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占庭的陷落

人類群星閃耀時 作者:(奧)斯蒂芬·茨威格


拜占庭的陷落

1453年5月29日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xù)了近千年之久。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qū)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帝制國家。核心地區(qū)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半島,領土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帝國的首都為新羅馬(拉丁語: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1204年,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到了15世紀中葉,東羅馬帝國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絕大部分領土被興起的奧斯曼帝國占領,只剩下君士坦丁堡這座四面受圍的城市。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穆罕默德二世遷都于此,改稱伊斯坦布爾,歐洲歷史從此揭開新的一頁。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于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fā)了文藝復興運動,并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譯者

生死存亡

1451年2月5日,一名密使趕到小亞細亞向蘇丹穆拉德二世 的長子,二十一歲的穆罕默德 報告他的父親已駕崩的消息。這位精明果敢的皇太子沒有向自己的大臣和謀士們透露一句,便一躍跨上自己跑得最快的良駒,揮鞭驅策,一口氣疾馳一百二十里,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 ,然后立刻渡海來到加利波利 ,踏上歐洲海岸。他這才向自己的親信們透露他父王去世的消息。為了一開始就粉碎其他人染指王位的企圖,他集結了一支精銳部隊前往亞得里亞堡 ,事實上他在那里沒有人提出任何異議就被確認為奧斯曼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個行動就充分表現出他行事果決殘忍、無所顧忌的可怕魄力。為了鏟除嫡親的對手,永絕后患,他命人將自己尚未成年的弟弟溺死在浴池里,緊接著又將他雇來殺人的兇手也殺掉。由此事也可看出他為人陰險、詭計多端、生性狡詐且心狠手辣,對蘇丹之位肯定早有預謀。

這位年紀輕輕、性情暴烈、醉心功名的穆罕默德二世接替性情沉穩(wěn)的穆拉德二世成為了土耳其人的蘇丹。這個消息使拜占庭驚恐萬狀。因為數以百計的密探都密報說,這個野心勃勃的年輕蘇丹曾發(fā)誓要占領這座昔日的世界之都,報告說他雖然年輕卻極具謀略,日夜運籌帷幄,對自己的畢生宏愿志在必得。而且,幾乎所有的密探都眾口一詞地稱這位土爾其的新任君主具有卓越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智慧。穆罕默德二世是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既虔誠又殘忍,既熱情豪邁又陰險狡詐,既學識淵博、酷愛藝術,能用拉丁文閱讀愷撒大帝和羅馬其他偉人的傳記,又殺人如麻、歹毒野蠻。他長相清秀、眼神憂郁,長著棱角分明的鷹鉤鼻。他工作起來像不知疲倦的工人,打起仗來像勇猛兇狠的士兵,處理國事又像是個寡廉鮮恥的外交家?,F在所有這些危險的力量都集中到同一個理想,就是要超越他的祖父巴耶塞特一世 和父親穆拉德二世所建立的功勛。兩位先王都曾讓歐洲領略了新興的土耳其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也都感覺到,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攻陷拜占庭——這顆留在君士坦丁大帝 和查士丁尼大帝 皇冠上的最后瑰寶。

事實上,這顆寶石已經毫無防護地暴露在他的決心和鐵拳之下,近在咫尺,垂手可得。想當年,拜占庭帝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疆域廣闊無垠,曾一度覆蓋世界幾個大洲,從波斯到阿爾卑斯山,再延伸到亞洲的荒漠,縱馬馳騁幾個月,恐怕也無法穿越全境,是一個世界帝國,而今即使步行也只要三個小時就能毫不費力地走遍整個國家。昔日輝煌的拜占庭帝國如今只可憐地剩下一個沒有軀體的腦袋,是一個沒有國土的帝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之城,古老的拜占庭帝國。更何況現在屬于東羅馬帝國皇帝的,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拜占庭,而僅限于市區(qū)的斯坦堡 ,城郊的加拉太 已落入熱那亞人之手,城墻外的土地也都已被土耳其人占領。這位末代皇帝 的帝國僅剩下彈丸之地。人們所稱的拜占庭,只不過是一座環(huán)城的巨大城墻內的教堂、宮殿和一排排房屋罷了。這座城市從前曾遭受過十字軍東征 士兵的洗劫和大肆破壞,早已元氣大傷,再加之瘟疫肆虐,城內人口驟減,常年抵御周邊游牧民族的侵犯也使國力耗盡,國內的民族不和、宗屬紛爭又使國家四分五裂?,F在的拜占庭根本無法組建一支自己的軍隊,單憑自己的力量更無法抵御來自四面八方團團圍住自己的敵人,它既缺乏人員裝備又缺乏英雄氣概。拜占庭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的寶座已搖搖欲墜,他的紫袍不過是一襲清風織就的大衣,他的皇冠不過是命運的游戲。但是,正因為拜占庭已被土耳其人重重包圍,也正由于它集中了整個西方世界幾千年來的共同文化而被奉為圣地,所以對歐洲來說,拜占庭是榮譽的象征;只有當統(tǒng)一的羅馬天主教世界共同來保衛(wèi)它在東方這個衰敗得幾近瓦解的最后堡壘,圣索非亞大教堂 ,東羅馬帝國最后的、最輝煌的東正教教堂,才能作為基督教的教堂而繼續(xù)存在。

