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
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花園
茱萸小集二
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園是我們家最亮的地方。雖然它的動人處不是,至少不僅在于這點。
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xiàn)于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yǎng)育于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曬得那么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則幾乎是黑色的,一種類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說它是青的),里面充滿了影子。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龕前的花消失。晚間點上燈,我們常覺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無窮高處。神堂屋里總掛一只鳥籠,我相信即是現(xiàn)在也掛一只的。那只青襠子永遠瞇著眼假寐(我想它做個哲學(xué)家,似乎身子太小了)。只有巳時將盡,它唱一會兒,洗個澡,抖下一團小霧在伸展到廊內(nèi)片刻的夕陽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顏色都郁起來,屋頂,墻,壁上花紙的圖案,甚至鴿子:鐵青子,瓦灰,點子,霞白。寶石眼的好處這時才顯出來。于是我們,等斑鳩叫單聲,在我們那個園里叫。等著一棵榆梅稍經(jīng)一觸,落下碎碎的瓣子,等著重新著色后的草。
我的臉上若有從童年帶來的紅色,它的來源是那座花園。
我的記憶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們的園里可沒有菖蒲呵?它是哪兒來的,是哪些草?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我此刻把它們沒有理由地糾在一起。
“巴根草,綠茵茵,唱個唱,把狗聽?!泵總€小孩子都這么唱過吧。有時什么也不做,我躺著,用手指繞住它的根,用一種不露鋒芒的力量拉,聽頑強的根胡一處一處斷。這種聲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聽得。當然我嘴里是含著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無的水紅色是一種自然的巧合。
草被壓倒了。有時我的頭動一動,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來。我靜靜地注視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時,又把頭枕上去,嘴里叫一聲“嗯”!有時,不在意,憐惜它的苦心,就算了。這種性格呀!那些草有時會嚇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來了,當我看天上的云。
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發(fā)了光。
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這種籽兒有帶鉤兒的毛,討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記它:因為我急于要捉住那個“都溜”(一種蟬,叫得最好聽)。我舉著我的網(wǎng),躡手躡腳,抄近路過去,循它的聲音找著時,拍,得了??墒腔厝?,我一身都是那種臭玩意。想想我捉過多少“都溜”!
我覺得虎耳草有一種腥味。
紫蘇葉子上的紅色呵,暑假快過去了。
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一個、兩個的時候更多。它們總像有一樁事情要做,六只腳不停地運動;有時停下來,那動著的便是兩根有節(jié)的觸須了。我們以為天牛觸須有一節(jié)它就有一歲。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難工作,即使它在樹枝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你等一個合適地點動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時候很少。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個有教養(yǎng)惜身份的紳士,行動從容不迫,雖有翅膀可從不想到飛;即是飛,也不遠。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為依然是溫文爾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極瑰麗顏色的。有一種還似乎帶點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線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說也好。
蟋蟀已經(jīng)變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興趣在斗,而我們對于捉蟋蟀的興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過一本秋蟲譜,上面除了蘇東坡、米南宮,還有許多濟顛和尚說的話,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個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頸子上的細毛是瓦青還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還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歡喜。聽,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有時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還沒喂吶,于是趕緊回家。我每吃一個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給它一點。正吃著晚飯,我的蟋蟀叫了。我會舉著筷子聽半天,聽完了對父親笑笑,得意極了。一捉蟋蟀,那就整個園子都得翻個身。我最怕翻出那種軟軟的鼻涕蟲??墒翘玫苡械氖寝k法,撒一點鹽,立刻它就化成一攤水了。
有的蟬不會叫,我們稱之為啞巴。捉到啞巴比捉到“紅娘”更壞。但啞巴也有一種玩法。用兩個馬齒莧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剛剛合適的,仿佛馬齒莧的瓣子天生就為了這種用處才長成那么個小口袋樣子,一放手,啞巴就一直向上飛,決不偏斜轉(zhuǎn)彎。
蜻蜓一個個選定地方息下,天就快晚了。有一種通身鐵色的蜻蜓,翅膀較窄,稱“鬼蜻蜓”??此羁畹仫w在墻角花蔭,不知什么道理,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過。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此鼜亩蠢锇褌€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或者,干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祖母叫我們不要玩螳螂,說是它吃了土谷蛇的腦子,肚里會生出一種鐵線蛇,纏到馬腳腳就斷,什么東西一穿就過去了,穿到皮肉里怎么辦?
它的眼睛如金甲蟲,飛在花叢里五月的夜。
故鄉(xiāng)的鳥呵。
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
有時一只鳥冒冒失失飛進那個花廳里,于是大家趕緊關(guān)門,關(guān)窗子,吆喝,拍手,用書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蓱z的東西這一來完全沒了主意,只是橫沖直撞地亂飛,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網(wǎng),最后大概都是從兩椽之間空隙脫走。
園子里時時曬米粉,曬灶飯,曬碗兒糕。怕鳥來吃,都放一片紅紙。為了這個警告,鳥兒照例就不來。我有時把紅紙拿掉讓它們大吃一陣,到覺得它們太不知足時,便大喝一聲趕去。
我為一只鳥哭過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癩花。也不知從什么人處得來的,歡喜得了不得,把父親不用的細篾籠子挑出一個最好的來給它住,配一個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了一個荸薺,安了兩根風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掛在紫藤架下。正是花開的時候,我想那是全園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當當后,獨自還欣賞了好半天,我上學(xué)去了。一放學(xué),急急回來,帶著書便去看我的鳥?;\子掉在地下,碎了,雀碗里還有半碗水?!拔业镍B,我的鳥吶!”父親正在給碧桃花接枝,聽見我的聲音,忙走過來,把籠子拿起來看看,說“你掛得太低了,鳥在大伯的玳瑁貓肚子里了”。哇的一聲,我哭了。父親推著我的頭回去,一面說“不害羞,這么大人了”。
