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蔣昌建
情感的場內(nèi)場外
讀麻寧的文字,仿佛看到一個仍在青春中的女生,時時刻刻地擔心著青春的流逝,又時時刻刻竊喜著成熟的到來。一段一段的文字,忽而讓人感受到她那留不住青蔥的了然而神傷,忽而讓人窺視到她那自己對漸漸成長的喜悅而自禁。
這是喜歡讀書觀劇的文藝女青年的性格嗎?不愿驕縱歲月,也不愿矯情覺悟,說不上是一種心靈提升的糾結(jié),正如餓著肚子讀書觀劇的人,無論這書那書這劇那劇是如何的哭天搶地,合上書本走出劇場,來不及延展自己的悲愴,直奔鹵煮火燒,讓味蕾征服思緒。習慣讀書觀劇的麻寧,顯然并非那么現(xiàn)實地徹底,但也不是那種因憐憫白娘子,發(fā)誓做一個拖法海下水的青蛇??此奈淖?,與其說是焦慮著她的糾結(jié),不如說是釋懷著她的平衡。
她的《平如美棠》讀后感,似乎比那位92歲的老者懷念亡妻的情緒更為濃烈,老者是對于命運有一種幽怨的愁苦,而她的筆下,則有對感情轟然崩塌的深切悲慟。文章提煉出來的“月色很好,而你不在了”,那月色似乎更像是舞臺上的月色;“海并不深,懷念一個人,比海還要深”那海更像是舞臺上的深海。這種劇場式的感懷,并沒有讓她的筆調(diào)停留在這種無可挽回的哀傷之中,盡管這種哀傷多少與她對青春歲月的悲情相互呼應。例如,在《青春派》的觀后中,年紀輕輕的麻寧不忍過早地感懷高考季節(jié)和高中時代的愛情,或許她已經(jīng)有了對這種不合她年齡時宜的情傷的警覺,非常輕松地引用男主角的告白作為觀后的結(jié)尾:“盡管走過去,不必逗留著,采鮮花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xù)開放”,這一花兒自開水自流的灑脫與她對《又見老爸》這部戲評論中所一再珍重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態(tài)度則遙相對照。
沉陷在文學和劇目的女生,對于情感似乎有兩種類型,要么像林黛玉那樣敏感傷情和隱忍幽怨,要么像西蒙?波娃那樣獨立自覺和敢作敢當。但這兩種極端性格在麻寧的書中遍尋不見,尤其在她談情說愛的章節(jié)中。盡管她似乎很擔心通過自己文字暴露出她多少有點想成為情感導師的意圖,還是給情感世界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一個個開放的答案。這個章節(jié)中,引人入勝的不在于對于男女情感的描述,而是那些借以表達情感或者烘托情感的小事件。
麻寧在談及情感中的物質(zhì)問題的時候,沒有擺脫西蒙?波娃所要解構(gòu)的男性中心主義,在她筆下大多有資格傲嬌的女生都巧遇了在物質(zhì)上斤斤計較的“奇葩”。這里之所以要打上引號,并不在于男人這種金錢上的算計與他作為男人的社會角色相比有多么吊詭,而在于這種怪異甚至導向,對于婚姻關(guān)系是否穩(wěn)定的推導,盡管這個推導百分之九十有經(jīng)驗事實的驗證,都是男權(quán)社會建構(gòu)的結(jié)果。原本以為書本和劇本很容易帶來西蒙?波娃那種對于兩性關(guān)系既有的社會建構(gòu)的反叛意識,現(xiàn)在從麻寧的文字看來是一種錯覺。讀書觀劇的女生對于現(xiàn)實的社會更加冷靜、務(wù)實,但麻寧是那種既現(xiàn)實又善良的女子,她絕對不會讓文字誤導出一個個讓情感與理智的風車決斗的愛情。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她對早結(jié)的果子是否會甜到最后的警惕。
一方面,她在刻畫學霸的愛情時,對于舉重若輕的愛情喜劇,文字揮灑得極其自如——再復雜的愛情,在學霸面前不過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遞等式運算。這倒有點林黛玉最初的影子,相信愛情的力量,不僅能夠激發(fā)自然的情愫,也能帶來生活的智慧。另一方面,麻寧并沒有延續(xù)林黛玉式的筆調(diào),把愛情的事情變成一種不帶任何寬容自己和寬容他人的至純幽美?!罢f到底,在中學談一次戀愛,和在中學的暑假出門旅行一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你只須把它看成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體驗,享受過程,看淡結(jié)果就是了?!边@種極不徹底的西蒙?波娃意味的勸解,實際上是麻寧給第一次踏上情路上的人們的心理疏導。麻寧的疏導形式十分干凈,看不出有任何你們可能會喜新厭舊這一德性判斷的暗示,當然也看不到你們應該因愛情盟約而自律的道德約束。因為麻寧聰明的覺察像西蒙?波娃這樣經(jīng)過熾烈的新生感情之后,仍能用天才的執(zhí)信回到當初的人真的不多,常人不必這樣為難常人。
然而,麻寧還是把天才的擔當留給了自己,這并不是她高估了自己,而是她把自己對情感的覺醒,即把靈魂的伴侶看成是情感這條航程的燈塔。這種情感之路光照的力量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自己的靈修,還有一個是耐性。麻寧可能沒有認識到,達到靈魂的G點,除了彼此的靈修共振之外,比這更難的是耐性的堅韌。對于許多人來說,耐性往往抵不過生兒育女生理條件的自然約束,只有天才才能合乎事宜地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這種有意無意的擔當,使得麻寧具備了天才的素質(zhì),那就是在文字上給出自己的某種行為宣言的同時,自己也不小心將成為某種行為宣言的現(xiàn)實樣板。
情感是一種很容易讓人成熟,也很容易讓人幼稚的存在,她是人們通常急于驗證,而未到人生的終點又無法最終驗證的一種情懷。麻寧并沒有因為她的似是而非,在落筆時有半點的猶豫。其實,麻寧早就分清楚了人生情感這部戲的場內(nèi)場外,她的文字體現(xiàn)了一個讀書觀劇女生的一種對情感的不敢寄望太多,但也不能寄望太少的某種回旋,這種回旋交織著對流逝青春的感傷和對逐漸成熟的安慰。
其實,麻寧對自己的成熟是滿心接受的,對于自己的青春是滿懷自信的。對于她來說,一個暫時不被文字和語言擾動的旅程剛剛開始,她將活躍于不需要文字和語言歸納的已經(jīng)轉(zhuǎn)換成直覺的領(lǐng)悟里。
相信此書一經(jīng)出版,她便獲得了自由,迎接她的會是長長的一段面朝自己,心暖開懷的日子。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公共事務(wù)學院副教授、江蘇衛(wèi)視《最強大腦》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