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在中國綿延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是一種主要根據(jù)書面考試來選拔人材的制度。毋庸贅言,在科舉時代,金榜題名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一大人生目標(biāo)。可以說,科舉制度奠定了中國知識人精神世界的基石。明清時代的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是八股文。當(dāng)時的人們,在八股文寫作的技巧問題上各持己見,展開了激烈交鋒。若將明清八股文比作一棵大樹,那么它并非只有一枝單調(diào)孤零的主干;在主干之外,尚有千姿百態(tài)的旁逸斜出——在科舉中,立意于儒家經(jīng)典的八股文寫作是考生的一項必備技能;除此以外,一種無關(guān)乎考試、游戲筆墨的八股文也悄然滋生。本章將嘗試解讀假托明代蘇州文人唐寅之名、以戲曲《西廂記》中的名句為題而寫作的一篇八股文。雖然唐寅并非此篇文章的真實作者,但他可能真的撰有西廂八股?;蛟S是他曾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經(jīng)歷過一段悲情往事,故而將胸中五味寄托于“筆墨煙波”之間。
一、科舉
自隋代(581—618)開科取士以來,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被正式廢止,在這大約一千三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根據(jù)書面考試來決定官僚任用的“科舉”制度始終綿延貫穿其間,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風(fēng)景。
早在實行科舉取士之前,中國就已然形成了以皇帝為頂點的政治體制。并非人人都可位居九五,一個本無皇位繼承權(quán)的人如果想要登上皇帝寶座,在多數(shù)情況下必須以武力推翻當(dāng)前王朝。而新王朝建立后,皇位也必須由開國皇帝之子孫來繼承。新王朝之建立、皇位之取得,無超凡卓絕力量無以為之,來之不易的江山豈可隨意拱手易為他姓,因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皇位繼承人必須是與開國皇帝有血緣關(guān)系者。
然而,國家政治體制的運作并非僅憑皇帝一人之力即可垂拱而治,還需要上至大臣、下至仆從的數(shù)量龐大的官吏隊伍之輔佐。雖然人們通常以“官吏”一詞對這個隊伍一言以蔽之,然而實際上“官”與“吏”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吏”是整理公文、計算稅金等專司實務(wù)人員,“官”則是在更高地位上決斷裁定事務(wù)者?!肮佟钡谋貍渌刭|(zhì)并非實務(wù)能力,而是出類拔萃的品格——具體而言,就是對于儒家經(jīng)典的精深理解以及卓越的文章寫作能力。
“官”肩負(fù)著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的重大責(zé)任,故而他們被賦予與此責(zé)任相稱的巨大權(quán)力與財力。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不少人皆汲汲于躋身官僚隊伍。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才可賦予其權(quán)力與財力?這是包括現(xiàn)代日本在內(nèi),古今中外政治制度之根本問題。
中國自古時開始,就未嘗停止對該問題之探索。在傳說中的圣天子堯、舜時代,即從全國遍尋人格卓絕者禪之以天子之位。堯、舜、禹三代之所以成為后世大力推崇和努力師法的時代,它們施行理想的統(tǒng)治者繼承制度當(dāng)是其中重要理由之一。而禹建立夏王朝后,即變?yōu)橛裳}來確定皇位繼承人。
漢代實行“鄉(xiāng)舉里選”,這是一種將地方社會上有聲望者推薦給中央政府的官僚選拔制度。而聲望之彰著多基于對雙親之孝行,所以在《后漢書》之“列傳”等典籍中,有不少形形色色帶有戲劇色彩、甚至可謂滑稽的極端的行孝方式之記載。
漢代之后的魏晉南北朝為門閥貴族時代。這個時代與日本的平安朝貴族時代一樣,權(quán)力、財產(chǎn)基本上通過血緣關(guān)系來繼承。司職人物評價的中正官推舉人材的“九品官人法”,其施行結(jié)果卻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語所云,當(dāng)時居高位者悉出名門。此外這一時代王朝頻繁更迭,之所以會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與貴族握有比皇帝更強(qiáng)大的實力不無關(guān)系。
圖1-1 科舉考場(南京江南貢院全景。中央為明遠(yuǎn)樓。江南貢院可同時容納二萬余名考生。本書所涉及的諸多文人如唐寅、陳繼儒、馮夢龍、冒襄、吳兆騫等均曾在此應(yīng)鄉(xiāng)試)
隋代結(jié)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為鞏固皇權(quán)、與貴族抗衡,皇帝理所當(dāng)然更愿意任用那些易于聽命、忠心效力于自己的臣下。正是在這一時代土壤中,孕育誕生了科舉制度。與之前由出身、門第等來決定官階相較,“科舉”通過書面考試來選拔人材,能更直接地考查出本人之能力,皇帝直屬的下臣集團(tuán)由是形成。
圖1-2 貢院內(nèi)部(南京貢院遺址?,F(xiàn)已建為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每位考生擁有獨立空間,然極為狹小??忌氝B續(xù)三日寢食于此,并交出考試答案)
順便插一段題外話,例如英國的劍橋大學(xué)和牛津大學(xué)等今日仍十分重視面試;與之相對,日本的大學(xué)則更重視書面考試(此或為中國大陸和臺灣、韓國等東亞國家和地區(qū)教育制度之一大特征)。兩者之差異頗值得玩味。
由于科舉不問門第、只要通過考試誰都可以為官,因而考生千軍萬馬都往這一獨木橋上擠也就是理所當(dāng)然之事了。為了網(wǎng)羅時代所需要的英才,進(jìn)行什么樣的考試便與某個時代的社會理想(或謂社會需要)緊密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例如在日本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中,英語成績占有很大的比重。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英語皆為必考科目。這與在當(dāng)今國際化社會中,意圖培養(yǎng)通曉英語之人材的社會理想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
