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楊炯

唐文選 作者:李浩 著


楊炯

楊炯(650—693?),華州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幼聰敏博學(xué),善屬文。十歲應(yīng)神童舉及第,待制弘文館。后以制舉補(bǔ)秘書省校書郎。又為太子李顯府詹事司直,充崇文館學(xué)士。則天垂拱初,坐從父弟神讓預(yù)徐敬業(yè)起兵事,出為梓州司法參軍。遷盈川令,卒于任。炯為“初唐四杰”之一,詩文皆工。其文曾得張說稱道,謂其“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舊唐書·楊炯傳》。兩《唐書》有傳。原有集三十卷,已佚。明童珮業(yè)輯有《盈川集》十卷,附錄一卷。今人有點(diǎn)校本,與盧照鄰集合為一冊,名《盧照鄰集楊炯集》,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1]

若夫太華千仞[2],長河萬里[3],則吾土之山澤,壯于域中;西漢十輪[4],東京四代[5],則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乃有渾金璞玉,鳳戢龍蟠[6]。方圓作其輿蓋,日月為其扃牖[7]。天光下燭,懸少微之一星[8];地氣上騰,發(fā)大云之五色[9]。以不貪為寶,均珠玉以咳唾;以無事為貴,比旂常于糞土[10]。諸侯不敢以交游相得,三府不敢以辟命相期[11]。與夫形在江海,心游魏闕[12],跡混朝市,名為大隱[13],可得同年而語哉?天子巡于下都[14],望于中岳[15]。軒皇駐蹕,將尋大隗之居[16];堯帝省方,終全潁陽之節(jié)[17]。群賢以公私有暇,休沐多閑[18]。忽乎將行,指林壑而非遠(yuǎn);莞爾而笑[19],覽煙霞而在矚。登坱軋[20],踐莓苔。阮籍之見蘇門,止聞鸞嘯[21];盧敖之逢高士,詎識鳶肩[22]?憶桑海而無時[23],問桃源之易失[24]。寒山四絕,煙霧蒼蒼;古樹千年,藤蘿漠漠。誅茅作室,掛席為門。石隱磷而環(huán)階[25],水潺湲而匝砌[26]。乃相與旁求勝境,遍窺靈跡。論其八洞,實惟明月之宮[27];相其五山,即是交風(fēng)之地[28]。仙臺可望[29],石室猶存[30]。極人生之勝踐,得林野之奇趣。浮杯若圣[31],已蔑松喬[32];清論凝神,坐驚河漢[33]。游仙可致,無勞郭璞之言[34];招隱成文,敢嗣劉安之作[35]。

《楊炯集》卷三


[1] 楊隱居,名字、事跡不詳,據(jù)文中所敘,當(dāng)是隱于中岳嵩山的楊姓隱士。按,文中云:“天子巡于下都,望于中岳。軒皇駐蹕,將尋大隗之居;堯帝省方,終全潁陽之節(jié)?!睋?jù)《舊唐書·高宗紀(jì)》載:“調(diào)露二年二月丁巳,至大室山,又幸田游巖所居。己未,幸嵩陽觀。”則文或當(dāng)作于高宗調(diào)露二年(680)。序,古代文體之一,有文集序、宴集序及贈序等之不同。本文屬宴集序。

[2] 太華: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華陰境內(nèi),因其西有少華山,故稱為太華。仞,古代度量單位,七尺(一說八尺)為一仞。

[3] 長河:此指黃河。

[4] 西漢十輪:《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云:“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崩钌谱ⅲ骸岸缘贸酥燧啞!贝颂幾髡呓枰苑Q道其楊氏家族聲名之顯赫。

[5] 東京:指東漢。四代:四世。東漢時楊震曾官太尉,后楊震子秉,秉子賜,賜子彪,均任太尉之職。所謂“東京四代”指此。事見《后漢書·楊震傳》。

[6] 鳳戢:鳳凰收斂翅羽。龍蟠:龍盤曲隱伏。此以鳳戢、龍蟠比喻隱逸不仕。

[7] “方圓”二句:謂以地為車、天為(車)蓋,日月為門、窗。方圓,指天地。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扃牖,門窗。劉伶《酒德頌》:“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p>

[8] “天光”二句:意謂楊隱居與天上處士星相應(yīng)。下燭,下照。少微,星座名,共四星?!妒酚洝ぬ旃贂罚骸巴⒎饔兴逍俏?,曰少微,士大夫。”張守節(jié)正義:“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處士也;第二星,議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此以少微第一星喻楊隱居。

[9] “地氣”二句:《太平御覽·天部八》引京房《易飛候》曰:“視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其下賢人隱也?!贝酥^楊隱居以隱為高,天上已見相應(yīng)的云象。

[10] 旂常:旂與常均為王侯的旗幟,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此以之代指王侯。

[11] 三府:漢代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之。相期,猶相待。

[12] “與夫”二句:謂身居于江湖,而心中卻戀念富貴。《莊子·讓王》:“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魏闕,古代宮門外兩邊高聳的樓觀,樓觀下常為懸布法令之所。后亦代指朝廷。

