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俠的精神

蔣勛說唐詩(修訂版) 作者:蔣勛 著


俠的精神

李世民身上有一種很奇怪的孤獨感。他開疆擴土,建立了偉大的功業(yè),被尊奉為“天可汗”。他一生最喜歡的居然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向往那種“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世界,希望回到南朝文人那種最放松、最無所追求的生命情調(diào),這是很荒謬的組合。曹操身上就已經(jīng)有這種兩極性。唐太宗寫過《溫泉銘》,書法很漂亮,他一生追求的就是王羲之的世界。這種復雜性構成了初唐時期很特殊的一種生命經(jīng)驗。我們忽然看到每一個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水到渠成的文字形式把內(nèi)心的生命經(jīng)驗完整地抒發(fā)出來,比如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們今天活著,不見得會覺得天地悠悠與我何干,可唐代詩人所體會到的宇宙意識是每個人都覺得天地悠悠與自己的生命有關。這是空間與時間的放大狀態(tài)。

從注重視覺經(jīng)驗和身體經(jīng)驗的“邊塞詩”,到書寫奢侈與華美的“貴游文學”,再到“俠”,是初唐文學的發(fā)展脈絡。初唐時候,最重要的生命風范就體現(xiàn)在“風塵三俠”身上。在唐傳奇里,虬髯客將資財贈與李靖和紅拂女,請他們幫助真命天子建功立業(yè),隨后瀟灑離去,這里面有一種俠的精神。肝膽相照,到現(xiàn)在還是武俠電影中讓人覺得很美的東西。該走的時候他就走了,沒有任何人世間的依戀。

俠的精神來自春秋戰(zhàn)國的墨家,在中央政權非常穩(wěn)定的時代是最受忌諱的。凡是俠大概都有動搖天下的可能性,所以中央政權很害怕俠??墒羌次恢暗奶铺?,身邊全是俠,他取得帝位以后這些人就離開了。他們覺得自己不是治國的人才,寧愿去浪跡天涯,這中間就有了美學意義。現(xiàn)在舞臺上有很多故事來自于《隋唐演義》,有一出戲叫《鎖五龍》,就是講幫助秦王李世民變成唐太宗的這些俠之間的某種生命關系,非常豪邁。俠的精神后來在李白身上也非常明顯,李白一生當中只希望變成兩種生命形態(tài):一個是仙,一個是俠。一方面,他每天在山上跑來跑去求仙,與煉丹的道士交往;一方面,他自己練劍,去結交俠士。從講究勤勞、節(jié)儉的農(nóng)業(yè)倫理去看李白,他全部不合格;可是流浪性的俠的生命經(jīng)驗慢慢累積起來,變成初唐共同的宇宙意識。

唐代是文學史上少有的一個時期,個人有機會把自己解放出來,而不再是被當作群體的角色看待,個人就是純粹的個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