編成《廣韻》和《集韻》。這兩種韻書一直流傳到今天。但是這兩種韻書對韻目的劃分比較煩瑣,若干年來主要供研究之用。在今天通行的新韻出現(xiàn)以前,一直被詩歌作者使用的韻書,是七百多年前產(chǎn)生的“平水韻”。下面就分別介紹平水韻和現(xiàn)代的新韻。至于用在詞和曲中的韻,另有詞韻和曲韻,留待后面專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