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弘一法師之出家(代序)
夏丏尊
今年(1939年)舊歷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師滿六十歲誕辰,佛學(xué)書局因為我是他的老友,囑寫些文字以為紀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經(jīng)過加以追敘。他是三十九歲那年夏間披剃的,到現(xiàn)在已整整過了二十一年的僧侶生涯。我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的舊事。
說起來也許會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師的出家,可以說和我有關(guān),沒有我,也許不至于出家。關(guān)于這層,弘一法師自己也承認。有一次,記得是他出家二三年后的事,他要到新城掩關(guān)去了,杭州知友們在銀洞巷虎跑寺下院替他餞行,有白衣,有僧人。齋后,他在座間指了我向大家道:
“我的出家,大半由于這位夏居士的助緣,此恩永不能忘!”
我聽了不禁面紅耳赤,慚悚無以自容。因為(一)我當(dāng)時自己尚無信仰,以為出家是不幸的事情,至少是受苦的事情,弘一法師出家以后即修種種苦行,我見了常不忍。(二)他因我之助緣而出家修行去了,我卻豎不起肩膀,仍浮沉在醉生夢死的凡俗之中,所以深深地感到對于他的責(zé)任,很是難過。
我和弘一法師相識,是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xué)校任教的時候。這個學(xué)校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不輕易更換教職員。我前后擔(dān)任了十三年,他擔(dān)任了七年。在這七年中我們晨夕一堂,相處得很好。他比我長六歲,當(dāng)時我們已是三十左右的人了,少年名士氣息,懺除將盡。想在教育上做些實際功夫,我擔(dān)任舍監(jiān)職務(wù),兼教修課,時時感覺對于學(xué)生感化力不足。他教的是圖畫、音樂二科,這兩種科目,在他未來以前,是學(xué)生所忽視的。自他任教以后,就忽然被重視起來,幾乎把全校學(xué)生的注意力都牽引過去了。課余但聞琴聲歌聲,假日常見學(xué)生出外寫生。這原因一半當(dāng)然是他對于這二科實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師生以及工役沒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誠敬中發(fā)出,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學(xué)他。舉一個實例來說,有一次寄宿舍里學(xué)生失少了財物了,大家猜測是某一個學(xué)生偷的,檢查起來,卻沒有得到證據(jù)。我身為舍監(jiān),深覺慚愧苦悶,向他求教。他所指教我的方法,說也怕人——教我自殺!(他)說:
“你肯自殺嗎?你若出一張布告,說做賊者速來自首,如三日內(nèi)無自首者,足見舍監(jiān)誠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這樣,一定可以感動人,一定會有人來自首——這話須說得誠實,三日后如沒有人自首,真非自殺不可。否則便無效力?!?/p>
這話在一般人看來是過分之辭,他說來的時候,卻是真心的流露,并無虛偽之意,我自愧不能照行,向他笑謝,他當(dāng)然也不責(zé)備我。我們那時頗有些道學(xué)氣,儼然以教育者自任,一方面又痛感到自己力量不夠??墒撬肱Φ?,還是儒家式的修養(yǎng),至于宗教方面簡直毫不關(guān)心的。
有一次,我從一本日本的雜志上見到一篇關(guān)于斷食的文章,說斷食是身心“更新”的修養(yǎng)方法,自古宗教上的偉人,如釋迦,如耶穌,都曾斷過食。斷食能使人除舊換新,改去惡德,生出偉大的精神力量。并且還列舉實行的方法及應(yīng)注意的事項,又介紹了一本專講斷食的參考書。我對于這篇文章很有興味,便和他談及,他就好奇地向我要了雜志去看。以后我們也常談到這事,彼此都有“有機會時最好斷食來試試”的話,可是并沒有做過具體的決定。據(jù)說假期中(他)沒有回上海,在虎跑寺斷食。我問他:“為什么不告訴我?”他笑說:“你是能說不能行的,并且這事預(yù)先教別人知道也不好,旁人大驚小怪起來,容易發(fā)生波折?!敝辽僭谖易约菏钦f過就算了。約莫經(jīng)過了一年,他竟獨自去實行斷食了,這是他出家前一年陽歷年假的事。他有家眷在上海,平日每月回上海二次,年假暑假當(dāng)然都回上海的。陽歷年假只十天,放假以后我也就回家去了,總以為他仍照例回到上海了的。假滿返校,不見到他,過了兩星期他才回來。
