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
1.1 顧亭林[一]律己嚴(yán)正,“三徐”[二]之母,為亭林妹,立齋學(xué)士[三]嘗暮設(shè)食,亭林稍進(jìn)酒饌,即引去。學(xué)士請止,肴核且繼進(jìn)。亭林怒曰:“古人飲酒,卜晝不卜夜[四]。世間惟淫奔[五]、納賄[六]夜行,豈有君子而夜行者乎?”
【原注】〇顧炎武字寧人,又字亭林,初名絳,昆山人。〇梁章鉅《歸田瑣記》云:“健庵食量最宏,解官言歸,眾門生醵飲之。安一空腹銅人于坐后,凡進(jìn)一觴,則亦倒一觴于銅腹,以至殽胾[七]羹湯皆然。銅腹因滿,而倒換者已再。健庵尚飲啖自若?!暴柸~廷琯《鷗波漁話》云:“亭林先生嘗勗其甥徐立齋相國曰:‘有體國經(jīng)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臨水;有濟(jì)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論今?!苏壬缘榔浔ж?fù),一部《郡國利病書》胥在是矣,自漢以下堪當(dāng)此語,殆無幾人。
【補(bǔ)注】徐元文,號立亝。
【新注】
[一]顧炎武(1613—1682):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xué)者尊稱為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入清不仕,潛心治學(xué),開乾嘉實學(xué)一脈。為學(xué)注重考據(jù),主張經(jīng)世致用,嚴(yán)謹(jǐn)務(wù)實。著有《日知錄》、《音學(xué)五書》、《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二]三徐:徐乾學(xué)與弟元文(號立齋)、秉義(號果亭)并以文名,時號“三徐”。清王晫《今世說·企羨》:“徐名乾學(xué),字原一,庚戌探花及弟,官贊善。與弟果亭、立齋,并以文章顯名當(dāng)世,時號‘三徐’?!?/p>
[三]立齋學(xué)士:即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肅,號立齋(一說建齋)。江蘇昆山人。徐乾學(xué)弟。順治十六年(1659)進(jìn)士第一,順治帝稱其為“佳狀元”。著有《含經(jīng)堂集》等。
[四]卜晝不卜夜:《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卜晝卜夜,猶言整日整夜。形容夜以繼日地宴樂無度。卜,占卜。此處指晝可飲酒,夜飲則易入荒淫。
[五]淫奔:舊謂男女私相奔就,自行結(jié)合。多指女方往就男方?!对姟ね躏L(fēng)·大車序》:“禮義陵遲,男女淫奔。”孔穎達(dá)疏:“男女淫奔,謂男淫而女奔之也。”
[六]納賄:收受賄賂。
[七]胾(zì):切成大塊的肉。
1.2 陶晚聞[一]初謁蔡聞之[二],聞之問《詩·民勞》篇[三],晚聞逡巡[四]未對。聞之曰:“此詩重戒‘詭隨’[五],八章中獨(dú)此句不變?!币驑O論“詭隨”之弊。聲色嚴(yán)厲,旁座悚然。
【原注】陶正靖字晚聞,官至太常。常熟人。
【新注】
[一]陶晚聞:陶正靖(1682—1745),字稚中、稚衷、柱中,號晚聞。江蘇常熟人。雍正八年(1730)進(jìn)士,授編修。著有《晚聞存稿》、《詩說》等。
[二]蔡聞之:蔡世遠(yuǎn)(1681—1734),字聞之,號梁村。福建漳浦縣下布人。因世居梁山,時人謂之“梁山先生”。著有《二希堂集》、《古文雅正》等。
[三]《詩·民勞》:《詩經(jīng)·大雅》詩篇。
[四]逡巡:這里指卻退,欲進(jìn)不進(jìn),遲疑不決貌。賈誼《新書·過秦論》:“逡巡而不敢進(jìn)?!?/p>
[五]詭隨:欺詐虛偽?!对娊?jīng)·大雅·民勞》篇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jǐn)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yuǎn)能邇,以定我王。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jǐn)惽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jǐn)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無縱詭隨,以謹(jǐn)丑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jǐn)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贝嗽姺参逭?,下言八章,不確。
1.3 劉霞仙[一]久在曾湘鄉(xiāng)[二]幕,屢欲薦之。霞仙曰:“漢代蕭、朱、王、貢[三],以轉(zhuǎn)相汲引[四]為賢,踵[五]戰(zhàn)國余習(xí)耳,非友道之正。士各有志,奚必以此相強(qiáng)?”湘鄉(xiāng)頷之。