君士坦丁十三世立刻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盡管穆罕默德二世一直在發(fā)表和平的言論,但他還是懷著不難理解的忐忑不安又驚疑不定的恐懼接連遣使臣前往意大利去覲見教皇,向威尼斯、熱那亞請求,肯求他們派戰(zhàn)艦和士兵前來增援。然而羅馬方面猶豫不決,威尼斯也毫無回音。因為東西兩派教會之間一直存在著古老的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至今無法彌合。希臘正教憎惡羅馬公教,希臘的大主教更拒絕承認羅馬教皇是基督教至高無上的大牧首 。鑒于土耳其人的威脅,在費拉拉和佛羅倫薩的兩次教會會議 上早已通過了兩教會重新統(tǒng)一的決定,并保證幫助拜占庭抵御士耳其人的入侵,以此作為統(tǒng)一的條件。但是一旦拜占庭解了燃眉之急,希臘教會又拒絕使條約生效?,F在穆罕默德二世成了土爾其的蘇丹,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勢才戰(zhàn)勝了東正教會的固執(zhí),拜占庭在遣使請求緊急支援時又做出了極大讓步,于是,一艘艘配備足夠彈藥和士兵的戰(zhàn)艦才裝備起來,羅馬教皇的特使也乘船一起前來,以便莊嚴完成西方兩大教會的和解儀式,并向全世界宣布:誰進攻拜占庭,誰就在向整個統(tǒng)一的基督教世界挑戰(zhàn)。

和解的彌撒

那年十二月的一天,在富麗堂皇的圣索菲亞大教堂里,兩大教會舉行了慶祝和解的盛大慶典。在今天改造的清真寺中,我們根本無法想象昔日由大理石雕刻、馬賽克 鑲嵌、各種珍寶裝飾的教堂是何等的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君士坦丁十三世在他帝國顯貴們的簇擁下,出席了這次慶典,他以皇帝的金冠作為兩大教會和解的永恒見證。無數的燭光將教堂照得如同白晝,寬敞的大廳里人潮洶涌。羅馬教皇的特使伊斯布魯斯和希臘正教的大主教格列高利在圣壇前如兄弟般一起主持彌撒。在這座教堂里,羅馬教皇的名字 第一次在祈禱中被提及;虔誠的贊美詩也第一次用拉丁語和希臘語同時吟唱,余音裊裊的歌聲在這座不朽的教堂的穹頂上空久久回蕩。由達成和解的兩大教派的神職人員組成的隊伍把教皇斯皮里迪翁的圣體莊嚴地護送進來。至此,經過多年的戰(zhàn)亂紛爭,東方和西方的兩大教會看似永遠地結合在一起,漫長歲月的洗禮之后,歐洲的思想、西方的精神,終于再次占了上風。

然而在歷史上,理智與和解的時刻從來都是短暫的,轉瞬即逝。就在教堂里不同語言共同祈禱的聲音正在回響之際,教堂外,博學的教士蓋納迪奧斯已經開始在修道院的一間屋子里抨擊講拉丁語的學者背叛了自己真正的信仰。由理智編織的和平紐帶還沒有被編織完整,就被盲目的宗教狂熱分子撕得粉碎。誠如希臘的教士并不想真正屈從羅馬教廷一樣,地中海另一端的朋友們也并不想認真履行他們對拜占庭所承諾的援助,他們雖然派去了幾艘戰(zhàn)船和幾百名士兵,但這座城市最終還得聽從命運的安排。

戰(zhàn)爭開始

歷史上任何的強權統(tǒng)治者或暴君想要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在萬事俱備之前總要滿口仁義道德,竭力表現出渴望和平的假象,穆罕默德二世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的加冕典禮上特地親切地接見了君土坦丁皇帝的使團,向他們說了一大堆讓人寬慰的好話。他鄭重地以真主及其先知的名義、以天使和《古蘭經》的名義莊嚴發(fā)誓:他會以絕對的忠誠信守和拜占庭皇帝締結的各項條約。但是與此同時,這個詭譎狡詐的蘇丹又和匈牙利人、塞爾維亞人簽訂了為期三年的雙邊中立協(xié)定,他想要在這三年內不受干擾地攻占拜占庭。穆罕默德二世信誓旦旦地將維護和平的允諾說夠了,就背信棄義地適時挑起了戰(zhàn)爭。