有一年,園里忽然來了許多夜哇子。這是一種鷺鶩屬的鳥,灰白色,據(jù)說它們頭上那根毛能破天風。所以有那么一種名,大概是因為它的叫聲如此吧。故鄉(xiāng)古話說這種鳥常帶來幸運。我見它們吃吃喳喳做窠了,我去告訴祖母,祖母去看了看,沒有說什么話。我想起它們來了,也有一天會像來了一樣又去了的。我盡想,從來處來,到去處去,一路走,一路望著祖母的臉。
園里什么花開了,常常是我第一個發(fā)現(xiàn)。祖母的佛堂里那個銅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換新。對于這個孝心的報酬是需掐花供奉時總讓我去。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地想著什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xué)。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子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
我們那里有這么個風俗,誰拿著掐來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搶的,表姐姐們每帶了花回去,必是坐車。她們一來,都得上園里看看,有什么花開得正好,有時竟是特地為花來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樂于干這項差事。爬在海棠樹上,梅樹上,碧桃樹上,丁香樹上,聽她們在下面說“這枝,唉,這枝這枝,再過來一點,彎過去的,喏,唉,對了對了!”冒一點險,用一點力,總給辦到。有時我也貢獻一點意見,以為某枝已經(jīng)盛開,不兩天就全落在臺布上了;某枝花雖不多,樣子卻好。有時我陪花跟她們一道回去,路上看見有人看過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興。碰到熟人同學(xué),路上也會分一點給她們。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的東西。那時候我們在一處玩,從來只叫名字,不叫姑姑。只有時寫字條時如此稱呼,而且寫到這兩個字時心里頗有種近于滑稽的感覺。我輕輕揭開門簾,她自己若是不在,我便看到這兩樣?xùn)|西了。太陽照進來,令人明白感覺到花在吸著水,仿佛自己真分享到吸水的快樂。我可以坐在她常坐的椅子上,隨便找一本書看看,找一張紙寫點什么,或有心無意地畫一個枕頭花樣,把一切再恢復(fù)原來樣子不留什么痕跡,又自去了。但她大都能發(fā)覺誰來過了。到第二天碰到,必指著手說:“還當我不知道呢。你在我繃子上戳了兩針,我要拆下重來了!”那自然是嚇人的話。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做事時,它會無聲地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繡球花可由人工著色。在瓶里加一點顏色,它便會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紅的之外,別種顏色看上去都極自然。我們常騙人說是新得的異種。這只是一種游戲,姑姑房里常供的仍是白的。為什么我把花跟拖鞋畫在一起呢?真不可解?!霉靡呀?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
花園里舊有一間花房,由一個花匠管理。那個花匠仿佛姓夏。關(guān)于他的機靈促狹,和女人方面的恩怨,有些故事常為舊日傭仆談起,但我只看到他常來要錢,樣子十分狼狽,局局促促,躲避人的眼睛,尤其是說他的故事的人的?;ń畴x去后,花房也跟著改造,園內(nèi)房屋而拆掉了。那時我認識的花極少,只記得黃昏時,夾竹桃特別紅,我忽然又害怕起來,急急走回去。
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張開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他們都說這是不好的,有什么不好呢。
荷花像是清明栽種。我們吃吃螺螄,抹抹柳球,便可看佃戶把馬糞倒在幾口大缸里盤上藕秧,再蓋上河泥。我們在泥里找蜆子,小蝦,覺得這些東西搬了這么一次家,是非常奇怪有趣的事。缸里泥曬干了,便加點水,一次又一次。有一天,紫紅色的小觜子冒出了水面,夏天就來了。贊美第一朵花。荷葉上嘩啦嘩啦響了,母親便把雨傘尋出來,小蓮子會給我送去。
大雨忽然來了。一個青色的閃照在槐樹上,我趕緊跑到柴草房里去。那是距我所在處最近的房屋。我爬上堆近屋頂?shù)奶J柴上,聽水從高處流下來,響極了,“訇——”空心的老桑樹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來越黑了,雨點在我頭上亂跳。忽然一轉(zhuǎn)身,墻角兩個碧綠的東西在發(fā)光!哦,那是我常看見的老貓。老貓又生了一群小貓了。原來它每次生養(yǎng)都在這里。我看它們攢著吃奶,聽著雨,雨慢慢小了。
那棵龍爪槐是我一個人的。我熟悉它的一切好處,知道哪個枝子適合哪種姿勢。云從樹葉間過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烏的藤爬上石筍了,石筍那么黑。蜘蛛網(wǎng)上一只蒼蠅。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葉子,這葉子有點甜么,那么嫩。金雀花那兒好熱鬧,多少蜜蜂!“波——”金魚吐出一個泡,破了,下午我們?nèi)平痿~蟲。香櫞花蒂的黃色仿佛有點憂郁,別的花是飄下,香櫞花是掉下的,花落在草葉上,草稍微低頭又彈起。大伯母掐了枝珠蘭戴上,回去了。大伯母的女兒,堂姐姐看金魚,看見了自己。石榴花開,玉蘭花開,祖母來了,“莫掐了,回去看看,瓶里是什么?”“我下來了,下來扶您?!?/p>
槐樹種在土山上,坐在樹上可看見隔壁佛院。看不見房子,看到的是關(guān)著的那兩扇門,關(guān)在門外的一片田園。門里是什么歲月呢?鐘鼓整日敲,那么悠徐,那么單調(diào)。門開時,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打兩桶水,隨即又關(guān)上了。水咚咚地滴回井里。那邊有人看我,我忙把書放在眼前。
家里宴客,晚上小方廳和花廳有人吃酒打牌。(我記得有個人笛子吹得極好。)燈光照到花上,樹上,令人極歡喜也十分憂郁。點一個紗燈,從家里到園里,又從園里到家里,我一晚上總不知走了無數(shù)趟。有親戚來去,多是我照路,說哪里高,哪里低,哪里上階,哪里下坎。若是姑媽舅母,則多是扶著我肩膀走。人影人聲都如在夢中。但這樣的時候并不多。平日夜晚園子是鎖上的。
小時候膽小害怕,黑的,樹影風聲,令人卻步。而且相信園里有個“白胡子老頭子”,一個土地花神,晚上會出來,在那個土山后面,花樹下,冉冉地轉(zhuǎn)圈子,見人也不避讓。
有一年夏天,我已經(jīng)像個大人了,天氣郁悶,心上另外又有一點小事使我睡不著,半夜到園里去。一進門,我就停住了。我看見一個火星??人砸宦暎形仪叭?,原來是我的父親。他也正因為睡不著覺在園中徘徊。他讓我抽一支煙(我剛會抽煙),我搬了一張?zhí)僖巫?,我們一直沒有說話。那一次,我感覺我跟父親靠得近極了。
四月二日。月光清極。夜氣大涼。似乎該再寫一段作為收尾,但又似無須了。便這樣吧,日后再說。逝者如斯。
載一九四五年六月第二卷第三期《文藝》
花
荷花
我們家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節(jié)間也長,顏色黃褐,叫作“藕秋子”。在缸底鋪一層馬糞,厚約半尺,把藕秋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曬幾天,到河泥坼裂有縫,倒兩擔水,將平缸沿。過個把星期,就有小荷葉嘴冒出來。過幾天荷葉長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說:“我開了?!?/p>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輕輕地合成一個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荷花收了朵,就該吃晚飯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雨停了,荷葉面上的雨水水銀似的搖晃。一陣大風,荷葉傾倒,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面為什么不沾水呢?
荷葉粥和荷葉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葉枯了。
下大雪,荷葉缸中落滿了雪。
報春花,勿忘我
昆明報春花到處都有。圓圓的小葉子,柔軟的細梗子,淡淡的紫紅色的成簇的小花,由梗的兩側(cè)開得滿滿的,誰也不把它當作“花”。連根挖起來,種在淺盆里,能活。這就是翻譯小說里常常提到的櫻草。
偶然在北京的花店里看到十多盆報春花,種在青花盆里,標價相當貴,不禁失笑。昆明人如果看到,會說:“這也賣?”
Forget-me-not——勿忘我,名字很有詩意,花實在并不好看。草本,矮棵,幾乎是貼地而生的。抽條頗多,一叢一叢的?;揖G色的布做的似的皺皺的葉子?;ㄉ跣。角o而開,顏色正藍。藍色很正,就像國畫顏色中的“三藍”?;ɡ镱^像這樣純正的藍色的還很少見,——一般藍色的花都帶點紫。
為什么西方人把這種花叫作forget-me-not呢?是不是思念是藍色的?
昆明人不管它什么勿忘我,什么forget-me-not,叫它“狗屎花”!
這叫西方的詩人知道,將謂大煞風景。
繡球
繡球,周天民編繪的《花卉畫譜》上說:
繡球,虎兒草科,落葉灌木,高達一、二丈,干皮帶皺。葉大橢圓形,邊緣有鋸齒。春月開花,百朵成簇,如球狀而肥大。小花五出深裂,瓣端圓,有短柄,其色有淡紫、紅、白。百株成簇,儼如玉屏。
我如終沒有分清繡球花的小花到底是幾瓣,只覺得是分不清瓣的一個大花球。我偶爾畫繡球,也是以意為之地畫了很多簇在一起的花瓣,哪一瓣屬于哪一朵小花,不管它!