【原注】曾國藩字滌生,湘鄉(xiāng)人,謚文正。〇劉蓉字霞仙,湘鄉(xiāng)人。后為胡林翼、駱秉章所薦,官至陜西巡撫。
【新注】
[一]劉霞仙:劉蓉(1816—1873),字孟容,號霞仙。湖南湘縣人。同治元年(1862)任陜西巡撫。曾國藩《養(yǎng)晦堂記》稱:“吾友劉君孟容,湛默而嚴(yán)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壯歲,則已泊然而外富貴矣。既而察物觀變,又能外乎名譽(yù)。”著有《思辨錄疑義》等。
[二]曾湘鄉(xiāng):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有清一代杰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因系湖南湘鄉(xiāng)(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人,故稱。
[三]蕭、朱、王、貢:蕭、朱,即西漢時人蕭育和朱博,兩人始為好友,后有隙,終成仇人。王、貢,指王陽與貢公?!稘h書·蕭望之列傳附蕭育傳》:“(蕭)育為人嚴(yán)猛尚威,居官數(shù)免,稀遷。少與陳咸、朱博為友,著聞當(dāng)世。往者有王陽、貢公,故長安語曰‘蕭、朱結(jié)綬,王、貢彈冠’,言其相薦達(dá)也。”
[四]汲引:引薦;提拔?!稘h書·劉向傳》:“禹稷與皋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p>
[五]踵:腳后跟。此指追隨、效仿。
1.4 葉子吉[一]才余于位,德余于才,為仁皇[二]所知。既予告[三],被怨家訐居鄉(xiāng)不法[四]。帝命蘇撫田雯[五]察之。雯奏失實,帝曰:“朕固知葉方藹不爾[六]也?!睂⒄倨穑釟{[七]。
【原注】葉方藹字子吉,號讱庵,昆山人。謚文敏。〇田雯字綸霞,號山蔃,又號漪亭。德州人。官至侍郎。
【新注】
[一]葉子吉:葉方靄(?—1682),字子吉,號讱庵。江蘇昆山人。明葉盛六世孫,崇禎進(jìn)士、太常寺卿葉重華第四子。順治十六年(1659)進(jìn)士。著有《讀書齋偶存稿》。
[二]仁皇:指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謚號為“合天弘運(yùn)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簡稱仁皇。
[三]予告:漢代官吏休假稱“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經(jīng)考課居最,法令可帶職休假,則稱予告。后官員因老、病休致,亦稱予告。
[四]被怨家訐居鄉(xiāng)不法:猶言被仇家構(gòu)陷,言其居鄉(xiāng)有不法之事。訐,攻擊,告發(fā)。
[五]田雯(1635—1704):字紫綸,一字子綸,亦字綸霞,號漪亭,自號山姜子,晚號蒙齋。山東德州人??滴跞辏?664)進(jìn)士。著有《山姜詩選》等。
[六]不爾:猶言不至如此也。
[七]遽歿:遽,倉促,驟然;歿,死亡。
1.5 張鵬翼[一]自治嚴(yán)整,雖盛暑不袒裼[二]。事親至孝。所居鄉(xiāng)曰新泉,男女咸感美化。行分二橋,道不拾遺,市中交易相讓。蔡聞之稱其醇學(xué)[三],書以表其閭[四]。
【原注】張鵬翼字貽山,河南光山人。〇蔡世遠(yuǎn)字聞之,號梁村,漳浦人。官至禮部侍郎,謚文勤。
【新注】
[一]張鵬翼(1633—1715):字蜚子,晚號警庵。福建連城新泉(今屬龍巖市)人。著有《理學(xué)入門》、《警世格言》等。夏敬觀原注“張鵬翼字貽山,河南光山人”,又謂“所居鄉(xiāng)曰新泉”云云,或即同一人。
[二]袒裼:脫去上衣,裸露肢體。亦作襢裼。
[三]醇學(xué):學(xué)識純正。
[四]閭:里巷的門。
1.6 方觀承[一]五十尚無子,買妾江寧[二],將筮日[三]納之。見女所攜有故人詩冊,詰之,女祖父也。方曰:“吾少時與若祖聯(lián)社[四],安得納若孫?”因資遣嫁之。別置一妾,后生子維甸[五],遂邁跡[六]。
【原注】〇方觀承,字宜田,又字遐榖,號問亭,桐城人。累官至直隸總督,謚恪敏。有《述本堂集》、《燕香集》、《問亭集》。〇維甸字南耦,號葆巖,乾隆進(jìn)士。幼時純皇曾抱至膝前,解金絲配囊與之。官至閩浙總督,移直隸總督。謚勤襄,有《心蘭室稿》。
【新注】
[一]方觀承(1696—1768):字遐谷,號問亭。安徽桐城人。精通經(jīng)史,著有《述本堂詩》、《宜田匯稿》等。
[二]江寧:即江寧府,今江蘇南京。
[三]筮日:行卜筮禮儀之當(dāng)日。筮,古代用蓍草占卦:“龜為卜,策為筮”。筮日,亦可理解為占擇吉日。
[四]聯(lián)社:舊時文人結(jié)成的詩詞唱和的社團(tuán)。
[五]方維甸(1759—1815):字南耦,號葆巖,方觀承子。安徽桐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jìn)士。以吏部主事隨大學(xué)士??蛋渤稣髋_灣。
