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史場景之一:蓬萊求仙

東望大海 作者:袁亞平 著


歷史場景之一:蓬萊求仙

樓船,木質(zhì)結構,高十余丈。樓船體勢高大,上面有三個樓層,第一層稱“廬”,像廬舍也;第二層稱“飛廬”,“在上,故曰飛也”;第三層稱“雀室”,“于中候望之如鳥雀之警示也”。

船首繪有鹢鳥的圖案,鹢鳥是一種水鳥,像較大的白鷺鷥。船頭畫此鳥,稱“鹢首”。整艘樓船,道家風飾。

一艘樓船,約可容納百人。船體上沒有控制速度的驅動等裝置,船體前行時,靠的是水流和風向。

九柱桅桿高高矗立,前前后后,帆篷鼓蕩。

船駛八面風,帆船要利用各種風向來馭風航行。八面風指相對于海船航向的八種風向:順風、逆風、左側風(左橫風)、右側風(右橫風)、左斜順風、右斜順風、左斜逆風、右斜逆風。各種風吹來,都與船體縱中線形成一個夾角。海船航向與風向一致,船帆全面正迎風吹,是利用風力的最佳位置。

海船常常是在各種橫風與斜風中航行,正順風的情況較少。不論風向怎樣,船工們會隨著風向的變化,把帆面調(diào)整到最佳的位置,形成最有利的帆角,總是斜移帆面以迎風。在多帆的船上,斜移的帆面各自迎風,后帆就不會擋住前帆的受風了。

桅桿頂上,綁著一簇羽毛。有風時,隨風而擺動,據(jù)它擺動的方向可知風向。重量必須在五兩以上,八兩以下,太重難以吹起,太輕則易于旋轉,難以掌握風向了。

這種測風儀,看似簡單,卻很實用,航海中不可缺少。

御風而行。船隊浩浩蕩蕩,有說三十多艘,也有說七八十艘。

徐福率領這支船隊,載三千童男童女,眾多工匠,以及預備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等等,耗資巨大。

徐福是戰(zhàn)國末年齊國的方士,會一些煉丹術、醫(yī)藥術、占星術、航海術。這段時間,他白天細察司南,夜晚觀測星象來導航。

好在船工操帆駛風技術已完備,順航路,乘流而航。

船上旗幟獵獵,在茫茫大海中行駛。

徐福瞪大雙眼,注視著司南。

這模樣像只水勺,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勺底為球面體,勺呈橢圓狀,勺柄通體漸漸縮成柱狀。

水勺模樣的,下面配有一個青銅的地盤,中央是平滑圓槽,形狀約為內(nèi)圓外方,框上刻畫出定向的刻度,用“干”、“支”以及八卦等標明二十四方位。

水勺模樣的,投于地盤中央時,它的柄部就會大體停止在指南的方位上。

名為司南,其性能在于確定方向。也可以說,司南是指南針的前輩。

航程的目的地,是那虛無縹緲的三神山。尋仙求神藥。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乘興東巡,到達瑯邪。瑯邪是秦帝國最東部的一個郡,臨近大海。秦始皇久居西部,兩年前,平定六國,統(tǒng)一天下,今立瑯邪臺觀海,潮水拍岸,海鷗翔集,“大樂之,留三月”。秦始皇這一待就是三個月,無疑,他更希望永久地享受人間帝王的極度富貴和無窮歡樂。

這時,身為方士的徐福,一臉神秘,異樣地出現(xiàn)了。他掌握著特殊的知識和技能,能言善辯,膽略過人。

徐福摸準了秦始皇的性格,知道他好大喜功、迷戀權勢、企圖長生不老,便上書說,海中有名為蓬萊、方丈、瀛洲的三座神山。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仙人住在神山中,那里有長生不老的神藥。請允許臣帶童男童女,求得神藥。

三座神山,令人向往的極樂境界。山中的不死藥,成為歷代君王追求的目標。

古代用童男童女祈禱致祭,以表示虔誠之意。在重要的慶典中用童男女歌舞禮贊,顯示隆重。也有用童男女活祭的惡習。

徐福求仙,提出動用數(shù)千童男童女,當然不是活祭,而是祈禱致祭,以示虔誠與隆重。

秦始皇見徐福言之有理,論之有方,便欣然同意。

過了七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燕人方士侯生、盧生議論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貪于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于是,倉皇逃亡。