迄今為止,只有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西亞海岸是屬于土耳其人的,所以拜占庭的船只仍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過海峽駛往自己的谷倉黑海?,F在,穆罕默德二世不做任何解釋便自行切斷這條通道,下令在海峽最狹窄的地段,歐洲岸邊的魯米尼·希薩爾附近建立一座要塞(在古代波斯人稱霸時,勇敢的薛西斯 就是在此渡過海峽),扼守住這一海上通道,斷了拜占庭的糧路。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挖土工人登上按照條約不允許建造工事的歐洲一岸(但是,對于施行強權的暴力者來說,一紙條約又算得了什么),工人們?yōu)榱松妫俾又車奶锏卮迩f。為了取得建筑要塞所需的磚石材料,他們不僅拆毀一般房屋,還拆毀了聞名遐邇的圣米迦勒教堂。蘇丹親自監(jiān)督要塞的工程,要求工人晝夜不停地施工。而拜占庭只能無奈地眼看著穆罕默德二世違反條約,背棄信譽,切斷他們通向黑海的自由通道。第一批試圖像往常一樣通過自由通行的公海的船只,未經宣戰(zhàn)便在“和平”時期遭到了炮擊。經過這次成功的武力試探之后,任何偽裝都顯得多余了。1452年8月,穆罕默德召集文武百官,公開宣布自己要進攻和占領拜占庭的意圖。隨后,野蠻行徑就開始了:傳令官被派往土耳其帝國境內各地去征集兵丁。1453年4月5日,望不到盡頭的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猶如滾滾洪水般鋪天蓋地穿過平原,涌到了拜占庭的城墻之下。

蘇丹一身華麗戎裝,一馬當先,奔馳在隊伍的最前面,以便在呂卡斯城門前率先扎起帳營。但是,他讓人在升起帥旗之前,先在地上鋪好祈禱用的拜毯。他赤足而上,面向圣地麥加三次躬身禮拜,以額觸地。在他身后,上萬大軍與他一起朝著同一方向鞠躬禮拜,以同樣的節(jié)奏向真主安拉念著同樣的禱詞,祈求真主賜予他們力量,取得最后的勝利,那可真是一派非常壯觀的場面。然后蘇丹站起身來,轉瞬間,謙卑者就變成了好戰(zhàn)者,由真主的仆人變回主人和士兵。此刻他麾下的傳令兵跑遍營地,在隆隆的戰(zhàn)鼓和齊鳴的號角中向眾將士們宣布:“開始圍攻拜占庭!”

城墻和大炮

此時的拜占庭,唯一能依靠的就只剩下它的城墻了。昔日輝煌時的拜占庭,版圖曾橫跨世界幾大洲,然而,那樣一個宏偉、幸福的美好時代留給拜占庭的遺產,卻只不過是這一道城墻罷了。拜占庭城區(qū)呈三角形,有三條鐵甲護衛(wèi)。城的兩條斜邊,即南臨馬爾馬拉海,北瀕金角灣的兩邊,筑有石頭圍墻相護,城墻修得不高,卻十分堅固。而另一邊則面對著大片開闊的平原,那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堡壘型城墻,也就是著名的狄奧多西 城墻。君士坦丁大帝當年就意識到拜占庭未來可能遭遇的危險,所以用巨型方石圍城一圈加以護衛(wèi),之后查士丁尼又將城墻進行了擴建和加固,但是真正建立起具有軍事防御能力城墻的則是狄奧多西二世。他建造了七公里的高大城墻。即使今日只剩下斷瓦殘垣,上面爬滿了常春藤,依然可以感覺到當年這道氣勢雄偉的城墻上巨大方石的堅固力量。堡壘一樣的護城城垣呈環(huán)形,兩三道城墻并列,上面建有方形的巨大城樓,城樓間有城垛和雉堞,可以瞭望、守衛(wèi)城池,城垣外有護城河渠保護。一千多年來,歷代皇帝都不斷把它加固、重修,使它固若金湯,簡直成了完美的象征。這些壘城墻的巨型方石曾嘲笑過野蠻部落的瘋狂進攻,嘲笑過士耳其人的人海戰(zhàn)術,現在又嘲笑著那些迄今發(fā)明的攻城破敵的戰(zhàn)爭工具。古代攻城用的撞槌、攻城車的石彈,甚至16世紀新型的野戰(zhàn)炮和臼炮 的炮彈都無法撼動城墻分毫,它巋然屹立,簡直堅不可摧。有了狄奧多西城墻的守護,君士坦丁堡比歐洲任何一座城市都更堅固,更難以攻破。