[六]邁跡:開創(chuàng)事業(yè)之意?!渡袝げ讨僦罚骸盃柲诉~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
1.7 湯斌[一]初自監(jiān)司陳情,乞許終養(yǎng),乃授徒梁、宋間[二]。聞孫奇逢[三]講學(xué)夏峰[四],造門問道,讀書十年,然后復(fù)出。
【原注】〇湯斌字孔伯,號荊峴,又號潛庵,睢州人。〇孫奇逢,字啟泰,號鐘元,容城人,學(xué)者稱夏峰先生。
【新注】
[一]湯斌(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人。從孫奇逢學(xué)。官至工部尚書。為官清正廉明,所到之處弊絕風(fēng)清,政績斐然,被尊為“理學(xué)名臣”。卒后入賢良祠。著有《湯子遺書》。
[二]梁、宋間:蓋指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
[三]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又字鐘元。號歲寒老人。河北容城人。入清不仕,聚徒授業(yè)。居夏峰二十五年,屢征不起,時稱夏峰先生。治學(xué)本象山、陽明,以慎獨(dú)為宗,實用為要,發(fā)明義理,切近人事。著有《漢易大旨》、《理學(xué)傳心纂》等。
[四]夏峰:地名。在今河南、河北交界之蘇門山一帶。夏峰本是蘇門諸峰之一,原歸清工部郎馬光裕所有。孫奇逢南遷百泉書院后,馬仰慕其才學(xué),將夏峰之田地房屋贈與孫。
1.8 孫夏峰[一]講學(xué)蘇門,為北學(xué);黃梨洲[二]往來明越間,為南學(xué);李二曲[三]教授關(guān)中,為關(guān)學(xué)。
【原注】〇黃宗羲字太沖,號梨洲,余姚人。〇李容,字中孚,盩厔[四]人,人稱二曲先生。
【新注】
[一]孫夏峰:即孫奇逢。生平見1.7注。
[二]黃梨洲: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等,人稱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為學(xué)宗劉宗周,以“慎獨(dú)”為宗,實踐為主。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有《明儒學(xué)案》、《宋元學(xué)案》(全祖望補(bǔ)足)、《明夷待訪錄》等。
[三]李二曲(1627—1705):名颙,字中孚,號二曲。陜西周至人。曾講學(xué)江南,門徒甚眾。后主講關(guān)中書院,與孫奇逢、黃宗羲并稱三大儒。重實學(xué),倡“明體適用”。著有《四書反身錄》、《二曲集》等。
[四]盩厔(zhōu zhì):縣名,今作周至,在陜西省。
1.9 朱士彥[一]為冢宰[二],語人曰:“余生平過人,惟‘見得定,守得定’六字。異日得謚為‘定’,足矣!”比薨,曷[三]名文定。一時咸服帝之知人,彥之自信。
【原注】朱士彥字休承,號郁文,又號詠齋,寶應(yīng)人。謚文定。
【新注】
[一]朱士彥(?—1838):字修承,號郁文,又號詠齋。江蘇寶應(yīng)人。嘉慶進(jìn)士。歷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諸部尚書。熟悉河工事務(wù),曾參與編纂《國史·河渠志》。
[二]冢宰:周官名。為六卿之首,亦稱太宰。后亦稱吏部尚書為冢宰。
[三]曷:疑當(dāng)作“果”字。
1.10 姜西溟[一]客中州,母病黃,思啖梨不得[二]。西溟夢食大梨,甘之,欲遺[三]母,遽醒,乃賦《夢梨詩》寄弟[四]。
【原注】姜宸英字西溟,慈溪人,號湛園。
【新注】
[一]姜西溟: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慈溪人。明末諸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十歲始中進(jìn)士。著有《湛園集》、《葦間集》等。
[二]病黃:疑為黃疸病。馬文飛《食物療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一書載:“治黃疸?。貉├妫磧羟衅?,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個,1日3次?!鄙w梨子能清熱、解毒、消痰也。
[三]遺(wèi):贈送。
[四]此事亦見橫香室主人《清朝藝苑》:“西溟先生生性敦敏。詩文集中敘述家事,多纏綿懇摯之言。嘗客中州,夢食大梨而甘之,欲遺母不果,悵然而醒,因作《夢梨詩》寄兩弟。追溯月日,正其母病黃,思大梨,遍覓不得時也。陸橘孟筍,事異情同。純孝至此,猶不獲完發(fā)膚以終牖下,天乎?”文有異同,錄此以廣見聞。惜《夢梨詩》未見,待考。
1.11 王心敬[一]傳二曲[二]之學(xué),著《豐川集》,論選舉、讓兵[三]、馬政[四]、區(qū)田[五]、圃田[六]、井利[七]諸篇,精當(dāng)事理,名聞公卿間。蒲城新進(jìn)士應(yīng)廷試,鄂爾泰[八]因就問豐川安否,進(jìn)士不知為何許人。鄂笑曰:“若不知若鄉(xiāng)有豐川耶?”
