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林肯傳 作者:[美] 戴爾·卡耐基 著;朱凡希,王林 譯


3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學會了二十六個字母,并且能勉強閱讀一些片言只語,但他仍舊不會寫字。1824年的秋天,一名落后地區(qū)的教書匠漂泊到皮金河開辦了一所學校。林肯和他的妹妹每天穿越樹林,步行四英里,去向這位名叫阿澤爾·多爾西的新老師求教。在多爾西的學校里,孩子們的瞎鬧勁兒是家喻戶曉的。多爾西相信,只有讓學生們大聲嚷嚷,教師才可以分辨出哪些學生在真正學以致用。他在教室里來回踱步,手里拿著仗條,只要哪位學生不吭聲,他就會一鞭子打下去。知道有這么一個“獎賞”,每一位學生都會竭盡全力大聲嚷嚷,以便突出自己的聲音。通常情況下,這鬧哄哄的叫嚷聲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都能聽見。

上學的時候,林肯總是戴上一頂松鼠皮做的鴨舌帽,再穿上一條鹿皮做的馬褲。褲腳處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因此馬褲根本無法遮護林肯的下肢和腳踝;林肯的雙腿只有暴露在寒風和雨雪之中。

學校其實就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老師根本無法在里頭站立。屋子里沒有窗戶。墻體的每一面都被抽下一根木條,然后用油紙糊上,這樣屋子里就有了些許光亮。地板和座椅也是用劈開的木條做成的。

林肯的閱讀材料選自《圣經(jīng)》;至于書寫練習,他則以華盛頓和杰斐遜為榜樣。他的筆跡與他們兩人很相似,都是那么清晰和別具特色。他的字體得到左鄰右舍的贊賞,不識字的鄰居們會步行好幾英里,請求林肯幫他們寫信。

林肯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校的學習時間不夠用,他就繼續(xù)在家學習。紙張在當時非常奇缺,而且價格不菲,他便用炭根在木板上書寫。有時候,他會在木屋四面墻體平滑的木面上計算。一旦數(shù)字和字母密密麻麻地填滿了整個墻面,林肯便會用刀子將它們刮掉,墻體由此煥然一新,他就又可以在上面寫字了。

由于太窮,林肯買不起算術書。他借來一本,從頭至尾抄在紙上,然后用麻繩裝訂。這樣,林肯便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算術書。在他去世的時候,他的繼母還留存著這本算術“書”的某些部分。

彼時,林肯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一種與其他落后地區(qū)的學生們完全不同的氣質。他渴望就很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時候,他甚至想吟詩作賦。他曾經(jīng)將詩稿和散文交給他的鄰居威廉·伍德閱讀,以求評判。他的詩作和散文受到關注,一名律師將它們結集出版。俄亥俄州的一份報刊還專門刊登過他的一篇有關禁酒的文章。這些都是后話。他的第一篇文章的靈感,源于他的伙伴們在校園里的殘忍游戲:伙伴們常常抓來一些烏龜,在龜背上放些燃燒著的煤炭。林肯請求同伴們停止這種游戲,并跑去用赤裸的腳丫子把煤炭踢走。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呼吁人類對動物要有悲憫情懷。這個小男孩已經(jīng)流露出了成人特有的、對痛楚的同情心。

五年之后,林肯斷斷續(xù)續(xù)地上了另一所學?!缙渌?,僅僅是“受過一點教育”而已。

之后,林肯再也沒能接受任何正規(guī)教育,其學歷加起來總共不過十二個月的時間。

1847年,林肯晉升為國會議員,在填寫簡歷被問及“教育程度”時,他僅以一詞作答:“不完備?!?/p>

當被提名競選總統(tǒng)的時候,林肯說:“成年之時,我還不諳世事,但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學會了閱讀、寫作和基本的三則運算。這就是我受到的全部教育,之后,我再也沒有上過學。我當今在學識方面的小小進步得益于壓力和需要?!?/p>