繡球花是很好養(yǎng)的,不需要施肥,也不要澆水,不用修枝,也少長蟲,到時候就開出一球一球很大的花,白得像雪,非常燦爛。這花是不耐細看的,只是赫然地在你眼前輕輕搖晃。
我以前看過的繡球都是白的。
我有個堂房的小姑媽——她比我才大一歲。繡球花開的時候,她就折了幾大球,插在一個白瓷瓶里,她在花下面寫小字。
她是訂過婚的。
聽說她婚后的生活很不幸,我那位姑父竟至動手打她。
前年聽說,她還在,胖得不得了。
繡球花云南叫作“粉團花”。民歌里有用粉團花來形容女郎長得好看的。用粉團花來形容女孩子,別處的民歌似還沒有見過。
我看過的最好的繡球是在泰山。泰山人養(yǎng)繡球是一種風氣。一個茶館里的院子里的石凳上放著十來盆繡球。開得極好。盆面一層厚厚的喝剩的茶葉。是不是繡球宜澆殘茶?泰山盆栽的繡球花頭較小,花瓣較厚,瓣作豆綠色。這樣的繡球是可以細看的。
杜鵑花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旁,
多美麗哦。
鄉(xiāng)村家的小姑娘,
鄉(xiāng)村家的小姑娘。
這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昆明的小學(xué)生很愛唱的一首歌。董林肯詞,徐守廉曲。這是一首曲調(diào)明快的抒情歌,很好聽。不單小學(xué)生愛唱,中學(xué)生也愛唱,大學(xué)生也有愛唱的,因為一聽就記住了。
董林肯和徐守廉是同濟大學(xué)的學(xué)生,原來都是育才中學(xué)畢業(yè)的。育才中學(xué)是全面培養(yǎng)學(xué)生才能的,而且是實行天才教育的學(xué)校。學(xué)生多半有藝術(shù)修養(yǎng)。董林肯、徐守廉都是學(xué)工的(同濟大學(xué)是工科大學(xué)),但都對藝術(shù)有很虔誠的興趣,因此能寫詞譜曲。
我是怎么認識他們倆的呢?因為董林肯主辦了班臺萊耶夫的《表》的演出,約我去給演員化妝,我到同濟大學(xué)的宿舍里去見他們,認識了,那時在昆明,只要有藝術(shù)上的共同愛好,有人一介紹,就會熟起來的。
董林肯為什么要主持《表》的演出?我想是由于在昆明當時沒有給孩子看的戲。他組織這次演出是很辛苦的,而且演戲總有些叫人頭疼的事,但是還是堅持了下來。他不圖什么,只是因為有一顆班臺萊耶夫一樣的愛孩子的心。
我記得這個戲的導(dǎo)演是勞元干。演員里我記得演監(jiān)獄看守的,是刺殺孫傳芳的施劍翹的弟弟,他叫施什么我已經(jīng)忘記了。他是個身材魁梧的胖子。我管化妝,主要是給他貼一個大仁丹胡子。
有當時有中國秀蘭·鄧波兒之稱的小明星,長大后曾參與搜集整理《阿詩瑪》,現(xiàn)在寫小說、散文的女作家劉綺。有一次,不知為什么,劇團內(nèi)部鬧了意見,戲幾乎開不了場,劉綺在后臺大哭。劉綺一哭,事情就解決了。
劉綺,有這回事么?
前幾年我重到昆明,見到劉綺。她還能看出一點小時候的模樣。不過,聽說已經(jīng)當了奶奶了。
不知道為什么,我有時還會想起董林肯和徐守廉。我覺得這是兩個對藝術(shù)的態(tài)度極其純真,像我前面所說的,虔誠的人。他們身上沒有一點明星氣、流氓氣。這是兩個通身都是書卷氣的搞藝術(shù)的人。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旁,
……
木香花
我的舅舅家有一架木香花。木香花開,我們就揪下幾撮,——木香柄長,似海棠,梗帶著枝,一揪,可揪下一撮,養(yǎng)在淺口瓶里,可經(jīng)數(shù)日。
木香亦稱“錦柵兒”,枝條甚長。從運河的御碼頭上船,到快近車邏,有一段,兩岸全是木香,枝條伸向河上,搭成了一個長約一里的花棚。小輪船從花棚下開過,如同仙境。
前幾年我回故鄉(xiāng)一次,說起這一段運河兩岸的木香花棚,誰也不知道。我有點懷疑:我是不是做夢?
昆明木香花極多。觀音寺南面,有一道水渠,渠的兩沿,密密地長了木香。
我和朱德熙曾于大雨少歇之際,到蓮花池閑步。雨下起來了,我們趕快到一個小酒館避雨。要了兩杯市酒(昆明的綠陶高杯,可容三兩)一碟豬頭肉,坐了很久。連日下雨,墻腳積苔甚厚。檐下的幾只雞都縮著一腳站著。天井里有很大的一棚木香花,把整個天井都蓋滿了。木香的花、葉、花骨朵,都被雨水濕透,都極肥壯。
四十年后,我寫了一首詩,用一張毛邊紙寫成一個斗方,寄給德熙:
蓮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
木香花濕雨沉沉。
德熙很喜歡這幅字,叫他的兒子托了托,配一個框子,掛在他的書房里。
德熙在美國病逝快半年了,這幅字還掛在他在北京的書房里。
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載一九九三年第四期《收獲》
昆明的雨
寧坤要我給他畫一張畫,要有昆明的特點。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題了這樣幾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謂雨季?!坝昙尽保堑嚼ッ饕院蟛庞辛司唧w感受的。
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好像是相當長的,但是并不使人厭煩。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里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我的那張畫是寫實的。我確實親眼看見過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舊日昆明人家門頭上用以辟邪的多是這樣一些東西:一面小鏡子,周圍畫著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個洞,用麻線穿了,掛在釘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園的周圍種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籬笆?!N了仙人掌,豬羊便不敢進園吃菜了。仙人掌有刺,豬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來的時候,家家飯館賣炒牛肝菌,連西南聯(lián)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diào)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雞,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雞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一盤紅燒雞的價錢和一碗黃燜雞不相上下,因為這東西在云南并不難得。有一個笑話:有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他跳下去把雞撿了,緊趕兩步,還能爬上火車。這笑話用意在說明昆明到呈貢的火車之慢,但也說明雞隨處可見。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jié)舌:這東西這么好吃?!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雞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塊銀元那樣大,滴溜兒圓,顏色淺黃,恰似雞油一樣。這種菌子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楊梅。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喝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作“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緬桂花即白蘭花,北京叫作“把兒蘭”(這個名字真不好聽)。云南把這種花叫作緬桂花,可能最初這種花是從緬甸傳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點像桂花,其實這跟桂花實在沒有什么關(guān)系。——不過話又說回來,別處叫它白蘭、把兒蘭,它和蘭花也挨不上呀,也不過是因為它很香,香得像蘭花。我在家鄉(xiāng)看到的白蘭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緬桂是大樹!我在若園巷二號住過,院里有一棵大緬桂,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的。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為許多久客的游子而寫的。我有一天在積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從聯(lián)大新校舍到蓮花池去??戳顺乩锏臐M池清水,看了著比丘尼裝的陳圓圓的石像(傳說陳圓圓隨吳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蓮花池而死),雨又下起來了。蓮花池邊有一條小街,有一個小酒店,我們走進去,要了一碟豬頭肉,半市斤酒(裝在上了綠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來。雨下大了。酒店有幾只雞,都把腦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腳著地,一動也不動地在檐下站著。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這樣大的木香卻不多見。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shù)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濕透了。我們走不了,就這樣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寫了一首詩:
蓮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
木香花濕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載一九八四年第十期《北京文學(xué)》
昆明的花
茶花
張岱的文章里不止一次提到“滇茶一本”,云南茶花馳名久矣。茶花曾被選為云南省花。曾見過一本《云南茶花》照相畫冊,印制得很精美,大概就是那一年編印的。茶花品種很多,顏色、花形各異。滇茶為全國第一,在全世界也是有數(shù)的。這大概是因為云南的氣候土壤都于茶花特別相宜。
西山某寺(偶忘寺名)有一棵很大的紅茶花。一棵茶花,占了大雄寶殿前的院子的一多半,——寺廟的庭院都是很大的。花開時,至少有上百朵,花皆如湯碗口大。碧綠的厚葉子,通紅的花頭,使人不暇仔細觀賞,只覺得烈烈轟轟的一大片,真是壯觀。寺里的和尚怕樹身負擔不了那么多花頭的重量,用杉木搭了很大的架子,支撐著四面的枝條。我一生沒有看見過這樣高大的茶花。
茶花的花期很長。我似乎沒有見過一朵凋敗在樹上的茶花。這也是茶花的可貴處。
湯顯祖把他的居室名為“玉茗堂”。俞平伯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說,玉茗是一種名貴的白茶花。我在《云南茶花》那本畫冊里好像沒有發(fā)現(xiàn)“玉茗”這一名稱。不過我相信云南是一定有玉茗的,也許叫作什么別的名字。
櫻花
春雨既足,風和日暖,圓通公園櫻花盛開?;ㄩ_時,游人很多,蜜蜂也很多。圓通公園多假山,櫻花就開在假山的上上下下。櫻花無姿態(tài),花形也平常,不耐細看,但是當?shù)靡粋€“盛”字。那么多的花,如同明霞絳雪,真是熱鬧!身在耀眼的花光之中,滿耳是嗡嗡的蜜蜂聲音,使人覺得有點暈暈乎乎的。此時人與櫻花已經(jīng)融為一體。風和日暖,人在花中,不辨為人為花。
蘭花
曾到一位紳士家做客,——他的女兒是我們的同學(xué)。這位紳士曾經(jīng)當過一任教育總長,多年閑居在家,每天除了看看報紙,研究在很遠的地方進行的戰(zhàn)爭,談?wù)勚袊木€裝書和法國小說,剩下的嗜好是種蘭花。他的客廳里擺著幾十盆蘭花。這間屋子仿佛已為蘭花的香氣所窨透,紗窗竹簾,無不帶有淡淡的清香。屋里屋外都靜極了。坐在這間客廳里,用細瓷蓋碗喝著“滇綠”,看看披拂的蘭葉,清秀素雅的蘭花箭子,聞嗅著蘭花的香氣,真不知身在何世。
我的一位老師曾在呈貢桃園住過幾年,他的房東也是愛種蘭花的。隔了差不多四十年,這位先生還健在,已經(jīng)是一位老者了。經(jīng)過“文化大革命”,他的蘭花居然能保存了下來。他的女兒要到北京來玩,勸說她父親也到北京走走,老人不同意,他說:“我的這些蘭花咋個整?”