【原注】〇王心敬,字爾輯,鄠縣人,號豐川。〇鄂爾泰字毅庵,滿州人。官至保和殿大學(xué)士,謚文端。著有《西林遺稿》。
【新注】
[一]王心敬(1656—1738):字爾緝,號豐川,學(xué)者稱豐川先生。陜西鄠縣人。屢征不仕。陳詵(1642—1722)撫鄂,聘主講江漢書院。著有《詩說》、《尚書質(zhì)疑》等。
[二]二曲:即李颙。生平見1.8注。
[三]選舉、讓兵:蓋指選拔官吏、治理軍隊之原則與方法。
[四]馬政:指對官用馬匹之牧養(yǎng)﹑訓(xùn)練﹑使用和采購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抖Y記·月令》:“是月也(指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xí)五戎,班馬政?!编嵭ⅲ骸榜R政,謂養(yǎng)馬之政教也。”
[五]區(qū)(ōu)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離開挖溝穴,將種子播入其間的一種農(nóng)作法。
[六]圃田:種植果木瓜菜的園地。元王禎《農(nóng)書》卷十一:“圃田,種蔬果之田也?!?/p>
[七]井利:猶言水利。
[八]鄂爾泰(1677—1745):字毅庵。滿洲鑲藍(lán)旗人,西林覺羅氏,康熙間舉人。任內(nèi)務(wù)府員外郎。雍正間官至軍機(jī)大臣。世宗死,受遺命與張廷玉等輔政,總理事務(wù),加至太保。乾隆十年(1745)以病解職。
1.12 張沐[一]治內(nèi)黃[二],湯斌[三]過縣,與語,大悅,曰:“仲誠腳踏實地,學(xué)以主敬為功,治《易》有心得,當(dāng)代大儒也?!便搴笾钨Y縣[四]如內(nèi)黃。主游梁書院[五],辟“白龜圃”[六]以教學(xué)者。人稱“蔡夫子”[七]。
【原注】張沐字仲誠,上蔡人。
【新注】
[一]張沐(1630—1712):字仲誠,號起庵。河南上蔡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jìn)士??滴踉辏?662),授直隸內(nèi)黃知縣。為官講學(xué)數(shù)十年,清正廉潔,兩袖清風(fēng),不置田舍。著有《四書疏略》、《五經(jīng)疏略》等。
[二]內(nèi)黃:縣名,今屬河南安陽。
[三]湯斌:生平見1.7注。
[四]資縣:縣名,即今四川資陽。
[五]游梁書院:位于河南開封,亦稱汴梁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初以“孟子見梁惠王”之典建游梁祠祀孟子及先賢。順治十二年(1655),移建于新府學(xué)明倫堂之后,名游梁書院??滴跞辏?694),布政使李國亮捐款擴(kuò)建,聘張沐主講書院。張沐修訂學(xué)規(guī),倡明理學(xué),著《游梁書院講語》,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道光間廢,僅存游梁祠耳。
[六]白龜圃:張沐晚年在家鄉(xiāng)上蔡白龜廟創(chuàng)辦的學(xué)堂。
[七]蔡夫子:亦作“上蔡夫子”。
1.13 年大將軍[一]既伏誅,父遐齡[二],年八十余,法當(dāng)從坐。九卿俱畫諾[三],朱軾[四]獨(dú)否。帝責(zé)問軾,軾對曰:“子有罪,刑及父,非法也。臣見遐齡訓(xùn)子書,詞嚴(yán)義正,羹堯不從,故陷于罪。罪在子,不在父。”帝是之,遐齡竟免。
【原注】〇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廣寧人。梁章鉅《歸田瑣記》云:“年羹堯父遐齡,湖北巡撫。羹堯以康熙三十九年翰林出身,歷充四川廣東試差,不十年,擢為四川巡撫。西藏軍興,請親赴松潘協(xié)理軍務(wù)。以功晉四川總督,旋授定西將軍。西藏平,入覲,賜弓矢,授四川陜西總督,封三等公,加太保。青海軍興,授撫遠(yuǎn)大將軍,督奮威將軍岳鐘琪進(jìn)剿?!?/p>
【新注】
[一]年大將軍:年羹堯(1679—1726),字亮工,號雙峰。懷遠(yuǎn)(今屬安徽)人,后改隸漢軍鑲黃旗。官至川陜總督、撫遠(yuǎn)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為人有雄才大略,屢建戰(zhàn)功,曾配合各軍平西藏之亂,又率軍平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四年(1726),為雍正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
[二]年遐齡:康熙朝大臣,年羹堯、雍正朝敦肅皇貴妃之父。歷工部侍郎、兵部左侍郎、湖廣巡撫,雍正年間封一等公,加太傅銜。
[三]畫諾:在文書上簽字,表示同意照辦。
[四]朱軾(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蘇,號可亭,謚文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jìn)士。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乾隆帝師。著有《周禮注解》等。