到底是哪些人曾經(jīng)做過林肯的導師呢?當然是那些學識膚淺、四處漂泊的教書匠,他們對巫術深信不疑,甚至還認為地球是平的。然而,正是這些支離破碎的求學歷程,培育了林肯人類最寶貴的品格之一:對知識的熱愛和對學習的渴求,那可是只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才能具備的素養(yǎng)。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林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魔幻世界,一個他之前從未夢想過的世界。這個世界改變了他;這個世界給予他新鮮的視野,讓他茅塞頓開。在生命的二十五年歲月里,閱讀始終是林肯生活激情的主要所在。他的繼母曾經(jīng)收藏有這五本書:《圣經(jīng)》、《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天路歷程》和《水手辛巴德》。小林肯如饑似渴地閱讀這些無價之寶。他把《圣經(jīng)》和《伊索寓言》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能時時閱讀。這兩本書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世、他的談話策略,以及他的雄辯風格。

但是,這些書籍遠遠未能滿足林肯的求知欲。他渴望有更多的書可讀,但是卻沒錢買書。于是,他開始向別人借,只要是鉛印的材料,不管是報紙還是書籍,他都要。他遠涉俄亥俄河南岸,從一名律師那里借出一本《印第安納州修訂后的法律》的復本。由此,他首次接觸到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林肯常常幫助鄰居挖樹坑和收玉米,這樣便可以從鄰居那里借出兩三本傳記。其中一本是帕森·威姆斯所著的《華盛頓生平》。林肯對它如癡如醉,晚上必須讀到無法分辨字體時方才罷休。睡覺的時候,他把書放在木屋的墻縫里,這樣就可以在早晨第一道光線射進屋子時便開始閱讀。有一天晚上,刮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書被水浸透了。書的主人拒絕收回這本破書,林肯只好捆扎了整整三天的干禾稈作為賠償。

在林肯所有的借書中,《斯科特教程》是最讓他受益的。這本書不僅指導了他如何發(fā)表公眾演說,并且還讓他領略了古羅馬雄辯家西塞羅和古希臘演說家狄摩西尼的著名演說,以及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各色人物。

林肯常常手中握著《斯科特教程》在林中來回漫步,高聲朗誦著哈姆雷特的警言。他還不斷吟誦安東尼在凱撒尸體旁的曠世絕句:“朋友們,羅馬人,鄉(xiāng)親們,請聽我說,我是來埋葬凱撒的,不是來贊美他的?!?/p>

讀至興趣盎然之時,如果手頭上沒有紙,他便會將文字刻在木板上。最終,他自己做了一個粗糙的剪貼板,他用羽毛沾上野果汁,在木板上抄寫下自己喜愛的全部詞句。他隨身帶著剪貼板,一有空就誦讀長長的語句和演說,直至能背出來為止。

在田間勞作的時候,書本也伴隨著林肯。趁著馬兒在玉米堆旁邊歇息的當兒,他就坐在籬笆的高處讀起書來。午間,家人都坐下來就餐了,可林肯卻半躺著看書。他一只手拿著玉米團,另一只手拿著書本,雙腿高高翹起——高過腦袋,整個人都沉浸在字里行間的情境里。

鎮(zhèn)上法院開庭的時候,林肯常常會步行十五英里去傾聽律師們的辯論。之后,在田間勞作時,他會時不時地放下鋤頭和草叉,爬上籬笆,重復他所聽到的律師們的演說。有時候,他還模仿那些牧師星期天在皮金河教堂的洗禮布道。

阿貝還常常將《女王的俏皮話》帶到田間。那是一本笑話集,他總是坐在木屋里為大伙大聲朗讀此書的章節(jié),聽眾的陣陣狂笑往往回蕩在林間。然而,玉米地里的雜草卻在瘋長,田里的麥苗也枯黃了。

雇用林肯的工頭抱怨道:“他太懶了?!绷挚铣姓J這一點?!拔腋赣H教我農(nóng)作,”他說,“可他從來沒有教我熱愛農(nóng)作?!?/p>

最后,老托馬斯·林肯發(fā)出了斷然命令:終止所有這些愚蠢的行為??墒?,這種行為終止不了,阿貝還是不停地講笑話,發(fā)表演說。有一天,在眾目睽睽之下,老托馬斯給了阿貝一個重重的巴掌,還把他打倒在地。阿貝哭了,但他一言不發(fā)。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隔閡由此而生,而且一直持續(xù)在他們?nèi)蘸蟮臍q月之中。盡管在托馬斯年邁的時候,林肯在經(jīng)濟上給予過關懷和支持,然而在1851年,當老人躺在床上等待上帝判決之時,兒子卻沒有去看望過他。林肯說:“如果我們現(xiàn)在相見,都不知道是痛苦多些還是喜悅多些?!?/p>