緬桂花
昆明緬桂花多,樹大,葉茂,花繁。每到雨季,一城都是緬桂花的濃香,我已于《昆明的雨》中說及,不復(fù)贅。
粉團花
粉團花即繡球。昆明人謂之“粉團”,亦有理致。
云南民歌:“阿妹好像粉團花?!庇美C球花來比擬少女,別處的民歌里好像還未見過。于此可見云南繡球甚多,遍布城鄉(xiāng),所以歌手們能近取譬。
康乃馨·菖蘭·夜來香
康乃馨昆明人謂之洋牡丹,菖蘭即劍蘭,夜來香在有的地方叫作晚香玉。這都是插瓶的花??的塑坝屑t的、粉的、白的。菖蘭的顏色更多,粉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紫得發(fā)黑的。夜來香潔白如玉。昆明近日樓有一個很大的花市,賣花的把水靈靈的鮮花攤在一片巴蕉葉上賣。鮮花皆爛賤。買一大把鮮花和稱二斤青菜的價錢差不多。
美人蕉和波斯菊
波斯菊葉子極細碎輕柔,花粉紫色,單瓣,瓣極薄。微風吹拂,花葉動搖,如夢如煙。
我原以為波斯菊只有南方有,后來在張家口壩上沽源縣的街頭也看見了這種花,只是塞北少雨水,花開得不如昆明滋潤。在沽源看見波斯菊使我非常驚喜,因為它使我一下子想起了昆明。
波斯菊真是從波斯傳來的么?那么你是一位遠客了。
昆明的美人蕉皆極壯大,花也大,濃紅如鮮血。紅花綠葉,對比鮮明。我曾到郊區(qū)一中學(xué)去看一個朋友,未遇。學(xué)校已經(jīng)放了暑假,一個人沒有,安安靜靜的,校園的花圃里一大片美人蕉赫然地開著鮮紅鮮紅的大花。我感到一種特殊的,顏色強烈的寂寞。
葉子花
葉子花別處好像是叫作三角梅,昆明人就老是不客氣地叫它葉子花,因為它的花瓣和葉子完全一樣,只是長條的頂端的十幾撮花的顏色是紫紅的,而下邊的葉子是深綠的。青蓮街拐角有一家很大的公館,圍墻的墻頭上種的都是葉子花。墻頭上種花,少有。
報春花
我想查一查報春花的資料。家里只有一本《辭海》。我相信《辭海》里是不會收這一條的。報春花不是名花。但我還是抱著姑且查查看的心情翻開了《辭?!罚涣暇褂?!
“報春花……一年生草本。葉基生,長卵形,頂端圓鈍,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有不整齊缺裂,缺裂具細鋸齒,上面被纖毛,下面有白粉或疏毛。秋季開花,花高腳碟狀,紅色或淡紫色,傘形花序2~4輪,蒴果球形。多生于荒野、田邊。原產(chǎn)我國云南、貴州。各地栽培,供觀賞?!?/p>
不錯,不錯!就是它,就是它!難得是它把報春花描寫得這樣仔細。尤其使我歡喜的,是它告訴我云南是報春花的老家。
我在北京的一家花店里重遇報春花,栽在花盆里,標價一元一盆。我不禁笑了:這種東西也賣錢!我們在昆明市,到田邊散步,一扯就是一大把!
一九八五年六月九日
載一九八六年第三期《滇池》
生機
芋頭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離開昆明去上海,途經(jīng)香港。因為等船期,滯留了幾天,住在一家華僑公寓的樓上。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經(jīng)很敝舊了,墻壁多半沒有粉刷過。住客是開機帆船的水手,跑澳門做魷魚、蠔油生意的小商人,準備到南洋開飯館的廚師,還有一些說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簡單,有一條席子,隨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兩頓飯,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開水里焯過的墨斗魚腳,頓頓如此。墨斗魚腳,我倒愛吃,因為這是海味?!以诶ッ髌吣辏苌俪缘胶N?。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謀一個職業(yè),一點著落也沒有,真是前途緲茫。帶來的錢,買了船票,已經(jīng)所剩無幾。在這里又是舉目無親,連一個可以說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整天無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輔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廚師打麻將。真是無聊呀。
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跡,一棵芋頭!樓上的一側(cè),一個很大的陽臺,陽臺上堆著一堆煤塊,煤塊里竟然長出一棵芋頭!大概不知是誰把一個不中吃的芋頭隨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里高高興興地搖曳著。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里真是說不出的喜歡。
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豆芽
秦老九去點豆子。所有的田埂都點到了?!棺右话愣键c在田埂的兩側(cè),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長。諺云:“懶媳婦種豆?!边€剩下一把。秦老九懶得把這豆子帶回去,就掀開路旁一塊石頭,把豆子撒到石頭下面,說了一聲:“去你媽的!”又把石頭放下了。過了一陣,過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頭去干活,路過這塊石頭,他的眼睛瞪得像鈴鐺,石頭升高了!他趴下來看看!豆子發(fā)了芽,一群豆芽把石頭頂起來了。
“咦!”
剎那之間,秦老九成了一個哲學(xué)家。
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
玉淵潭當中有一條南北的長堤,把玉淵潭隔成了東湖和西湖。堤中間有一水閘,東西兩湖之水可通。東湖挨近釣魚臺?!八娜藥汀睓M行時期,沿東湖岸邊攔了鐵絲網(wǎng)。附近的老居民把鐵絲網(wǎng)叫作鐵蒺藜。鐵絲網(wǎng)就纏在湖邊的柳樹干上,繞一個圈,用釘子釘死。東湖被圈禁起來了。湖里長滿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鴨鳧游,沒有人。湖中的堤上還可以通過,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帶了一個照相機,舉起來對著釣魚臺方向比了比,馬上走過來一個解放軍,很嚴肅地說:“不許拍照!”行人從堤上過,總不禁要向釣魚臺看兩眼,心里想:那里頭現(xiàn)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幫”粉碎后,鐵絲網(wǎng)拆掉了。東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鳥,湖里有了游船,還有人劃著輪胎內(nèi)帶扎成的筏子撒網(wǎng)捕魚,有人彈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會閑談。他們談柴米油鹽、男婚女嫁、玉淵潭的變遷……
但是鐵蒺藜并沒有拆凈。有一棵柳樹上還留著一圈。鐵蒺藜勒得緊,柳樹長大了,把鐵蒺藜長進樹皮里去了。兜著鐵蒺藜的樹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還露著一截鐵的毛刺。
有人問:“這棵樹怎么啦?”