總觀歷代科舉考試之科目,不難從中窺測出每個時代不同的社會理想。唐代的代表性文學(xué)體裁是詩。唐代詩歌之所以繁盛,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科舉考試中對詩歌創(chuàng)作極為重視。讀書人自小學(xué)習(xí)作詩是為了在科舉中上榜,至少或可說明與其他時代相比,在唐代文采斐然者正是社會之理想人材。宋代科舉則更重視策、論等議論文。這一時代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大量散文名家之誕生,科舉考試在背后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八股文
以儒教為國教的中國歷代王朝,選賢任能時注重的基本能力,就是正確理解儒家經(jīng)典,或者寫得優(yōu)美的詩文。將此二者同時納入到科舉中,肇始于明代初年所謂的“八股文”。在科舉制度發(fā)展成熟至頂峰的整個明清兩代,它一直是考試的基本方式。在大約六百年之久的時間里,無數(shù)人青燈黃卷、為之嘔心瀝血的,正是此八股文。
所謂八股文,是將儒家經(jīng)典的內(nèi)容以固定形式加以解說的文章。在以朱子學(xué)為正統(tǒng)的時代,“四書”之地位極高,在科舉中為必考科目(“五經(jīng)”為選考科目,只需選擇其一應(yīng)考即可)。“四書文”即從“四書”中抽出一句或一節(jié)作為問題出題,要求考生用四組長的對句解說這一句或一節(jié)之內(nèi)容。在解說時,必須將每個句子用朱子學(xué)進(jìn)行解釋。如果偏離了朱子學(xué),那么即使寫出了漂亮答案也難逃落第之命運。關(guān)于這四組對句,每組對句曰“比”,對句中的一個單句謂“股”,四比即為八股。這樣的解說似乎已經(jīng)比較清楚,但關(guān)于比和股,實際上在不少場合有全然反其意而用之的情況。本書暫且遵從將對句(二句)稱“股”、對句中之一個單句稱“比”的稱呼方式,另將對句之前半句呼作“出比”、后半句呼作“對比”。
經(jīng)書語句乃圣人之言。八股文就是要代圣人立言、以圣人口吻解說經(jīng)書語句。以四組長的對句來作文的形式,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對于圣人話語之規(guī)整性的體認(rèn)。
這里試舉一例屢屢被稱引的八股文——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中著錄的康熙十二年(1673)殿試狀元韓菼之作品(文字據(jù)《欽定本朝四書文》校訂)。該篇八股文可謂模范答案中的模范答案。
(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破題)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始微示之也。
(承題)蓋圣人之行藏,正不易窺,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言之矣。
(起講)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窺于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竟托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
(起股)回乎,人有積性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fā)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氣至廣,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xué)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出題)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虛股)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滯,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fù)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緩,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fù)泉石間人也。
(中股)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nèi)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xué)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fù)矣。竊念自窮本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為示之,今者轍環(huán)之際有微指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xué)之謂何,而此詣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zhì)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相發(fā)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過接)自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后股)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只自如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為我,爾亦得其為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yīng)以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shù)之先。此時我不執(zhí)其為我,爾亦不執(zhí)其為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收結(jié))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倍箷r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為問題,下文用起股、虛股、中股、后股四組對句說明其內(nèi)涵。暫且不論其文意,首先它形式上的整齊性就足讓人嘆為觀止。尤其令人感佩的是中股,一比(對句中的一句)竟長達(dá)七十八字。如此瑰奇并非得之于一朝一夕,而是中國讀書人從幼年開始即懸梁刺股勤加練習(xí)之果實。此外,引號“”中的部分為代圣人(孔子)立言之語。
中國的建筑物,多在其正面或內(nèi)部飾以對聯(lián)。從更深層的意蘊(yùn)上說,八股文或可謂扎根于中國人“對”的美學(xué)、左右均整的審美觀念。周作人在其《論八股文》一文中有云:
八股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承先啟后的一個大關(guān)鍵,假如想要研究或了解本國文學(xué)而不先明白八股文這東西,結(jié)果將一無所得,既不能通舊的傳統(tǒng)之極致,亦遂不能知新的反動之起源。