秦始皇勃然大怒,對方士以尋求仙藥為名,耗費大量錢財卻毫無結果,極為憤恨,以致發(fā)生了“坑儒”事件。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如之,以懲戒后人。這次被坑殺的,也就是被活埋的,大多是方士。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終)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

秦始皇暴怒之際,仍念念不忘徐福,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

又過兩年,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〇年),秦始皇第三次東巡,從海上,北至瑯邪。

徐福應該考慮到,入海求仙藥,耗資以巨萬計,九年來音訊全無,必受譴責和嚴懲。但,徐福膽大驚人,不退不隱更不逃,反而迎上去。

由此,讓后人不勝驚嘆,徐福是怎么忽悠秦始皇的?

徐福騙秦始皇說:臣在海中遇到海神,稟報了奉秦皇之命,來求取長生不老的神藥。海神嫌禮薄,只準參觀不許取神藥。臣在蓬萊山,見到靈芝生成的宮闕,宮中住著許多仙人,個個健康長壽,光彩照人。于是臣再拜道:“用什么樣的禮品來獻,才能得到神藥?”海神說:“獻上童男童女和百工技藝,就可以得到神藥了。”

聽了徐福的描述,秦始皇大悅,當即答應遣童男女三千人,并五谷的種子和各行的工匠給徐福,命他繼續(xù)入海求藥。

徐福又騙秦始皇說,蓬萊神山之藥,本來唾手可得,只是海中之大鮫魚,常常阻礙船隊行進。請皇上派遣神射手,與臣一同入海,以連弩射殺大鮫魚。

剛巧,秦始皇夢見與海神作戰(zhàn),海神的樣子長得像人。占夢的博士解說道,水神本來是看不見的,大魚和蛟龍就是它派出的窺探者。如今皇上祭祀周到,恭謹備至,卻出現(xiàn)了這個惡神,應當把它除去,善神才會出現(xiàn)。

博士這番話,和徐福的上書完全相符。

本來,坑殺方士事件以后,秦始皇就對徐福產(chǎn)生了懷疑,但徐??礈柿饲厥蓟蕜傘棺杂谩⑿斜赜笃涑傻男愿裉卣?,抓住了秦始皇企圖長生不老的心態(tài),反而又一次主動求見秦始皇,說了一個求長生不老藥為大鮫魚所苦的謊言,恰恰與秦始皇的夢吻合,于是秦始皇就又一次相信了徐福。

秦始皇滿足了徐福的要求,為徐福的船隊配備了連弩和弓箭手,增添了捕大鮫魚的漁具。

秦始皇派人帶著捕魚工具,入海捕捉大鮫魚,自己則帶上連發(fā)的弓弩,準備與大鮫魚搏斗。

秦始皇一行乘船從瑯邪港出發(fā),經(jīng)榮成山頭,前往芝罘。一路上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直到臨近芝罘,才看見一條大魚。秦始皇將大魚射殺以后,西航至黃縣北海岸的黃河營港。

秦始皇一行乘船繼續(xù)西行,至萊州灣西岸,上岸。在返回咸陽的路上,秦始皇在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南)患病。

車隊行至沙丘平臺(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商紂王曾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游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戰(zhàn)國時,沙丘為趙國屬地,趙王在此設有離宮。

沙丘宮,成為“困龍之地”。秦始皇病死。

千古一帝,年僅五十歲就離開人間,至死也沒吃上長生不老藥。

依著衛(wèi)星定位,我穿越時空,從直升機降下,登上樓船,與徐福對話。

我說,我多次讀了司馬遷的《史記》,又看了很多史料,然而,至今沒弄明白,您的籍貫在何處?

徐??鋸埖貜埓笞彀停鞒鲶@訝之態(tài),敝人生于齊國也!

我說,司馬遷先生學識廣博,治史嚴謹,尚無法確定您之鄉(xiāng)里,僅以“齊人”稱之。后人治史更乏依據(jù),因此,徐福之鄉(xiāng)里籍貫歷兩千余年而終未確定,成了一樁難以解決的歷史公案。當前徐福故里之爭,有四種觀點,江蘇贛榆說,山東瑯邪(今山東膠南市)說,山東平度說,山東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說。四地相爭,誰都有理。

我勸道,徐福先生,您應該去辦一個身份證,這樣就明確了。

徐福一臉不屑,敝人聞山西省長治市公安局某副局長竟有八個身份證,官場中“變臉”者,大有人在。敝人若是也辦八個身份證,豈不陡增八地相爭,又燃戰(zhàn)國烽火?