一個老人說:“鐵蒺藜勒的!”
這棵柳樹將帶著一圈長進樹皮里的鐵蒺藜繼續(xù)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
載一九八五年第八期《丑小鴨》
北京的秋花
桂花
桂花以多為勝?!都t樓夢》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家“單有幾十頃地種桂花”,人稱“桂花夏家”。“幾十頃地種桂花”,真是一個大觀!四川新都桂花甚多。楊升庵祠在桂湖,環(huán)湖植桂花,自山坡至水湄,層層疊疊,都是桂花。我到新都謁升庵祠,曾作詩:
桂湖老桂發(fā)新枝,
湖上升庵舊有祠。
一種風流誰得似,
狀元詞曲罪臣詩。
楊升庵是才子,以一甲一名中進士,著作有七十種。他因“議大禮”獲罪,充軍云南,七十余歲,客死于永昌。陳老蓮曾畫過他的像,“醉則簪花滿頭”,面色酡紅,是喝醉了的樣子。從陳老蓮的畫像看,升庵是個高個兒的胖子。但陳老蓮恐怕是憑想象畫的,未必即像升庵。新都人為他在桂湖建祠,升庵死若有知,亦當欣慰。
北京桂花不多,且無大樹。頤和園有幾棵,沒有什么人注意。我曾在藻鑒堂小住,樓道里有兩棵桂花,是種在盆里的,不到一人高!
我建議北京多種一點桂花。桂花美陰,葉堅厚,入冬不凋。開花極香濃,干制可以做元宵餡、年糕。既有觀賞價值,也有經(jīng)濟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菊花
秋季廣交會上擺了很多盆菊花。廣交會結(jié)束了,菊花還沒有完全開殘。有一個日本商人問管理人員:“這些花你們打算怎么處理?”答云:“扔了!”——“別扔,我買?!彼o了一點錢,把開得還正盛的菊花全部包了,訂了一架飛機,把菊花從廣州空運到日本,張貼了很大的海報:“中國菊展”。賣門票,參觀的人很多。他撈了一大筆錢。這件事叫我有兩點感想:一是日本商人真有商業(yè)頭腦,任何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我們的管理人員是老爺,到手的錢也抓不住。二是中國的菊花好,能得到日本人的贊賞。
中國人長于藝菊,不知始于何年,全國有幾個城市的菊花都負盛名,如揚州、鎮(zhèn)江、合肥,黃河以北,當以北京為最。
菊花品種甚多,在眾多的花卉中也許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種顏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黃色的?!熬嫌悬S華”“零落黃花滿地金”,“黃華”和菊花是同義詞。后來就發(fā)展到什么顏色都有了。黃色的、白色的、紫的、紅的、粉的,都有。挪威的散文家別倫·別爾生說各種花里只有菊花有綠色的,也不盡然,牡丹、芍藥、月季都有綠的,但像綠菊那樣綠得像初新的嫩蠶豆那樣,確乎是沒有。我?guī)啄昵盎剜l(xiāng),在公園里看到一盆綠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狀多樣,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狀瓣的。在鎮(zhèn)江焦山見過一盆“十丈珠簾”,細長的管瓣下垂到地,說“十丈”當然不會,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獅子頭、蟹爪、小鵝、金背大紅……南北皆相似,有的連名字也相同。如一種淺紅的瓣,極細而卷曲如一頭亂發(fā)的,上海人叫它“懶梳妝”,北京人也叫它“懶梳妝”,因為得其神韻。
有些南方菊種北京少見。揚州人重“曉色”,謂其色如初日曉云,北京似沒有?!笆芍楹煛保以诒本]見過?!皸魅~蘆花”,紫平瓣,有白色斑點,也沒有見過。
我在北京見過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請北京市文聯(lián)、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臘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記得是臘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陽節(jié)左右,賞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會蒔弄菊花?;ê荃r艷;菜有北京特點(如芝麻醬燉黃花魚、“盒子菜”);酒“敞開供應(yīng)”,既醉既飽,至今不忘。
我不贊成搞菊山菊海,讓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擠成一堆,鬧鬧嚷嚷。菊花還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贊成把菊花縛扎成龍、成獅子,這簡直是糟蹋了菊花。
秋葵、雞冠、鳳仙、秋海棠
秋葵我在北京沒有見過,想來是有的。秋葵是很好種的,在籬落、石縫間隨便丟幾個種子,即可開花。或不煩人種,也能自己開落?;ò甏?、花淺黃,淡得近乎沒有顏色,瓣有細脈,需內(nèi)側(cè)近花心處有紫色斑。秋葵風致楚楚,自甘寂寞。不知道為什么,秋葵讓我想起女道士。秋葵亦名雞腳葵,以其葉似雞爪。
我在家鄉(xiāng)縣委招待所見一大叢雞冠花,高過人頭,花大如掃地笤帚,顏色深得嚇人一跳。北京雞冠花未見有如此之粗野者。
鳳仙花可染指甲,故又名指甲花。鳳仙花搗爛,少入礬,敷于指尖,即以鳳仙葉裹之,隔一夜,指甲即紅。鳳仙花莖可長得很粗,湖南人或以入臭壇腌漬,以佐粥,味似臭莧菜稈。
秋海棠北京甚多,齊白石喜畫之。齊白石所畫,花梗頗長,這在我家那里叫作“靈芝海棠”。諸花多為五瓣,唯秋海棠為四瓣。北京有銀星海棠,大葉甚堅厚,上灑銀星,稈亦高壯,簡直近似木本。我對這種孫二娘似的海棠不大感興趣。我所不忘的秋海棠總是伶仃瘦弱的。我的生母得了肺病,怕“過人”——傳染別人,獨自臥病,在一座偏房里,我們都叫那間小屋為“小房”。她不讓人去看她,我的保姆要抱我去讓她看看,她也不同意。因此我對我的母親毫無印象。她死后,這間“小房”成了堆放她的嫁妝的儲藏室,成年鎖著。我的繼母偶爾打開,取一兩件東西,我也跟了進去。“小房”外面有一個小天井,靠墻有一個秋葉形的小花壇,不知道是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也沒有人管它,它在秋天竟也開花?;ㄉn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
黃櫨、爬山虎
霜葉紅于二月花。
西山紅葉是黃櫨,不是楓樹。我覺得不妨種一點楓樹,這樣顏色更豐富些。日本楓嬌紅可愛,可以引進。
近年北京種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葉轉(zhuǎn)紅。
沿街的爬山虎紅了,
北京的秋意濃了。
一九九六年中秋
載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北京晚報》
顏色的世界
魚肚白
珍珠母
珠灰
葡萄灰(以上皆天色)
大紅
朱紅
牡丹紅
玫瑰紅
胭脂紅
干紅(《水滸》等書動輒言“干紅”,不知究竟是怎樣的紅)
淺紅
粉紅
水紅
單杉杏子紅
霽紅(釉色)
豇豆紅(粉綠地泛出豇豆紅,釉色,極嬌美)
天竺
湖藍
春水碧于藍
雨過天青云破處(釉色)
鴨蛋青
蔥綠
鸚哥綠
孔雀綠
松耳石
“嘎巴綠”
明黃
赭黃
土黃
藤黃(出柬埔寨者佳)
梨皮黃(釉色)
杏黃
鵝黃
老僧衣
茶葉末
芝麻醬(以上皆釉色,甚肖)
世界充滿了顏色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載一九九六年第四期《小說》
泰山拾零
游過泰山的人很多,關(guān)于泰山的書籍、文章、導(dǎo)游的小冊子也很多。凡別人已經(jīng)記過的,不欲再記。且我往游泰山,距今已十幾年,印象淡忘,難以追憶。只記一些現(xiàn)在還記得的小事,少留鴻印爾。
陳廟長
泰山管理處設(shè)在岱廟,主任姓陳。但是當?shù)厝硕疾唤兴愔魅?,而叫他陳廟長,因為他在廟里辦公,在廟里住。陳廟長對泰山非常熟悉,有重要一點的客人來,都由他接待。陳廟長有一套講究的衣服,毛料的中山裝。有外賓來,他就換上這身衣服。當?shù)厝艘豢搓悘R長走在街上,就互相傳告:“今天有外國人來,陳廟長換衣服了!”這是一個很幽默健談的人,他向我們介紹了泰山概況,背了幾首詠泰山的詩,最后還背了韓復(fù)榘的大作。
韓復(fù)榘是國民黨時期山東省政府主席,是個沒有文化的軍閥,有許多關(guān)于他的笑話。流傳得最廣的是,蔣介石規(guī)定行人靠左走,韓復(fù)榘說:“蔣委員長提倡的事我都贊成,就是這一點不行。大家都靠左走,右邊誰走呢?”