他在該文中明確指出了八股文乃“中國文化的結(jié)晶”。當(dāng)然也正如此處周作人所言“新的反動之起源”,八股文往往被認(rèn)為是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文章之代名詞。在近現(xiàn)代中國,諸如呆板、陳腐的“黨八股”之類一直是為人批判攻擊的眾矢之的。
三、唐寅
前文贅語千言,這里開始進(jìn)入正題。本章擬解讀的,是據(jù)傳為明代蘇州文人唐寅(字伯虎,號六如。1470—1523)所作的一篇八股文(后文將述及它實際乃假托唐寅之名的偽作)。然而它并非為科舉考試而作的八股文,而是一篇以當(dāng)時流行的戲曲——《西廂記》中一句唱詞為問題的游戲筆墨之作。八股取士的時代十分漫長,八股文寫作是當(dāng)時讀書人的一項必備技能,以此為戲作之材料者也并非鮮見。
圖1-3 唐寅(其上題有“唐解元像”)
自詡為“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的唐寅,因作為明末蘇州馮夢龍編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中所收《唐解元一笑姻緣》(《今古奇觀》亦收,題作《唐解元玩世出奇》)之故事主人公而婦孺皆知。某日,唐寅對一位蕩舟與他擦肩而過的美貌侍女一見鐘情。當(dāng)他得知她是無錫華學(xué)士家的侍女之后,便以塾師身份寄居于華家,最終抱得美人歸。正如此愛情故事所示,他是一個放浪形骸的浪漫文人,有不少風(fēng)流趣聞。唐寅之書畫現(xiàn)今存世者亦為數(shù)不少,而他最擅長的繪畫題材之一為仕女圖。他為《西廂記》之女主人公崔鶯鶯所繪的《鶯鶯遺照》,被飾于明末刊行的諸多《西廂記》版本卷首。以如此之唐寅為西廂文之作者,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圖1-4 《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緣》插圖
圖1-5 唐寅所繪崔鶯鶯畫像(據(jù)《盤薖碩人增改定本西廂記》)
四、《西廂記》
《西廂記》乃元代王實甫據(jù)唐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而作的一部戲曲。科舉考生張生赴都城長安應(yīng)試,途中借宿于黃河渡口蒲州(山西省)之普救寺。恰好宰相之千金崔鶯鶯也在寺內(nèi)。張生在佛殿上對崔鶯鶯一見鐘情。此后兩人雖歷經(jīng)重重波折,然在鶯鶯侍女紅娘的周旋幫助下,得以在佛門凈地數(shù)度幽會。在唐傳奇中,張生后來為科舉功名而將崔鶯鶯無情拋棄。《鶯鶯傳》末尾,作者元稹如此寫道:“時人多許張為善補(bǔ)過者?!?/p>
名門千金崔鶯鶯,自薦枕席與張生一夜共眠,但最終卻秋扇見捐,這樣的內(nèi)容顯然不能滿足中國讀者的口味?!段鲙洝分苯铀{(lán)本——金代《董解元西廂記》中,崔、張二人最終修得百年之好。崔鶯鶯之母親(即宰相夫人)起初對一介布衣的張生不屑一顧,不允許女兒和他成婚。最后兩人得成連理、以大團(tuán)圓結(jié)局,是因為張生在科舉中得中金榜。科舉及第,即意味著將來衣食官祿無憂。在中國的不少故事中,金榜題名往往是萬能的王牌。
漫步中國文學(xué)長廊,可以發(fā)現(xiàn)像《紅樓夢》這樣以悲劇結(jié)尾的作品,后來往往會有以大團(tuán)圓來結(jié)局的續(xù)作。然一般而言,續(xù)作很難超越最初之原作。而《西廂記》雖是由悲劇《鶯鶯傳》(當(dāng)然其作者未必認(rèn)識到此為悲?。┭茏兌鴣淼囊源髨F(tuán)圓結(jié)局的作品,卻是維持了高度文學(xué)性、絲毫不遜色于原作的少數(shù)佳構(gòu)之一。
《西廂記》本為元代時誕生的一部雜劇,至明代后期,它驟然風(fēng)行。據(jù)傳田章《增訂明刊元雜劇西廂記目錄》(東洋學(xué)文獻(xiàn)中心叢刊影印版之四,汲古書院,1979年)的統(tǒng)計,僅明代一朝就有六十六種《西廂記》版本。而八股文寫作的首要前提是其題目大家都耳熟能詳,“四書五經(jīng)”當(dāng)然毋庸贅言,《西廂記》也非常符合這一條件。其辭藻之華美富麗,亦同經(jīng)書形成鮮明對比,使人置身于一個不同于經(jīng)書的美不勝收的文學(xué)天地。
本章將要解讀的唐寅之八股文的問題是“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該句出自《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雁兒落】這支曲子。在此不妨先回顧《西廂記》的故事梗概。元雜劇在形式上一般為一本四折,即一部劇作由四個部分構(gòu)成;但《西廂記》卻屬例外,它是一部五本二十折的長篇之作。元雜劇原則上全劇由一人獨唱到底;然在長篇《西廂記》中,全劇并非由一人獨唱,而其第一本之四折均為張生所唱。
圖1-6 《西廂記》插圖(第一本第三折,鶯鶯與紅娘于庭園閑步。前方太湖石畔可見張生藏身其間。據(jù)《新校注古本西廂記》)
在第一折開頭的《楔子》中,夫人登場介紹自己。第一折為張生登場作自我介紹,他在和尚陪同下于寺中閑步之際,初見崔鶯鶯。第二折中,張生謁見法本長老,云自己欲暫時借宿于普救寺。他之所以企求寓居寺內(nèi),是因為對崔鶯鶯的愛慕和思念。因張生借宿的是寺院西側(cè)的廂房,故而該劇名曰《西廂記》(廂即房間)。隨后張生與崔鶯鶯婢女紅娘相遇,主動將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等告諸對方。第三折為張生窺見在花園散步的崔鶯鶯和紅娘,張生吟詩,崔鶯鶯以詩酬答之場面。然后就是第四折。二月十五日,寺中舉行法事。張生正在燒香之際,夫人與崔鶯鶯款步而來。和尚靈機(jī)一動,稱張生為自己故交,將他介紹給崔鶯鶯等人?,F(xiàn)將該部分原文依通行本王季思校注本(《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抄錄于下(王校本以明末凌濛初本為底本):
〔夫人引旦上云〕長老請拈香,小姐,卻走一遭。〔末做見科〕〔覷聰云〕為你志誠呵,神仙下降也?!猜斣啤尺@生卻早兩遭兒也?!材┏?/p>
【雁兒落】我則道這玉天仙離了碧霄,元來是可意種來清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
【得勝令】恰好似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妖嬈,滿面兒撲堆著俏;苗條,一團(tuán)兒衠是嬌。
五、托名唐寅之《西廂》八股
這支【雁兒落】的后兩句即此篇假托唐寅之名而作的八股文之題目。如前文所述,八股文為代圣人立言、將圣人話語內(nèi)容作詳細(xì)解說之文章。在這里,就要求作者代替張生將張生蘊(yùn)涵于該語句中的幽思隱情闡發(fā)出來。那么,該文作者寫出了一份什么樣的答案呢?首先不妨仿照上文韓菼之例,將全文分為若干段落抄錄于下:
圖1-7 《西廂記》八股文(據(jù)《雅趣藏書》)
唐寅《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
(破題)慕其貌之美者,轉(zhuǎn)慮身之難持焉。
(承題)夫張之身因崔之貌而多愁病耳。今一見之,能勿慮其難持哉?