他的斷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漸減食至盡,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湯逐漸增加至常量。據(jù)說經(jīng)過很順利,不但并無痛苦,而且身心反覺輕快,有飄飄欲仙之相。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寫字的,在斷食期間,仍以寫字為常課,三星期所寫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隸書,筆力比平日并不減弱。他說斷食時,心比平時靈敏,頗有文思,恐出毛病,終于不敢作文。他斷食以后,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塊的肉。(平日雖不茹素,不多食肥膩肉類。)自己覺得脫胎換骨過了,用老子“能嬰兒乎”之意,改名李嬰,依然教課,依然替人寫字,并沒有什么和前不同的情形。據(jù)我知道,這時他只看些宋元人的理學(xué)書和道家的書類,佛學(xué)尚未談到。
轉(zhuǎn)瞬陰歷年假到了,大家又離校。哪知他不回上海,又到虎跑寺去了。因為他在那里經(jīng)過三星期,喜其地方清靜,所以又到那里去過年。他的皈依三寶,可以說是由這時候開始的。據(jù)說,他自虎跑寺斷食回來,曾去訪過馬一浮先生,說虎跑寺如何清靜,僧人招待如何殷勤。陰歷新年,馬先生有一個朋友彭先生,求馬先生介紹一個幽靜的寓處,馬先生憶起弘一法師前幾天曾提起虎跑寺,就把這位彭先生陪送到虎跑寺去住。恰好弘一法師正在那里,經(jīng)馬先生之介紹,就認識了這位彭先生。同住了不多幾天,到了正月初八日,彭先生忽然發(fā)心出家了,由虎跑寺當(dāng)家為他剃度。弘一法師目擊當(dāng)時的一切,大大感動??墒沁€不就想出家,僅皈依三寶,拜老和尚了悟法師為皈依師。演音的名,弘一的號,就是那時取定的。假期滿后,仍回到學(xué)校里來。
從此以后,他茹素了,有念珠了,看佛經(jīng),室中供佛像了。宋元理學(xué)書偶然仍看,道家書似已疏遠。他對我說明一切經(jīng)過及未來志愿,說出家有種種難處,以后打算暫以居士資格修行,在虎跑寺寄住,暑假后不再擔(dān)任教師職務(wù)。我當(dāng)時非常難堪,平素所敬愛的這樣的好友,將棄我遁入空門去了,不勝寂寞之感。在這七年之中,他想離開杭州一師,有三四次之多。有時是因?qū)τ趯W(xué)校當(dāng)局有不快,有時是因為別處有人來請他。他幾次要走,都是經(jīng)我苦勸而作罷的。甚至于有一個時期,南京高師苦苦求他任課,他已接受聘書了,因我懇留他,他不忍拂我之意,于是杭州南京兩處跑,一個月中要坐夜車奔波好幾次。他的愛我,可謂已超出尋常友誼之外,眼看這樣的好友,因信仰而變化,要離我而去,而信仰上的事,不比尋常名利關(guān)系,可以遷就。料想這次恐已無法留得他住,深悔從前不該留他。他若早離開杭州,也許不會遇到這樣復(fù)雜的因緣的。暑假漸近,我的苦悶也愈加甚,他雖常用佛法好言安慰我,我總熬不住苦悶。有一次,我對他說過這樣的一番狂言:
“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
我這話原是憤激之談,因為心里難過得熬不住了,不覺脫口而出。說出以后,自己也就后悔。他卻仍是笑顏對我,毫不介意。
暑假到了。他把一切書籍字畫衣服等等,分贈朋友學(xué)生及校工們,我所得的是他歷年所寫的字,他所有的折扇及金表等。自己帶到虎跑寺去的,只是些布衣及幾件日常用品。我送他出校門,他不許再送了,約期后會,黯然而別。暑假后,我就想去看他,忽然我父親病了,到半個月以后才到虎跑寺去。相見時我吃了一驚,他已剃去短須,頭皮光光,著起海青,赫然是個和尚了?。ㄋ┬φf:
“昨天受剃度的。日子很好,恰巧是大勢至菩薩生日?!?/p>
“不是說暫時做居士,在這里住住修行,不出家的嗎?”我問。
“這也是你的意思,你說索性做了和尚……”
我無話可說,心中真是感慨萬分,他問過我父親的病況,留我小坐,說要寫一幅字,叫我?guī)Щ厝プ鏊黾业募o念。回進房去寫字,半小時后才出來,寫的是楞嚴大勢至念佛圓通章(《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且加跋語,詳記當(dāng)時因緣,末有“愿他年同生安養(yǎng)共圓種智”的話。臨別時我和他約,盡力護法,吃素一年,他含笑點頭,念一句“阿彌陀佛”。
自從他出家以后,我已不敢再毀謗佛法,可是對于佛法見聞不多,對于他的出家,最初總由俗人的見地,感到一種責(zé)任。以為如果我不苦留他在杭州,如果不提出斷食的話頭,也許不會有虎跑寺馬先生、彭先生等因緣,他不會出家。如果最后我不因惜別而發(fā)狂言,他即使要出家,也許不會那么快速。我一向為這責(zé)任之感所苦,尤其在見到他作苦修行或聽到他有疾病的時候。近幾年以來,我因他的督勵,也常親近佛典,略識因緣之不可思議,知道像他那樣的人,是于過去無量數(shù)劫種了善根的。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稀有的福德,正應(yīng)代他歡喜,代眾生歡喜,覺得以前的對他不安,對他負責(zé)任,不但是自尋煩惱,而且是一種僭妄了。