[13] “跡混”二句:謂以大隱為名而混跡于朝市。晉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p>

[14] 下都:古代以陪都為下都(相對于首都而言),此指唐東都洛陽。唐以長安為首都,又稱西京,高宗顯慶二年手詔改洛陽宮為東都。從文中看,作者是以長安為上都,指洛陽為下都。

[15] 望:祭名。祭日月、星辰、山川謂之望。中岳: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境內(nèi)。

[16] “軒皇”二句:軒皇,即黃帝軒轅氏。此代指高宗。駐蹕,帝王出行中途停留。大隗,即莊子所謂大道,一說為至人?!肚f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背尚⑹瑁骸按筅螅蟮缽V大而隗然空寂也。亦言:大隗,古之至人也?!贝私杵湟?,謂高宗于祭祀中岳途中停留尋訪楊隱居這樣的高士。

[17] “堯帝”二句:省方,巡視四方?!兑住び^》:“先王以省方觀民設(shè)教。”孔穎達(dá)疏:“(先王)以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fēng)俗以設(shè)于教?!苯K全潁陽之節(jié),用堯讓天下于許由事?!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罢f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睆埵毓?jié)《正義》引皇甫謐《高士傳》云:“許由字武仲。堯聞致天下而讓焉,乃退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S由歿,葬此山,亦名許由山?!贝酥^高宗成全楊隱居隱逸山林的操守。

[18] 休沐:休假?!冻鯇W(xué)記》卷二〇:“休假亦曰休沐?!稘h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19] 莞爾:微笑貌。

[20] 坱軋(yǎnɡ yà養(yǎng)訝):高低不平貌。

[21] “阮籍”二句:《晉書·阮籍傳》:“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p>

[22] “盧敖”二句:《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盧敖游乎北海,經(jīng)乎太陰,入乎玄闕,至于蒙榖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fēng)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备哒T注:“盧敖,燕人。秦始皇召以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也?!币陨嫌萌罴?、盧敖事,皆意在說明楊隱居乃遁隱遺俗之高士。

[23] “憶桑?!本洌焊鸷椤渡裣蓚鳌ね踹h(yuǎn)》:“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于往昔會時略半也,即將復(fù)還為陵陸乎?’”此謂時光變化很快。

[24] “問桃源”句: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武陵漁人嘗入桃花源,被款待數(shù)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道,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此用桃花源事以喻楊隱居隱所之不易找到。

[25] 隱磷:險峻不平貌。

[26] “水潺湲”句:潺湲,水流貌。匝,環(huán)繞。

[27] “論其”二句:八洞,道教謂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所謂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之說。上八洞為天仙所居,中八洞為神仙所居,下八洞為地仙所居。后世以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居所。明月之宮,《藝文類聚·山部》引《仙經(jīng)》曰:“太室高三十馀丈,自然明燭相見,如日月無異,中有十六仙人?!贝擞靡员扔鳁铍[居所居如仙人的居處。

[28] “相其”二句:意謂楊隱居所隱的中岳嵩山,居于天地之中,又與帝都相近。五山,五岳,此指嵩山?!冻鯇W(xué)記·地部上》:“嵩高山者,五岳中中岳也?!睆埡狻稏|京賦》:“總風(fēng)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p>

[29] 仙臺:《太平御覽·地部四》引《嵩高山記》:“又有三臺山,漢武東巡過此山,見三學(xué)仙女,遂以為名?!毕膳_或指此。

[30] 石室:神仙所居的洞府。此處特指嵩山石室?!端?jīng)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篇》引《嵩高山記》:“山下巖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經(jīng)書,自然飲食?!?/p>

[31] 浮杯若圣:指飲酒。圣,此指酒。《三國志·魏書·徐邈傳》:“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沉醉。校事趙達(dá)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_(dá)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jìn)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焙笫酪蛞浴爸惺ァ睘榫谱碇[語。

[32] 松喬:指仙人赤松子、王喬。

[33] “清論”二句:《莊子·逍遙游》:“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背尚⑹瑁骸八劷虞浿?,(怖)[恢]弘而無的當(dāng),一往而陳梗概,曾無反覆可尋。吾竊聞之,驚疑怖恐,猶如上天河漢,迢遞清高,尋其源流,略無窮極也?!贝颂幠朔Q道楊隱居言談之玄妙。

[34] “游仙”二句:謂楊隱居所居猶如仙境,無須郭璞《游仙詩》來贊美。郭璞(276—324),字景純,兩晉之際著名詩人,以《游仙詩》著稱。

[35] “招隱”二句:謂自己此文,堪繼劉安(門客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按,《招隱士》的作者,王逸《楚辭章句》以為是淮南小山,可能因淮南小山為劉安門客,作者這里遂以劉安代之。嗣,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