(起講)若曰,天之于人,誠不可解也。以素所愛慕之人而邂逅相遇,情幾慰矣。然以素所愛慕之人而邂逅相遇,而情轉(zhuǎn)難持矣。何則?他鄉(xiāng)之客顧影堪憐一自籌焉,恐不足勝其如玉之美而徒辱多情之顧盼耳。彼來清醮者乃可意種也,而我亦何幸哉。
(起股)我之棲遲蕭寺也,亦謂柔荑凝脂、飄飄而欲仙者,不啻梅亭之艷妝也。他之貌足令我情牽耳。
我之佇立湖山也,亦謂螓首蛾眉、溶溶而疏倩者,不減海棠之睡足也。他之貌足令我意移耳。
(出題)而不圖他之貌竟傾國傾城如是也。
(虛股)今既覯止,而他之貌與我之身兩相值也,豈非天假之緣。
亦既見止,而我之身與他之貌不相間也,豈非兩美之合。
(過接)而我不誠幸也哉。雖然,其如我之多愁多病,何矣?
(中股)夫我之愁何自來也?婉孌季女,望之而心焉忉忉,愁不禁自此多矣。今佳冶窈窕覿面而相逢,向之眉上愁庶幾解乎。然而國色天香,楊妃醉容恐難比倫也。睠言顧之,則愁有悒悒而頻添者。夫以我多愁之身而值佳人之在望,其何以堪此乎?
我之病何自昉也?彼美淑姬,思之而勞心悄兮,病不覺自茲多矣。今秀質(zhì)芬芳聚處于一堂,余之心頭病庶有瘳乎。然而妒月羞花,吳宮舞女差堪上下也。薄言觀之,則病有懨懨而轉(zhuǎn)深者。夫以我多病之身而適玉人之遙臨,其何能自持乎?
(后股)前此梵王宮前凝眸一眺,未嘗親炙容光耳。茲之蹁躚而來者,幽揚(yáng)婉轉(zhuǎn),即欲不魂消而不得,非巫峽山頭,仿佛素娥之云雨。而我愁病孤蹤,怎敢比襄王之夢耶?
前此月下聯(lián)吟隔墻唱和,不過望見顏色耳。茲之裊娜而至者,容與淡雅,即欲不腸斷而不能,非王孫堂前,恍似文君之風(fēng)流。而我愁病微軀,怎能效司馬之跡耶?
(收結(jié))噫,貌傾城矣,傾國矣??梢夥N,何時得慰我愁而藥我病耶?
不知讀者讀畢全篇有何感受。各比達(dá)九十二字的“中股”,尤為精妙絕倫。此文不僅在形式上工巧整齊,而且頻頻使用各種典故,顯示出作者高超的修辭技巧。以下將逐段進(jìn)行分析品讀。
入題部分
(破題)慕其貌之美者,轉(zhuǎn)慮身之難持焉。
(承題)夫張之身因崔之貌而多愁病耳。今一見之,能勿慮其難持哉。
首先是“破題”與“承題”?!捌祁}”之“破”,義同“說破”、“看破”等“破”,是將問題句背后所隱含的核心思想言明挑破的一段。接下來的“承題”,則是承接“破題”之內(nèi)容,進(jìn)行更具體的闡釋。就該文而言,“承題”是將“破題”中抽象地作一般性論述的內(nèi)容依照《西廂記》進(jìn)行進(jìn)一步具體說明,點出張、崔之名。
圖1-8 《西廂記》插圖(第一本第四折,張生與崔鶯鶯于佛殿邂逅。右側(cè)佇立的三位女子,左為夫人,右為紅娘。八股文中所描寫的正是此場景。據(jù)《新校注古本西廂記》)
“破題”與“承題”并非以張生之口吻敘述,而是站在客觀的第三者立場上進(jìn)行闡述。
(起講)若曰,天之于人,誠不可解也。以素所愛慕之人而邂逅相遇,情幾慰矣。然以素所愛慕之人而邂逅相遇,而情轉(zhuǎn)難持矣。何則?他鄉(xiāng)之客顧影堪憐一自籌焉,恐不足勝其如玉之美而徒辱多情之顧盼耳。彼來清醮者乃可意種也,而我亦何幸哉。
“起講”正如其字面所示,為“若曰”以下部分之文字。從此處開始直至末尾皆為張生之言。本來與愛慕之人邂逅相逢該是何等欣喜之事,然而張生卻覺煎熬痛楚,何故也?這是因為與意中人驚世姿容相比,頓覺自己之土木形骸委實相形見絀。此為承接“承題”中“崔之美”、“張之身”的一段心理分析。與美人邂逅何其歡喜,但另一方面在超凡絕俗的意中人面前又覺自己何其渺小和卑微,此段對這種矛盾心理進(jìn)行了解說。末尾“而我亦何幸哉”是說自己雖然內(nèi)心煎熬,但今生今世能與她有一段塵緣仍是萬幸之事。
此處“可意種”一詞取自【雁兒落】中問題文之前一句“我則道這玉天仙離了碧霄,元來是可意種來清醮”,指自己之意中人。
第一、第二組對句
(起股)我之棲遲蕭寺也,亦謂柔荑凝脂、飄飄而欲仙者,不啻梅亭之艷妝也。他之貌足令我情牽耳。
我之佇立湖山也,亦謂螓首蛾眉、溶溶而疏倩者,不減海棠之睡足也。他之貌足令我意移耳。
注釋:
○棲遲:語出《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p>
