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為什么說曹植才高八斗?
晉宋時期山水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繼之?”曹植“才高八斗”的說法來源于此?!叭堋碑斨胁苤材隁q最小,但就其對后世文學之影響,曹植不在其父曹操、其兄曹丕之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同母弟。自幼才思敏捷,才華過人,年少之時曾于銅雀臺上賦一篇《銅雀臺賦》,技驚四座,甚得曹操歡心。他從小成長于軍營當中,但似乎對戎馬、廟堂之事興趣不高,率性任情、恃才傲物的他在命運的面前終究不敵工于心計的曹丕,逐漸被父所棄、被兄所逼、被侄所困。伴隨其后半生的只有失意和苦痛,生存空間在兄長和侄子的逼迫下一步步縮小,身邊值得信賴的人也在掌權者的陰謀下一個個或離開自己、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不堪忍受悲楚的他于四十歲時英年早逝。
除了被稱贊為“才高八斗”外,曹植還有“繡虎”之譽(宋代曾慥《類說》卷四引《玉箱雜記》曰:“三國曹植才思橫溢,號為‘繡虎’”)。曹植創(chuàng)作以曹丕稱帝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主要是宴游唱和與應答之作,與時下的鄴下文人多有來往,如《公宴》、《侍太子座》、《贈徐幹》、《贈王粲》等,也有如《白馬篇》這樣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之作,充滿著樂觀和浪漫。后期的詩作技法更加爐火純青,在華麗的詞藻背后隱藏的是深深的哀怨、落寞與傷懷。觀其后期詩作,所抒之情較為復雜,體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表達了對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憤恨以及自己的無能為力;《七哀》、《美女篇》等是托喻身世的思婦、棄婦詩的代表;《雜詩》中的一部分又是述志之作,頗具慷慨之音;也有《遠游篇》這樣的游仙之詩,詩中描繪的仙境其實就是詩人理想的世界。
對于曹植的詩作,鐘嶸《詩品》早已下了確切的評論,“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也就是風骨和文采的完美結合,兼容父兄之長而自成一家。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寫作五言詩的文人,現(xiàn)存九十多首詩歌中有六十余首為五言詩。另一方面,其五言詩也開了六朝詩歌綺麗的先河,由于文采華美而與樂府詩漸行漸遠,完成了樂府民歌到文人詩的轉變。另外,曹植的文、賦也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尤以《洛神賦》寫絕了洛神之美。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摹本之曹植像
曹植的詩歌受到了后人極高的推崇,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其“才高八斗”,折服了后世之人;其二是其不幸身世易引起文人墨客們的同情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