1.14 施虹玉[一]曰:“學(xué)者當(dāng)以九容[二]養(yǎng)外,九思[三]養(yǎng)內(nèi)?!?/p>
【原注】施璜,字虹玉,休寧人。吳德旋《初月樓聞見錄》云:“璜與孝感熊文端[四]論學(xué),尤相契。文端再相,璜貽書曰:‘國家歲漕東南粟輸京師,累費(fèi)巨萬,如使畿甸及中州齊晉之地,相水地以興稻田,則百萬之粟,可取之如反掌也?!?/p>
【新注】
[一]施虹玉:施璜(?—1706),字虹玉,號誠齋。安徽休寧人。與同州吳曰慎等會講紫陽書院,學(xué)者宗之。著有《誠齋文集》、《思誠錄》等。
[二]九容:舊稱君子修身處世應(yīng)有的九種姿容?!抖Y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燕居告溫溫。”
[三]九思:《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p>
[四]熊文端:即熊賜履。生平見6.15注。
1.15 魏象樞[一]言:“學(xué)問必從忠恕[二]入?!蓖翮?sup>[三]問曰:“毋自欺[四]何如?”魏曰:“此是‘忠恕義疏’[五]耳。”
【原注】〇魏象樞,字環(huán)極,號庸齋,蔚州人,晚以賜額號寒松老人。謚果敏。〇汪琬,字苕文,號鈍翁,長洲人。退居堯峰二十余年,人皆稱堯峰先生。
【補(bǔ)注】
王漁洋《池北偶談》云:“魏尚書著有《庸齋閑話》,與薛文清《讀書錄》同旨。”
【新注】
[一]魏象樞(1617—1687):字環(huán)極(一作環(huán)溪),號庸齋,又號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縣)人。順治三年(1646)進(jìn)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為官清正廉潔,為學(xué)篤實無欺。嘗自題對聯(lián)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fù)民即負(fù)國,何忍負(fù)之?!敝小逗商眉?、《寒松堂詩集》等。
[二]忠?。嚎组T“一以貫之”之道?!墩撜Z·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敝祆洹墩撜Z集注》釋“忠恕”云:“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逼湟套釉唬骸耙约杭拔?,仁也;推己及物,恕也?!敝宜≈缹嵖组T為學(xué)之重要心法,孟子的“心性”之學(xué)實由“忠恕”而來。
[三]汪琬(1624—1691):字苕文,號鈍庵,初號玉遮山樵,晚號堯峰,小字液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jìn)士。歷任戶部主事、刑部郎中、編修。倡樸學(xué),工散文,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堯峰詩文鈔》、《說鈴》等。
[四]“毋自欺”:此即儒家所倡“誠意”、“慎獨(dú)”之道。《禮記·大學(xué)》云:“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慊)。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五]“忠恕義疏”:義疏本指疏解經(jīng)義之書,如皇侃《論語義疏》﹑郝懿行《爾雅義疏》等。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釋佛典,后泛指補(bǔ)充和解釋舊注的疏證。此處意謂“毋自欺”三字實乃“忠恕”之最佳詮釋也。
1.16 吳賡枚[一]曰:“奮與憤盛衰之本,勤與惰成敗之原,貪與廉得失之林,寬與虐恩怨之府,靜與躁壽夭之征,忍與激安危之券,謙與盈禍福之門,敬與肆存亡之界?!?sup>[二]
【原注】吳賡枚,字登虞,號春麓,桐城人。
【新注】
[一]吳賡枚:字郭虞,號春麓。安徽桐城人。嘉慶四年(1799)進(jìn)士。官至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后主講安慶書院,以理學(xué)名家。著有《吳御史奏稿》、《惜陰書屋文集》等。
[二]“奮與憤盛衰之本”等八句:意為奮發(fā)有為與憤懥怨怒,勤勉精進(jìn)與怠惰氣餒,是事業(yè)興盛與衰敗的本原;貪得無厭與廉潔自守,寬容慈惠與暴虐殘忍,是得失成毀與恩怨向背的源頭;虛靜無為和狂躁暴戾,是年齡壽考與早夭的征兆;忍辱負(fù)重和激烈沖動,是通向榮辱安危的憑證;謙益滿虧、否極泰來,是朝向福祿或禍殃的門戶;慎獨(dú)誠敬和荒淫恣肆,是判別一個人生存與死亡的界限。
1.17 湯斌侍直[一]。帝[二]命錄詩文進(jìn)覽,有“年少才將盡[三],憂多道轉(zhuǎn)親”語,帝思久之,曰:“何謂‘憂多道轉(zhuǎn)親’?”斌曰:“臣幼遭亂難,半生在憂患中,隨事體念[四],道理轉(zhuǎn)覺親切。”
【原注】《池北偶談》云:“湯潛庵夢登高山,忽一人自后越之,湯繼之至山巔,一室壁懸《麻姑仙壇記》。既覺,不知所謂。癸亥臘月,閣學(xué)缺出,特用右庶子王儼齋。甲子二月,閣學(xué)復(fù)缺,湯遂繼擢。上官曰:‘適某督撫疏內(nèi)有蔡姓名經(jīng)者。’宛平王相公[五]笑云:‘蔡京,宋奸臣,胡同其音?’高陽李相公曰:‘此乃《麻姑仙壇記》中蔡經(jīng)耳?!瘻勚と?。事之前定如此?!?/p>