○蕭寺:即佛教寺院?!段鲙洝返谝槐尽缎ㄗ印分剧燮浚ù搡L鶯唱詞)中有“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之語。該八股文作者殆有意借用之。
○柔荑凝脂:典出《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敝复琅??!叭彳琛奔慈彳浀拿┎菽垩俊!澳北扔髂w色之白皙,白居易《長恨歌》曾以“溫泉水滑洗凝脂”形容楊貴妃。
○梅亭之艷妝:指楊貴妃之情敵梅妃。梅妃愛梅,于自己居所植以梅樹,是故玄宗皇帝賜名曰“梅亭”(事見《梅妃傳》)。
○湖山:太湖石。第一本第三折張生之念白有云:“比及小姐出來,我先在太湖石畔墻角兒邊等待,飽看一會?!?/p>
○螓首蛾眉:與前文之“柔荑凝脂”同出《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螓為類于蟬的美麗小蟲,方頭廣額,“螓首”比喻女子的頭方廣。飛蛾觸須細(xì)長而彎曲,“蛾眉”比喻女子的眉毛細(xì)彎。常用以形容美人。
○海棠之睡足:指楊貴妃的故事。玄宗皇帝在沉香亭召見楊貴妃,貴妃酒醉未醒,玄宗遂云“真海棠睡未足耳”(事見《冷齋夜話》引《太真外傳》)。
以上為第一組對句。
圖1-9 楊貴妃(據(jù)《百美新詠》)
圖1-10 梅妃(據(jù)《百美新詠》)
出比(對句之前半句)是說第二折中張生借宿普救寺之事,對比(對句之后半句)是說第三折中張生藏身于庭院的太湖石畔、暗覷燒香的崔鶯鶯和紅娘之事。
這組對句說明了張生棲遲蕭寺、佇立湖山之心理動機(jī),是因為愛慕堪比梅妃和楊貴妃的崔鶯鶯之美貌。此處“他之貌”承“破題”、“承題”而來,為敘述之主題。
(出題)而不圖他之貌竟傾國傾城如是也。
圖1-11 李夫人(據(jù)《百美新詠》)
注釋:
○傾國傾城:語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條李延年之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p>
“出題”在“起股”和“虛股”之間起聯(lián)結(jié)作用,與“破題”、“承題”等一樣,是概括敘述文章主旨的一段。在這篇文章中,“出題”首先點出了問題文中“傾國傾城”一語。
如注釋所示,“傾國傾城”語出《李延年歌》?!段鲙洝分摱吻模嗍腔昧恕独钛幽旮琛?。至此為止,皆是在刻畫“他之貌”,即崔鶯鶯之美。
(虛股)今既覯止,而他之貌與我之身兩相值也,豈非天假之緣。
亦既見止,而我之身與他之貌不相間也,豈非兩美之合。
注釋:
○今既覯止、亦既見止:典出《詩經(jīng)·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薄对娊?jīng)》此詩本為思念異性之歌,因而在深層意蘊(yùn)上《西廂記》與之是相通的。
○天假:天賜之意。典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一語。
○兩美之合:《楚辭·離騷》中有句云“曰兩美其必合兮”。
圖1-12 崔鶯鶯(據(jù)《百美新詠》)
虛股為第二組對句。
從此段開始進(jìn)入“我之貌”、“我之身”之?dāng)⑹?。出比所云為第一折中崔、張初次邂逅之事,對比所云為張生在庭院中再睹鶯鶯容顏之事。
(過接)而我不誠幸也哉。雖然,其如我之多愁多病,何矣?
“過接”為聯(lián)結(jié)“虛股”與“中股”一段。
與舉世無匹的意中人相遇,當(dāng)是幸運之至。然而,唱詞(問題文)中卻云“多愁多病”。從此段開始,就將筆墨轉(zhuǎn)向張生自己的“多愁多病”。
第三組對句
(中股)夫我之愁何自來也?婉孌季女,望之而心焉忉忉,愁不禁自此多矣。今佳冶窈窕覿面而相逢,向之眉上愁庶幾解乎。然而國色天香,楊妃醉容恐難比倫也。睠言顧之,則愁有悒悒而頻添者。夫以我多愁之身而值佳人之在望,其何以堪此乎?
我之病何自昉也?彼美淑姬,思之而勞心悄兮,病不覺自茲多矣。今秀質(zhì)芬芳聚處于一堂,余之心頭病庶有瘳乎。然而妒月羞花,吳宮舞女差堪上下也。薄言觀之,則病有懨懨而轉(zhuǎn)深者。夫以我多病之身而適玉人之遙臨,其何能自持乎?
