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的性格
去長沙出差的次日,便去了位于太平街19號的賈誼故居。賈誼是洛陽人,因在京城遭權(quán)臣不容,才在公元前177年貶任長沙王太傅,被后人稱為“賈長沙”。故居免票,這讓我意外,可見長沙人十分崇拜這位性格很“長沙”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兩千多年來,長沙人一直精心保護著故居,像是在保護著一種思想和精神。
故居歷代毀建相繼,均以賈誼井為中心。據(jù)說井為賈誼所鑿,站在井邊,陣陣古風襲來,思緒在穿越。院內(nèi)有一株老柑樹,傳說也是賈誼手植。除此,大約再沒有賈誼生前的遺跡了。從明朝成化元年始,故居形成祠宅合一的格局。1938年一場大火,僅剩下太傅殿。1996年,長沙市重修故居,形成了如今的格局,主要景點有門樓、賈誼井、賈太傅祠、太傅殿、尋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
在不大的故居里,我發(fā)現(xiàn)人們看得都十分仔細,這和國人習(xí)慣于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完全不同。賈誼僅活33年,且非位極人臣,歷朝歷代卻有無數(shù)的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前來憑吊,這種現(xiàn)象實屬少有,我努力地想從賈誼的生平陳列里找到答案。
賈誼18歲就精通儒家經(jīng)典,誦詩著文無所不精,經(jīng)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2歲時被漢文帝召為博士。這是備皇帝咨詢的文官,雖無實權(quán),卻能用自己的觀點影響皇帝。同年升為太中大夫,這是更高級別的議政官員,可以和周勃、灌嬰等一批重臣同朝,在廟堂之上縱橫捭闔。放在今天,22歲還是個“愣頭青”,乳臭未干,即便任鄉(xiāng)長也必遭人質(zhì)疑,而在遙遠的西漢,賈誼一步登天卻無人質(zhì)疑,可見,賈誼的才氣令朝野嘆服。
也許因為發(fā)展得太順,造就了賈誼敢說敢做、自信天真的性格,在今天看來似乎很缺少城府,不夠含蓄。每當文帝議事,博士們大多語塞,唯賈誼對答如流,這給沉悶的朝廷帶來一股清新之風。23歲,賈誼寫下《論積貯疏》,主張重農(nóng)抑商,安百姓治天下。同年,又寫下《過秦論》這一千古名文,全方位分析秦朝過失,作為鞏固統(tǒng)治的借鑒。魯迅先生評價文章是“西漢鴻文,沾溉后人,其澤甚遠”的“西漢鴻文”。賈誼的一系列切合實際的改革方略,極為文帝賞識,數(shù)度欲讓賈任公卿高位,但終因群臣妒忌,非但不用還遭貶謫。
可賈誼并未因遭棄而心灰意冷,因為當官之于他并不是人生的目標,他只是要通過這個平臺為國家做事。當他南行途經(jīng)湘江時,望著滔滔江水,寫下名賦《吊屈原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在長沙,賈誼仍以國事為己任,一遇機會便上疏文帝,提出建議。這期間,他撰寫的《治安策》閃爍著思想的光輝,賈誼也因此被稱為帝王之師。處江湖之遠,賈誼仍不改其天真性格,這在古今的為官者中還是不多的。
公元前173年,文帝想念賈誼,不久便召他回長安,文帝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不過,文帝此次沒有問他有關(guān)治國的方略,只是問了一些鬼神之事。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寫詩反諷說:“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边@次,賈誼未得重任,只是被分派到文帝最喜愛的小兒子梁懷王那里去當太傅。后來,梁王墜馬摔死,賈誼十分自責,整日郁郁寡歡,33歲時便憂郁地死去。在生命的最后歲月,賈誼仍不忘國事,他冷靜分析當時嚴峻的形勢,上《請封建子弟疏》,并被采納,為國家作出了最后一次貢獻。
一位具有著經(jīng)天緯世之才的思想家就這么隕落了,在故居二樓正廳的墻上,懸掛著毛澤東手書七絕一首:“賈生才調(diào)世絕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悲傷付一生。”也許,梁懷王不死,賈誼同樣會早早地死去,他是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不到實施而死。坦率地說,在中國古代,像賈誼這樣性格的人是很不適合為官的,不知變通,不會觀色,太過直率。但不能為官,又如何做事,這是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結(jié)不解,沉積在胸,死期也就不遠。不過,正由于賈誼不改性格,才博得后人敬仰,不斷地來到長沙的“太傅井”前憑吊這位永不成熟的政治家。
處江湖之遠,賈誼仍不改其天真性格,這在古今的為官者中還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