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20年怎么承諾?
回到北京,孟凡超總設(shè)計師的809辦公室,我知道我要請教的問題還沒完。
港珠澳大橋遠遠望去是有弧度的,為什么?
不能把它建成筆直筆直?這樣的設(shè)計是自然形成的一種狀態(tài),還是為了美觀?
“采訪清單”很長,但問題總得一個一個地問。
孟總告訴我:很多因素導致了現(xiàn)在我們的大橋看起來是這么一個彎彎曲曲的樣子,這么設(shè)計有不得已的地方,首先我們的大橋連接的是粵港澳三地,不可能用一條直線把它串起來,這本身就必然出現(xiàn)曲線了;另外大家都知道珠江口有30多公里寬,它的每一點、每一處的水流方向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建大橋,從工程的角度來講是希望把橋墩的軸線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取平以后的好處就是能盡量減少阻水率。這個大橋在設(shè)計的時候,珠江委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苛的要求,就是我們幾十公里長的橋長,包括橋島隧組成的這么一個集群工程,總阻水率必須低于10%。
“阻水率”?低于10%,這是指什么?
我很外行地猜了猜:“阻水率”?是不是就是指不能讓珠江口沖下來的沙子在伶仃洋被大橋擋著而產(chǎn)生高于10%的淤積?
對。我的問題很天真,但是問對了。
伶仃洋屬于弱潮型河口灣,潮型為不規(guī)則的半日混合潮。也就是說泥沙攜帶量很大。水利專家認為“阻水率”過大,或者超過了10%以后,會對大橋以北的珠江和海灣的演變、生態(tài)的演變、海床的演變等等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也就是說,有一天這片海域有可能成為一片沖積平原?”
孟總說:“對,如果不順應(yīng)自然。當然,我們的大橋建設(shè)肯定也要想到美觀。把橋修得自然帶彎曲,除了好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就是如果幾十公里的大橋都被拉成了一條直線,而且很高,那開車的人很疲勞,又會犯困,很可怕!”
“您是說不利于安全?”
“對,很容易出交通事故?!?/p>
總之,關(guān)于港珠澳大橋的總體設(shè)計理念,孟總后來幫我總結(jié)出了“7個性”,這“7個性”作為設(shè)計者的目的和追求依次為:戰(zhàn)略性,創(chuàng)新性,功能性,安全性,環(huán)保性,文化性,景觀性。
為什么“戰(zhàn)略性”被擺在了第一位?具體指什么?
這就要回答我的“采訪清單”上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了:港珠澳大橋為什么必須采取橋、島、隧三種方式的集群組合?是迫不得已?
對!
董政,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專業(yè)副總工,他最早告訴我:對于海上的交通工程來說,其實最簡易,也最省錢的方式就是架橋。但珠江口、伶仃洋上為什么我們不能光架橋?首先,珠江口上有一條國家級、世界級的戰(zhàn)略航道,每天,最繁忙的時候這里要有4000多艘輪船——大型貨船、過駁船、錨泊船、漁船、砂石船、危險品船、施工船舶等等,廣東90%的貨物航運要途經(jīng)于此,高速客船多達每天500多班次,因此,必須保障絕對暢通;第二,港珠澳大橋的橋位所在海域又很靠近香港機場,每天1800多架的航班要從這里起降,所以出于安全考慮,橋也不能修得太高。因此為了避開這兩個矛盾,我們就得啟動海底隧道,但海底隧道你說建總不能兩頭沒有依靠地就在水下埋沉管吧?這樣就逼得你不得不建人工島,所以“橋、島、隧”三大塊缺一不可,難題和挑戰(zhàn)也是不得不面對的——
哦,道理來得這么強硬?!
對,港珠澳大橋的設(shè)計使用壽命是120年,這120年中專家預計將來可能跑在海上的航船會大到30萬噸(現(xiàn)在是10萬噸);再有,說到飛機,后來我們在人工島上采訪,看到有飛機不停地從香港機場起降,一會兒一陣轟鳴,一會兒一陣轟鳴,我們的采訪也不得不經(jīng)常地被中斷。那起降的頻率有多大?據(jù)說施工人員統(tǒng)計過:白天,不到兩分鐘就有一架。因此全長55公里的大橋選擇6.7公里走海底隧道真的是“迫不得已”。
120年的使用壽命,這個前提是“問題之母”。
那么,為什么大橋要按照120年的使用壽命來設(shè)計?這么做拿什么來保障?浩瀚無際的伶仃洋,充滿詩意的美景背后有臺風、地震、浪涌、暗流,此外還有高濕、高鹽和海水對大橋的侵蝕。如何確保安全?怎么做到確保安全?。?/p>
說老實話,在北京,有一天領(lǐng)導讓我負責《港珠澳大橋》這一期節(jié)目的采訪的時候,我還真有點猶豫,《新聞?wù){(diào)查》是被業(yè)內(nèi)尊為中國新聞深度報道的“航空母艦”的,這個欄目成立21年來,專門查內(nèi)幕、追問題是其承擔的使命,一個港珠澳大橋,國家工程,有資金、有技術(shù),什么問題還值得探討?哪知道,采訪開始了以后我才知道這里面的問題可大了,困難、艱險一大堆。采訪的難度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也是排名靠前的。
“120年是個真正能實現(xiàn)的目標,還是只是個力爭更高質(zhì)量的口號?”
我的問題直奔實質(zhì),盡量想聽到權(quán)威人士的回答。
但權(quán)威人士的“權(quán)威”說法,出乎我的意料:
港珠澳大橋為什么要確保120年,而不是我們中國內(nèi)地經(jīng)常喊出的“百年工程”“百年大計”?這里其實沒有太多的玄機,就是港珠澳大橋是香港首先提出來的,前期的決策者們都同意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那香港、澳門采用的是歐洲標準,是習慣以120年為使用壽命計算的,所以港珠澳大橋就用了120年。同樣的道理,內(nèi)地的車道標準寬度是3.75米,而香港的車道標準寬度是3.66米,港珠澳大橋的車道寬度就用3.75米,這也沒什么非要值得較真兒的。
哦,120年沒有什么玄機?標準很明確,拿來也很輕松。但是接下來的問題呢?比如120年使用壽命的風險控制,有什么保證?什么根據(jù)?光看材料,我可是記住了將來的大橋一旦建成,司機開車在隧道里可以開到100公里每小時,整條海底隧道可以抗8級地震、12級臺風,同時還可以防撞、防錨、防火、防水、防爆……我們真能做得到嗎?技術(shù)、工藝、財力目前都能不能搞定?
對,這才是更本質(zhì)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我想讓專家從他們的嘴里說出,親口告訴我,而不是道聽途說,或上網(wǎng)查資料,那樣得出來的“保證”我會覺得心虛。
于是,不管劉曉東忙還是不忙,回到北京后,我開始一遍遍地用微信去打擾他,想讓他給我一個最專業(yè)、最準確的說法。
其中有一次,我這樣請求他,說:曉東總,不好意思又打擾你,但有關(guān)大橋如何“抗風險”的設(shè)計,觀眾是最擔心的,你們究竟想到了有多少問題會損耗120年的使用壽命?也就是“風險”,比如臺風?地震?海浪沖擊?海水腐蝕?意外撞船?甚至泥沙越積越多?
曉東總回答:
影響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120年使用壽命所需解決的問題,包括:
1.大橋要能夠抵抗120年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災(zāi)害等意外,如8級地震、16級臺風;
2.大橋應(yīng)可以應(yīng)對120年海水、大氣對大橋結(jié)構(gòu)的侵蝕,并保證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