注釋:
○婉孌:語出《詩經(jīng)·齊風(fēng)·甫田》“婉兮孌兮”,美麗貌。
○季女:《詩經(jīng)·小雅·車舝》有句曰“思孌季女逝兮”,指少女。
○心焉忉忉:語出《詩經(jīng)·陳風(fēng)·防有鵲巢》。
○佳冶窈窕:語出《史記·李斯傳》,形容美女。
○向之眉上愁:殆本自第一本第二折張生從紅娘那里聽聞夫人對崔鶯鶯管教甚嚴(yán)后的唱詞【哨遍】中“聽說罷心懷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一句而來。另文中“愁有悒悒而頻添者”,或亦本自該【哨遍】中“心懷悒怏”、“一天愁”等語。
○國色天香,楊妃醉容恐難比倫也:“楊妃醉容”請參前文“起股”之“海棠之睡足”注釋?!皣煜恪北居靡孕稳菽档?,后多以之形容美女,尤其是楊貴妃。《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中,張生見到崔鶯鶯后的念白有曰“豈非天姿國色乎”。
○睠言顧之:《詩經(jīng)·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然出涕?!痹摪斯晌闹髡呒爱?dāng)時的讀者讀到“睠言顧之”,殆自然會聯(lián)想到其后句“潸然出涕”。
○彼美淑姬:《詩經(jīng)·陳風(fēng)·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p>
○勞心悄兮:《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p>
○妒月羞花:同“羞花閉月”,指能使花、月羞愧而潛隱不出的絕世美貌。
○吳宮舞女:“吳娘”、“吳娃”、“吳姝”等為自古就有的俗語,蓋以江南之地多出美女之故。
○薄言觀之:《詩經(jīng)·小雅·采綠》中有“薄言觀者”一語。
○病有懨懨:蓋本自《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八聲甘州】(第二本為崔鶯鶯唱詞)之“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一語。
○玉人:一般形容美人?!段鲙洝返谝槐镜谝徽邸举嵣贰坑性弧按汗庠谘矍?,爭奈玉人不見”,此處殆因《西廂記》將崔鶯鶯喚作玉人而承襲之。
此為第三組對句。如前文所述,該部分各比多達(dá)九十二字,是全文最耀眼奪目之處。它承“過接”中“多愁多病”一語,前半言“愁”,后半言“病”,敘述了身值崔鶯鶯這樣的美人,“愁”、“病”乃理所當(dāng)然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此段運用了《詩經(jīng)》等不少典故,較之其他部分用典尤為密集。作者之學(xué)識修養(yǎng),由此已可見一斑?!对娊?jīng)》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詩冠于卷首,全書收錄了不少男女情愛之歌。從這一角度來看,《西廂記》八股文多用《詩經(jīng)》典故可謂順理成章。另外,該段直接闡述了“承題”中點明的“夫張之身因崔之貌而多愁病耳”,在邏輯上,此為整篇文章之樞紐。
第四組對句及結(jié)句
(后股)前此梵王宮前凝眸一眺,未嘗親炙容光耳。茲之蹁躚而來者,幽揚(yáng)婉轉(zhuǎn),即欲不魂消而不得,非巫峽山頭,仿佛素娥之云雨。而我愁病孤蹤,怎敢比襄王之夢耶?
前此月下聯(lián)吟隔墻唱和,不過望見顏色耳。茲之裊娜而至者,容與淡雅,即欲不腸斷而不能,非王孫堂前,恍似文君之風(fēng)流。而我愁病微軀,怎能效司馬之跡耶?
注釋:
○梵王宮: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后泛指佛教寺院,錢起《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薄段鲙洝返谝槐尽缎ㄗ印贰⒌谝槐镜谒恼鄣纫嘤袑⒎鹚路Q作“梵王宮”之例。
○凝眸一眺:或化用了第一本第一折【賺煞】中“餓眼望將穿”之語。
○容光:殆本自《鶯鶯傳》中鶯鶯被愛人拋棄后所詠詩中“自從消瘦減容光”一句。
○“巫峽山頭”以下,化用了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楚襄王夢里與巫山神女云雨之典?!八囟稹痹副荚轮隙?,宋玉《神女賦》云巫山神女“其少進(jìn)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故此處指神女。
○“王孫堂前”以下,用了《史記·司馬相如傳》中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典。司馬相如撫琴向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傳情,文君聞之心動,與司馬相如一起私奔。
此為第四組亦即最后一組對句。
前半言第一折中張生在佛殿上與崔鶯鶯初次邂逅之場面。它用了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之典,楚襄王在夢中與神女有云雨之歡,而自己與意中人覿面相逢卻無肌膚之親?!俺睢?、“病”既是原因,亦是結(jié)果。
圖1-13 巫山神女(據(jù)《百美新詠》)
圖1-14 卓文君(據(jù)《百美新詠》)
后半言第三折中崔、張二人夜色迷蒙時于庭院隔墻聯(lián)詩之場面。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顧一切毅然私奔,而自己卻無勇氣為之。此亦是因“愁”、“病”之故。
(收結(jié))噫,貌傾城矣,傾國矣??梢夥N,何時得慰我愁而藥我病耶?
