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今日春分,草長鶯飛,簪花喝酒,踏青挑菜,舊時盛行的禮樂,在民間一樣受推崇。春萌秋謝,時令流轉(zhuǎn),萬物有靈,卻亦有其不可避免的興亡榮枯。
春分也是節(jié)日,舉行祭祀慶典的日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轮?,分者半也,此當(dāng)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p>
江山可易主,情緣有幻滅,唯歲月不言,千年不改?!按悍秩眨劸瓢璐?,移花接木?!彼苫ㄡ劸疲核宀?,這季節(jié),心事亦如日出桃花,雨后煙柳,新潤可人,綿密深穩(wěn)。
我亦小徑尋幽,又唯恐觸了花神,惹出一段無由的情緣。不知誰家庭園,翠柳深深,掩映著幾樹桃花,讓人心生向往。昨夜讀《詩經(jīng)》之《桃夭》,有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笨梢?,桃花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是一道明媚的風(fēng)景。
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币蕴一ㄓ髅廊耍m艷麗卻也靜雅。桃樹當(dāng)是民間最尋常的花木,繁城小鎮(zhèn),山寺村落,有桃樹的地方,便有春天,亦見美人。
幼時居住的村落,青山如黛,桃花滿溪。逶迤的山路,被桃花翠柳遮掩,隔著黛瓦白墻的屋舍,望不到盡頭。有院落的人家,門前喜種桃樹,春風(fēng)過處,那一樹樹桃花,開得難管難收。
有多情賢惠的婦人,折了桃枝插瓶,擱于堂前案桌,抬眉皆見春色。桃花可曬干釀酒,可做桃花茶,還可制成桃花丸,不僅添了雅興,更有美容養(yǎng)顏之功效。
小時候的春天,看過最多的便是門前的梨花和院落的桃花。有時父親打柴歸來,還會折上幾枝杜鵑花,幾簇白梔子。那時不知天下好物繁多,以為最美的,是黛瓦白墻,桃林竹山。
后來行走過許多地方,到底是見不到故鄉(xiāng)的山桃庭柳,梁間社燕。我對桃花本無多少喜愛,幼年覺它開得過于繁艷,不夠簡凈;年歲漸長又覺它過于妖冶,不夠矜持。到今時紅顏漸老,又突然愛其灼灼風(fēng)姿。它本是春日庭園里的佳人,從古至今,促成了不少良緣。
我喜歡白居易的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庇窒矚g崔護(hù)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币混o一動,盡是妙意,盡得風(fēng)流。
但這些深紅淺綠都不及“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般神韻深濃。春風(fēng)陌上,天地萬物清潤欣榮,無有遮蔽。我亦是這陌上行人,往來游走于世間,不去詢問歷史的言語,也不貪戀名利榮華,內(nèi)心安靜無爭,卻終不知歸去何處。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仿佛看到幾千年前,一片盛開的桃林,桃枝于春風(fēng)中搖曳,灼灼桃花嫣然含笑,婀娜風(fēng)情。這片桃花叢中,有一妙齡女子,款款移步,明眸善目,嬌艷多情。
花叢深處,人與花皆好,竟不知是佳人賞花,還是花賞佳人。這女子似三月桃花,韶華勝極,值婚配之齡,即將嫁作人婦,宜其室家。紅燭高照,鴛鴦織錦,從此她是另一個屋檐下的新人,堂前廊下,打理歲月。從陌生到熟悉,由紅顏到遲暮,看似漫長深遠(yuǎn),亦不過是花開花落的時間。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焙喍痰膸拙湓姡V說女子一生平順亦安樂的命運。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一如她穿上鳳冠霞帔,之子于歸那一刻,她便不再是單純的自己。
嫁作人婦,歸至夫家,從此孝順公婆,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是一個傳統(tǒng)婦人此生的歸宿。自古以來,天下大信,莫過于百姓安居樂業(yè),家庭和睦興盛。而一個女子所有的幸福,則是遇一良人,婉靜賢淑,安享穩(wěn)妥現(xiàn)世。
《桃夭》里的女子,不僅美艷動人,更有一顆良善溫柔的心,她嫁入夫家,將日子過得和順美滿,如意喜樂。舊時女子以賢德溫婉為美,今時亦如是。所謂相由心生,一個溫良儉約的女子,縱沒有桃花之燦爛,海棠之嫵媚,牡丹之華貴,寒梅之高潔,亦會另有一種簡凈風(fēng)流。
朱熹《詩集傳》有言:“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
萬物遵循其規(guī)律,方能更替流轉(zhuǎn),生生不息。我愛舊式婚姻,中國民間幾千年沿襲著這種風(fēng)俗,那種滿堂花團(tuán)錦簇的繁鬧,令人生出敬意。
幼時于村莊也見過這樣的嫁娶,新郎伴隨迎親隊伍同行,去往鄰村迎娶新娘。一路上鞭炮聲聲,鑼鼓悅耳。那日的新娘鳳冠霞帔,妝容精致,美得驚心。華麗的廳堂,賓客滿座,新郎新娘拜過天地、祖先以及父母,之后對拜喝下合巹酒,便正式成了夫妻。從此,患難相隨,榮枯與共。
外婆曾幾度跟我說起,她當(dāng)年出嫁的喧鬧場景。幾處村落,各戶人家,乃至那一片山嶺溪亭,皆是喜氣歡聲。新婚時,還請了梨園戲班,鑼鼓喧天吹唱了幾日。外婆家境殷實,曾外祖父給她備了豐盛的嫁妝,金銀玉石。盡管這些最后都付與光陰,不知去處,但那晴日春光、花好月圓的盛景,足以令其回味一生。
外公家境清貧,卻是讀書君子,不慕銀錢,愛其婉柔素心。外婆嫁至夫家,甘守平淡,對公婆敬愛,對丈夫有禮,與鄰人也相親。外婆做新婦時,亦如那桃花,爛漫美好,卻不失靜雅。她此一生皆有著“宜其室家”的品德,得外公愛慕,與之相敬如賓,不離不棄。
人生如花,美好易逝。無論是三千年前《詩經(jīng)》里的女子,還是外婆、母親,或是世間尋常的凡婦,她們皆有過桃花的嬌艷。在有限的年光里開花結(jié)果,葉茂枝繁,美得安靜亦清明。
如若可以,我愿此生修行,不是詩酒文章,而是柴米油鹽。年年歲歲,在舊庭深院,與鄰婦一起背著竹簍采桑摘茶,于檐下剝筍,于長廊繡花,不懷古追思,不悲天憫人,像佛經(jīng)里的蓮花,清潔靜好。
千百年來,多少故事,似春庭里幽火煮茶,灑逸悠閑。雖是悲喜交織,卻到底遠(yuǎn)離了滄桑,經(jīng)歷過了,又如楊柳新枝,這樣不染塵埃。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再讀時仍覺香風(fēng)細(xì)細(xì),百媚千姿。像見一美人,肌膚勝雪,薄施粉黛,款款而來,嬌態(tài)動人,轉(zhuǎn)瞬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