【新注】
[一]侍直:在宮廷內(nèi)伺候聽命或值夜。
[二]帝:指康熙帝?;蚣礈笕味Y部尚書時事。
[三]才將盡:此用“江郎才盡”之典。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吞綉阎?,得五色筆授之。而后為詩,不復(fù)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p>
[四]隨事體念:隨所歷憂患,不斷體驗思考,念茲在茲,方有“轉(zhuǎn)親”之悟。
[五]王相公:即王熙。生平見6.15注。
1.18 曾湘鄉(xiāng)[一]曰:“吾輩欲法孔孟,固將取其道與文[二]而并學(xué)之?!眲⑾枷?sup>[三]則專主道德,謂:“德至,文將不期而自工[四]?!?/p>
【新注】
[一]曾湘鄉(xiāng):即曾國藩。生平見1.3注。
[二]道與文:道,蓋指孔孟之仁、義、禮、智、信、直、孝、悌、忠、恕、誠、敬之道也;文,即《詩》、《書》、《禮》、《樂》及《論語·先進(jìn)篇》所謂“文學(xué)”、子貢所謂“夫子之文章”也。又孔子謂:“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保ā队阂病罚爸居诘?,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保ā妒龆罚┤豢酌纤^道,關(guān)鍵在于“行”,夫子言:“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贝酥^也。
[三]劉霞仙:即劉蓉。生平見1.3注。
[四]“德至”句:言道德乃文章之本,本立而道生,道德一旦確立,文章自然漸入佳境。此正夫子所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論語·憲問》),亦通常所謂“道德文章”之旨也。
1.19 蔡以臺[一]貧無以為養(yǎng),將鬻[二]其妻,妻不忍拂[三],請行。抵富家,白其故,乞執(zhí)爨[四]。富家感動,遂如恉[五]。一日,召墨客[六]入,適遇爨婦,相對泣。富家詰[七]知客即蔡,乃送還。后魁天下[八]。每道其事,激勵寒畯[九],不以為諱。
【原注】蔡以臺,字季實,號蘭圃,嘉善人。
【新注】
[一]蔡以臺(1729—?):字季實,號蘭圃。楓涇南鎮(zhèn)(今屬上海金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狀元。著有《觀光集》、《南巡盛典》等。
[二]鬻:賣。
[三]拂:違背,拂逆。
[四]執(zhí)爨(cuàn):司炊事。爨,燒火做飯。
[五]恉(zhǐ):同“旨”,意旨,意圖。
[六]墨客:文人通稱。此蓋指以文墨為生者。
[七]詰:追問。
[八]魁天下:指蔡以臺科舉奪魁。乾隆二十二年(1757),蔡參加丁丑科會試,一舉奪魁,成為會元;同年四月二十六日殿試,又大魁天下,系有清一代第四十六位狀元。
[九]寒畯(jùn):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之人。畯,通“俊”。
1.20 勒保[一]征南籠p苗[二],舒位[三]為王朝梧[四]幕客,勒見位契賞,與計軍事。p苗平,勒移督川,為經(jīng)略[五],率三省兵攻白蓮教[六],因與位約曰:“子之才,傅修期[七]、駱賓王[八]流也。從我游,軍蕆[九],治中別駕[十],所以煩士元[十一]者,在吾,無憂。”位以母老思?xì)w,辭曰:“昔太真絕裾[十二],為論史者所惜,吾豈以五品官[十三]而置七旬垂白之老母于八千里外乎?”遂謝[十四]勒歸。
【原注】〇勒保,字宜軒,滿洲鑲紅旗人。累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封威勤伯。謚文襄。〇舒位,字鐵云,大興人,終于舉人,不仕。陸敬安《冷廬雜識》云:“舒鐵云,寓吾里香恩橋,偶與友人書云:‘比張融之居建業(yè),彼尚多此一舟;若相如之返成都,我并無其四壁?!蚯帻S觀察見之,即以南花橋老屋借居,且寓書曰:‘但住無妨,且行弗顧,所愿泥金之捷,先賁蓬門耳?!?/p>
【新注】
[一]勒保(1739—1819):費(fèi)莫氏,字宜軒。滿洲鑲紅旗人。大學(xué)士溫福子,清朝名將。
[二]南籠p苗:嘉慶二年(1797),貴州南籠p苗在布依族人王囊仙、韋朝元領(lǐng)導(dǎo)下發(fā)起反清起事,后被鎮(zhèn)壓。南籠,廳府名??滴醵迥辏?686)改安籠所置廳,雍正五年(1727)升為府。治所在今安龍縣。嘉慶二年(1797)改興義府。
[三]舒位(1765—1816):字立人,號鐵云,小字犀禪。直隸大興(今屬北京市)人,生長于吳縣(今江蘇蘇州)。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從黔西道王朝梧至貴州,為治文書。著有《瓶水齋詩集》、《乾嘉詩壇點(diǎn)將錄》等。
[四]王朝梧:字蔗園,號疏雨。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乾嘉時人。嘉慶時任河北河間府太守,曾帶兵入貴州平定南籠p苗之亂。