“收結(jié)”正如其字面所言,為一篇文章之終結(jié)。
至此,這篇八股文已將蘊(yùn)含于“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曲文中張生之心境淋漓盡致地闡發(fā)了出來。除了內(nèi)容以外,它精妙的對句、密集的用典(且很顯然,不少典故用得極為貼切、與語境十分契合)等等修辭,宛如五光十色的萬花筒,帶給讀者別樣的文學(xué)之旅,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學(xué)功力。
八股文本是解釋經(jīng)書語句之文章。因此這篇八股文對戲曲《西廂記》的語句采取了與經(jīng)書一視同仁的處理方式。這在道學(xué)先生看來,定是大逆不道之事。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明代后期《西廂記》曾盛行一時,當(dāng)時不僅有人給該戲曲文本作簡單評語,還出現(xiàn)了王驥德、凌濛初、毛奇齡等人給曲文作的詳細(xì)注疏。關(guān)于這一點,廣瀨玲子撰有《西廂記的“注疏”——王驥德、毛奇齡對戲曲的讀解》一文(《東洋文化研究所紀(jì)要》第139冊,2000年)。與其說這篇八股文的誕生是《西廂記》之經(jīng)典化現(xiàn)象之一,不如說以《西廂記》之經(jīng)典化為土壤,才有這篇八股文的誕生。
六、出處與真實作者
以上解讀了據(jù)稱是唐寅所作的《西廂記》八股文,卻尚未交代該文之出處。以下筆者將對其出處與真實作者作一粗略考察。雖然個中線索千頭萬緒,但筆者仍擬將考察的具體過程示與讀者,相信這會比僅僅擺出一個抽象的結(jié)論鋪陳出更多的景致。
筆者最初是從劉世珩《暖紅室匯刻傳劇》之《西廂記》中所收的《重編會真雜錄》中,知道了這篇署名唐寅的《西廂記》八股文?!吨鼐帟骐s錄》是一部關(guān)于《西廂記》的資料集,附有甲子即民國十三年(1924)劉世珩跋。該書收錄了署名唐寅的二十篇《西廂記》八股文,以上這篇《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為其中第四篇。第一篇末尾有“載大業(yè)堂本西廂記”之注記,另《重編會真雜錄》跋文中有“汪溥勛序大業(yè)堂本西廂記前有唐寅作西廂題制藝二十篇”一語。
盡管筆者十分遺憾始終未嘗找到大業(yè)堂本《西廂記》,然《西廂記》金圣嘆本中,所謂釋解本系的版本之一——《箋注繪像第六才子西廂釋解》八卷(致和堂刊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倉石文庫藏)附有康熙己酉(八年,1669)“天都汪溥勛廣囦氏”所撰《題圣嘆批第六才子西廂原序》,該書卷首確實收錄了題作“吳門唐伯虎先生編次”的二十篇《第六才子書西廂文》。劉世珩許是據(jù)被認(rèn)為是金圣嘆釋解本系之一的大業(yè)堂本,而將署名唐寅的西廂文收于《重編會真雜錄》。
圖1-15 西廂文(《箋注繪像第六才子西廂釋解》。上段為《西廂記》八股文,下段為與其內(nèi)容相應(yīng)的插圖和題字)
然而,在金圣嘆本《西廂記》中,釋解本系為比較晚出的版本。一般多以《貫華堂第六才子書》為金圣嘆本之最早版本,其中亦收有題作《六才西廂文》的二十篇《西廂記》八股文。但此《六才西廂文》卻未署作者姓名,而在批語中可見“圣嘆于此句批云”之文字,故這些“西廂文”之真實作者,很有可能不是金圣嘆。
若將此二十篇《六才西廂文》與釋解本系的二十篇相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題目相同者有十三篇,其余則文題有異。該篇《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亦收于《六才西廂文》中,雖然兩者在文字上有些許出入,但在基本構(gòu)思上幾乎如出一轍。也就是說,釋解本系的這十三篇西廂文文本,是從本為無名氏所作的《六才西廂文》中包括《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在內(nèi)的十三篇里抄錄出來的,爾后再冠以唐寅之名。
然尚令人疑惑的問題是:這二十篇中的其余七篇來自何處?《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這一篇中的若干文字差異,其由來又是如何?要解答這些問題,不得不提到一名曰錢書之文人所撰的《雅趣藏書》。該書附有識有“癸未桂秋吳門錢書酉山氏題”之序文,癸未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吳門即蘇州。在序文中,錢書敘述了自己將在閱讀《西廂記》之際游戲筆墨而作的西廂文自行刊刻之事。而《雅趣藏書》收錄的二十篇《西廂》八股,的確與釋解系本所收者幾乎完全一致。
根據(jù)以上材料,可作如下推斷和總結(jié)。首先,金圣嘆《貫華堂第六才子書》所附《六才西廂文》中收錄了《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這篇八股文,作者不明;錢書讀到了《六才西廂文》(金圣嘆、錢書均為蘇州人氏),將其中若干篇章進(jìn)行文字上的增刪、若干篇章自己執(zhí)筆重作,然后把它們薈為《雅趣藏書》刊行(將前人作品改頭換面、易稱是自己著作的情況,在當(dāng)時并不鮮見)。此外《雅趣藏書》的每一篇皆附有一頁插圖,文本制作十分考究。后來釋解本系刊行之際,將《雅趣藏書》的二十篇西廂文原封不動地悉數(shù)收入,并冠以唐寅之名。另金圣嘆本《西廂記》中收有題為《才子西廂醉心篇》的八股文輯,其上有“太史陳維崧其年訂”之題署。陳維崧為本書第五章將要解讀的《吳姬扣扣小傳》之作者。
本章考察的這篇西廂文——《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之題目出自【雁兒落】,在明代刊行的《西廂記》諸版本中,凌濛初本(即前揭王季思校注本之底本)作“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該句以“我是個”開頭,最初始自金圣嘆本。因此僅從標(biāo)題文字來看,即可知該八股文之作者至少是金圣嘆以后的人,而不可能是唐寅。
圖1-16 《雅趣藏書》插圖(匯集多篇西廂文的《雅趣藏書》,每篇皆附有插圖。該幅所繪為張生和鶯鶯在佛殿上相會之場景)
七、再說唐寅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釋解本系的編者,何以將這些八股文系于唐寅名下?本章開頭已述及,唐寅為蘇州人氏,與金圣嘆、錢書等人乃同鄉(xiāng)。此外,前文也已提到唐寅所繪崔鶯鶯畫像在明刻《西廂記》中屢見不鮮。