1830年的冬天,“牛奶病“再一次爆發(fā),死亡又一次席卷了印第安納州的巴克罕山谷。

托馬斯·林肯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沮喪。他處理掉家豬和玉米,以80美元的價格賣掉了他那滿目瘡痍的農(nóng)場。他把有生以來所擁有的第一輛自制的笨拙馬車裝上家人和家具,將馬鞭交給阿貝,吆喝著牛群,朝著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山谷趕去。印第安人將那個山谷叫作“桑加蒙”——“豐衣足食之地”。

牛群在茂密的印第安納森林里蠕行了兩個星期。笨重的馬車“嘎吱嘎吱地”翻過山丘,越過蒼涼的伊利諾伊大草原無人區(qū),踏過在夏日陽光下足有六英寸高的枯黃草叢。

在溫森斯,林肯第一次見到了報紙,那年他二十二歲。

在迪凱特,他們這批移民在法院前的廣場露營。二十六年之后,林肯還能準確指出馬車停靠的位置。他說:“那時我并不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律師?!?/p>

赫恩登告訴我們:

林肯先生曾經(jīng)向我描述過這段旅程。他說,那時寒冬尚未逝去,馬路上的冰霜在白天才剛剛開始融化,可一到夜晚就又會重新凝結上一層厚厚的冰塊。這樣的路況拖延了旅程,尤其是給趕著牛群的旅程徒增了疲憊。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橋梁,除非能找到迂回的小道,否則這群移民只好在大大小小的溪流里跋涉。旅程之初,道路上還結有冰塊,因此馬車每邁開一步都會壓碎一層薄冰。跟隨這一家人顛沛的還有他們的一只狗,它緊隨馬車緩緩而行。有一天,這小家伙掉隊了,直到他們走過了一條小溪,才發(fā)現(xiàn)它還在對岸。它站在那里,發(fā)出聲聲哀鳴,由于溪水在破冰中急流,這可憐的小家伙不敢下水。焦急趕路的大部分家庭成員認為,讓牛群和馬車返回小溪的對岸搭上小狗毫無意義,于是他們決定扔下小狗不管。“但是,我不能容忍拋棄任何一切,哪怕是只狗,”林肯回憶道,“我脫下鞋和襪,趟過對岸,將顫抖的小狗攬在懷里,再成功地回到家人這一邊。小狗的欣喜若狂和向我流露出的深深感激讓我覺得,剛才的忍寒受凍非常值得。”

正當林肯一家趕著牛群穿越大草原的時候,國會正在激烈地討論著這一議題:州府是否有權要求從聯(lián)邦政府中脫離。在辯論中,丹尼爾·韋伯斯特從議席上站了起來,以洪鐘般的聲音發(fā)表了一場之后被林肯稱為“美國人雄辯典范”的演說。這就是著名的《韋伯斯特答海恩》,其演說結尾處那令人難以忘懷的詞句,后來被林肯運用在了他的政治觀點當中:“自由和聯(lián)盟,現(xiàn)在和永遠,一個美國,不可分割?!?/p>

南方十一個州是否可以脫離聯(lián)邦這一氣旋般洶涌的議題,在韋伯斯特演說之后的三十年內(nèi)得以解決。這倚賴的不是韋伯斯特的強悍,不是克萊的天才,也不是卡爾霍恩的聲譽,這一壯舉歸功于林肯。不過,此時身無分文的林肯,正驅趕著馬車向伊利諾伊州進發(fā)。他頭戴一頂熊皮鴨舌帽,下肢包裹著一條鹿皮馬褲。林肯引吭高歌:“你好啊,哥倫比亞,幸福的土地,你還沒有醉,可是我已經(jīng)醉倒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