我點頭,這倒也是。記得一位學者說過,在《史記》里,司馬遷把徐福記為“齊人”。由于“齊”是一個歷史概念和廣義的地域概念,它既包括戰(zhàn)國時的齊國,也包括齊地的含義,同時還包括秦朝的齊郡含義,因此引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徐福故里之爭。根據(jù)史書對齊國、齊地、齊郡的界定,史學家提出如下推測:如果齊人之齊是指齊國,則現(xiàn)在的贛榆、瑯邪、黃縣等都包括在內(nèi);如果只指齊地人,則贛榆就被排除在外,而只包括瑯邪、黃縣等;如果是指齊郡,則瑯邪也被排除。

我說,此事還真是難為您了,這樣吧,再請司馬遷先生動筆,讓他詳細地記錄一下。

徐福笑道,免了免了,不勞太史公。敝人故里之爭,文戰(zhàn)激烈,倒是有利于徐福研究之深入。各地徐福會、徐福研究會、徐福網(wǎng)站,功不可沒。敝人之憂在于,以“文化搭臺,經(jīng)貿(mào)唱戲”為旗號,爭名人,爭古跡,急功近利,利欲熏心,實為歷史笑柄也!

我隨身帶著司馬遷《史記》,觸摸字里行間,浮出歷史的場景。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p>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愿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蓟蕢襞c海神戰(zhàn),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祀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至?!肆钊牒U哧宀毒摁~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瑯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并海西。”

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焉。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p>

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載:“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薄叭旰吻??”曰:“愿請延年益壽藥?!鄙裨唬骸叭昵赝踔Y薄,得觀而不得取?!奔磸某紪|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百工種種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p>

然而,有一處是空白的,徐福入海處,始終沒有明確的具體的記載。

徐福的船隊從哪里啟航,東渡的路線經(jīng)由何處,引得后人猜測紛紛。

東部沿海一帶,北起遼寧綏中,河北秦皇島、鹽山,山東龍口、膠南,江蘇贛榆、連云港,南到浙江慈溪、岱山等許多地方,都有徐福的傳說和遺跡。

徐福船隊東渡的路線,也是諸說紛紜,其中有“北路說”和“南路說”。

北路航線一般是從早春到初夏季節(jié),可借助西南風,經(jīng)過瑯邪、徐山、成山到山東半島的南端;由此北上經(jīng)芝罘渡黃海,到達朝鮮半島西岸,再從這兒南下到濟州島,然后橫穿對馬海峽,到達日本北九州沿岸。

南路航線是從冬季到春季這個時節(jié),借助北風的吹動,從連云港附近出發(fā),一路南下,過寧波、舟山,然后東進到東海,由東海乘黑潮的流動,可到達九州的南岸和西岸。

浙江學者說,不妨對徐福出發(fā)的地點和航路作如下幾種設想:一、徐福船隊從瑯邪附近出發(fā),到寧波附近集結,修理船只,補充給養(yǎng),然后經(jīng)岱山、舟山諸島直航日本;二、徐福船隊從寧波附近的達蓬出發(fā),經(jīng)岱山及舟山諸島向東北直航日本;三、不排除走北路的可能,但走北路的船只也有可能受海流或風浪的影響而漂向南方。

舟山學者說,徐福他們的求仙活動,應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的避秦暴政的行動。這次行動時間長達九年,地域涉及整個東海沿岸,《中日交通史》把它稱為我國最古老的航海壯舉。如此大規(guī)模的行動涉及的“蓬萊”仙島,只用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邏輯來判斷是絕對錯誤的。日本有徐福歸宿的蓬萊,而岱山也未必不是徐福途經(jīng)的蓬萊。

我放下《史記》,合上筆記本電腦,起身找徐福。

徐福頭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草屐,腰系黃絲雙穗絳,微閉雙眼,腦袋隨著節(jié)奏擺動,吟誦著:“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