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麗新世界》

一本書就是一個噴嚏:202部偉大作品如何誕生? 作者:杰克·格羅根 著


《美麗新世界》

阿道司·赫胥黎

1932

在小說處女作《克羅姆莊園的鉻黃》(Crome Yellow)中,阿道司·赫胥黎寫道:“沒有人類感情的一代將取代大自然原有的糟糕體系。在巨大的國家孵化器中,一排又一排的孕瓶將為這個世界提供需要的人口。家庭制度將會消失;社會最根本的基礎被侵蝕了,只能尋找新的地基。美麗又不負責任的輕佻愛神之子厄洛斯,將會如快樂放蕩的蝴蝶,在陽光普照的世界里,輕快地在花間飛舞。”這本書本身就是諷刺之作,而這段文字描繪的未來世界,更是和《美麗新世界》中的設定有著詭異的相似。

那時候的赫胥黎已經是個聲名卓著的雜志撰稿人、詩人和諷刺作家了?!睹利愋率澜纭愤@本反烏托邦小說,靈感來自H.G.威爾斯(H.G.Wells)[1]。其實,《美麗新世界》本來要成為威爾斯的《現代烏托邦》(A Modern Utopia)等作品的拙劣模仿之作。赫胥黎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提到,“抱著H.G.威爾斯的大腿,還挺開心的”,但之后卻“為自己的想法而激動,沉醉其中”。1931年他開始寫這本書,同年完成,其間一直在法國。不過,這本書的靈感大多來源于他海外旅行的經歷。

這本書把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寫成那個“世界國家”的某種神明,那里的人們掛在嘴邊的不是“我們的神”,而是“我們的福特”。赫胥黎之所以把福特寫進書里,應該可以追溯到他在菲律賓行船旅行的時候。那次旅行中,他偶遇了1922年出版的亨利·福特自傳《我的生活和工作》(My Life and Work)。這本書肯定是讓赫胥黎把福特寫進書里的原因之一,不過如果認為這自傳只對書中一個人物有影響,那就錯了。事實上,福特這本自傳很有可能影響了書中整個“世界國家”的性質。

《美麗新世界》中,還能清晰地看出很多來自作者其他經歷的影響。參觀英國一家化工廠時,赫胥黎看到“一個無計劃無條理的廣闊世界中,有一片純粹邏輯所組成的不合理的綠洲”,表示萬分驚訝。赫胥黎把這種“無條理”和他所觀察到的美國青年文化的種種特點(特別是20世紀20年代去舊金山旅行時的觀察所得)聯系起來。這種文化中的濫交、自由思想和消費主義都令他如鯁在喉,難以平復,所以他在小說中建立了一個“世界國家”,就是想要根除這種文化的存在。

[1] H.G. Wells,全名是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新聞記者、政治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創(chuàng)作了很多科幻小說,對20世紀的科幻小說領域影響深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