韓復(fù)榘詠泰山詩如下:
遠看泰山黑乎乎,
上邊細來下邊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邊細來上邊粗。
這是詠泰山詩的壓卷之作!
韓復(fù)榘還有一首詠濟南趵突泉的詩,也不錯:
趵突泉,
泉趵突,
三個泉眼一般粗,
咕嘟咕嘟又咕嘟。
陳廟長在陪我們游山途中還講了一些韓復(fù)榘的軼事,因與泰山無關(guān),不錄。當然,韓復(fù)榘的故事和詩,都是別人編出來的。
經(jīng)石峪
泰山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經(jīng)石峪。
在半山的巉巖間忽然有一片巨大的石板,石色微黃,是一整塊,極平,略有傾斜,上面刻了一部《金剛經(jīng)》,字大徑斗,筆勢雄渾厚重,大巧若拙,字體微扁,非隸非魏。郭沫若斷為齊梁人所書,有人有不同意見。經(jīng)石峪成為中國書法里的獨特的字體。龔定庵謂:南書無過瘞鶴銘,北書無過金剛經(jīng)?!动廁Q銘》在鎮(zhèn)江焦山,《金剛經(jīng)》即在泰山經(jīng)石峪。
為什么在這里刻了一部經(jīng)?積雨之后,山水下注,流過石面,淙淙作響,有如梵唱,流水念經(jīng),亦是功德。
快活三里
登泰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十八”指的是十八里還是十八盤,未詳。反正爬完三個十八,就到南天門了。三個十八,爬起來都很累人。當中忽有一段平路,名曰“快活三里”。這名字起得好!若在原隰,三里平路,有何稀奇!但在陡峻的山路上,爬得上氣不接下氣,忽遇坦途,可以直起身來,均勻地呼吸,放腳走去,汗收體爽,真是快活。人生道路,亦猶如此。
討錢
泰山山道旁,有不少人家以討錢為生。討錢的大都是老婆婆和小孩子。她們坐在路邊,并不出聲,進香的善男信女,就自動把錢丟進她們面前的瓢里。小孩子有時纏著奶奶:“奶奶,我今天跟你去討錢!”——“不叫你去!”——“要去嘛,要去嘛!”
這些孩子不覺得討錢有什么羞恥,他要跟奶奶去討錢,就跟要跟奶奶去逛廟會或上街買東西一樣。這些人家的日子過得不錯。每年香期,收入很可觀。討錢是山上居民的專利,山下乞丐不能分享。她們穿戴得整整齊齊,并不故作襤褸。
泰山老奶奶
泰山是道教的山。中國的山不是屬于佛教就是屬于道教。天下名山僧占多。峨眉、五臺、普陀、九華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各為普賢、文殊、觀音、地藏的道場。青城、武當是道教的山。泰山的主神似為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東岳大帝的女兒。但據(jù)陳廟長告訴我,當?shù)乩相l(xiāng)不知道什么碧霞元君,都叫她泰山老奶奶。不知道為什么,元君的塑像不是一個窈窕的少女,卻是一個很富態(tài)的半老的宮妝的命婦,秉笏端正,毫無表情。碧霞元君祠長年鎖閉,參拜的人只能從窗格的窟窿間看一眼。善男信女,只能從窟窿里把奉獻的香錢丟進去。一年下來,祠內(nèi)堆滿了錢。每年打開祠門,清點一次。明清以來有定制,這錢是皇后嬪妃的脂粉錢,別人不得擅用。
繡球花
泰山五大夫松附近有一家茶館。爬了一氣山,進去喝了壺熱茶,太好了。水好,茶葉不錯,房屋凈潔,座位也舒服。
茶館有一個院子,院里的石條上放了十多盆繡球花。這里的繡球的花頭比我在別處看過的小。別處的繡球一球有一個腦袋大,這里的只比拳頭略大一點。花瓣不像別處的是純白的,是豆綠色的?;ò贻^小而略厚。干不高,不到二尺;枝多橫生。枝干皆老,如盆景。葉深墨綠色,甚整齊,無一葉殘敗。這些繡球顯出一種充足而又極能自制的生命力。我不知道這樣的豆綠色的繡球是泰山的水土使然,還是別是一種。茶館的主人以茶客喝剩的茶水澆之,盆面積了頗厚的茶葉。這幾盆繡球真美,美得使人感動。我坐在花前,諦視良久,戀戀不忍即去。別之已十幾年,猶未忘。
山頂夜宴
游泰山的,大都在山頂住一夜,等著第二天看日出。山頂有招待所。招待所供應(yīng)晚餐,煮掛面,陳廟長特意給我們安排了一頓正式的晚餐。在泰山絕頂,這樣的晚餐算是非常豐盛的了:燒雞、鹵肉、炒雞蛋、炸花生米,還有炒棍兒扁豆。這棍豆是山上出的,照上海人的說法,真是“嫩得不得了”!我平生吃過的棍豆,以泰山頂上的最為鮮嫩。還有一種很特別的菜,油炸的綠葉。陳廟長說這是藿香,泰山的特產(chǎn)。顏色碧綠,入口酥脆而有清香,嚼之下酒,真是妙絕。這頓夜宴,不知費了幾許人力,慚愧慚愧。
把青菜的葉子油炸了吃,這是山東特有的吃法,我后來在別處還吃過油炸菠菜,也很好吃。山東菜譜中皆未載此種做法。
看日出
游泰山的最大希望在看日出。很多人看不到,因為天氣不好。
等著看日出,要受一點罪。山頂上夜里很冷,風大。招待所床位已經(jīng)全部租出,有人只能裹了一件潮乎乎的棉大衣在廟下蜷縮一夜。夜里下了雨。次日拂曉,雨停了。有幾個青年大叫:“天晴了!快去!快去!”天氣還不很好,但總算看到日出了。但是并不像許多傳文里所描寫過的,氣勢磅礴,燦爛輝煌,紅黃赤白,瞬息萬變,使人目眩神迷,歡喜贊嘆。下山后有人問我:“看到日出了么?怎么樣?”我只能說:“看到了,還不錯。”這樣的日出,我在別處也看見過。在井岡山黃洋界看到日出,所得印象即比在泰山看到的要深,因為是無意中看到的,更令人驚奇不置,想要高歌大叫。
世間事物,宣傳太過,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難使人滿足。
耙和尚
泰山是道教的山,但后山山腳卻有一座佛寺,寺名今忘(好像是叫寶慶寺)。寺里的羅漢塑得很好。據(jù)說這寺里的羅漢和蘇州紫金庵的、昆明筇竹寺的鼎足而三,可以齊名。那兩處的我都看過。紫金庵的比較小,羅漢神態(tài)安詳,是坐像。筇竹寺門的羅漢有的踞坐,有的靠墻,有的向前探頭,有的側(cè)臥著,姿態(tài)各異,而彼此之間互相顧盼,有所交流,是一組有聯(lián)系的,帶一點戲劇性的群像。這寺里的羅漢是立像,各站在一個龕里,比常人稍高大。塑得的確不錯,眉目如生,肌肉似有彈性,衣紋繁復(fù)而流暢,涂色精細但不瑣碎。龕面罩了玻璃,保存得很好。
寺后有一片莊稼地。陳廟長告訴我們,這有一段故事,寺里的和尚很霸道,強占了很多民田。這里的莊戶人和和尚打了多年官司,一直打到皇帝那里?;实劭戳顺首?,說“罷了吧”。“罷了吧”意思是算了吧,不要再打官司了。莊戶人一聽,圣旨下來了,就把寺里的和尚都活埋在地里,只露出一個個和尚腦袋,用耙地的耙都給耙了。這當然只是個故事,不過當?shù)厝苏f確實有過那么回事。他們這么說,咱就聽著,不抬杠。
萊蕪謳
