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p>
《爾雅·釋天》曰:天北極謂之北辰。
《孟子·公孫丑》上篇曰: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愿藏于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nóng)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愿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又《滕文公》下篇曰: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睖惯z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稌吩唬骸案鸩痧A,”此之謂也。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內(nèi)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仇也?!睖颊鳎愿疠d,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歸市者弗止,蕓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稌吩唬骸皬形液螅髞砥錈o罰?!?/p>
又《梁惠王》下篇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比ミ摚饬荷?,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睆闹呷鐨w市。
《荀子·儒效篇》曰: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逾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關雎序》曰: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吨苣稀贰墩倌稀?,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史記·屈原傳》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p>
《禮記·緇衣》篇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涖之,則民有孫心?!陡π獭吩唬骸懊缑穹擞妹埔孕?,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笔且悦裼袗旱露窘^其世也。
《孔子家語·刑政》篇曰:仲弓問于孔子曰:“雍聞: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是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治化,必刑政相參焉。大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其次,以政道民,而以刑禁之?;プ儯乐?,傷義以敗俗,于是乎用刑矣?!?/p>
《孔叢子·刑論》篇曰:仲弓問古之刑教與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省,今之刑繁。其為教,古有禮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今無禮以教,而齊之刑,刑是以繁。《書》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先禮以教之,然后繼之以刑折之也。夫無禮則民無恥,而正之以刑,故民茍免。”
《荀子·議兵》篇曰:凡人之動也,為賞慶為之,則見害傷焉止矣。故賞慶刑罰執(zhí)詐不足以盡人力致人之死。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無禮義忠信,焉慮率用賞慶刑罰執(zhí)詐,險厄其下,獲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則至,使之持危城則必畔,遇敵處戰(zhàn)則必北,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故賞慶刑罰之為道者,傭徒粥賣之道也,不足以合大眾,美國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申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diào)齊之,長養(yǎng)之,如保赤子。
《漢書·賈誼傳》:誼上策曰:凡人之智,能見己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為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zhí)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jù)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鬃釉唬骸奥犜A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驅(qū)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湯武置天下于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累子孫數(shù)十年;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是非其明效大驗邪?(《大戴禮記·禮察篇》文同。)
《史記·酷吏傳》曰: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崩鲜戏Q:“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碧饭唬盒旁?!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wǎng)嘗密矣,然奸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當是之時,吏洽若救火拂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劉向·戰(zhàn)國策敘》曰:始皇兼諸侯而有天下,無道德之教、仁義之化以綴天下之心,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達,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淺薄,綱紀敗壞,民不見義,而懸于不寧。撫天下十四歲,天下大潰,其比王德,豈不遠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狈蚴固煜掠兴鶒u,故化可致也。茍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以率天下?秦之敗也,不亦宜乎!
《史記·孝文帝紀》曰: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fā)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幾杖。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fā)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勿下吏。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nèi)殷富,興于禮義。
《后漢書·魯恭傳》曰:拜中牟令,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爭田,累守令不能決,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亭長從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于恭,恭召亭長敕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嘆曰:“是教化不行也?!庇庥【R去,掾吏泣涕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罪,恭賞不問。于是吏人信服。
又《劉寬傳》曰:典歷三郡,溫仁多恕,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zhí)經(jīng)對講。見父老,慰以農(nóng)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禮記·曲禮》篇曰:人生十年曰幼,學。
又《內(nèi)則》篇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鄭注云。成童十五以上。)舞象,學射御。
《尚書大傳》曰: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學小學,使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學,見小節(jié)焉,踐小義焉。年二十,入大學,見大節(jié)焉,踐大義焉。
樹達按:《說文》云:義,己之威儀也。《大傳》文之小義大義,義皆威儀之義。
《大戴禮記·保傅》篇曰: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傅,束發(fā)而就大學。盧辨注云,束發(fā)謂成童。
《白虎通·辟雍》篇曰: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大學,何?以為八歲毀齒,始有識知,入學,學書計。七八十五,陰陽備,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學,學經(jīng)術。故《曲禮》曰:“十年曰幼,學?!薄墩撜Z》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p>
樹達按:古人十歲學書計與幼儀,十三學《樂》誦《詩》矣??鬃邮形宥贾居趯W,不過晚乎?尋《述而》篇云:“志于道?!薄独锶省菲疲骸笆恐居诘蓝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辉傺灾镜?,不言志學。此獨言志學,不言道者,孔子之謙辭,實則志學即志道也。
又按:《內(nèi)則》云:“十年,出就外傅,學書計?!薄洞蟠饔洝穭t云:“八歲出就外傅?!薄栋谆⑼ā芬嘣疲骸鞍藲q學書計?!庇帧渡袝髠鳌吩疲岸氪髮W,”《大戴記》、《白虎通》則皆云十五入大學,彼此互異者,十年二十年,舉成數(shù)言之。八歲與十五,舉實數(shù)言之:文似異而實同也。古人云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三十二十亦皆舉成數(shù)言之,不必截然三十二十也。本章下文所云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亦如此,不必過泥也。
三十而立。
《禮記·內(nèi)助》篇曰:二十而冠,始學禮,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學不教,內(nèi)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學無方,孫友視志。
《泰伯》篇曰:立于禮?!都臼稀菲唬翰慌e禮,無以立?!秷蛟弧菲唬翰恢Y,無以立也。
《左傳》昭公七年曰:孟僖子病不能相禮,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干也,無禮,無以立?!?/p>
樹達按:三十而立,立謂立于禮也。蓋二十始學禮,至
三十而學禮之業(yè)大成,故能立也。
四十而不惑。
《子罕》篇曰:知者不惑。又見《憲問》篇。
《孟子·公孫丑》上篇曰: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p>
樹達按:孔子四十不惑,盡知者之能事也。孟子四十不動心,盡勇者之能事也??酌喜判圆煌食傻轮σ喈愐?。
五十而知天命。
《述而》篇曰: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樹達按:此蓋孔子四十以后之言?!兑住窞楦F理盡性以至命之書,學《易》數(shù)年,故五十知天命也。
《易·系辭上傳》曰:樂天知命,故不憂。
《子罕》篇曰:仁者不憂。又見《憲問》篇。
樹達按:孔子五十知天命,知命者不憂,已盡仁者之能事矣。
六十而耳順。
《論衡·知實》篇曰:從知天命至耳順,學就知明,成圣之驗也。
樹達按:王仲任之說甚確?!墩f文》云:“圣,通也。從耳,呈聲。”耳順正所謂圣通也。蓋孔子五十至六十之間,已入圣通之域,所謂聲入心通也。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盡心》下篇曰: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樹達按:孔子六十圣通,七十則由圣入神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p>
《左傳》昭公七年曰:孟僖子病不能相禮。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干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惫拭宪沧优c南宮敬叔師事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