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是誰?

中國人應(yīng)知的文學常識 作者:韓高年 著


5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是誰?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當屬屈原,他不僅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凄美的浪漫詩篇,并且以其高尚的人格以及“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染著古往今來之人。屈原(前353?—前283),名平,字原,楚國人,是與楚王同姓的貴族。正是這份流淌在血液中的王族使命感,使得他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一切與楚國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屈原生活的時代是戰(zhàn)國中后期,當時楚國和秦國實力最為強盛,但其他各諸侯國之間對外吞并的野心也很大,戰(zhàn)爭的狼煙在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為了使楚國更加強大,楚國采取了一系列變法圖強的舉措。屈原年輕時曾任楚懷王的左徒,學識淵博、明于治亂的他對內(nèi)以政治家的才略同楚王一起商討國政,對外又以外交家的靈活與機智接待使臣、出使應(yīng)對諸侯。在內(nèi)政方面他提出任用賢能的主張,外交方面則堅持聯(lián)齊抗秦。在他的規(guī)劃勸誡之下,這個強國藍圖起初也得到了楚王的認可,于是任命屈原進行變法圖強。孰料就在他精神抖擻地草擬施政綱領(lǐng)、準備大展宏圖之時,那些擔心在改革中會受到損害的既得利益集團,以及以上官大夫靳尚為代表的嫉賢妒能之輩,在楚王面前對屈原進行百般誣陷,說屈原矜夸自己起草憲令,楚懷王一怒之下而疏遠了屈原。先是貶職疏遠,不讓他參與朝政,而后又將他放逐到漢北云夢之地做管理田獵的小官,變法圖強隨之不幸夭折。楚懷王后期,屈原一度由漢北返回朝廷,但好景不長,懷王聽信了奸佞之人的利誘,前往秦國修好,結(jié)果被囚禁,后客死于秦。頃襄王即位后,愈發(fā)昏庸無道,國運每況愈下,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的又一次讒害下,屈原被放逐到了江南。屈原雖身在江南,但仍時時關(guān)注國事。日漸消瘦的屈原在聽到秦軍的鐵騎踏破楚國郢都的噩耗之后,心中的理想徹底破滅,俯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與那個渾濁的世道徹底劃清了界限。人們被屈原的高尚品德和赤誠的愛國之心所感動,將屈原投江的這一天(農(nóng)歷五月初五)作為紀念日,即端午節(jié),自發(fā)地祭奠這位偉人。

清 張若靄《屈子行吟圖》

屈原是離開了,但是其優(yōu)美的詩篇如同他的德行和愛國之心一樣,千古流芳。他的大多數(shù)詩篇都是其漂泊生涯的真實寫照,將自己的美好理想以及報國無門的一腔哀怨與憤懣之情全部付之筆端,傾瀉而出。屈原的詩歌作品主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等。其作品早期以《九歌》為主,一共十一首,是一組祭祀鬼神的古老樂曲,是屈原根據(jù)楚地民間的祭歌改寫而成,具有神話色彩。但是其中的《國殤》一篇是祭祀陣亡的楚國將士,禮贊了那些為國捐軀的楚國英雄。

在流放至漢北之時,他在孤獨中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離騷》,他用這首抒情長詩暢快地抒發(fā)心中壓抑已久的苦悶和悲痛?!峨x騷》第一部分偏于寫實,敘述了作者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凸顯出詩人自己、楚懷王(詩中稱“靈修”)和奸佞小人(詩中稱“黨人”)之間交織的矛盾沖突,并抒發(fā)了他對楚國命運的無限憂慮;第二部分卻以“追求”為主題,描寫了一次次壯觀的天界馳騁,想象大膽奇詭,攝人心魄。在詩中創(chuàng)造的奇幻意境中,他驅(qū)使著眾神上下求索,先是“上叩天閽”,無奈冷漠的守門之神拒絕為他向天庭通報;他轉(zhuǎn)而“下求佚女”,地上的美女一樣是求而不遂。詩人的追求不斷地受到打擊,在冰冷的現(xiàn)實面前最終失望,俯瞰自己依舊深愛的故土已是滿目瘡痍,決定以一種悲壯的浪漫離開那個渾濁的世道,從而讓自己的身心獲得解脫?!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詩人的美政思想和愛國之情,塑造了一個堅貞高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tǒng)。

屈原晚年被流放至江南之野時,又寫下了《九章》中的大多數(shù)詩篇,亦在敘述不幸的身世和遭遇?!毒耪隆芬还簿攀?,其中《橘頌》一般認為是早期作品,《抽思》作于屈原被放漢北之時。秦軍攻破郢都后,悲憤難抑的詩人通過《哀郢》發(fā)出了楚國行將滅亡的無盡哀嘆,赴江之前寫下了絕筆《懷沙》。

屈原在其詩作中開啟了我國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tǒng),形成了“楚辭”這種新的詩歌體式,“美人香草”的比興意象也開創(chuàng)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tǒng),從而在文學史上確立了自己不朽的地位。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價屈原說:“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加之屈原那高尚的節(jié)操、在黑暗勢力面前不屈不撓英勇斗爭的精神以及用生命譜寫的愛國熱情,共同構(gòu)成了屈原精神,在后世產(chǎn)生了不絕的回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