我們順便到萊蕪看了看。萊蕪有中國最大的淡水養(yǎng)魚湖,據(jù)說湖的面積有三個西湖大。坐了汽艇在湖里游了一圈,確實很大。有幾只船在捕魚,魚都很大。
午飯、晚飯都上了鱖魚,鱖魚有七八斤重,而且不止一條。
可惜煮治不甚得法,太淡。凡做魚,寧偏咸,毋偏淡。廚師口訣云:“咸魚淡肉”——肉淡一點不妨。這樣大的魚,宜做松鼠魚,紅燒白煮皆不易入味。
晚上看了萊蕪梆子。萊蕪梆子的特別處是每逢尾腔都倒吸氣,發(fā)出“謳——”的聲音。所以叫作“萊蕪謳”。倒吸氣,向里唱,怎么能出聲音呢?我試了試,不行。這種唱法不知是怎么形成的,別的劇種從無這樣的唱法。由“萊蕪謳”我想到“趙代秦楚之謳”會不會也是這種唱法?“謳歌”,謳和歌應(yīng)該是有區(qū)別的。“謳”,會不會是吸氣發(fā)聲?這當然是瞎想,毫無佐證。不過我在內(nèi)蒙確曾遇到一個蒙古人,他的說話方式很特別,一句話的上半句是呼氣說出的,下半句卻是吸著氣說的。說不定古代曾有過吸氣而謳的謳法,后來失傳了。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四日
載一九八七年第一卷第二期《文學(xué)家》
淡淡秋光
秋葵·鳳仙花·秋海棠
秋葵葉似雞腳,又名雞腳葵、雞爪葵。花淡黃色,淡若無質(zhì)?;ò陜?nèi)側(cè)近蒂處有檀色暈斑?;ㄐ臏\白,柱頭深紫。秋葵不是名花,然而風致楚楚。古人詩說秋葵似女道士,我覺得很像,雖然我從未見過一個女道士。
鳳仙花有單瓣、復(fù)瓣。單瓣者多為水紅色。復(fù)瓣者為深紅、淺紅、白色。復(fù)瓣者花似小牡丹,只是看不見花蕊?;ㄖx,結(jié)小房如玉搔頭。鳳仙花極易活,子熟,花房裂破,子實落在泥土、磚縫里,第二年就會長出一棵一棵的鳳仙花,不煩栽種。鳳仙花可染指甲。鳳仙花搗爛,少加礬,用花葉包于指尖,歷一夜,第二天指甲就成了淺淺的紅顏色。北京人即謂鳳仙為“指甲花”?,F(xiàn)在大概沒有用鳳仙花染指甲的了,除非偏遠山區(qū)的女孩子。
我們那里的秋海棠只有一種,矮矮的草本,開淺紅色四瓣的花,中綴黃色的花蕊如小絨球。像北京的銀星海棠那樣硬桿、大葉、繁花的品種是沒有的。
我母親生肺病后(那年我才三歲)移居在一小屋中,與家人隔離。她死后,這間小屋就成了堆放她生前所用家具什物的貯藏室。有時需要取用一件什么東西,我的繼母就打開這間小屋,我也跟著進去看過。這間小屋外面有一小天井,靠墻有一個秋葉形的小花壇?;▔镩_著一叢秋海棠。也沒有人管它,它自開自落。我母親沒有給我留下什么記憶。我記得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我父親陪母親乘船到淮安去就醫(yī),把我?guī)г谏磉?。船篷里掛了好些船家自腌的大頭菜(鹽腌的,白色,有點像南潯大頭菜,不像云南的“黑芥”),我一直記著這大頭菜的氣味。另一件便是這叢秋海棠。我記住這叢秋海棠的時候,我母親去世已經(jīng)有兩三年了。我并沒有感傷情緒,不過看見這叢秋海棠,總會想到母親去世前是住在這里的。
香櫞·木瓜·佛手
我家的“花園”里實在沒有多少花?;▓@里有一座“土山”。這“土山”不知是怎么形成的,是一座長長的隆起的土丘。“山”上只有一棵龍爪槐,旁枝橫出,可以倚臥。我常常帶了一塊帶筋的醬牛肉或一塊榨菜,半躺在橫枝上看小說,讀唐詩?!吧健钡臇|麓有兩棵碧桃,一紅一白,春末開花極繁盛。“山”的正面卻種了四棵香櫞。我不知道我的祖父在開園堆山時為什么要栽了這樣幾棵樹。這玩意就是“橘逾淮南則為枳”的枳(其實這是不對的,橘與枳自是兩種)。這是很結(jié)實的樹。木質(zhì)堅硬,樹皮緊細光滑。葉片經(jīng)冬不凋,深綠色。樹枝有硬刺。春天開白色的花?;ê蠼Y(jié)圓球形的果,秋后成熟。香櫞不能吃,瓤極酸澀,很香,不過香得不好聞。凡花果之屬有香氣者,總要帶點甜味才好,香櫞的香氣里卻帶有苦味。香櫞很肯結(jié),樹上累累的都是深綠色的果子。香櫞算是我家的“特產(chǎn)”,可以摘了送人。但似乎不受歡迎。沒有什么用處,只好聽它自己碧綠地垂在枝頭。到了冬天,皮色變黃了,放在盤子里,擺在水仙花旁邊,也還有點意思,其時已近春節(jié)了??傊?,香櫞不是什么佳果。
香櫞皮曬干,切片,就是中藥里的枳殼。
花園里有一棵木瓜,不過不大結(jié)。我們所玩的木瓜都是從水果攤上買來的。所謂“玩”,就是放在衣口袋里,不時取出來,湊在鼻子跟前聞聞?!堑檬禽^小的,沒有人在口袋里揣一個茶葉罐大小的木瓜的。木瓜香味很好聞。屋子里放幾個木瓜,一屋子隨時都是香的,使人心情恬靜。
我們那里木瓜是不吃的。這東西那么硬,怎么吃呢?華南切為小薄片,制為蜜餞?!獜B門人是什么都可以做蜜餞的,加了很多味道奇怪的藥料。昆明水果店將木瓜切為大片,泡在大玻璃缸里。有人要買,隨時用筷子夾出兩片。很嫩,很脆,很香。泡木瓜的水里不知加了什么,否則這木頭一樣的瓜怎么會變得如此脆嫩呢?中國人從前是吃木瓜的?!稏|京夢華錄》載“木瓜水”,這大概是一種飲料。
佛手的香味也很好。不過我真不知道一個水果為什么要長得這么奇形怪狀!佛手顏色嫩黃可愛?!都t樓夢》賈母提到一個蜜蠟佛手,蜜蠟雕為佛手,顏色、質(zhì)感都近似,設(shè)計這件擺設(shè)的工匠是個聰明人。蜜蠟不是很珍貴的玉料,但是能夠雕成一個佛手那樣大的蜜蠟卻少見,賈府真是富貴人家。
佛手、木瓜皆可泡酒。佛手酒微有黃色,木瓜酒卻是紅色的。
橡栗
橡栗即“狙公賦茅”的茅,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小時候卻叫它“茅栗子”。這是“形近而訛”么?不過我小時候根本不認得這個“茅”字。橡即櫟。我們也不認得“櫟”字,只是叫它“茅栗子樹”。我們那里茅栗子樹極少,只有西門外小校場的西邊有一棵,很大。到了秋天,茅栗子熟了,落在地下,我們就去撿茅栗子玩。茅栗有什么好玩的?形狀挺有趣,有一點像一個小壇子,不過底是尖的。皮色淺黃,很光滑。如此而已。我們有時在它的像個小蓋子似的蒂部扎一個小窟窿,插進半截火柴棍,成了一個“捻捻轉(zhuǎn)”。用手一捻,它就在桌面上旋轉(zhuǎn),像一個小陀螺。如此而已。
小校場是很偏僻的地方,附近沒有什么人家。有一回,我和幾個女同學(xué)去撿茅栗子,天黑下來了,我們忽然有些害怕,就趕緊往城里走。路過一家孤零零的人家門外,門前站著一個歲數(shù)不大的人,說:“你們要茅栗子么?我家里有!”我們立刻感到:這是個壞人。我們沒有搭理他,只是加快了腳步,拼命地走。我是同學(xué)里唯一的男子漢,便像一個勇士似的走在最后。到了城門口,發(fā)現(xiàn)這個壞人沒有跟上來,才松了一口氣。當時的緊張心情,我過了很多年還記得。
