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一首
(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州市惠陽區(qū))人。中國國民黨左派領(lǐng)袖、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qū)。1925年8月20日被國民黨右派刺殺。
訣醒女、承兒[1]
女勿悲,兒勿啼,阿爹去矣不言歸。
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兒惜身體。
欲要阿爹樂,阿女阿兒勤苦學(xué)。
阿爹苦樂與前同,只欠從前一軀殼。
軀殼本是臭皮囊[2],百歲會當(dāng)委溝壑[3]。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4]。
尚有一言須記取:留汝哀思事母親。
【注釋】
[1]這首詩寫于1922年。1922年6月14日,廖仲愷被陳炯明囚于廣州西郊石井兵工廠。兩天后,陳炯明公然背叛革命,挑起兵變,炮轟廣州總統(tǒng)府。廖仲愷聞訊,憂憤縈懷,遂將生死置之度外,后經(jīng)何香凝營救,始于8月19日脫險。被囚期間,廖寫詩贈夫人何香凝、女兒廖夢醒及兒子廖承志,這里選了用古風(fēng)寫給女兒、兒子的一首,原詩無題,題目為《新文學(xué)舊體詩選注》一書編者加。
[2]軀殼本是臭皮囊:軀殼,指身體。臭皮囊出自宋代劉克莊《寓言》一詩:“赤肉團(tuán)終當(dāng)敗壞,臭皮袋死尚貪癡?!边@一句是說,我這條命丟掉也不足惜。
[3]人就是活百年最終總要結(jié)束一生的。委,丟棄;溝壑,山溝,指葬身之處。
[4]日新:語出《大學(xué)》,即通過自身修養(yǎng)去“惡”從善。在這里是希望兒女不斷取得思想進(jìn)步。
【說明】
因?yàn)槭菍懡o一雙小兒女的,必須采用常語寫詩。囑咐兒女最重要的莫過“人生最重是精神”一句,人若無精神境界追求,此人必俗,必墮落。后來毛澤東也說過“人總是要有一點(diǎn)精神的”,看來老一輩革命家都重視這一點(diǎn)。以佛家解脫思想對待生死,未必對,也可能是局限,但卻反映出詩人堅(jiān)定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