唐寅不僅被釋解本系《西廂記》假托為西廂文之作者,而且實際上他或許果真撰有《西廂記》八股文,此即清代刊行的《巾箱小品》中所收之《才子文》。該書收錄的十五篇西廂文題目,無論是與貫華堂本《西廂記》所附《六才西廂文》還是《雅趣藏書》(以及釋解本系)所收西廂文均無一相同。另其篇首附有祝允明撰《才子文序》。假若此《才子文》果真出自唐寅手筆,那么他與《西廂記》八股文之牽纏,則可以再往前追溯。
金圣嘆本《西廂記》之另一種——《益智堂增補(bǔ)注典釋義第六才子西廂記》(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倉石文庫藏)卷首附有《益智堂集選諸名家西廂制藝》,收錄了唐寅、李贄、陶望齡、尤侗、余懷、呂留良、王鏊、趙鳴陽、唐順之、李漁等人的十六篇《西廂記》八股文(《重編會真雜錄》據(jù)《西堂雜組》一集卷四收錄了尤侗《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這篇西廂文,據(jù)說順治帝甚愛此文,廖肇亨《淫詞艷曲與佛教》一文中有專門介紹?!兑嬷翘眉x諸名家西廂制藝》所收尤侗之作為另外一篇)。前文已述及《西廂記》之經(jīng)典化現(xiàn)象,而《西廂記》八股文的世界亦是深邃幽遠(yuǎn)、引人入勝。
八股文本是為應(yīng)科舉或謂為一己功名而作的文章。以《西廂記》為題材作八股文,除了自娛之外,再無其他實際功用。將該篇《西廂記》八股文歸于唐寅名下,其原因之一就是他與科舉曾有一段紛繁糾葛。
唐寅可謂是一位八股文名家。其詩文集《唐伯虎全集》中,有一卷《六如居士制義》,收錄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語出《論語·里仁》)等十七篇八股文(《西廂記》八股文未見于《全集》中)。
唐寅生于蘇州,幼年時即有才子之名。他為了科舉而孜孜苦讀,在考試中不負(fù)眾望,聲動一時。弘治十一年(1498)他二十九歲時,在江南鄉(xiāng)試中高居榜首,得中舉人。鄉(xiāng)試之第一名稱解元,因此唐寅常被稱作唐解元??婆e考試包括若干階段,如果在鄉(xiāng)試中考中舉人,就須在翌年春天赴北京參加會試;如果會試及第、且在之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中合格,那么就攀上了科舉之最高頂點——進(jìn)士。明清時代江南為文人淵藪,在各地舉行的鄉(xiāng)試中,江南鄉(xiāng)試難度尤大素為人知。如果在江南鄉(xiāng)試中得中解元,那么之后的會試、殿試高中金榜是穩(wěn)操勝券之事。
圖1-17 科舉考試體系
唐寅春風(fēng)得意,赴北京應(yīng)考,然而卻不意遭遇了所謂的試題泄漏事件。天性放浪自傲的他,稱自己已經(jīng)知道了下一場考試的題目,并事先寫好模范答案與眾人覽閱。不料考試題目竟果然與他所言一致。當(dāng)時的主考官為程敏政。程敏政因有泄漏試題之嫌疑而受到彈劾,唐寅也暫時被捕入獄。結(jié)果由于程敏政發(fā)布的會試及第榜上并無唐寅之名,彈劾他的人反而受到了處罰,疑云總算消散。然唐寅自此之后卻被禁止再參加科舉考試。關(guān)于唐寅遭遇的這一橫禍,中山八郎先生有一系列考論(詳參本章參考文獻(xiàn))。
經(jīng)歷如此事件,唐寅遂如本章開頭所述回到蘇州故里,以“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自詡,賣書鬻畫,過著奔放不羈的生活。奔放生活的背后,是那段不堪回首的苦澀回憶。如果與這段噩夢般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看,那么科舉仕進(jìn)之道被徹底堵塞的唐寅,與功名已全然絕緣,而寫作與功名絲毫無染的純粹八股文——《西廂記》八股文,便有更深層次上的寄托與情愫。釋解本系之編者將唐寅假托為西廂文之作者,不知是否即出于此因。
八、《紅樓夢》
唐寅從《西廂記》中拈出的這句“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在清代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中亦有濃墨重彩的敘寫。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賈寶玉正偷偷翻讀《西廂記》時,林黛玉來了,說自己也想一閱。賈寶玉最初謊稱自己讀的不過是《中庸》、《大學(xué)》之類,被揭穿謊言后,遂將“真真這是好書”的《西廂記》遞與林黛玉。林黛玉一言不發(fā),一口氣讀完了這十六出《西廂記》(據(jù)“十六出”之記述來看,寶、黛所讀版本當(dāng)為金圣嘆本)。寶玉向黛玉道:
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個傾國傾城貌。
他吟了《西廂記》中的這句曲文。在此寶、黛對話的場面中,這句話被用以傳達(dá)兩人心照不宣之愛戀。曹雪芹或許即是讀了金圣嘆本《西廂記》所附八股文題目,而對此語心有戚戚吧。
圖1-18 賈寶玉(在大觀園中讀《西廂記》之場景。據(jù)改琦《紅樓夢圖詠》)
本章參考文獻(xiàn)
《暖紅室匯刻傳奇 西廂記》,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年。
抱甕老人《今古奇觀》,顧學(xué)頡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
《唐伯虎題畫詩 唐伯虎年譜》,蘇州文史第25輯,1998年。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8年。
廖肇亨《淫詞艷曲與佛教——從〈西廂記〉相關(guān)文本論清初戲曲美學(xué)的佛教詮釋》,《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第26期,2005年。
伝田章《増訂明刊元雑劇西廂記目録》,東洋學(xué)文獻(xiàn)中心叢刊影印版之四,汲古書院,1979年。
廣瀬玲子《西廂記の“注疏”—王驥徳、毛奇齢による戯曲の読解—》,《東洋文化研究所紀(jì)要》第139冊,2000年。
中山八郎《唐寅と考試》,氏著《明清史論集》,汲古書院,1995年。
中山八郎《弘治十二年會試の策題第三について—〈唐寅と考試〉訂謬—》,氏著《明清史論集》,汲古書院,1995年。
中山八郎《唐寅と會試—弘治十二年會試策題第三について—再訂》,氏著《明清史論集》,汲古書院,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