梧桐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葉大,易受風。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不很結(jié)實,好像是粘上去的。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立秋那天,梧桐樹本來好好的,碧綠碧綠,忽然一陣小風,欻的一聲,飄下一片葉子,無事的詩人吃了一驚:??!秋天了!其實只是桐葉易落,并不是對于時序有特別敏感的“物性”。梧桐落葉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短泼骰是镆刮嗤┯辍纷C明秋后梧桐還是有葉子的,否則雨落在光禿禿的枝干上,不會發(fā)出使多情的皇帝傷感的聲音。據(jù)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葉,已是深秋,樹葉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風,第二天起來一看,滿地桐葉,樹上一片也不剩了。
梧桐籽炒食極香,極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學(xué)校園中有幾棵大梧桐,大風之后,我們就爭著撿梧桐葉。我們要的不是葉片,而是葉柄。梧桐葉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馬蹄。這個小馬蹄纖維很粗,可以磨墨。所謂“磨墨”,其實是在硯臺上注了水,用粗纖維的葉柄來回磨蹭,把硯臺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寫字了而已。不過我們都很喜歡用梧桐葉柄來磨墨,好像這樣磨出的墨寫出字來特別的好。一到梧桐落葉那幾天,我們的書包里都有許多梧桐葉柄,好像這是什么寶貝。對于這樣毫不值錢的東西的珍視,是可以不當一回事的么?不啊!這里凝聚著我們對于時序的感情。這是“俺們的秋天”。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
載一九八九年第一期《散文世界》
草木蟲魚鳥獸
雁
“爬山調(diào)”:“大雁南飛頭朝西……”
詩人韓燕如告訴我,他曾經(jīng)用心觀察過,確實是這樣。他驚嘆草原人民對生活的觀察的準確而細致。他說:“生活!生活!……”
為什么大雁南飛要頭朝著西呢?草原上的人說這是依戀故土。“爬山調(diào)”是用這樣的意思作比喻和起興的。
“大雁南飛頭朝西……”
河北民歌:“八月十五雁門開,孤雁頭上帶霜來……”“孤雁頭上帶霜來,”這寫得多美呀!
琥珀
我在祖母的首飾盒子里找到一個琥珀扇墜。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黃蜂。琥珀是透明的,從外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黃蜂。觸須、翅膀、腿腳,清清楚楚,形態(tài)如生,好像它還活著。祖母說,黃蜂正在飛動,一滴松脂滴下來,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埋在地下好多年,就成了琥珀。祖母告訴我,這樣的琥珀并非罕見,值不了多少錢。
后來我在一個賓館的小賣部看到好些人造琥珀的首飾。各種形狀的都有,都琢治得很規(guī)整,里面也都壓著一個昆蟲。有一個項鏈上的淡黃色的琥珀片里竟壓著一只蜻蜓。這些昆蟲都很完整,不缺腿腳,不缺翅膀,但都是僵直的,缺少生氣。顯然這些昆蟲是弄死了以后,精心地,端端正正地壓在里面的。
我不喜歡這種里面壓著昆蟲的人造琥珀。
我的祖母的那個琥珀扇墜之所以美,是因為它是偶然形成的。
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
瓢蟲
瓢蟲有好幾種,外形上的區(qū)別在鞘翅上有多少黑點。這種黑點,昆蟲學(xué)家謂之“星”。有七星瓢蟲、十四星瓢蟲、二十星瓢蟲……有的瓢蟲是益蟲,它吃蚜蟲,是蚜蟲的天敵;有的瓢蟲是害蟲,吃馬鈴薯的嫩芽。
瓢蟲的樣子是差不多的。
中國畫里很早就有畫瓢蟲的了。通紅的一個圈點,在綠葉上,很顯眼,使畫面增加了生趣。
齊白石愛畫瓢蟲。他用藤黃涂成一個葫蘆,上面棲息了一只瓢蟲,對比非常鮮明。王雪濤、許麟廬都畫過瓢蟲。
誰也沒有數(shù)過畫里的瓢蟲身上有幾個黑點,指出這只瓢蟲是害蟲還是益蟲。
科學(xué)和藝術(shù)有時是兩回事。
瓢蟲像一粒用朱漆制成的小玩意。
北京的孩子(包括大人)叫瓢蟲為“花大姐”,這個名字很美。
螃蟹
螃蟹的樣子很怪。
《夢溪筆談》載:關(guān)中人不識螃蟹。有人收得一只干蟹,人家病虐,就借去掛在門上?!袊^去相信生虐疾是由于虐鬼作祟。門上掛了一只螃蟹,虐鬼不知道這是什么玩意,就不敢進門了。沈括說: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安坏瞬蛔R,鬼亦不識也”,這說得很幽默!
在拉薩八角街一家賣藏藥的鋪子里看到一只小螃蟹,蟹身只有拇指大,金紅色的,已經(jīng)干透了,放在一只盤子里。大概西藏人也相信這只奇形怪狀的蟲子有某種魔力,是能治病的。
螃蟹為什么要橫著走呢?
螃蟹的樣子很兇惡,很奇怪,也很滑稽。
兇惡和滑稽往往近似。
豆芽
朱小山去點豆子。地埂上都點了,還剩一把,他懶得帶回去,就搬起一塊石頭,把剩下的豆子都塞到石頭下面。過了些日子,朱小山發(fā)現(xiàn):石頭離開地面了。豆子發(fā)了芽,豆芽把石頭頂起來了。朱小山非常驚奇。
朱小山為這件事驚奇了好多年。他跟好些人講起過這件事。
有人問朱小山:“你老說這件事是什么意思?是要說明一種什么哲學(xué)嗎?”
朱小山說:“不,我只是想說說我的驚奇?!?/p>
過了好些年,朱小山成了一個知名的學(xué)者,他回他的家鄉(xiāng)去看看。他想找到那塊石頭。
他沒有找到。
落葉
漠漠春陰柳未青,
凍云欲濕上元燈。
行過玉淵潭畔路,
去年殘葉太分明。
汽車開過湖邊,
帶起一群落葉。
落葉追著汽車,
一直追得很遠。
終于沒有力氣了,
又紛紛地停下了。
“你神氣什么?
還的的地叫!”
“甭理它。
咱們講故事?!?/p>
“秋天,
早晨的露水……”
啄木鳥
啄木鳥追逐著雌鳥,
紅胸脯發(fā)出無聲的喊叫,
它們一翅飛出樹林,
落在湖邊的柳梢。
不知從哪里鉆出一個孩子,
一聲大叫。
啄木鳥吃了一驚,
他身邊已經(jīng)沒有雌鳥。
不一會樹林里傳出啄木的聲音,
他已經(jīng)忘記了剛才的煩惱。
載一九九八年第二期《大家》(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