現在,穆罕默德比誰都更了解這座城墻,深知它的威力。這幾個月來,甚至可以說這幾年來,無論是清醒還是夢中,他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怎樣才能摧毀這道堅如磐石的城墻,怎樣攻克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他的案頭堆滿了這座堡壘的圖樣、尺寸、敵方防御工事的草圖。他對城墻內外每一處高坡的地形、每一塊洼地的狀況、每一條河流的走向都了如指掌,他的工程師們同他一起討論每一個細微之處,周詳考慮所有的可能性,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們的計算結果都一樣,用他們現在所使用的臼炮根本無法摧毀狄奧多西城墻。

那就制造出威力更猛的大炮!制造出比迄今為止戰(zhàn)爭中所使用的大炮炮筒更長、射程更遠、攻擊力更強的火炮!用更堅硬的石料制造出更沉重、更有破壞性和摧毀力的炮彈!必須組建一支新的炮兵隊伍,必須發(fā)明這種重炮,來對付這道難以逾越的城墻,此外別無他法。穆罕默德二世宣布,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制造出這種新型的攻擊性武器。

不惜任何代價——這句說辭本身就會推動人們產生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宣戰(zhàn)后不久,一名男子來覲見蘇丹,他的名字叫烏爾班,是一個匈牙利人,論在鑄炮方面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力,他在當時可稱得上是大師級的人物。雖然他是個基督徒,不久前還為君士坦丁十三世效過力,但是他渴望憑借自己的技藝在穆罕默德二世那里獲得更高的酬勞,完成更有獨創(chuàng)性的使命。他聲稱,如果能不加限制地給他提供經費,他就能鑄造出一門舉世無雙、最具威力的巨型大炮,他的宏愿得以實現。因為蘇丹也像常人一樣被執(zhí)念迷住了心竅,他真的已不惜任何的代價,無論錢財還是工匠,他都要多少給多少,成千輛推車把鐵砂運到亞得里亞堡;鑄炮工匠們經過艱苦的嘗試,歷時三個多月,終于采用淬火的秘密方法制成了一個巨大的黏土模型,只差用熾熱的鐵水澆鑄就大功告成了。澆鑄獲得了成功,大炮造好了,那場面真是激動人心,鐵水冷卻后敲掉泥坯,露出了當時世上獨一無二的巨大口徑炮筒。在試炮之前,穆罕默德二世派傳令兵曉諭全城,并提醒孕婦當心。然后,隨著地動山搖的一聲轟鳴,似被閃電照亮的炮口噴出一顆巨大的石彈,僅這一發(fā)便將城墻轟塌。穆罕默德二世立刻下令照此尺寸制造一批用來裝備新的炮兵部隊的大炮。

希臘的文學家們后來心有余悸地將這門大炮稱之為“擲石器”。第一個“擲石器”順利制造完成。不過更棘手的問題出現了,怎樣才能把這個鑄鐵制成的龐然大物拖過整個色雷斯 ,運到拜占庭的城墻之下呢?于是,史無前例的艱難跋涉開始了。征調的民工、軍隊的士兵齊心協(xié)力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把這個硬邦邦的長脖子龐然大物拖了過來。幾隊騎兵在前面巡邏開道,以防這件寶貝遭到偷襲,之后是數百名、也許是數千名的挖土工人晝夜不停地整修崎嶇不平的道路,好讓這個巨大沉重的怪物順利通過,路修好要幾個月,怪物通過之后就會被毀壞得不成樣子。一百頭公牛被分成平列兩行拉一輛巨車,巨大的金屬炮筒的重量均勻地分布在巨車的輪軸上,如同當年把方尖塔 從埃及運到羅馬去一樣。兩百名壯漢在左右兩側小心翼翼地扶著這個因自身太重而不停搖擺的巨大炮筒。五十名車夫和木匠不停地忙著更換車輪的滾木,給車輪涂油,加固支架,鋪設橋梁。不難設想,這樣一支運輸隊的速度肯定緩慢得如同水牛一般,一邊開辟道路,一邊越過山嶺、穿過草原。沿途村落里的農民都驚奇地跑到路邊觀看這個巨大的鑄鐵怪物,并紛紛在它面前畫著十字,它看上去好像一尊戰(zhàn)神,正被他的仆人和牧師們從一個國度運往另一個國度。沒過多久,那些用同樣的黏土模型、同樣的澆鑄方法制成的大炮兄弟又用同樣的方法被運送過來。人定勝天,在人的意志面前沒有什么不可能實現?,F在,已經有二三十個這樣的龐然大物沖著拜占庭張開了烏黑渾圓的大口,這種重型大炮也從此載入了世界戰(zhàn)爭的史冊。東羅馬帝國皇帝千年筑就的古老城墻和新即位蘇丹的新型大炮之間的決斗由此拉開了序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