[五]經(jīng)略:官名。南北朝時曾設(shè)經(jīng)略之職,唐初邊州置經(jīng)略使,宋置經(jīng)略安撫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簡稱“經(jīng)略”。明及清初有重要軍事任務(wù)時特設(shè)經(jīng)略,職位在總督之上。
[六]白蓮教:源于南宋佛教的一支,崇奉彌勒佛,傳說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由茅子元創(chuàng)立佛教分支白蓮宗,元明清三代在民間流行,后逐漸演化為民間社群組織白蓮教。嘉慶年間(1796—1820)白蓮教與地方民眾結(jié)合,引發(fā)川楚教亂,頗傷清朝國力。
[七]傅修期:傅永(434—516),字修期。北魏清河(今山東臨清)人。能以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馳騁。王肅之任豫州刺史,以傅永為建武將軍、平南長史。
[八]駱賓王(619?—687?):初唐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傅修期、駱賓王皆為屬官之杰出者,勒保以此贊舒位,意在接引。
[九]蕆(chǎn):完成,解決。此指戰(zhàn)事結(jié)束。
[十]治中別駕:古時州府長官的屬官,是州長官的主要助手,在從事中地位最高。
[十一]士元:龐統(tǒng)(179—214),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劉備重要謀士,才智與諸葛亮齊名,官拜軍師中郎將。
[十二]太真絕裾:典出《世說新語·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jìn)。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币驗榇耸拢瑴貚恢辈粸檩浾撛?,被認(rèn)為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世說新語·品藻》)。溫嶠(288—329),字太真。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晉政治家。永嘉間,曾作為劉琨信使南渡,東晉初歷任顯職。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晉成帝時歷任江州刺史、驃騎將軍、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卒贈侍中大將軍,使持節(jié),謚曰忠武。
[十三]五品官:治中別駕品級約為正五品。
[十四]謝:辭也。
1.21 方舟與弟苞[一],幼同臥起,稍長,奔四方。苞歸,舟嘗在外。舟歸,苞嘗在外[二]。舟謂弟曰:“吾兄弟得嘗家居,俾[三]父母無離別憂。春秋佳日,與二三同好步北山,徘徊墟莽間,候暝而歸,吾愿足矣?!?sup>[四]
【原注】方舟,字伯川,諸生。〇苞,字靈皋,號望溪,桐城人。官至侍郎。著有《望溪全集》。
【新注】
[一]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桐城派散文創(chuàng)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著有《周官集注》、《周官析疑》等。另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傳世。方舟。參原注。
[二]苞歸,舟嘗在外。舟歸,苞嘗在外:蓋“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之意也。然若改為“舟嘗在外,則苞歸;苞嘗在外,則舟歸”,于義為佳。
[三]俾:使。
[四]按:“春秋佳日”數(shù)句,頗有《論語·先進(jìn)》“暮春者”數(shù)句之況味也。
1.22 魏伯子[一]曰:“積勞可以當(dāng)病,積懼可以當(dāng)災(zāi),積勤可以當(dāng)智謀?!?sup>
【補(bǔ)注】魏伯子,名際瑞,字善伯。
【新注】
[一]魏伯子:魏際瑞(1620—1677),原名祥,字善伯,人稱伯子先生。江西寧都縣城人。明諸生,與弟魏禧、魏禮合稱“寧都三魏”??滴跏辏?677)奉清帥哲爾肯命說降吳三桂將韓大任,被殺。著有《魏伯子文集》。
1.23 魏叔子[一]曰:“今之學(xué)者,必辟佛[二]以崇儒,其實世無真禪,那能害儒?”
【原注】魏叔子,名禧,字叔子,亦字冰叔,寧都人。與兄際瑞、弟禮,皆以文章稱,時號“三魏”??滴踔?,舉博學(xué)鴻詞,以疾辭。
【新注】
[一]魏叔子: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以古文名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魏叔子文集》。
[二]辟佛:即斥佛教,駁佛理。
1.24 或問梁玉繩[一]:“文至不可磨滅,似亦未可一概抹殺?!绷涸唬骸安蝗唬又?,以不磨滅為幸;非君子則以不磨滅為不幸。使后人一番瀏覽,一番譏嘲,不如磨滅之干凈!”
