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F(xiàn)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jīng)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
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xiàn)在,總還是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yǎng)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jīng)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偠灾何覍⒉荒艹5桨俨輬@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里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F(xiàn)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xù)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于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p>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于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后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鑒賞]
魯迅(1881—1936),本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省紹興人。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小說集《吶喊》,《徬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雜文集《墳》,《準風月談》、《偽自由書》、《花邊文學》、《南腔北調集》、《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以及《中國小說史略》等。
魯迅先生散文風格總體上給人沉郁、洗練、凝重之感,不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卻使我們眼界大開,我們終于可以真實地“認識”魯迅先生了,魯迅先生也有常人的一面,他以如歌如詩的筆觸將自己心中的柔情揮灑開,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純潔如新雪般的童心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切都是清澈明凈的,不含一絲雜質。
在這篇散文里,我們見不到“匕首和刀槍”去“刺空敵人的胸膛”,有的只是“油蛉在低唱”,還有“蟋蟀在彈琴”……。
讀罷全文
我們沒有往常讀魯迅文章應有的感時憤懣之情,而代之以擁有一份怡然恬適的心情,在魯迅先生為我們精心描繪的童年畫卷里,我們的心在不停地交融著,那真實而又美好的情愫縈繞在我們心里,久久揮之不去。
我們也時常感懷童年的人或事,可就是不知如何去說,如何去寫,即使寫了也總覺得缺了些什么,平添了無數(shù)的懊惱。魯迅先生以清新、質樸的素材——如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夏天百草園的種種景致;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
冬天捕鳥的樂趣……,寥寥幾筆就把童年生活寫得生動傳神,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別的不說,單從取材角度說,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就讓人嘆為觀止了。我們再看本文的語言同樣是清新質樸的,“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
這些話語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讀起來娓娓動聽,絲毫沒有堆砌、斧鑿之痕跡,讓人感到真實自然。
我們只有擁有這份真實自然感覺,才能夠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才能夠領悟文章深邃的境界美。
我們還能看出魯迅先生善于使用對比手法,“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形成鮮明的對比。“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時代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樂園,“三味書屋”有的只是孔子的牌位、老師的戒尺,還有刻板的經(jīng)課,魯迅先生走進“三味書屋”,就意味著他要與“百草園”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說再見,從此他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凝重。
當然魯迅先生是否把“三味書屋”當作封建教育制度而加以批判,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魯迅先生所描繪的“三味書屋”擁有很多的歡樂氣息,同樣“老先生”也不是一個腐儒形象,反而和藹可親,耐人尋味!或許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也有很多的依戀呢?這種對比手法使文章的結構特征更加鮮明,也有助于我們把握住文章的脈絡,加深我們對文章主體思想的理解,這也是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
總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魯迅先生以素樸雋美的文字向我們吟唱了一曲“童年牧歌”他以真實自然的場景撥動了我們的心弦,讓我們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梢哉f這篇文章是現(xiàn)代散文的精品,讓人讀后不忍釋卷,由此我們可知魯迅先生作為“文壇一代旗手”的“偉大之處了”,這其中的點點滴滴絕非我們后生小輩三言兩語就能論斷清楚的。
(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