【原注】梁玉繩,字曜北,錢塘人。長于考訂,著《史記志疑》,閱時二十年而成。撰有《清白士集》。
【新注】
[一]梁玉繩(1716—1792):字曜北,號諫庵,又號清白士。浙江錢塘人。梁詩正之孫、梁同書嗣子。著有《史記志疑》、《瞥記》等。
1.25 錢民[一]從陸隴其[二]講學(xué),語多不合。陸怪問其所由,曰:“公從朱子入,民從孔子入耳?!?/p>
【原注】錢民字子仁,嘉定人。〇陸隴其,字稼書,平湖人。
【新注】
[一]錢民:字子仁,嘉定人。此則當(dāng)本自江藩《宋學(xué)淵源記》。
[二]陸隴其(1630—1692):原名龍其,因避諱改名隴其,譜名世穮,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學(xué)者謂之當(dāng)湖先生。康熙九年(1670)進(jìn)士。學(xué)術(shù)專宗朱熹,排斥陸、王,被清廷譽(yù)為“本朝理學(xué)儒臣第一”。卒謚清獻(xiàn)。著有《困勉錄》、《讀書志疑》等。
1.26 韓孔當(dāng)[一]復(fù)姚江書院,沈求如[二]年已八十,必一再至,為諸生設(shè)講。邵廷采[三]時立階下,聽久之,執(zhí)所業(yè)《尚書》進(jìn),曰:“孩提不學(xué)不慮[四],堯舜不思不勉[五]。”求如嘆曰:“孺子良知[六]矣!能敬以恕[七],吾何加焉?!?/p>
【原注】韓孔當(dāng),字仁父,余姚人。〇沈求如名國謨,余姚人。
【補(bǔ)注】邵廷采,字念魯,余姚人。
【新注】
[一]韓孔當(dāng)(1599—1671):字仁甫。浙江余姚人。姚江書院第二代主講。
[二]沈求如:沈國謨(1575—1656),字叔則,號求如,晚年居住橫岙之石浪山,又號石浪老樵。晚明著名王學(xué)傳人,姚江書院首創(chuàng)者。
[三]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魯。余姚城區(qū)人,屢試不第,遂專心治學(xué)。著有《思復(fù)堂文集》、《東南紀(jì)事》、《西南紀(jì)事》等。
[四]不學(xué)不慮:《孟子·盡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泵魍跏厝省秱髁?xí)錄》卷中:“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p>
[五]不思不勉:《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p>
[六]孺子良知:《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p>
[七]敬與?。杭凑\敬與忠恕,皆儒家修身工夫。
1.27 夏力恕[一]平易和樂,不立異同[二]。居上農(nóng)村,布袍竹杖,往來閭里,望若神仙。與田父野老煮茗道故,欣然忘倦。自比于農(nóng),學(xué)者稱為“澴農(nóng)先生”。
【原注】夏力恕,字觀川,孝感人,翰林院編修。
【新注】
[一]夏力恕:字觀川,晚號澴農(nóng)。湖北孝感人。康熙六十年(1721)進(jìn)士。后主講江漢書院。清代中期著名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與理學(xué)家。著有《杜詩增注》等。
[二]不立異同:不與別人爭論是非。異同,不一致,引申為反對。諸葛亮《前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28 魏環(huán)極[一]曰:“好名是學(xué)者病,是不學(xué)者藥。”
【原注】魏象樞字環(huán)極。王漁洋《池北偶談》云:“魏尚書所著有《庸齋閑話》,與薛文靖《讀書錄》同旨?!?sup>
【新注】
[一]魏環(huán)極:即魏象樞。生平見1.15注。
- 《德行》篇共二十八則,《青鶴雜志》共分四次連載:一至四則載第一期,五至十三則載第二期,十四至二十二則載第三期,二十三至二十八則載第四期(其中第二十二則“魏伯子曰”為夏氏增補(bǔ))?!堆哉Z》篇一至五則,亦載于第四期。
- “絳“,原作“鋒”,誤。
- 此“當(dāng)”字印倒。
- 立亝,即立齋。此為第一條補(bǔ)注。
- 以上四則刊于《青鶴》雜志創(chuàng)刊號(1932年11月),共三頁,第一頁是陳灨一《序》,題“清世說新語(一)未刊稿”,署“新建夏敬觀撰”。第二頁是“清世說新語目錄”,三十六門題目占去半頁,《德行》第一則亦占其半。第三頁錄余下三則。第四頁則有夏敬觀朱筆補(bǔ)一則:“魏環(huán)極曰:‘好名是學(xué)者病,是不學(xué)者藥。’”自注:“魏象樞字環(huán)極。王漁洋《池北偶談》云:‘魏尚書所著有《庸齋閑話》,與薛文靖《讀書錄》同旨。’”然此條又為作者朱筆所刪,補(bǔ)在《德行篇》之末。
- 感,原作“慼”,夏氏墨筆改訂。
- 以,原作“二”字,夏氏墨筆改訂。
- “李容”,當(dāng)作李颙。
- “蔚州人”三字為夏氏墨筆補(bǔ)注。
- “王漁洋《池北偶談》”后數(shù)句為墨筆補(bǔ)注。
- “登虞”,或為“郭虞”之誤。
- 原注作“蔡京”,推文義當(dāng)作“蔡經(jīng)”,今改之。
- “自工”,原作“自立”,夏氏墨筆改“立”為“工”,今從之。
- “駱賓王”,原作“駱賓”,墨筆補(bǔ)“王”字。
- 原文作“從我游軍,蕆治中別駕”,墨筆于“游”、“蕆”下斷句,于義為安,今從之。
- 此句標(biāo)點(diǎn)有墨筆修正,原作“所以煩士元者在,吾無憂”。
- 原文在“辭”后下句,墨筆改作“位以母老思?xì)w,辭曰”云云。今從改。
- 此則原本所無,為夏氏墨筆增補(bǔ),今入正文。
- 此注亦為夏氏墨筆增補(bǔ)。
- “佛”原作“紼”,誤,夏氏以“△”標(biāo)出,今改之。
- 此句下本有“有詩文集及《左傳經(jīng)世》”九字,為夏氏墨筆所刪。
- “不”字本無,后為墨筆所補(bǔ)。
- “邵廷采”一則系夏氏墨筆補(bǔ)注。
- “澴農(nóng)”,原作“環(huán)農(nóng)”,夏氏墨筆所改。
- “是”字前衍一“病”字,夏氏墨筆刪之。
- 此注本無,今將1.4則后補(bǔ)注內(nèi)容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